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世界意识: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中的地理教育*

2023-10-20 01:00齐彦磊
地理教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图说学堂教科书

齐彦磊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河南 新乡 453007)

囿于长期闭关锁国,古代中国向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世界意识”。明末西方近代地理学东传,给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地理学新知识。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开明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透过西方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民主政治与自由思想,深窥中国的积贫积弱与封建流弊。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维廉所著的《地理全志》,将其编译为《四国志》。1843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问世,该书讲述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法制度与风土民情等。1848年,徐继畬编撰的《瀛环志略》率先打破了千年固守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依据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与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划分世界区域,并将中国看作世界一隅。晚清新地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观念,国人开始在世界格局中重新认识中国,这既是地理认知的进步,又是思想文化的突破。[1]在晚清新地学的影响下,参考国外中小学课程的设置,地理(当时曾称“舆地”)便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必修课程。[2]“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3]伴随着中国传统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型,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开始走出“国朝中心,四海夷服”的“天下观念”,[4]融汇西方近代地理学的空间观、知识观和科学观,倡导唤醒儿童的世界意识。

一、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5]中国传统认识世界的观念缺乏世界眼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圆地方”说;二是中国处于“天下”的中心;三是只有中国乃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其他不过是蕞尔小邦而已。[6]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从“地球”“海洋”“陆地”“大洲”等全球观念出发,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培养儿童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格局。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的说明文字中写道:“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几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里亚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亚洲,亦百余国。第四曰亚墨利加洲,地更大,以境土相连,分为南北二洲。最后得墨瓦蜡泥加洲,为第五。而域中大地尽矣。”[7]清代修《明史》的史官虽对利玛窦的五大洲之说将信将疑,但也接触到了比较完整、正确的世界地理知识及一系列地理专名,并且多沿用至今,对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8]《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洲”的释义为:“地球之内分五大洲,东半球曰亚西亚洲、欧罗巴洲、阿非利加洲、澳塞尼亚洲,西半球曰亚美利加洲,美洲又分南北,故亦称六洲。盖因全球之地,水多于陆,且俱悬立海中,故曰洲也。”[9]《国民字课图说》则认为地球分六大洲:“六大洲就可称六大陆,就是亚洲、欧洲、非洲、澳洲、南美洲、北美洲。”[10]

具体到各大洲看,《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亚”的释义为:“亚西亚,安息之长音也。本土耳其地,欧人东来,凡地之在其东者,皆谓亚西亚,遂以名洲。亚西亚在五洲中为最大,三面环海,西接欧罗巴,以乌拉岭、乌拉河及高加索山为界。综其方积,约千七百万五千英里。为国五,曰大清,曰日本,曰高丽,曰暹罗,曰波斯。又尼泊尔及布鲁克巴,亦称自主。半自主者四,曰安南,曰爱乌罕,曰俾路之,曰阿拉伯。俄属之布哈尔,亦尚存虚名。其他若印度,若缅甸,若西比利阿,若中亚西亚诸回部,皆夷为属地矣。全洲人口,约七万四千六百万。开辟最早,夙以文化甲五洲。近百年俄雄于北,英竞于南,法据安南,德意亦觊觎其侧,喧宾夺主之势,骎骎盛矣。”[11]《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不仅详细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国家等基本信息,而且指出亚洲各非自主国家国名前皆冠以宗主国之名,真实地道出了亚洲各国被西方列强侵略瓜分的悲惨状况,同时也表达了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不满和担忧。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非”的释义为:“阿非利加洲,四围滨海,惟东北隅连一线于亚洲,今法人凿为苏彝士河者是也。全州共一千二百万英方里。埃及开化最早。迤南地当赤道,炎熇荒陋。欧洲群雄,竞割裂之。其粗足自立者曰摩洛哥,曰特兰斯伐耳,曰奥伦治。其受人保护而自理内政者,曰康果,曰埃及,曰的利波利,曰阿比西尼阿。康果归比利时保护。阿比西尼阿归意大利保护。康果近与我朝立约通商,亦称自主。然以上诸国之执政者,皆非非洲土人也。其他诸部,则均已夷为奴隶。全洲人口,约共一万三千万。”[12]非洲大陆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非洲各国主权丧失,人民沦为奴隶。

