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北部发现的一个唐代中国手持镜

2023-10-17 12:55美国特鲁兹代尔王嘉璐祁晓庆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铜镜契丹科尔

(美国)特鲁兹代尔 著 王嘉璐 译 祁晓庆 校

(1.史密森尼研究所 美国 华盛顿 20237;2.内蒙古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3.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 甘肃 兰州 730030)

1960 年春夏在阿富汗旅居期间,我的注意力被当时正在昆都士(Kunduz)地区进行考古调查的克劳斯·菲舍尔(Klaus Fischer)博士所研究的卡塔甘(Kataghan)省昆都士地区的穆罕默德·阿里(Mohammad Ali)先生收藏的一面铜镜所吸引。幸运的是,菲舍尔博士获得了这面铜镜的照片,但后来这面铜镜就无法获得了。[1]根据现有的信息,这面镜子是在阿富汗北部的昆都士附近被发现的。

镜子本身(见图 1,原为阿富汗昆都士地区的穆罕默德·阿里先生收藏的铜镜,现藏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博物馆。该铜镜直径9厘米,长度为17厘米。摄影:克劳斯·费舍尔)并不是一件特别漂亮的作品;它的保存状态较差,无法对其工艺质量进行评估。但据我所知,这是在阿富汗发现的第一面手持镜,[2]它具有一定的历史重要性,应该证明以下言论的合理性。

阿富汗昆都士发现的镜子是青铜制成的,似乎是与手柄铸造成一体的(通过与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江布尔出土的铜镜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见下列组图中间的图片,图3,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江布尔地区的出土的铜镜,现藏俄罗斯列宁格勒冬宫国家博物馆。该铜镜直径为8.7 厘米;长度为16.1 厘米。图片资料由列宁格勒国家冬宫博物馆提供)。镜盘9 厘米,直径和总长度(包括手柄)为17 厘米。手柄上的边界脊之间的凹进面板的表面,显然被一些浮雕设计所占据,与此处所示的其他出土铜镜相同。与铜镜的手柄一样,铜镜的镜盘,也被严重地腐蚀了,以至于几乎看不到其铜镜表面装饰的主题。幸运的是,在俄罗斯列宁格勒的国家修道院里,也有一面几乎一模一样、保存得非常好的铜镜,据说是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科奇科尔(Kochkor)山谷(见图 2,来自中亚吉尔吉斯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奇科尔山谷的铜镜,现藏于俄罗斯列宁格勒国家冬宫博物馆。该铜镜直径9.5 厘米,长度为17 厘米。图片资料由列宁格勒国家冬宫提供),[3]使我们能够破译解读阿富汗昆都士铜镜的一些基本问题。

传统的林索(Rinceau)边界内,可能发现的铜镜与吉尔吉斯斯坦的科奇科尔和哈萨克斯坦江布尔(Dzhambul)地区发现的铜镜相同,与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路易·菲诺博物馆里的铜镜相似(见图 4,来自中南半岛的铜镜,现藏于越南河内路易·菲诺博物馆,即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这枚铜镜的直径为11 厘米,长度为20 厘米),[4]可以看到人物和动物的浅浮雕风景。从右向左移动,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一个小人物撑着伞,侍候着一个身着宽松飘逸长袍的大人物;一只张开翅膀的鸟面向右侧飞行,鸟下方有一只乌龟,面朝并凝视着两个人物中较大的一个。这些人物上方铺满了树叶,这可能是一种开花的品种。推测底部当有一个水池,位于手柄与圆盘接合处的正上方。

科奇科尔铜镜手柄的最下方,是一个传统的云卷轴,中央有一朵盛开的莲花,侧向排列。手柄最上面的装饰元素已因腐蚀而消失。

昆都士铜镜整体构图的风格和对个别元素的处理,是彻底的中式风格,即使我在其他现存的中国铜镜(或其他材料)中都未能找到与之相似的类型,毫无疑问,这面铜镜来自中国。昆都士铜镜的山水场景,可能与道教徜徉于荒野中的贤人或隐士的主题有关,或者,与神话中的场景有关。这些场景,在中国晚唐和唐之后的朝代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主题,不仅出现在铜镜的背面,而且还出现在雕漆、纺织品和陶瓷器物上。飞翔的鸟(鹤?)、乌龟和水池,以及科奇科尔铜镜手柄上绽放的莲花,所有道教具象象征意味的传统元素,都加强了昆都士铜镜与此类场景的联系。这一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典型的佛教罗汉在自然环境中的形象,其中,有人和动物的侍从图案,自五代时期就已经广为流行了。

