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力作 为中华母亲河立传

2023-10-17 04:01侯全亮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画传黄河

侯全亮

一部以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为宗旨、承载人们深层记忆的中华文化经典作品《黄河画传》终于面世了。作为本书执行主编,我如释重负,顿时感到轻松了很多。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建设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4个国家文化公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了积极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政协文史委)决定编撰出版与4个国家文化公园相对应的画传丛书。旨在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体系的时代价值,更广泛地普及历史、文化和自然知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黄河画传》列为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承编,我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和执行主编。

在各方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艰苦努力工作,《黄河画传》编撰完成,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科学论断为根本遵循,以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主线,倾情讲述中华母亲河鲜活的生命历程,揭示黄河文化蕴含的民族基因。文字与图画联袂呈现,平分秋色,相得益彰。读来催人奋发,引人感悟深思。

一、艰巨的任务,光荣的使命

按照全国政协与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要求,《黄河画传》的编撰,要在坚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以文字为主线,以经典美术作品为串珠,图文并茂;在表现手法上,用一个个生动故事、重要人物、重大科技发明,串联起黄河的生命历程,写成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立传的经典之作。将黄河蕴含的中华文脉、生态文明、智慧结晶、人文特质,呈现给广大读者。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传播黄河文化的内涵特征、思想体系和时代价值,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本书立意深远,时间紧迫,加之当时疫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在备感使命光荣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了任务的艰巨。

奔流不息的黄河,是哺育和泽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从遥远的地质造山运动中走来,为中华祖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成为中华先人最早的家园。先民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点亮了古老中华文明的曙光。遍布大河上下的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像闪烁的璀璨繁星和絢丽的历史画卷,展示着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九曲黄河,迂回跌宕,是举世闻名的万里巨川。她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走来,一路接溪纳流,穿过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大阶梯,蜿蜒雄浑,气势澎湃,如一条苍莽逶迤的巨龙,奔腾在神州大地。区位优势独特,河网水系密织,物种资源丰饶,水电能源富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她造就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克难攻坚的民族底色,培植了中华河山一统、开拓进取的家国情怀,孕育了中华儿女发明创造的智慧灵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黄河两岸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创造了一项项震古烁今的科技发明,流传下许多耳熟能详的激越故事。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强势特征,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显示出了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考虑,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因此,在《黄河画传》这部作品中,如何系统梳理黄河的生命历程,把黄河文化蕴含的内涵特征、民族基因和时代价值,书之于传,载之于道,表之于画,进一步延续中华历史文脉,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

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黄河画传》编撰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和大力帮助。本书编委会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就反映主题、篇章架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全过程、全方位予以指导。全国政协文史委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进编撰进程。国家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文史专家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黄委高度重视《黄河画传》编撰工作,以承编单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主体,抽调黄委办公室、新闻宣传出版中心、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16名同志组成编写专班,鉴于时间紧迫,决定实施“弯道加速,超常赶路”的工作策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抓紧各个环节推进落实。全体编写人员以高度责任感,广泛查阅资料,多方收集图画作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和执行主编,我与同志们一道全身心地投入了全书架构设计、文脉逻辑关系、各章内容安排等项工作。

二、集结性会战,弯道式加速

2021年年底,我执笔起草编制了《黄河画传》编撰任务书。之后,全国政协文史委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联合行文,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2 年1月,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批复《黄河画传》编撰列为当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2023年2月,《黄河画传》付梓面世。其间,主要经历了4个环节。

(一)把握定位,编制撰写提纲

按照本书的编写宗旨和定位,编写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站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高度,记述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历史发展,阐释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精神内涵,为新时代把黄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服务。

在此基础上,通过研读《家国黄河》《黄河史》《尼罗河传》《长江传》《西方哲学画传》等参考著述,努力掌握画传体传记的特色和方法。据此编制了包括篇章结构、主题写作要求等内容的详细撰写提纲。

(二)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方式

根据全国政协领导主持讨论确定的《黄河画传》篇章结构大纲,编写组进行了初稿撰写分工。编撰过程中,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分管领导亲力亲为,从参编人员配置、后勤保障供应等方面全力提供工作支持。各章执笔人广泛查阅资料,研究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立论严谨性的基础上,注重文风流畅,同时考虑文图的紧密结合。编写组先后召开11次工作推进会,就每个章节的历史事件梳理、语言风格把握、段落起承转合、图画安排优化等,逐章逐节、逐字逐句讨论修改,力求主题更加鲜明,文风更加洗练,图片优化精美。据统计,仅全体编撰人员参加的文稿统筹修改就达16轮,至于专门章节的集中研究修改,则难以计数。

