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2023-10-15 07:53闫宇洁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学习 2023年27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财务财务管理

闫宇洁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经济业务活动,还可以参与到高校日常管理当中,并为科研、教学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国家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加之高校食堂开设、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发展,对高校内部管理、监控及资金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使高校伴随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应通过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财务内部控制,使高校内部形成有效的牵制,防止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占国有资产、财政资金,不断地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此外,高校通过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及财务内部控制,规范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特别是通过内部控制中的授权审批、“三重一大”决策流程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等措施,降低高校内部贪腐的概率。目前,随着新《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出台及管理会计、业财融合、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我国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发挥着监控作用。而一些高校由于在重视度、制度与人才建设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财务内部控制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阻碍着高校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

(一)财务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在一些高校中,个别高校领导并没有树立财务内控意识,将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了招生、实验室建设及教学质量、横向纵向课题研发等方面,并没有认真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用进行分析与论证,导致高校各学院、部门没有认真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个别高校虽然校方领导对内部控制给予了重视,但是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力度还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原因在于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控制权和管理权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高级管理者手中,而高级管理者在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实效性,从而造成内部控制系统的价值发挥不出来。

(二)财务内部控制未重视风险评估

在一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并没有将财务风险纳入工作重心中,也没有根据高校运营特点建立财务风险评估的体系,错误地认为高校经费全部来自财政拨款,根本不存在风险,也就未对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加以监控。例如,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并没有将招标、基建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也没有通过设置相应的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内控程序对潜在风险加以识别及防范。

(三)未对资产使用进行有效的监控

一些高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在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配备、信息化水平提升及知识产权方面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这些有形、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高校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中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将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融合,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资产闲置及资金严重浪费。例如,个别高校对于一些墨盒等低值易耗品并没有进行领用、购入相关登记,使资产被重复采购或造成资产浪费。再如,在一些基建工程中,财务人员没有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使资产在验收、完工后,没有及时转入固定资产,造成账实不符,增加了资产被侵占的风险。

(四)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缺少规范性

个别的高校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只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专属职能,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也没有深入业务部门了解实际需求,造成预算指标缺少了必要的可操作性,没有对资金实施监控和管理,没有跟上预算节奏,对于预算管理只是重视计划和控制的作用,却十分忽视预算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也没有对预算执行分析中揭示的问题给予关注并及时改正,造成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形同虚设、考核工作失去意义。

(五)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优势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数的高校使用了ERP 综合性信息化平台。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被高校引入到了财务管理当中,但个别高校只是简单地在会计核算方面强化了信息化处理,并没有将业财融合、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等管理会计内容与信息化结合,使高校内部业务部门相关业务数据没有实现高效的传递与共享,也无法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

(六)高校未进行充分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高校在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及潜在风险。而在目前一些高校当中,并没有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机构无法独立地开展工作,或者缺少了必要的内部审计人才。同时,一些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只是象征性地对财务收支进行简单抽样审计,没有从深层次为校方领导提示内部问题及财务风险存在的真正原因。

(七)高校缺少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财务内部控制人员

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是直接决定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效果能否真正发挥的重要依据。而目前,一些高校不重视高校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与教育,使财务人员对新《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业财融合等新知识无法适应,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并未得到提升,无法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对预算模式及财务内控进行创新,使内部控制工作无法发挥作用,与高校实际工作相脱节,无法适应大数据、管理会计时代对财务人员自身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高校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途径

(一)通过内部控制绩效评价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为了确保高校会计核算规范及内部控制发挥作用,高校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与绩效评价等工作。首先,高校内部应通过信息化平台,使内部审计人员、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强化监控。其次,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晋升、绩效发放的主要标准,对于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工作的业务部门及工作给予相应的表彰。同时,对于不按照内控制度开展工作的业务部门及工作人员给予严厉的惩罚,这样可以调动起高校工作人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最后,高校还要在会计职称评定、聘任、考察与学习等方面为财务人员提供机会,使财务人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二)提高高校管理会计工作效率

