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花海经济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提升策略

2023-10-17 13:55张建国王莉丽邵莹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缙云县赏花丽水市

张建国,王莉丽,邵莹莹

(1.湖州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0 引 言

花海景观是自然界具有一定规模面积、人工种植或自然生长的一种开满花卉的景观状态,其能营造出繁花似海的效果[1-2].花海景观源于花卉旅游[3].花卉旅游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荷兰、法国等国家尝试将花卉产业与旅游相结合[4].国外一些学者从花卉旅游效益方面进行研究.例如,Turpie等以博克维尔德高原为例,采用成本法、联合建模等多种定量研究方法,评估该地花卉旅游的价值,探讨游客的不同喜好,分析花卉旅游与当地植物保护之间的关联[5];James等采用旅游成本法估算纳马夸国家公园观赏花卉的经济价值,根据人口、时间、支出、偏好和路线信息制定区域旅游成本模型,得出在只考虑公园花费和收入时,赏花的经济价值大于公园净损失[6];Groening基于微缩景观理论,从花文化与植物地理空间分布方面对引起的旅游活动进行阐述[7].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花卉旅游开始发展.近年来,由花海景观兴起的各类主题花卉旅游受到了游客的热烈追捧.花卉旅游作为花卉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8],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新兴的旅游形式,从而催生出新的产业“花海经济”[9].我国的花海经济多与乡村紧密联系.孙红认为,“花海经济”以绿色环保、原生态、无污染、美化城乡、促进生态旅游为特色优势[10].黄婧等认为,花卉旅游既能促进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和深度发展,又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1].一些学者还对乡村花海经济模式、花海植物种类选择、花海景观营造等进行研究.然而,对花海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还较为不足.目前,国内各地花海经济的发展都遇到了发展同质化、花期季节性强、维护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等共性问题[1],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则难以满足游客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精神需求,花海经济的发展也会失去长久支撑[2].根据浙江省林业厅2018年公布的“浙江最美赏花胜地”评选结果,丽水市有5个最美赏花胜地[12],其中缙云县笕川花海更是全国美丽田园的样本、浙江省农旅结合的亮点[13].因此,本文以丽水市花海经济为例,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形态、密度、均衡度及数量类型,总结丽水市花海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丽水市花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部,总面积1.73万km2,下辖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个县.丽水市内以中山和丘陵为主,水系众多,被称为“六江之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被誉为“浙江绿谷”,其生态环境质量在浙江省排名第一.丽水因邻近东海,受海洋影响,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因多山和丘陵,具有较为显著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丘陵山地立体气候叠加造就了丽水特殊优越的气候环境,这种环境适合众多植物的生长.

1.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广义的花卉旅游,赏花点可以是封闭收费式的景点景区花海,也可以是免费开放式的田园花海.数据主要来源于丽水市及所属各县市区的政府部门网站、农业与旅游管理部门网站,以及大众点评网等第三方网站.将采集到的数据去重,共得到146个赏花点.

1.3 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BuiduMap对丽水市146个花海赏花点拾取经纬度空间坐标信息,并用Excel将标注有经纬度空间坐标信息的数据进行编录整理;然后,将Excel数据导入ArcGIS 10.4转换成矢量数据,并与已进行地理配准的丽水市行政区域矢量地图进行叠加,建立空间分布矢量图,从而对丽水市花海赏花点进行可视化操作与分析;最后,借助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分布形态、密度、均衡度、数量类型4个方面分析花海赏花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2 结果分析

2.1 花卉类型的分布特征

本文调查选取丽水市景观花海造景的45种主要观赏植物进行空间分布研究.将45种花卉按照主要观赏花期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大季节性花卉类型,部分花卉观赏花期会延续一个季节以上,因此少部分观赏花卉会重复出现.由表1可知,丽水市的花卉旅游资源类型以春、夏季花卉类型为主,共有35种花卉,占总花卉种类的77.78%;秋季花卉种类占总花卉种类的26.67%;冬季花卉种类最少,仅占总花卉种类的8.89%.可见,春季和夏季是丽水市的最佳赏花期.