前期阶段,为了加快书稿修改进程,增强直观审视效果,编写组与博雅文化产业集团密切合作,超前进入排版工序,现场分章审校修改;后期阶段先后印制推出《黄河画传》不同阶段样书15版。这一举措,为提高画传成稿质量,加快工作进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022年8月25日,为研究画传系列丛书的统筹协调问题,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在北京主持召开编委会委员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审读会,以先行一步的《大运河画传》为参照,就4部画传的体量篇幅掌控、文字凝练提升、内页设计风格、色彩基调与元素多样化、样书定稿、出书时间等,逐一探讨交流,形成了9条原则性意见。根据此次会议研究确定的意见,我们对《黄河画传》的文字篇幅、图片遴选和版式设计再次进行优化,于9月底向全国政协正式提交了送审样书。

(三)冲刺加速,胜利关键之役

2023年2月,《黄河画传》编撰出版进入冲刺阶段,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在北京主持召开《黄河画传》编撰工作推进会。实际上,这也是本书付梓前的一次编撰冲刺会战。年近古稀的刘奇葆副主席对文字、图片、版式及色彩配置等细节逐页把关定调。立意高远的时代站位、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丰厚扎实的文化功底、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使在场的我们无不肃然起敬。

会议期间,根据大家的意见,我和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田世民博士,江苏人民出版社谢山青总编辑,责任编辑杨健、郑晓宾同志,会同美术设计人员,日夜兼程,对本书进行了最后的全面审校和图片调整。为此,连日来我们几乎都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尽管身心极为劳累疲惫,但想到各方面对《黄河画传》早日面世的热切期望,念及这项工作任务意义之重要,便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四)群策群力,共铸精品佳作

作为一部反映黄河文化丰厚内涵与时代价值的大型画传体著作,本书需要数百幅经典文物和艺术作品。令我们深为感动的是,为把《黄河画传》打造成为一部精品力作,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河博物馆、黄河档案馆、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山东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以及国外的著名博物馆、艺术馆等单位,提供了馆藏的艺术珍品图片,给予了鼎力支持。

担任《黄河画传》美术总设计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先生和美术设计苏国强、刘葶葶同志,在精心设计与优化美术方案过程中,准确把握整体文化概念,精心追求画传意境与主题统一,从题材内容、色彩关系、图片清晰度等角度,严把美术设计质量关,力求在恢宏画卷中彰显民族审美与精神素养,为本书增添了深沉隽永的神韵。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本书题写书名,著名篆刻家骆芃芃专门创作了篆刻作品《黄河颂》。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黄河画传》的品位。

进入出版环节,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把本书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包括本书在内的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申请列为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从报送审批备案,到全书编辑审校,从排版设计到精美装帧,从多渠道联系高清图片使用授权,到最终付梓刊印,抓紧抓细每道工序的运行。

经过有关各方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勤奋劳作、精心耕耘,2023年2月,《黄河画传》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2023年5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画传系列丛书编撰出版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了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编撰出版整体情况,为继《大运河画传》之后新出版的《黄河画传》《长城画传》《长征画传》举行了发布揭幕仪式。谈到《黄河画传》,身为中国古代史历史学博士、著名教授的邵鸿副主席称之“精美可读,可赏可藏,甚或可以作为国礼向外宾赠送”,对本书予以了高度赞赏。

黄河水利委員会副主任徐雪红同志率队《黄河画传》编写组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我在会上作了汇报发言。在此期间,刘奇葆副主席专门给我和《黄河画传》编写组同志们发来一封书信,信中说:“今天已看到了《黄河画传》第一次正式印刷本,逐页浏览,感觉甚好,与初衷所企很是吻合。从文字内容到画面装饰,既丰富多彩又浑然一体,印刷装订也很精美,堪称一本真正的画传。我个人认为是一本高质量的画传。你和参与其中的同志们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特致感谢和问候!当然,这是此书第一版,今后还可以精益求精,不断改进,通过不懈努力继续打造精品力作。”对于《黄河画传》的编撰出版,刘奇葆副主席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深情勉励,使我们深受鼓舞。

三、深刻的主题,丰厚的内涵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黄河画传》,共59万余字,其中包括300多幅经典绘画、文物和摄影图片。全书分为8个篇章,依次为,绪言:一条泱泱大河,一部中华春秋;中华母亲;河山一统;文化宝藏;泽润华夏;千年忧患;沧桑巨变;民族基因。

