乡土文化视域下中小学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3-10-14 21:59吴振雄马泽龙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

吴振雄 马泽龙

(会宁县教学研究室 甘肃 会宁 730799)

前言

研学旅行是以“旅游+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跨界旅游。注重实践,边游边学,是游览、观察、学习、交流、体验、总结、提高的过程。所谓“游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从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到唐、宋、明时期的司马光,再到李白,再到后来的王阳明,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游学大师。而近代研学旅行源于欧美等先进国家,以培养兴趣与提高实践经验为宗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均已正确认识到研学旅游重要意义,并将其纳入到国民教育课程体系中。

1.研学旅行概述

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学生设计相应研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各类知识均有准确理解。在此种教学方式下,既能加强学生学习,又能确保学生全方位了解到社会团体等教育资源对自身发展的作用。以学校平台为基础,调动师生热情,加强师生对研学旅行态度和参与度,这对于研学旅行成功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此外,研学旅行的开展还必须要有父母与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研学旅行才能发挥出相应作用,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身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进而塑造正向价值观,巩固知识基础。

2.基于乡土文化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背景

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具有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与理性感悟。对此,身为文史类教师,要求必须具备深厚文学与历史专业基础。若能将自身专业基础与当地历史背景相融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还能够从当地历史背景中提取素材,从而发展出新型研学旅行项目。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尚未接受任何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对乡土文化的深刻感受,并产生自然文化亲近之情。因此,将乡土文化与研学旅行有机联系在一起,有效运用科学方法深度挖掘乡土文化特点与内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为教师节省开发课程成本,充实课堂教学,进而促进学校学科更具活力。

3.中小学研学旅行必要性

研学旅行内容十分丰富。华夏5000 年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山川秀美,宫殿雕梁画栋,博大精深的诗篇。文旅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末,我国已有14196 个A 级旅游景点。从故宫,长城,兵马俑,大运河,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九寨沟景区等,每一个名称都像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名片。

除此之外,在国内还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这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在这些地方,可以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前辈们为了人民而抛头颅、洒热血、打天下的伟大精神,还有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利于充分发挥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故事,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培育爱国爱党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4.1 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合理性差

研学旅行是以开展实践活动为主要目标,旨在取得理想教育效果。其意义在于通过实施情境教学,调动学生求知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在研学旅行课程设置中,存在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课程形式化,有些学校仅仅为获得更高级别权威机构认可而开设研学课程,导致研学课程流于形式,不重视学习品质与结果。

第二,活动主题目的不清晰,一些学校与社会组织在组织研学旅行时,仅注重“游”,尚未深入探讨具体话题,只有“游”,没有“学”。

4.2 缺乏研学旅行专业人才

在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中,课程设计与团队领导对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校方为研学旅行活动组织者,大部分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们并非百科全书,虽然其专业知识基础非常雄厚,但旅游专业知识还很浅薄,在组织研学活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其次,有些研学组织暂时雇佣普通导游人员。虽然很善于讲解风景名胜,但在引导与启发学习上却有一定欠缺。

最后,尚未形成复合型研究指导团队,相关人才没有得到深入发掘。以非遗传承人、讲解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为骨干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研学人才支持,进而促进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教育模式健康发展。

5.乡土文化视域下中小学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策略分析

5.1 有效规范研学旅行运营主体

研学旅行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公益性教育事业,它对于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团队精神和战斗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考虑到民族未来前提下,科学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利润层面,也不应受到“热钱”干扰。需要教育部、文旅部、科技部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同时,由教育部、文旅部和公安部等部门负责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进行审查。而对于经营者经营情况以及过去经营表现,则需被市场监管部门所重视。一个科学、规范化的运作主体能够确保这个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教育产业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5.2 科学安排研学旅行课程内容

研学旅游作为新教学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按照学生成长规律、认知发展规律及教学实施规律进行。研学旅行并不是将考试内容转移到课外,同时也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旅游。而是要充分利用好基础课程资源,突出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并切实履行好基础课程主体角色。以自然、历史、人文等现象景观为教学对象,设计精品线路,并与经典课程有机地融合,进而使学生更加接近自然,更深刻地认知到地方人文历史。将书中所学的理论应用于现实,促进科学实践,从而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加深对自然知识与生命意义的理解。

在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由教育部、科技部、文旅部等部门牵头制订。在全国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设计与发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爱国卫国教育类、历史人文经典类、地理自然科技类、意志品质养成类、团队合作及亲子教育类等。每个线路的规划都是一个主题,从表面到深层,从点到面,使教学内容既具有较深内涵,又具较高科研价值。通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激荡学生心理,洗礼学生身心。其中,“研学”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洗涤学生身心。

至于研学活动策划,很多学生都倾向于到户外,不愿在课堂上。对此,在研学期间,不要总是压制学生兴奋感,要设法将兴奋转变为专注于学习的动力,要有效处理好科学严肃性与好奇心之间的关系,要解决好注意力转移与集中安全间的关系。

5.3 选聘高级研学导师

研学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对此,其指导教师应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特别是在典型线路上,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加入到研学导师小组中,以顺利实现研学目标。国家级经典研学项目可通过与 CCTV 科技教育栏目《地理中国》、《跟着书本去旅行》等新闻栏目组传媒传播机构联合开发。研学不仅是检验学生现实生活考验的过程,更是检验教师队伍的过程。在生活、交通、学习、实习、协作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这就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师进行引导,从而解决问题。研学指导教师正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人文关怀、团队合作和科学精神等宝贵素质进行培育。并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各种潜能进行充分发挥与发掘。

在选择与配备研学导师时,应从思想品德与专业能力等多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并遵循自愿与无偿相结合原则。研学指导人员可按照研学路线进行适当配置,保证人才充分利用。此外,研学导师团队还可设立开放志愿登记通道选拔,并将优先录用具有深刻教育情感及威望的退休教师、志愿者等。

5.4 强化研学旅行安全保障

要求教育部、公安部、文旅部等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科学构建研学游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机制及重大活动备案制度,不断强化研学游行审核与监管,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要制定研学旅行所需学习项目,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5.5 促进提升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水平

研学旅行良性发展,需要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进而保证真正的“研”“学”本质。

首先,强化具有相应学科背景的教师与学校中任课教师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此外,确定研学旅行课程目的,积极建立相应课程体系,科学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从而使知识内容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扩展,确保学生在参加研学旅行的同时,更加直观的体会到诗歌中所描述的风景,真实体会到教科书中所描述的神奇地理景观。

其次,研学旅行具体实施要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紧密结合,其重要意义与价值在于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基础,拓宽眼界。确保能够切实体会到所体验到的人文风土人情,从而对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环境下,研学旅行活动具有独特使命与作用。对此,要想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基础,扩大眼界,就必须从多方面开始着手。鉴于研学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活动。因此,我国教育部等相关单位应强化对其规划,并积极采取具体有效政策与举措来推进其开展。同时,还应坚持以社会福利为导向的研学理念,妥善解决研究经费问题,以保证研学旅游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