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3-10-24 13:25陆晓晓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五年制应急

陆晓晓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000)

《“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全科、精神、老年医学、护理、急救、康复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1]。应急救护作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急症或灾害事故的现场,在专业人员到达前,为伤病员提供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2]。在现场及时有效地采取紧急救护不仅能挽救伤病者的生命,而且能防止伤病继续发展和产生继发损伤,能减轻伤病和残疾,有利于伤病的后期治疗及伤病员的康复。应急救护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生活水准的标志之一[3]。诸多研究表明[4-5],当前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缺乏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五年制高职学生数量多,年轻有朝气,接受新事物快,在他们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广,推广快,效果显著。应急救护培训一方面能培养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能培养他们保护生命责任感,遇到突发事件时可发挥他们“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及时对他人施救,挽救生命。本文以五年制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现状,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8级到2020级(一到三年级)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取自愿参与的1 546名学生,要求学生自愿完成,以匿名方式独立填写问卷。因问卷填写不全等原因,最终纳入1 510名,年龄16~20岁。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年级、专业以及是否了解过应急救护,是否经历过意外伤害,是否参加过应急救护相关培训,应急救护知识的获取途径等。

(2)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研究者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培训操作和心肺复苏指南,咨询应急救护培训专家,参考孟园[6]等编制的高职学生现场救护知识现况调查问卷,结合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后,问卷内容得到完善,包括应急救护常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急救技术,中暑、中毒、火灾、锐器伤等急救技术,共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有5个单选题,共20个题目,每题设置A、B、C、D四个选项。正确率越高,表明对应急救护知识掌握程度越高。经检验,总量表Cronbach’sα为0.872。同时,研究者现场对调查对象的救护技能进行体验式测试,了解调查对象最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掌握情况。

(3)应急救护认知情况:包括是否有责任学习,是否感兴趣,在校园中普及应急救护的必要性,学习后是否愿意为他人施救等。本研究采用5级评分:1=完全没有,2=没有,3=无所谓,4=愿意,5=非常愿意。

(4)应急救护培训需求调查:包括应急救护知识的来源途径及愿意参加的培训形式、时间等。

2.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电子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匿名方式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确保问卷真实有效,再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调查结果。

(三)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Excel 2016,采用归类分析进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二、结果

(一)随机调查的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

表2 五年制高职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n=1 510)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应急救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此次调查的1 510名五年制高职学生对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认知及需求非常积极。他们能意识到有责任、有必要参加应急救护培训,遇到紧急情况时须参加急救,对应急救护的知识和技能比较感兴趣,也愿意在学成后与他人分享(见表3)。

表3 五年制高职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认知情况(n=1 510)单位:人(%)

(四)应急救护培训需求调查

此次调查的学生对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需求非常积极。他们建议通过书籍、期刊、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学校教育、社区讲座、家庭教育、同伴教育、其他社会宣传等途径开展培训。其中,81.39%建议通过学校课堂教育,77.62%的学生建议通过网络,72.63%建议以电视广播的形式开展培训;并且有883人(58.4%)愿意放弃休息,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培训学习。

三、讨论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应急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对于应急救护知识掌握程度普遍较低。掌握较好的是拨打急救电话、火灾、地震逃生、溺水、烫伤的处理,可能与信息化时代媒体的大力报道和宣传有关。对于利器伤,他们在平常生活中较多见,凭生活经验,能知道如何处理。对于专业性强的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搬运、中毒等处理,他们掌握较差,说明学生接触专业救护知识的机会少,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急救培训。调查发现,学生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大多数都是从电视、网络、书籍获得。这与朱丽莉等[7]在大学生中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学校很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也没有开设应急救护培训的课程,没有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教学体系之中。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意愿较强

95.63%的学生渴望接受应急救护的培训,但实际只有0.6%的学生参加过系统培训,实际培训比例相当低。这也是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较差的原因之一。应急救护作为一种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97.03%的学生觉得有责任学习应急救护知识,94.18%的学生对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很感兴趣。这说明他们对应急救护有较高的认知,能认识到急救对自身及他人的重要性,有较强的学习意愿。

(三)建议

1.引导学生明确应急救护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突发事件、情况时有发生。当伤员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时,如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得到抢救和救治,不仅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而且能降低伤残率。保护生命,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学会应急救护技能,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多数毕业后就奔赴基层工作岗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会成为现场救护的主导者。他们同时也可以对周围人群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训,是在社会范围普及和推广应急救护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师可利用课堂或者班会等机会,向学生宣讲生命的珍贵以及见义勇为的时代责任感。

2.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学校应每年在新生入学初对所有的新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普及推广应急救护理念;有针对性开设应急救护选修课或必修课,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努力实现救护知识普及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发放《红十字应急救护教学演示视频》,让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视频学习技能。学生登录平台后可反复观看,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的限制。对于技能部分,在网络平台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可利用现有培训场地和设施,让专业教师现场示教,让学生现场练习,教师实时纠错,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

3.加强应急救护师资建设

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提高师资水平,获取《救护培训师资证书》,壮大师资队伍。对于已经获取证书的应急救护师资,学校应安排每两年轮训一次。学校要利用现有的师资定期开课,培养本校的学生救护师资,通过学生的同伴教育,培训更多的学生救护员,同时做好学校内部志愿者培训工作,选拔一些优秀的骨干学生,参与培训反馈、培训联络等各方面工作。

4.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

学校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将所学救护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校内营造良好救护培训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校内可开展多种场景技能的综合演练、运动会和排球赛的安全保障、军训的现场保障等,进行现场救护的实训锻炼。同时,优秀学员还能代表学校去参加省市级的应急救护技能竞赛,在比赛中检验和提升自身的应急救护能力,增强团队的信心。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救护团队的交流,学校可不断吸取经验,改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联合团委,积极组织学生成立“红十字救护”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吸引部分积极性高且愿意奉献的学生参与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开展同伴教育,并融入生命教育。

5.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

学校要利用资源,为师生搭建一个实践教学、锻炼自己、展示才干、交流学习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应急救护相关知识竞赛或比赛,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效应,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提高应急救护的影响力,提升培训质量,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总之,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研究报道[8],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的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心理承受能力、应用应急救护技能的能力较强。五年制高职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在校期间,人员集中,有利于培训。通过应急救护培训,他们不仅可以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而且可以将救护知识传递给周围人,对应急救护的全民普及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五年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