全书以史论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以经典艺术佳作为串珠,从地质时代黄河诞生与历史变迁,大河岸边升起第一缕文明曙光,黄河文化的形成发展,历代治理黄河的悲壮历程,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幸福黄河的宏伟华章,提炼和再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价值,归纳起来,其深刻主题和丰厚内涵,主要体现在:

(一)解读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生生不息的黄河是大自然给予中华民族的宝贵馈赠,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中华民族在与黄河共生共荣的发展进程中,不断获得生存智慧,汲取创造灵感,熔铸民族精神。黄河所孕育滋养的黄河文化,绵延不绝,纵贯古今,为中华文化体系的形成发展,发挥了引领和核心作用。

本书注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纵贯古今的时空纵深感,全景式展示黄河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力,多角度反映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讲述精彩纷呈的黄河故事,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变迁的脉络,凝练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融合发展的统一进取趋势,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智慧。生动展现千万年来黄河与中华民族、黄河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的壮阔历程。深入挖掘和阐释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使读者深刻领略黄河自然之壮美,感受黄河文化之深邃,黄河精神之坚韧,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二)讲述一部治理黄河史承载着一部治国史

历史上黄河决溢频繁,洪水肆虐,生灵涂炭,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曾被称为“中华民族之忧患”。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把治理黄河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无数志士先贤和劳动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和探索。披沥千年风雨的黄河大堤和遍布黄淮海大平原的黄河故道遗迹,见证了中华民族与洪水灾害不屈抗争的历程。本书通过讲述历代黄河治理的实践与长期探索,阐释一部治理黄河史承载着一部治国史,承载着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三)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河沧桑巨变的历史真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大规模建设,古老的黄河发生沧桑巨变。战胜了历年洪水,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伟大奇迹。宝贵的黄河水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农田灌溉快速发展。一座座黄河水电站如璀璨明珠,点亮万家灯火,为流域和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披上绿色新装,万里长河上一座座桥梁如彩虹飞架,天堑变通途。本书通过黄河的古今对比,揭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治理好黄河、让黄河变害为利的历史真谛。

(四)展示新时代建设幸福黄河的宏伟蓝图和豪迈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与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共同抓好黄河大保护,协调推进黄河大治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本书记述了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部署的实践行动,反映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开拓的豪迈进程。

四、鲜明的个性,隽永的美感

总体而言,《黄河画传》实现了文脉串线、史论结合、文图并重、色彩协调、浑然一体等设想初衷,在表现手法上有诸多创新之处。

(一)经典引言开篇领路,寥寥数语道破主题

本书各章除了以数百言导语开篇之外,每节之首,均援引经典诗句或名言寓示主题,寥寥数语,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

例如,第一章“中华母亲”第一节“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引用《黄河大合唱·黄河颂》中“黄河,以她英雄的氣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她表现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第二节“华夏祖先的足迹”援引毛主席《贺新郎·读史》词“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以此形象传神地凝练出从猿到人类的漫长进化。

第二章“河山一统”第一节“跃居世界强林的商周时代”,引用《诗经·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第二节“开创一统的大秦王朝”援引唐朝诗人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第三节“汉唐盛世,流风余韵”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第四节“历史深处的文明古都”援引北宋文学家司马光《过故洛阳城》诗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第三章“文化宝藏”第三节“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四大发明”引用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社会》中的论述,“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第四章“泽润华夏”第三节“天下黄河富河套”援引唐代诗人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的诗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第五节“星罗棋布的黄河古渡”引用清代康熙皇帝《横城堡渡黄河》诗“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第五章“千年忧患”第一节“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援引《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第二节“先秦至隋唐的治理黄河实践”引用《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第六章“沧桑巨变”第一节“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端”,援引毛主席《沁园春·雪》词中的豪迈诗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七章“民族基因”第一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引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第三节“博大精深的内涵特征”,引用《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第四节“奔流入海的开放胸怀”,引用秦朝丞相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些紧扣主题的引言,强化了篇章结构特色,具有开宗明义之功效。

(二)精选图画珍品,提升画传质感

丰富精美的图画,堪称画传体著作的半壁江山。本书选用的图画分为三类:一是印证远古时代黄河文化孕育期的珍贵文物图片;二是反映历史时期黄河文脉的美术绘画经典;三是反映近现代黄河水患及治理的摄影作品。根据各章内容需要,三种图片常常交互运用。

