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本刊名誉主编周仲瑛国医大师

2023-10-17 03:43
江苏中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中医药学会南京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中医学泰斗,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临床国际贡献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会长,《江苏中医药》杂志名誉主编,原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周仲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日5时20分于南京逝世,享年96岁。

周仲瑛同志1928年6月生于江苏省如东县,出身五代中医世家。自幼从父学医,1947年求学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8年悬壶行医。1955年成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首批学员,1956年毕业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任江苏新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组组长,1979年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至1983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1983年至1991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

周仲瑛同志医术精湛、德艺双馨,是中医临床大家。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75年,对中医内科急难疑重病症的辨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审证求机,知常达变,采用中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中风、肿瘤等多种外感热病及内伤急疑难重症,活人无数。

周仲瑛同志立学立言、守正创新,是中医学术大家。他坚持理论为先导、实践求真知,继承与创新并举,率先提出了流行性出血热“病理中心在气营”“病理因素为三毒”以及“病理特点多为气营两燔,到气就可气营两清”等创新理念。他对长期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升华,以“病机十三条”为纲构建了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形成了以“审证求机、活化辨证”为灵魂的学术思想,创新发展了中医学理论。

周仲瑛同志立德树人、桃李天下,是中医教育大家。他长期担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为党的中医药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开创了南中医发展的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重视中医薪火传承,因材施教,倾囊相授,弟子遍及海内外,许多成为院士、名医、名师、名家。他为全国中医内科学统编教材的编写提供蓝本,先后主编、副主编《中医学概论》《中医内科学》等教材、教参13种,其中《中医内科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等奖、《中医内科急症学》成为新世纪创新教材。

周仲瑛同志与时俱进、精研不倦,是中医科学大家。他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先后主持和带领团队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计划,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等各级课题42项;获各类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48项,其中“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2部,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为中医药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仲瑛同志是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会长,《江苏中医药》杂志名誉主编。自杂志创刊以来,他便与本刊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从读者、作者,到评议小组成员、审稿专家、编委会常委、名誉主编。他时刻关心着杂志的发展,谋划期刊发展战略,指导选题组稿方向,身体力行并带领团队积极撰稿,他的多篇传世力作发表于本刊,为提升《江苏中医药》影响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仲瑛同志的逝世,是中医药事业的巨大损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弘扬周仲瑛同志的优秀品质,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中医药人新的贡献。

周仲瑛同志永垂不朽!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中医药学会南京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证书
“南京不会忘记”
中医专业渐进式认知体系的构建——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为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第五届中医药博(硕)士论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召开学习《中医药法》座谈会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