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工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10-24 13:25周新新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化工思政

周新新

[大庆职业学院(铁人学院、中共大庆油田委员会党校),黑龙江大庆 163255]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培养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

化工工艺课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更承载着培养化工专业人才,提升化工从业人员素质的责任和义务。课程核心设计要与时俱进,将课程伦理教育、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像空气一样自然地出现在各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始终。

一、高职化工工艺课程特点

高职化工工艺是石油化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精、新、用”思想,即:简明精炼、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本课程是化工专业学生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操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它主要研究合成氨、合成尿素、合成甲醇、烃类热裂解、芳烃转化等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2]。通常以专业课程为主,偶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学生普遍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课程团队经过多次集体教研,遵循“思政”与“专业”相长原则,明确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使思政之“鲜”融于课程之“味”。

二、化工工艺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化工工艺课程课堂存在教学模式比较老套、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多为传统线下课堂,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仿真实训操作为辅,思政内容为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被难懂的理论,复杂的流程,莫名其妙的内容弄得一头雾水,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差,即便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也距离立德树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认真研读相关文件,错误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还是按原来的思路上课,只是为了增加5分钟思政内容而生搬硬套。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专业课内容、方法的中心梳理和认识,应当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润物无声。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想要做好课程思政改革,专业课教师单单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接纳课程思政,研习课程思政,形成课程思政的自觉认同,将育人意识融入头脑当中,付诸实践之中,进而形成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提升自身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学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不强,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形成了只负责传授知识或把教书等同于育人的刻板印象,课程思政意识相对淡薄;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有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意识,但对课程了解得一知半解或自身思政能力不够。因此,要想做好课程思政改革,专业课教师要接纳它、走进它,能准确把握它,回归教育初心,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当好学生“引路人”和“筑梦者”角色。

(二)促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课堂的实现

教师以化工工艺课程为载体,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将化工工艺课程的专业知识、学生职业技能与大国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结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并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重构;充分发挥互联网知识面广,前瞻性强,案例生动的优势,凝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思政教育引领主题,切合化工工艺课程知识需求,使教学课堂真正成为立德树人主渠道。

三、课程目标建设

(一)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

教师通过介绍化工行业现状,明确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引入“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世界气候大会、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问题,让学生开阔眼界,认清时代形势,坚定政治信心,提高学生专业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并正确认识部分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辩证地看待化工行业发展。教师通过讲解化工产品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物质需求(抗疫物质)以及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激励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确立职业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做贡献。教师要挖掘学科历史,传承化工人艰苦奋斗、创新开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道路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二)培育职业素养,塑造工匠精神

教师要及时更新课程任务,精准提炼核心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法,以设计典型化工产品方案为切入点,使学生掌握工艺基础设计思路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逻辑辨别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热点问题的能力;采用仿真模拟软件,以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快慢细微调节为切入点,通过反复不断试错,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采用体验教学法,创设真实的企业场景化操作,将企业精细交接、精细巡检、精准操作、精细维护、精细检修的“五精管理”引入实训过程。模拟企业岗位分工,体验行为规范,感受企业文化,进行完整工艺的开停车操作和事故处理,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育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

(三)筑牢安全红线,守望绿水青山

教师以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废液、废气的排放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化工企业重大事故为例,培养的学生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学生明确安全生产不可逾越的底线是安全伦理道德,不能踩的红线是法律法规与企业制度,时刻践行的界线是规范标准与操作规程,并在学生心中根植安全生产的界线观念、红线意识、底线思维。

四、化工工艺课程思政实施

(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有很多,应该把哪些元素加入到我们的课程中呢?《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3]。

教师通过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环保教育、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教育五大板块挖掘高职化工工艺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案例详见表1。

表1 化工工艺课程主要思政元素案例

(二)建设课程思政内容

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切忌对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处理,必须在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构再造,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所讲授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上的有机统一,进而达成育人和育才的统一[4]。表2以烃类热裂解工艺项目为例,进行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表2 烃类热裂解工艺课程思政内容

(三)信息化课程模式构建

化工工艺课程根据内容和特点,构建形成“传统课堂、网络课堂、实训课堂”三位一体的新型课程思政教学途径。实现了主题教学更精准、网络教学更便捷、实践教学更直观的衔接模式,让学生在课堂、课后,线上 、线下形成学习闭环,构建了思政课堂的坚实学习阵地。

课前,教师将简单知识点视频和思政元素发布在线上平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教师采用案例、小组讨论、头脑风暴、仿真操作、实训操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思政元素入脑入心。课后,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工具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价值塑造,利用写心得体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使思政元素见行见效。

五、结束语

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政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守好高职化工工艺学这道渠,使高职化工工艺课程成为课程思政育人的主阵地。

猜你喜欢
专业课化工思政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