从《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五大洲”的释义和绘图来看,编者非常重视向儿童传递世界时事,让儿童了解世界局势,培养儿童对国家领土的忧患意识。五大洲地图的展示,也是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世界的阴谋,激发儿童的爱国意识。正如晚清诗人杨圻在《题五洲地图》一诗中所言:“入门屋大乾坤窄,八荒四极在我室。手扪五岳皆平地,坐视沧海忽壁立。恍如上界一俯瞩,三分尘土水居七。又如置身洪荒前,当时不见一人迹。昆仑之外原无山,余气磅礴散万脉。东南诸国临大水,西北川原岂终极。乃知大块非无垠,直若盆水浮败叶。关塞古今称形胜,自我视之皆智力。图中斑驳五色分,人种国界辨明晰。世上沿革雪染成,此图变更乍朝夕。人间无日无干戈,一万年后知何色?起来取图裂粉碎,无地存身计亦得。回顾新月照空墙,似闻吴质嫦娥微叹息。”[13]

二、以求真精神划分经纬

虽然中国传统地理学曾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其本身缺少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定义,难以为儿童提供科学准确的地理教育。为培养儿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借鉴西方自然地理学知识,分别介绍了地圆学说、地球五带学说、经纬学说。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地”与“球”的释义为:“地体如球,故谓之地球。浑圆而稍扁,赤道径为长径,两极径为短径。人物附其外膜,赖地心之吸力以不坠。地之外壳,皆为坚石,分十二层,最外则为土与水。地壳之内,烈火蕴焉。故入地愈深则愈热,而火山时有喷裂之患。”[14]《绘图识字实在易》对“地”的释义为:“地球的地。”[15]《国民字课图说》对“地”的释义则为:“地球的地。地是大家的脚所踏着的。地在天中间,有如鸭蛋的黄,天是鸭蛋的白。”[16]从释义来看,三套教科书皆认同地圆学说,其中《国民字课图说》将蛋黄比作地球,蛋白比作天空,为儿童提供了生活化的地球形象。《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还指出人和万物都附着在地球的最外层上,依赖地心引力而不下坠。地球的外壳,都是坚硬的石头,分为十二层,最外面的一层是由土和水组成的。地壳以内,蕴藏着熊熊烈火般的能量,因此越靠近地心的地方越热,火山也经常有喷发的可能。

如图1所示,纬线和经线皆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任何一根纬线都是圆形而且两两平行。纬线代表纬度,以赤道为界,南北半球各90度。经线代表经度,不像纬度有赤道作为自然的起点,经度没有自然的起点,共分360度。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组成的坐标系统,是一种利用三维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国民字课图说》对“经”与“纬”的释义为:“地球上从北极到南极的直界线,把赤道分为三百六十度,叫做经线。地球上和赤道平行的横界线叫做纬线。”[17]依据纬线,图1中还清晰地划分了南北半球的热带、温带与寒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带”的释义为:“自赤道至南北黄道,谓之热带。自两黄道至两黑道,皆谓之温带。两极之四周,各称寒带。”[18]