表1 丽水市主要花卉类型的四季分类表

根据花卉类型分布可知,油菜花、梨花、菊科花卉、桃花、樱花、李花、杜鹃花、梅花、荷花等分布点较多,均有8处以上.其中,油菜花分布点最多,高达31处;其次是梨花,分布点达21处;波斯菊、硫华菊、百日菊、向日葵等混种菊科类花卉分布点达19处;桃花分布点13处;樱花分布点12处;李花和杜鹃花分布点均达9处,荷花和梅花分布点均达8处;郁金香、粉黛乱子草、芒草、紫荆花、玉树琼花、芙蓉花、蜡梅、凌霄花、栀子花、山茶花等花卉分布点只有1~2处.从花卉类型的分布规模看,兼具观赏功能和经济价值的油菜花分布规模最广;其次是梨花、桃花、梅花、李花、荷花等极具观赏价值且较受大众喜爱的花卉;生命力强、分布广泛的菊科植物分布规模也较大.作为丽水市花的杜鹃花,虽然其赏花点少,但因其自然生长遍布山间,分布规模也相对较大.综上可得,丽水市花海植物类型虽然繁多,但大部分处于同一观赏期,且各赏花点在品种选择上趋于同质化.

2.2 按行政区划分的分布特征

丽水市共有9个行政区,包括莲都区1个市辖区,青田、云和、景宁、庆元、缙云、遂昌、松阳7个县,龙泉1个市.为分析各行政区花海经济空间分布的差异,将丽水市花海经济空间布局研究的大范围尺度定于整个丽水市,小范围尺度定于9个行政区.

丽水市共有146个赏花点,在各行政区的空间分布上,松阳县的赏花点最多(27个),庆元县的赏花点最少(10个).由表2可知,春季赏花点有110个,夏季赏花点有38个,秋季赏花点有8个,冬季赏花点有3个.春季赏花点以松阳县最多,有25个;其次依次是缙云县、遂昌县、云和县、莲都区、青田县、龙泉县、景宁县、庆元县,其赏花点均在8个以上.夏季赏花点以缙云县最多,有12个;其次是遂昌县,有8个;其余县市区夏季赏花点较少,在1~4个不等.秋季赏花点仅分布在莲都区、缙云县、庆元县和青田县,数量较少,其中缙云县有4个,数量最多.冬季赏花点仅缙云县有3个.

表2 丽水市各行政区四季赏花点统计表

2.3 基于GIS的花海经济空间布局

由图1可知,花海观赏点主要分布在丽水市北部,其中松阳、缙云、遂昌的观赏点最密集,这3个地区皆有20个以上.松阳县花海观赏点最多,有27个,且大多数集中在一起,其原因是该县的三都乡和南环路片区分别种植梨树和李树5 000亩,其覆盖众多相邻村落.其次是缙云县,有26个花海观赏点,主要分布在壶镇片区,其原因是“花满壶镇”工程,其下辖村庄依据村庄特色种植或发展一村一花,一些村庄还入选了壶镇“花样村庄”.遂昌县有21个花海观赏点,主要分布在遂昌中部及东北部,其中观赏点分布密集区是新路湾镇焦川、胡家和马埠,这里连片种植了1 500亩油菜;云峰马头种植了800亩油菜,周边还有片区连片种植,涉及村庄较多,在油菜花开时,其观赏效果极佳.青田县有14个花海观赏点,主要分布在青田东南部地区,莲都区有13个,城区内公园及周边公园花海观赏点分布相对较密集.云和县有13个花海观赏点,主要分布云和梯田景区周边.龙泉市和景宁畲族自治县均有11个,庆元县有10个.龙泉市观赏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景宁畲族自治县观赏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庆元县观赏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图1 丽水市花海景观点

以花卉类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春花观赏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丽水市整体的花海观赏点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度极高,见图2.花海观赏点以春花为主,春花观赏点占总观赏点的75.34%;夏花观赏点在各行政区随机分布,缙云东北角局部地区观赏点分布较为密集,见图3;秋花观赏点较少,在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庆元县内零星分布,见图4;冬花观赏点最少,仅在缙云县内散落分布,见图5.

图4 秋花景观点

图5 冬花景观点

2.3.1 最邻近距离分析

在丽水市域空间尺度下,将花海观赏点抽象为点,最邻近指数即为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14],主要用于分析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状态,一般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集聚型3种类型[15].最邻近指数R即为所测定的地理空间上的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的实际距离平均值ri与理论距离rE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1)

(2)

其中,rE理论上的最邻近点距离,n为花海观赏点样本个数,A为研究区域面积,D为花海观赏点的密度.若最邻近指数R=1,则花海观赏点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型;若最邻近指数R<1,则花海观赏点的空间分布为集聚分布型;若最邻近指数R>1,则花海观赏点的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型;若最邻近指数R=0,则花海观赏点的空间分布为完全集中型.根据式(1)和式(2),并借助ArcGIS中空间分析工具的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对丽水市花海观赏点进行最邻近点距离测算,结果见表3.