绪言和第一章“中华母亲”,主要反映黄河诞生与远古史前文化。因此,除了选用何鄂大型雕塑《黄河母亲》,董保华摄影《四川省红原县月亮湾》,方济众国画《黄河龙门口》,王克举《〈黄河〉长卷之乾坤湾》等几幅艺术作品之外,采用更多的是各博物馆所藏的名贵文物图片。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船形彩陶壶、甘肃省博物馆藏十六国时期青白玉卧羊、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铁芯铜龙、宁夏博物馆藏旧石器时代牛头化石、南京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花瓣纹彩陶钵、郑州市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红陶三足圜底壶、故宫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红陶盂及支座、山东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红陶兽形壶、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牙雕蚕等。

第二章“河山一统”,反映历史时期中华统一大潮浩荡奔涌的内容。选用的图画,文物图片与古代绘画并重。

本章选用的文物图片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西周利簋铭文拓片、小篆体十二字砖、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故宫博物院藏周朝篆书石鼓文拓片;河南博物院藏杜岭方鼎二号、商代妇好妇鸮尊;山东博物馆藏商代青铜器珙从盉、亚丑钺,西周青铜器颂簋;甘肃省博物馆藏马家窑文化漩涡纹彩陶罐、铜车马仪仗队、铜奔马、仪礼汉简、秦代两诏铜权、唐代三彩骑俑队列;陕西历史博物院藏秦跪射俑;山西博物馆藏西周青铜器鸟尊。

选用古代书法绘画有:故宫博物院藏元代《老子授经图》、隋代《游春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金代《昭陵六骏图卷》、明代《〈人物故事图册〉之明妃出塞》、清代《万国来朝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帝王道统万年图册〉之汉文帝》、南宋赵伯驹《汉宫春晓图》、元代《元世祖出猎图》;吉林博物馆藏金代《文姬归汉图》;天津博物馆藏北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尚古艺术提供的油画《漠北之战》《封狼居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历代帝王真像〉之唐太宗》;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北宋李公麟《五马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

第三章“文化宝藏”,反映黄河文化体系的浩瀚历史典籍、诸子百家学说、艺术珍品和古代科技成果。选用图片以历史名画为主,兼有书法、石刻拓片。

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唐代吴道子《昌黎先生集》宋咸淳廖氏世彩堂刻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缂丝青牛老子图轴》、宋摹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李白《〈上阳台帖〉及其题跋》、南宋马远《〈水图〉之黄河逆流》、北宋苏轼《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北宋赵佶《听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卷、清代陈枚《耕织图》、元代曹善小楷书《山海经册》、宋代李唐《村医图》、明代唐寅《西园雅集图》、北宋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帖》;中国美术馆藏清代《舜耕历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元代至正年间的铜火铳文物图片;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山西芮城元代永乐宫壁画等。

本章所用美术书法作品,有一些国外藏品。如,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王涣《睢阳五老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帝鉴图说〉之任贤图治》;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北齐校书图》宋摹本;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南宋黄裳《天文图碑拓片》;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南宋马和之《小雅南有嘉鱼篇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元代张渥《〈九歌图〉中的河伯画像》;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三國志·魏志》等。

第四章“泽润华夏”,反映古代黄河水利灌溉和漕运事业对国家基业的重大支撑作用。选用图片以历史名画为主,兼有摄影作品和文物图片。

如,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马和之《豳风图卷》、唐代韩滉《五牛图》、北宋李之仪《汴堤帖》;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藏南宋《田垄牧牛图》;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刊本所载范仲淹开河法《钦定授时通考》;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代《黄河万里图》;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之杨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景德四图卷〉之宋真宗巡察汴河堤修整》、清代《黄河兰州浮桥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代绘《黄河地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明代仇英《上林图卷》;宋代宋敏求撰《长安志》唐宫城图;河南博物院藏隋代文物《白釉粮食加工作坊》等。

选用的当代美术和摄影作品有,中国美术馆藏何海霞《黄河禹门口》,刘万鸣、裴书鸿《黄河摆渡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藏哈里森·福尔曼摄影《兰州黄河岸边》,陕西省水利厅供图《今日泾惠渠》,黄河博物馆供图《古汉渠》,蔡恭杰摄《宁夏中卫沙漠驼铃》等。

第五章“千年忧患”,通过讲述历史上黄河洪水频繁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力图阐释一部治河史承载一部治国史。