图1 经纬线(源自《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三、以科学方式观测气象

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中,大气里的风云变幻,时刻都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科学文化活动。我国的气象科学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主要研究寒来暑往、雨雪晴霁、风云雷电这些属于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古老气象问题。气象科学和天文学一样,是一门观测科学。中国古代观测气象有多种方式:一是依靠占卜问卦,二是借助气象仪器,三是推测阴阳五行,四是观察土石湿润程度,五是观察动物活动及草木表面情况。[19]与传统气象观测方式不同,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气象观测方式,让儿童真正了解万千气象的本质及成因。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雨”的释义为:“云中水气下垂为雨。水气经日光晒熟,腾入云表,遇冷则凝,渐凝渐重,复化为雨而下降。”[20]《绘图识字实在易》对“雨”的释义很简单,即“下雨的雨。”[21]《国民字课图说》对“雨”的释义则为:“雨的来源,原是江海的水,因被太阳所晒,化为热气上腾空中,变成黑云,降下来就是雨。”[22]总体来看,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也在告诉儿童遇到大雨天气,应撑伞避雨,及时回家,以保安全,如图2所示。

图2 雨水(源自《国民字课图说》)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云则“是山气水气变成的”。[23]《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云”的释义为:“凡山气水气蒸为烟雾,在高处愈积愈厚,则合成云,或轻如罗,或重如峰岚,或层层倚叠如鱼鳞,觇其状可以知晴雨。”[24]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云有多种形状,有的云轻如罗缎,有的重如山中云雾,有的则层层相叠好像鱼鳞一样。

云既生雨,亦可生雷。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雷”的释义为:“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雷声必在电后者,光行较速于声。如施放火炮,先见火后闻声也。避雷之法,勿近铁器,勿着湿衣,勿倚高墙,勿开窗户。屋高者设防雷杆,可以引电入地。”[25]《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不仅说明了声速慢于光速,而且特别强调安全教育,让儿童学会避雷的方法。《绘图识字实在易》同样指出:“避雷的法子,不要近铁器,著湿衣,倚高墙,开窗户。”[26]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电”的释义为:“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设相薄之际,有他物阻乎其间,则薄力愈大,于是迸而为火,震而为雷。电速三倍于光,每秒约行五十七万英里。动植及金类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则人造之电也。”[27]《绘图识字实在易》对“电”的释义为:“电报、电灯。电气的电。”[28]《国民识字教科书》对“电”的释义为:“电是有光的,雷声将到,先有一闪之光,这就是电光。电气可以取用,电报、电车都是用电气造的。”总体来看,电包括自然闪电和人工发电。积雨云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二者相遇会生热发光,形成自然闪电。人造电力的出现则带动了电报、电灯、电车等电器的大量出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造电力和电器在当时的中国尚属稀有器物,大部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幸运的是,近代儿童可以在图文识字教科书中了解相关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四、以广阔胸怀欣赏形胜

唐代著名地理学家贾耽在《华夷图》中写道:“尝谓地理之学,百闻不如一见。又云十说不如一图。古人之图史并重者如此。”[29]“地理之学,百闻不如一见”的看法,被历代地理学者奉为座右铭。地理教育更是离不开文字和图像的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绘制了一批名山大川的图像,让儿童在饱览祖国的风景名胜之中开阔胸怀。

五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国民字课图说》对“岳”的释义为:“中国有五座高大的山,东泰山、南衡山、西华山、北恒山、中嵩山,叫做五岳。”[30]如图3所示,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华山位于陕西省南部,恒山位于山西省中部,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如图4所示,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对中国大好河山的描绘十分精美,给予儿童身临其境之感。

图3 五岳(源自《国民字课图说》)

图4 三峡(源自《国民字课图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江”的释义为:“江水出四川龙安府松潘厅西北大分水岭,即禹贡之岷山也。东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至江苏昭文县境入海。亚洲之江,莫大乎是。”[31]《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河”的释义为:“河源出于青海枯尔坤山,即昆仑也。东经甘肃、陕西、河南,至山东由大清河入海。本朝河工,以黄淮为大,运河永定河次之。黄河自底柱以上,两岸皆山,以下则地势平坦,沙泥淤积,河身日高,遂多横决之患。”[32]长江和黄河皆发源于青海,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支流辐辏南北,流域面积广阔,共同哺育了华夏儿女。

猜你喜欢
图说学堂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图说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