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对人生价值观的重建

2023-10-18 01:23刘爱湖
中学生报 2023年40期
关键词:塔拉大山重塑

刘爱湖

从“爱达荷州”“废料场”“不上学”“父亲”,到“泰勒”“打疫苗”“读大学”“书籍”“论文”“毕业”,《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自传给人的震撼是巨大的,它讲述了塔拉从原生家庭愚昧的思想中挣脱,与扭曲的家庭的分割以及她从教育中如何获得力量、如何重塑人生,如何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接受蜕变重获新生。

作者成长在充满恐慌控制的家庭。父亲愚昧、固执、强势,母亲则软弱无力。转变的开始源自十六岁,她的哥哥泰勒对她说:“外面有一个世界,塔拉,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不大一样。”她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開始自学,通用自学考取了杨百翰大学,在杨百翰大学的求学过程中她发现原来大山的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她一遍又一遍推翻自己从小接受的思想,在质疑自己、指责自己中寻找知识中的真相,最终成为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她不再透过他人的双眼去看世界,即使冲破认知边界的过程充满痛苦和反复,但她仍然坚定飞往属于自己的大山。

塔拉实现自我拯救的过程痛苦而曲折,却绝对是值得的。她坐在大学的课堂中,了解到真实的历史与父亲提起的历史完全不一样。走进医院,接受疫苗,进行心理咨询,认识新朋友,被教授赏识,成功申请剑桥大学。她在重建经验的同时,过去在父亲控制下的自己却仍然不断地阻拦她,就像她自己写的:“无论我看上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的教育如何辉煌,我仍然是她,我充其量不过是内心分裂的两个人。”在相信知识与科学的道路上,她发现自己与父母的观念背道而驰,不断地把自己与无知的家庭分裂开,丧失了她对于家庭的归属感,这是极为痛苦的。然而,如果她没有走出大山,没有接受教育,她就是一个十八岁就会结婚,听从丈夫的指令,一辈子在尘土中失去光泽的生命。

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是她在大学的一堂堂课中,在与教授的一次次谈话中生长而成的,这样的过程无疑是震撼而又极具力量的。教育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可以永远对未来充满期待。有人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脱离现实,因为塔拉的原生家庭实在过于可怕又过于偏激。许多人无法共情塔拉的处境,但就我而言,《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在许多农村地区不被允许上学的女孩又何尝不是一个又一个塔拉呢?对她们而言,接受教育也的确如重获新生一般,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建的学校给了她们期待未来的机会。这些女孩就如塔拉一样,逃离、蜕变,向属于她们的大山飞去。

“对一些人来说,教育意味着制度化,但教育也可以不止于此,教育是对人的重塑,你可以被动地接受,也可以采取主动,选择后者即是重塑你自己,选择前者则是任人摆布。”因为塔拉家庭的特殊性,对她来说,拥有学习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所以她极为主动地接受教育,这也让知识对她来说,是以更加迷人的姿态出现的,同理,我们接受教育,应该是找到教育对自己的意义,才能被教育重塑,而教育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此。

她也曾在发现新世界的过程中渴求父母的道歉,希望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固执与愚昧,然而她最终并未与自己的家庭达成和解。她与父亲的裂痕已经破裂了二十年,最终扩大到无法修补,在这过程中,她很痛苦,但她并未有妥协。她没有因为自己对家人的爱而牺牲自我,在许多国家与文化中,家庭是起点,亦是终点,但是塔拉给了很多无法与原生家庭共处的人新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承认爱的存在,但仍然选择与他们说再见,而不是强求自己做出改变和妥协,这是极具智慧和勇气的。

教育的核心是补充自我,使我们理解自己又热爱世界,在接受教育是如此普遍的时代下,从自我出发,找寻读书的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于我们而言,接受教育不再是一种奢侈,在很多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否有勇气一直坚定地在知识中将“旧我”塑造成“新我”,正如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猜你喜欢
塔拉大山重塑
春天的大山
重塑未来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大山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重塑灵魂
意大利塔拉莫纳奇奥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