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暗挖车站施工过程力学特征分析

2023-10-18 12:50冯健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3年5期
关键词:拱部边墙轴力

冯健

摘要:地铁车站的施工通常有着开挖尺寸大、围岩受力情况复杂等特点,故容易出现塌方。为了进一步掌握地铁车站施工时围岩的受力变形情况,做好支护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通过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式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监测面围岩主应力的变化趋势为先快速提高并超过初始应力,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最后基本保持不变。①部导洞开挖对拱部围岩应力的变化影响较大,②、③部施工对其影响可忽略不计。拱部各测点K值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至最低值,各位置开挖并安装初期支护后K值开始提高,再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开挖⑤a位置并安装初期支护后,边墙测点K值减小至极限状态附近,之后有小幅度提升,最终趋于稳定。边墙与其他部位相比K值较低,支护措施需要加强。与②、③部位相比,①位置施工后沉降值占最终沉降比值较大,是隧道沉降控制的核心部分。

关键词:地铁车站;围岩受力;数值分析;主应力;隧道沉降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发达城市,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促使地铁建设快速[1-3]。在地铁车站中,地铁暗挖车站较为常见,其通常属于大跨、浅埋隧道。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徐剑波等[4]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式,研究了典型监测断面支护措施和围岩的相互关系。孔超等[5]以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各工况下拱盖的承载能力和围岩的受力情况。贾宝新[6]以大连地铁5号线为例,分析了盾构施工在穿过上软下硬地层时的地表沉降规律。

为了进一步掌握地铁车站施工时围岩的受力变形情况,做好支护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式,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工程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16号线看丹站施工方式为暗挖式,地层类型从下往上分别为微、中、强风化花岗岩层、素填土层,Ⅲ2-IV2级为围岩等级。车站拱部开挖跨度为22.5m,高度为7.7m,其矢跨比为0.34,主体下断面开挖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0.3m和21.2m。车站基本处在微风化岩层中,拱顶埋深为14.9~20m,单拱复合式衬砌结构为其主体结构类型。车站支护结构和施工步序如图1所示。

2   数值模型

参考地质勘查报告,分析对象取隧道和4倍跨度的围岩,将模型宽、高、厚分别设为100m、76m和45.7m,简化处理IV2级围岩,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共有668512个单元和640435个节点。模型中约束底面全位移,左右面和前后前面对法向位移进行约束,不对上面位移进行约束。

选择摩尔-库伦模型模拟围岩,喷射混凝土选择实体单元进行模拟,选择beam单元模拟格栅钢架,cable单元模拟预应力锚杆。

为了分析施工過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受力变化特点,将沿隧道纵向16.5m位置设为监测断面,并设置数据监测点。模型里每部开挖进尺设为0.8m,同时安装立架、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模型隧道完全贯通需要288个开挖步序,支护、开挖方式和实际施工保持一致。

3   分析数值模拟结果

3.1   围岩应力

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点所测围岩主应力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从图2中能够看出,当监测断面和①位置导洞施工的距离越来越短时,拱顶测点主应力因为围岩荷载重分布而大大增加,其余测点主应力首次影响也有小幅度的提高。拱顶大、小主应力在①位置导洞施工至监测断面处时增大至峰值,分别为0.73MPa和0.29MPa。荷载在断面开挖之后瞬间得到释放,大、小主应力分别降低至0.48MPa和0.07MPa。经过断面接着向前施工,两主应力又表现出慢慢增大的趋势。对于腰拱位置处应力变化趋势和拱顶大致相同。

在隧道施工完成完全贯通后,监测点主应力基本保持不变。开挖监测断面⑤a位置前,边墙监测点小主应力受其它导洞影响,呈现出慢慢降低的趋势,但大主应力提高速度较快,同时增大至初始值以上。大、小主应力在开挖至⑤a位置后,迅速降低至1.44MPa、0.13MPa。同时开挖⑨和⑦a位置导洞后,边墙测点大主应力也迅速降低。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得出,在施工过程中,监测面围岩主应力变化趋势为先快速提高,并超过初始应力,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最后基本保持不变。①部导洞开挖对拱部围岩应力的变化影响较大,②、③部施工对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3.2   围岩强度储备

通过加入围岩强度储备K来进一步分析围岩的受力状态,评判其是否处于极限破坏状态,K值表达式如下所示:

K=σ1-σ'313(1)

式中:σ1和σ3分别代表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单位为MPa。围岩强度储备越高,K就越大,在K值等于1时,围岩认定为极限状态。