表3 丽水市花海观赏点最邻近指数与空间分布类型

由表3可知,丽水市花海观赏点实际平均距离为4 126.09 m,理论平均距离为6 015.11 m,实际距离小于理论距离,由此得出最邻近指数小于1.这说明丽水市花海观赏点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型.其中,春花观赏点和夏花观赏点空间分布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实际平均距离均小于理论平均距离,最邻近指数R<1,属于聚集分布型;秋花观赏点实际平均距离大于理论平均距离,最邻近指数R>1,属于均匀分布型;冬花观赏点实际平均距离远远大于理论平均距离,最近邻指数也远远大于1,属于均匀分布型.

2.3.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是指根据输入的点状要素,计算其在区域内的聚集情况,用于反映空间要素的分布特征,以及核对周边的影响程度[16].使用ArcGIS10.4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采用地图分级中的自然断点分类方法,对花海观赏点分布核密度进行测算,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丽水市花海观赏点的分布具有显著多中心核密度聚集特征,其主要聚集区为松阳县、缙云县、遂昌县和云和景宁县;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庆元县、景宁县分布较为分散,分布密度较小,不具备集聚特征.

图6 丽水市花海景观点核密度分布

图7 春花核密度

图8 夏花核密度

图9 秋花核密度

春花观赏点核密度分布与丽水市花海观赏点核密度分布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具有显著多中心核密度集聚区.松阳县仍是分布密度最大的集聚区,其次是云和—景宁县、缙云县、遂昌县.夏花观赏点的分布呈现出两个显著的核密度集聚区:缙云县和遂昌—松阳县.丽水中南部地区面积大,花海观赏点少,分布密度较低,形成了较低的核密度值集聚和较为分散的空间格局.秋花观赏点在仅有的4个县市区形成了4个核密度分布集聚区,且以缙云县分布密度最大.冬花观赏点仅在缙云县形成了以各自为核密度分布为中心的3个集聚区,其他地区不存在冬花观赏点,因此冬花观赏点的核密度分布集聚程度非常突出.

综上可知,丽水市花海观赏点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北部地区核密度分布集聚程度较高,春花、夏花、秋花、冬花也在空间布局上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尤其是秋花和冬花观赏点分布极不均衡,局部地区的核密度集聚程度高,其他地区观赏点很少甚至没有,分布极为分散.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与GIS空间分析中的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探究丽水花海经济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在花卉类型的分布上,花海植物以春、夏季观赏花卉为主.春季赏花点有110个,冬季赏花点仅有3个.②在空间分布均衡性上,目前花海经济在丽水市各行政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从数量上看,各行政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松阳县赏花点最多,有27个,数量最少的庆元县只有10个;从地理空间上看,北部多于南部.③在空间分布上,花海经济在丽水市域的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型,以花卉类型为对象单独分析其分布类型可知,秋花、冬花为均匀型,春花、夏花为聚集型.④在核密度分布上,花海经济在丽水市各行政区间的核密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以松阳、缙云、遂昌、云和为中心的多中心聚集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以花卉类型为对象分析可知,春花、夏花、秋花、冬花在空间布局上也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

3.2 存在问题

(1)南北分布不均衡,局部分布不均衡.丽水市北部地区赏花点的数量与核密度分布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各行政区赏花点的数量也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丽水市北部地区花海资源较多,布局较为集中,有利于花海经济规模发展;南部地区花海资源少,布局较为分散,不利于整合资源和扩大花海经济发展规模,同时南北部花海资源的不协调也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丽水市各县市区的花海资源分布不均衡,只能满足周边及附近的游客或居民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合理布局,增加花海观赏点的数量,以实现出行1小时内就可以看到自家“后花园”.

(2)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地域特色.同一观赏期内同质化现象严重.春季观赏期以油菜花、梨花、桃花、李花等兼具观赏功能和经济价值的花卉为主,仅供观赏的樱花、杜鹃花、梅花也是各观赏点的选择,春季观赏花卉常见;夏季观赏期以百日菊、硫华菊、太阳花、波斯菊等菊科类植物混种为主,或搭配马鞭草、薰衣草、鼠尾草、金鱼草、蓝香芥等种植混种,这种模式种植成本低,设计简单,但景观效果单调,且大规模种植更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整体花海植物品种较为单一,地域特色不突出.