本章所选图片,以反映河防工程与防洪抢险居多,绘画、碑刻拓片、文物图片、摄影作品,兼而有之。

选用的绘画与拓片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黄河筑堤图》、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元史·贾鲁传》;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马远《〈水图〉之层波叠浪》、明代陈洪绶《黄流巨津》;中国美术馆藏徐燕孙《兵车行》;大英博物馆藏明代吴伟《流民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宋代《禹迹图》、清道光《六省黄河埽坝河道全图》;黄河博物馆供图《清代埽工抢险场景图》、汉代《河南登封启母阙大禹治水刻石拓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帝半身像册〉之宋仁宗》、明代彩绘纸本《南京至甘肃驿铺图所绘禹门口等地》;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明代《黄河图说碑拓片》;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武英殿刊本《〈钦定授时通考〉所绘农耕灌溉工具》;河南省开封市铁牛村提供明代于谦为镇水而铸镇河铁犀文物图片;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之全河图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代《〈乾隆南巡图〉所绘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的场景》;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清代所绘《〈大运河地图〉所绘黄淮交汇处》等。

本章选用的摄影作品主要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黄河洪水过后灾区房屋被泥沙湮埋境况》《1934 年德国河工模型专家恩格思做黄河大型模型试验情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33年黄河大洪水下游多处决口,山东省东明县受灾难民》等。

第六章“沧桑巨变”,反映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本章所选图片,主要是摄影作品,辅以少量现代美术作品。

选用的摄影作品主要有,黄河博物馆供图《1946年花园口堵口工程现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黄河花园口堵口合龙纪念册》《1952年4月12日人民胜利渠建成通水现场》《1954年冬,黄河查勘团在刘家峡水库坝址查勘》《第一次黄河大修堤施工中,人们高喊着黄河号子打夯加固堤防》《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举手表决〈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1958年黄河下游抗洪抢险现场》;黄河档案馆供图《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后黄泛区灾民背井离乡,涉水逃难》《1949年抗御黄河大洪水,沿河群众紧急运送防汛秸料》;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图《中外专家研究小浪底工程施工问题》;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供图《1997年10月28日小浪底大坝成功截流时的情景》;黄河水利出版社供图《刘家峡水利枢纽》;王新民《热火朝天的黄河大修堤场面》;殷鹤仙《小浪底水利枢纽全景》《黄河纤夫》;董保华《广袤的黄河口湿地如千里红毯》;黄宝林《黄河下游控导工程》等。

本章选用现代美术作品有,中国美术馆藏吴作人《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李桦《征服黄河》等。

第七章“民族基因”,反映黄河生生不息,哺育中华民族,陶冶精神品格,熔铸民族灵魂。所选图片以古今名画为主,辅以文物图片、碑刻拓片和摄影作品。

选用的古今绘画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王振鹏《伯牙鼓琴图》,明代朱见深《一团和气图》;中国美术馆藏傅抱石《黄河清》,詹建俊、叶南《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图》,杨力舟、王迎春《黄河在咆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册〉之伏羲》;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客使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唐代韩幹《神骏图卷》、元代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甘肃省博物馆藏魏晋《驿使图》壁画砖、清代《金城揽胜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代吕抚《〈三才一贯图〉之河图洛书》;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宋代楼璹《蚕织图》元摹本、明代丁云鹏《三教图》等。

选用的文物图片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代《三彩骑卧陶俑》、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故宫博物院藏西周《格伯簋铭文拓片》;甘肃省博物馆藏西周《翼兽形提梁盉》、战国《透雕双马咬斗青铜方形饰牌》;成都博物馆藏唐代《三彩胡人牵骆驼陶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片》;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唐代《开成石经拓片论语句段》等。

本章选用摄影作品有,董保华《黄河入海口之黄蓝交汇》《黄河壶口瀑布》,陕西省佳县香炉寺《香炉晚照》,《夕阳辉映下的青藏高原黄河第一湾》《宁夏平原黄河两岸,平畴沃野,稻田金黄》等。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黄河画传》编撰出版虽已完成,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黄河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以磅礴浩荡的力量,奔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保护黄河,治理黄河,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把黄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将为此而继续努力奋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缺乏此类画传体作品撰写经验,作為执行主编,我尤感才疏学浅,因此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多加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正完善。

猜你喜欢
画传黄河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黄河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黄河,我爱你
『黄河』
画的滋味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选自《陈忠实画传》
《逝者如斯:杨宪益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