监测断面各部位围岩强度储备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从图3中能够看出,在施工过程中,拱部各测点K值的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到最小值。在安装初期支护后逐渐增大,之后再慢慢减小最终基本不变。受到①部位导洞开挖的影响,围岩小主应力仅有小幅度增大,大主应力提高程度较大。围岩受力情况变差导致K值减小,并且距离监测断面越近此现象就越明显。在施工断面①部后拱顶部位的K值减小至最低值1.54。

在设置支护措施后,拱顶围岩大、小主应力间差值逐渐减小,K值明显增到,并在施工至第②步时到达最大值。拱顶K值在继续施工导洞后逐渐减小,最后基本不变。拱腰部位处的K值变化趋势基本和拱顶相同。拱部各处K值在隧道拱部完全贯通后基本保持不变。

边墙K值变化规律与和拱部有所差别,边墙测点K值在⑤a位置开挖和设置初期支护后减小至极限状态附近,之后有小幅度提升,最终趋于稳定。同时因边墙喷射混凝土支护和预应力锚杆支护数量较少,边墙围岩两主应力间差值较大,与其他部位相比K值较低,支护措施需要加强。

3.3   隧道位移

施工过程中监测断面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拱顶沉降在施工①位置前增长较快,为一条凹曲线。①位置施工后,沉降增长速度逐渐提高,沉降曲线出现拐点,沉降值此时为4.43mm,占最终沉降值的54.4%。沉降值在拱部完全贯通后达到8.32mm,占最终沉降值的98.3%,沉降最后稳定在8.46mm。

①位置导洞首次施工后地表沉降达到1.56mm,占最终沉降值的57%。地表沉降在拱部完全贯通后达到6.7mm,与最终沉降值相比占比为93.2%,最终沉降保持在7.08mm。边墙的水平位移在整体上呈现为略微增加的趋势,增长幅度较小。水平位移在施工断面⑤a位置后提高到0.32mm,之后持续增加至1.71mm并保持稳定。

如图5所示为地表沉降和净空收敛的监测结果,从图5能够看出,随着时间延长,模拟所得出的净空收敛和沉降曲线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相同,位移均表现为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的规律。

3.4   支护结构受力情况

对施工过程中监测断面拱顶锚杆和拱架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得出轴力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从图6能够看出,开挖活动对拱架轴力有较大影响,锚杆轴力基本不受影响,其中锚杆轴力和拱架轴力最终值分别为102.2kN、30.75kN。

将模拟所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后发现,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位置拱架轴力在施工至监测断面都会出现突变,而轴力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现场凌空侧和围岩侧拱架轴力分别为17.93kN和12.56kN。从整体来看,拱架轴力随着施工的进行而提高,但提高速率随着施工的进行而慢慢减小。

4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掌握地铁车站施工时围岩的受力变形情况,做好支护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式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监测面围岩主应力的变化趋势为先快速提高,并超过初始应力,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最后基本保持不变。①部导洞开挖对拱部围岩应力的变化影响较大,②、③部施工对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拱部各测点K值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至最低值,各位置开挖并安装初期支护后K值开始提高,再逐渐降低后保持稳定。开挖⑤a位置并安装初期支护后,边墙测点K值减小至极限状态附近,之后有小幅度提升,最终趋于稳定。边墙与其他部位相比K值较低,支护措施需要加强。

与②、③部位相比,①位置施工后沉降值占最终沉降比值较大,是隧道沉降控制的核心部分。从整体来看,拱架轴力随着施工的进行而提高,但提高速率随着施工的进行而慢慢减小。

参考文献

[1] 李冉.轨道交通,中国“城市交通主动脉”[J].人民交通,2019,4(2):42-46.

[2] 王卫东,沈健,翁其平,等.基坑工程对邻近地铁隧道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岩土工程学报,2006(S1):1340-1345.

[3] 应宏伟,李涛,杨永文,等.深基坑隔断墙保护邻近建筑的效果与工程应用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7):1123-1128.

[4] 徐劍波,姜平,朱颂阳,等.基于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隧道初期支护效果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5):2061-2069.

[5] 孔超,高新强,等.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初支拱盖法围岩变形与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0,39(S1):2634-2644.

[6] 贾宝新,高宗贤,等.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3):1083-1088.

猜你喜欢
拱部边墙轴力
矿山法铁路隧道拱部衬砌预制及施工工艺研究★
浅谈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矿山法铁路隧道拱部预制衬砌接头选型设计研究
基坑钢支撑轴力监测的优化及实践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隧道内二次衬砌拱部换拱施工技术
河谷地形对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边墙施工期挤压形变规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单线铁路隧道仰拱、矮边墙快速施工技术
浅析渭河隧道拱部外露地表开挖施工技术
钢支撑轴力在安装过程中的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