3.3 提升策略

花海经济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出路和新形式,不仅能够消耗花卉业的过剩产能,还能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等的发展,同时还能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9].基于上述分析,针对花海景观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提升策略,以实现丽水市花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配置花海植物,促进美丽与经济有机融合.目前,春夏季为丽水市赏花高峰期,秋冬季赏花期较短.因此,应在保持春季花海景观发展的基础上,科学配置秋冬季植物,同时在花海品种上减少以纯观赏性、本身并不具备生产性、功能性利用价值的花卉种类,增加观赏性和生产性功能兼备的花木,以促进花海景观美丽与经济的有机融合.例如,春季花卉除油菜花和杜鹃花外,可多以桃花、梨花、梅花、李花、杏花等经济树木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林下空间适当搭配灌木、草本植物等,丰富景观层次,还可以借助其花、果发展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或增加芍药花等经济花卉.夏季炎热,白天游客少,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早晚开花的花卉品种,如晚上开花的紫茉莉、月见草、昙花等,尤其应增加秋冬季开花的花卉,以激发秋冬花海景观的市场潜力,如木芙蓉、桂花、木槿、迷迭香、紫苑花、秋水仙、香雪球、秋牡丹、三色堇等秋季花卉,以及蜡梅、玉兰、扶桑花、三角梅、一品红、长寿花、风信子、小苍兰等冬季花卉,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四季花开的局面.花海经济是多元的新兴产业,不能仅仅依靠短期内的花卉展览来经营和维持,而要进行产品深加工,打造“花卉+旅游+生态+文创+科普”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探索花海经济产业的高附加值,围绕“花海”做文章,依托当地的地势、资源、文化习俗等科学划分功能分区,深入挖掘花卉品种开发、花卉饮食、花卉文化、花卉科普、干花制作等旅游产品,为丽水市发展注入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活力.

(2)打造地域花海经济品牌,实现差异化均衡发展.丽水花海景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以及景观同质化等问题,这会制约丽水全市花海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区特色打造花海经济品牌,带动地区花海发展,串联成花海精品线路,实现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准确定位丽水各县市区的品牌花海经济,如莲都区仙渡岭头桃花基地、龙泉盘坑村古村落梨花、缙云笕川花海、松阳最美梨花线、云和梯田杜鹃、景宁畲乡古城花海、遂昌高坪乡万亩杜鹃、庆元油菜花、青田黄菊等,打造丽水“九朵金花”花海经济品牌.对赏花点数量较多的松阳、遂昌、缙云、云和等地区,应充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村庄打造、乡村振兴等政策,实行花海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对赏花点数量较少的莲都、龙泉、庆元、景宁、青田等地区,应依据自身特色,精准定位,重点打造花海经济品牌,营造良好的花海经济发展环境,以培育更多的花海赏花点,强化花海经济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助推丽水花海经济品牌化发展.

(3)深度挖掘花卉文化内涵,构建技术支撑体系.中国的花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生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弘扬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识,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了解,还有利于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17].目前,大部分花海只是一味模仿与复制成功案例的配植,缺少对花卉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呈现,导致现有的花海景观缺少特色化、差异化.同时,目前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及人才产品的供给显然不能满足花卉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18].因此,花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须突破发展瓶颈和难题,其关键是要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结合地域特色深度挖掘花卉文化内涵[19].例如,青田方山乡濯清谷荷花基地,目前以观光、垂钓、游船、荷叶叫花鸡为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应围绕“荷花”做足、做深、做精文章,深度挖掘“荷花”文化,打造方山乡濯清谷荷花基地的特色荷花品牌.例如,依托方山乡地势,营造“荷塘月色”景象,或再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的优美景象;讲述“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清廉人物故事;开展诗词歌赋荷花才艺展示,尽显其能,展示自家的“荷”产品,或邀请热爱荷花的大众,为其提供免费通道;通过摄影、微视频、才艺创作等方式,深入挖掘荷花文化,创新融入新文化等.政府应大力培养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花海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撑体系.一些已经成熟的花海经济的地区应着重研发花海新品种、新模式,以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缙云县赏花丽水市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春天到,赏花去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赏花
赏花海
走,赏花去!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缙云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