但昆都士铜镜和科奇科尔铜镜,与它们最为近似的中国铜镜相比,有一个特别的区别——手柄。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并不是手柄镜这一类型的铜镜的发源地。已知的最早的中国手持铜镜出现在后汉时期,发现于中国的四川省,[5]比从南俄罗斯斯基泰人陵墓中发现的希腊手持型铜镜晚了几个世纪。[6]从第二批阿尔泰山帕兹里克高地库尔干人生活的地方出土的角柄切角银镜相比,中国汉代的铜镜早了至少四个世纪,[7]在伊朗德黑兰西北部的库尔文公墓中发现的带有普通或拟人把手的铜镜,似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 世纪末,比最早的中国手持类型的铜镜早了近一千年。[8]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手持铜镜成为了唐末宋初之前中国的一个时尚元素。[9]很少有人(如果有的话)渴望拥有一面优雅的带后环的中国传统铜镜,[10]而那些由中国人生产出来供自己使用的器物,即使有用,也只能被视为令人着迷的珍品。

另一方面,手持铜镜似乎更受中国邻国——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民众的青睐,这些国家构成了现存手柄铜镜中更重要的一部分。[11]在越南河内博物馆里,莱昂·范德默施(Leon Vandermersch)将39 面铜镜归为中国唐末或宋初时期的铜镜序列,有25 面铜镜或者27 面铜镜是手柄与镜盘一体铸造的。此外,范德默施认为,所有这些镜子都是在中国制造的。[12]虽然,事实可能并不像范德默施所说的那样,所有这些铜镜都是由中国民事和军事当局进口或作为个人财产带来的——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使用的手持铜镜的比例如此之高——这些镜子的装饰,几乎在每一个例子中,都与著名的中国风格一致,这确实支持了范德默施对这批铜镜是中国制造的假设。因此,越南河内博物馆里的某些铜镜与韩国现存的手持铜镜的形状、设计和装饰完全相同,这也许不是巧合。[13]

为此,我们初步得出结论,手持铜镜是在中国制造的,可能是为了出口到其他国家。虽然一些此类镜子似乎可能是在中国境外制造的,但是能看出来都是中国原件的复制品,大多数手持铜镜是在中国生产的。

水平构想的空间或平面相关的元素,放置在统一景观场景中,不太适合镜背的圆形表面。这样的统一景观场景,尤其不适合中国传统的手持镜,因为铸造的金属环是铜镜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铜镜背面的中心部位。尽管中国人采用了巧妙的方法,将带有某种组合元素的形式融入景观,但它在外观上仍然是突兀的,在位置上也是不灵活的。[14]然而,自晚唐以降,单一的、完整的铜镜标明的装饰景观,在中国铜镜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15]

中国铜镜镜背上的山水景观,尤其是道教或神话题材的景观装饰,在唐末至宋末时期发展起来,无论是在朝鲜半岛,[16]还是在中南半岛,[17]这种铜镜都受到带柄铜镜使用者的青睐。这些铜镜通常被认为是唐末或宋初所制,根据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出现类似铜镜的历史时段来判断,它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是出自宋代。[18]

如果说手持铜镜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其主要出口到邻近地区的审美品味和实际用途而在中国生产的,那么,同样真实的情况是,吉尔吉斯斯坦科奇科尔地方发现的铜镜、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地方发现的铜镜和阿富汗昆都士地方发现的铜镜,其最初生产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其出口到如此偏远的地方,就当时的中国而言,也是不可忽略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中国北部地区似乎是最有可能的中间地带。关于中国北部地区唐宋时期使用铜镜的信息很少,但在朝鲜半岛,铜镜的知名度稍高一些,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片较大地区常见生活的常态。下面,我大致总结了科奇科尔地区发现的铜镜和昆都士地区发现的铜镜及国家修道院的其他类似例证被发现地点的事件的整个过程。

在唐朝的大部分时期里,契丹人、突厥人与回鹘人,共享中国北部边境的大部分领土。随着唐朝的灭亡,契丹人日益强大,对中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公元10 世纪的下半叶,契丹人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并在黄河以北建立了契丹人的王朝辽朝,契丹人可以从陷入困境的中原宋王朝处,获得大量的贡品。图5 所展示的,就是在中国的内蒙古绥远地区出土的手持铜镜(见图5,来自中国内蒙古绥远地区的铜镜)。虽然,其年代可能晚于辽朝,但其手柄的形制和装饰题材、纹样等,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奇科尔地区发现的铜镜和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地区发现的铜镜(见上文图2 和图3),以及来自中南半岛的铜镜(见上文图 4)有明显的相似之处。[19]

