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23-10-24 13:25刘金宪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实训融合

刘金宪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36)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增长迅速,企事业单位就业岗位增长数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创新创业教育能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科技创新力量明显不足,中国制造急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200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全面部署和推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创业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在这个国家战略背景下,教育部2015年和2018年相继发文,明确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程。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正式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调查问卷等综合进行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专业教育的延伸[1]。两者应做到有机融合,才能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创新创业课程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2]。高校属于高等教育,应自觉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应自觉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高校汇聚高层次人才,是高水平科研平台,可以承担高层次科研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从搜索到的文献材料来看,很多学校虽然根据文件要求将创新创业课程安排为必修课,但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分开管理——创新创业课程归学生工作处或者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管理,专业教育课程归教务处管理——不同的管理部门,必然会产生壁垒,认识上也很难统一,更难有机融合。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归教务处管理,由专业教研室进行统一排课,但是这门课程仍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大多数专业没有设置这门课程的负责人,相关的教研活动也较少,大多数由行政教师兼职,更没有开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教学的研究。归根结底,学校对创新创业课程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更高的站位认识这门课程的意义。

(二)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师资是关键。挑选或培养一支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师资是关键。目前,专业理论扎实的高校教师往往没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而行业一线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又常常偏重实践,专业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共5位,其中1名外聘教师,3名辅导员兼职,1名新入职专任教师。师资队伍主要由行政教师兼职和新教师组成,力量相当薄弱。笔者查阅知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相关学术论文,在论述目前存在的问题时,大多学者都提到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师资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属于学者们的共识。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可以归结到第一个问题,即学校对创新创业课程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对师资配备也不重视,更没有认真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合。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因为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加上行政工作繁忙,有时候教学只能跟着教材走,所以,课堂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一般理论的阐述层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性不强。兼职教师对专业教育课程不熟悉,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创新创业一般理论的讲述,没有细化到本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度不够高。从学生作品看,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向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交的22件作品中,与专业教育相关的作品有14个,占63.6%,占比也不高。笔者通过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对已上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共计回收136份问卷。其中,54份认为课程理论多案例少,占总调查人数的39.71%;64份认为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占总调查人数的47.06%;81份认为学完课程后知道创业的一些大致的操作方向,但是具体操作还要进一步咨询,占59.56%。总的来说,调查和访谈显示,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存在课程过于注重一般性的理论,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接地气,没有可供学习的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学生学完课程对创业需要走哪些程序仍不够明确等问题。

(四)教材研发滞后

对任课教师的访谈显示,他们普遍认为当前出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不够丰富,大部分都是一些通识性的一般理论,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不够密切的知识。教材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材的建设滞后,师资东拼西凑,导致依赖教材的教师在授课时也只能停留在创新创业的一般理论阐述上,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不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创新创业课程的地位

如前文所述,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必修课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从管理部门到专业教师团队,都应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出发,理解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的必要性,认识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能发挥的作用。只有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站位,我们才能从更高的层面统筹安排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尤其是管理部门,应该为统筹安排课程实施提供策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否则,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会出现师资队伍东拼西凑等问题。

(二)将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创新创业课程教研室进行统筹管理

学校应该结束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分开管理的状态,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来,由教务处进行统筹,由二级分院教学主管部门进行直接管理。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现有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下属按照课程类别分为理论教研室、艺术教研室。各教研室下每门课程都有一个课程团队,如学前卫生与保育、幼儿园数学教育等。每一门课程都有教研团队,推动课程的实施,包括实训室的创建以及教材研发等,目前已经产生或正在产生许多的教研成果。如已出版的《幼儿园手工制作》,即将出版的活页教材《保育工作实习手册》《幼儿园数学教育》等。因此,创新创业课程必须成立课程教研室,应该有相应的课程负责人,从而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赛事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材研发等工作。

(三)以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习完课程后,不知道项目怎么落地,创业程序要如何操作。这些问题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供学生观摩学习。高校可以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孵化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项目,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社会服务,既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专业在行业和地方的影响力,为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又能通过不断孵化项目,逐步建成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还能培育一批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所有孵化的项目材料可以作为经典案例编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材中,进而促进教材的研发。学生的一些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也可以落地孵化到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中来。如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区赛金奖作品《米鲁创意儿童画分享平台》,就可以引进到社会服务项目中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师资是关键。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高校要创造条件,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孵化出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培养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懂行业,有创新创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成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以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职称、行政和专任教师的比例,以及兼职行业优秀人才,构建一支职称结构、年龄分布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材的研发

创新创业教育被列为高校必修课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目前可以使用的教材不多,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即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仍处于起始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材市面上更是稀缺。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材的研发是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在采取提高对课程的认识、成立教研室、孵化项目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的措施后,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材的研发就能水到渠成了。抢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材研发的学校,必然会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占得先机。

三、结束语

总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前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研室进行管理,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再以社会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孵化优质项目,建设实训基地,积极推送参加比赛,抓紧进行教材研发等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即可形成一个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比赛、社会服务、教材研发几方面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实训融合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