高校应响应财政部号召,按照管理会计指引,在内部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等管理会计工作与业财融合、财务核算工作相结合,以信息化手段作为技术基础,提升高校办学的质量及竞争能力。首先,高校财务人员应结合高校办学宗旨及教学流程、实际需求,建立起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并在制度中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责,特别是在内部控制关键风险防范与岗位设置上加以明确,使各部门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与义务。同时,高校在预算管理、财务内控工作中应强调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财务协调机制。此外,高校应遵守社会、经济规律,建立起符合高校运转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三)高校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规范经济业务活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首要方式。高校应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流程相结合,使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用。首先,高校应将审批授权、“三重一大”流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相结合,严格控制财政资金使用,确保预算执行不出现差异;其次,将高校一切收支纳入预算范围,特别是房屋出售、校产出租、出售等营业收入全部纳入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再次,通过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高校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责与义务,通过跟踪与问责来督促其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办理财政资金支付;最后,做好预算执行差异反馈机制,通过预算执行分析,来揭示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管理意见与建议,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安全地使用。

(四)强化内部控制与廉政意识

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内部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科学性,更加重要的是对财务风险、廉政风险的防范。首先,高校应在内部对财务人员、主要风险岗位人员、校方领导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其重视内部控制在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并督促高校工作人员树立起法律意识、财经秩序意识,既要提高工作人员约束的能力,也要促使财务人员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为内部控制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在高校财务内控管理中,将廉政文化和内部控制理念结合在一起,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校的师生都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加快内部控制的落地和执行。

(五)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优势

高校应改变财务管理观念,从战略角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新界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相结合,不断地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水平。首先,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应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平台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业务信息、会计信息在内部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其次,财务人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分析技术,为财务人员编制预算、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执行测试提供便利。

(六)利用信息公开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执行

高校应将预算决算在官网上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对高校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并收集来自社会各界对高校改进内部管理的相关建议,促使高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可以将高校内部控制流程、财务收支等情况通过高校官方APP 进行公开,并通过手机、官网校长信箱,接受来自校内、校外投诉、管理建议。二是会计信息除了应在官方网站进行公开外,还要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充分地利用当前的校园网和微平台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让信息公开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三是打造信息沟通的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财务信息管理水平。四是建立奖励机制,有效地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促进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七)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高校的内部监督与廉政风险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强化内部审计不仅可以规范会计核算,发现高校内控执行是否到位,还能推进、促使高校强化廉政建设,避免出现贪腐风险。首先,高校应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保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强化内部审计与驻高校纪检组的合作,共同通过强化监督促使内部控制工作得以发挥作用,从事前的角度防范高校出现贪腐风险,将内部审计由之前的形式化转变为价值化,充分地调动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服务管理。其次,加强外部监督,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政府和社会媒体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

(八)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培养合格的财务人才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否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还需要高校为内部控制运行培养合格的财务人才。首先,高校可通过公开招聘为内部控制选拔合格的财务人才。同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就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大数据应用、预算管理等内容进行业务培训。其次,高校要强调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财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执行内部控制时能够坚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道德底线。

(九)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不仅是规范核算、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更加重要的是要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内部控制重点,将财务风险导向引入到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当中,使高校在面对来自内部、外部各种影响因素时,可以准确地分析出潜在的风险,使高校不断地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内部审计与驻校纪检部门应对基本建设公开招标、审批流程、合同签订、预算编制等工作进行严格的监控,使基本建设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其次,财务人员、纪检人员应全程地参加到项目采购招标各个程序当中,并对拟采购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由高校法律顾问对指标合同提出法律意见与建议。例如,内部审计与纪检人员应在公开招标时,代表高校以监标人的身份对招标中存在的串标、围标、虚假投标文件等问题进行监控。最后,在中标后,应指派项目部门工作人员、财务人员及纪检人员到基建现场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理,防止工程出现偷工减料,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结语

综上,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传统财务管理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及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度完善、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及强化监督及风险评价等手段,使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来进一步规范经济业务活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地降低高校内部财务风险,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