图2

图3

图4

图5

公元12 世纪初,女真人侵占了中国华北地区原属契丹人的领土,并于公元1125 年终结了辽朝的统治。一个由执政者统领的契丹贵族团体,向西逃亡,10 年之内,他们在七河地区(Semirechye)重建了家园,定都八剌沙衮(Balasaghun),[20]此后,他们被西亚的史学家称之为“喀喇契丹”(Kara-Khitay)。七河地区对于喀喇契丹人来说,并非完全陌生。他们早在公元1017 年至公元1018 年间,就开始入侵该地区了,当时,这一地区是突厥民族喀喇汗(Kara-Khanid)所属部众的主要驻牧之地。[21]

八剌沙衮的确切位置至今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位于楚库河谷(Chu Valley)。[22]这个山谷靠近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伏龙芝,西端西南方向约30 英里的科奇科尔山谷,距离伊塞克湖(Issyk Kul)不超过75 英里,通过楚库河谷的联系,它们之间的交通没有任何困难。[23]

自19 世纪以来最后的几十年间,青铜手持镜一直是在七河地区偶然发现和挖掘中发现的。[24]1952 年末,A.N.伯恩施坦(Bernshtam)公布了两把手柄铜镜(其中之一是本文中的图 2)以及其他三件无可争议的中国晚唐时期和宋代的无柄铜镜,它们都是在楚库河谷附近发现的。[25]伯恩施坦将他的讨论,限定在这些铜镜所勾勒出的卡鲁克突厥人(公元8 世纪至公元10 世纪)统治下的塞米列奇艺术风格中,其主要权力中心,就是楚库河谷。但是,他对其他的中国铜镜不予置评,只讨论明显的带有伊斯兰风格类型的带柄铜镜,这种铜镜很可能直接铸造在卡鲁克时代。[26]卡鲁克突厥人虽然不愿意皈依伊斯兰教,但他们深受穆斯林文明的影响。[27]无论如何,在公元940 年,也就是中国宋朝建立前的大约20 年,卡鲁克王朝落败于穆斯林化的喀喇汗王朝之手,他们几乎是不可能再拥有一个源自中国宋朝时期生产的手持铜镜了。

喀喇汗国与中国的关系究竟有多密切,外界知之甚少。中国和西突厥斯坦之间的一条贸易路线,经过七河地区,毫无疑问,是沿着楚库河谷(楚库河谷的中国源头)的上游行进的,那里是该地区的主要中心所在地。几个世纪以来,只要政治条件符合商业运作规律的要求,往来的沟通联系就会链接。但是,频繁的军事和政治灾难,会经常破坏或中断彼此间的联系,致使公元10 世纪和公元11 世纪成为七河地区逐渐衰落的历史时期。

喀喇汗人,似乎是从南方进入七河地区的,并且,他们很早就皈依了伊斯兰教。如果他们经常能获得源自中国的带柄铜镜,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在喀什地区也留下了一他们的部众。在那里,喀喇汗人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情况似乎是并非完全如此。奥雷尔·斯坦因爵士仅在中国的突厥斯坦地区(新疆),就曾发现了两面带柄的铜镜,这些铜镜是在喀喇霍贾(Kara Khoja)地区发现的。[28]这两个铜镜都装饰有风景,并且,都与一堆金属物品有关,其中,有大量的中国铜钱,这些铜钱可以完全有把握追溯到公元12 世纪的上半叶。[29]但即使没有钱币提供的相对应的历史时段,其保存较好的铜镜上所显现出的宋代工艺风格和制作装饰特征,也是无可争议的。

因此,这些铜镜的时间断代,几乎与契丹人失败的历史时段完全一致,而且,它们发现的地点位于至少是一部分契丹人迁徙走过的路线上,这进一步表明,它们可能是契丹人向西迁徙,带到七河地区的中国服饰器物的一部分。[30]在科奇科尔发现的铜镜,目前被认为是公元11 世纪或公元12 世纪的。[31]如果它是由契丹人带到该地的,那公元12 世纪下半叶早期的时间断代日期,可能会大大提前。[32]

西边穆斯林化的喀喇汗帝国的政局变迁,在此不必展开了。在楚库河谷建立政权后,他们很快就与西部的当地民众发生了冲突,并在公元1141 年一系列成功的军事交战中,将他们的势力扩展至最西边花剌子模。在阿富汗昆都士地区所发现的铜镜,很可能是在这个时期后不久就抵达阿富汗北部地区的。[33]

猜你喜欢
铜镜契丹科尔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