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医生职业道德构建

2023-10-24 13:25沈琼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行医誓言焦点

沈琼

(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16)

被奉为医学道德宝典的《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Hippocratic Oath)(下文简称“誓言”)早在2000多年前就规范了医生职业道德[1]。虽时光飞逝,誓言仍与时俱进,对医学界职业规范仍影响巨大。《日内瓦宣言》是现代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虽有删改,但其精髓依在,规范犹存[2]。对其影响,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了多维度、多粒度的解读。Wonner等认为誓言和《日内瓦宣言》对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有潜在的影响,以解剖教学为例,强调早期医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言传身教、敬重大体老师、尊重未来的医学同僚——学生,做誓言的最佳示范者,积极引导医学生深入理解誓言和《日内瓦宣言》的宗旨要义,助推其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3];Singhal聚焦誓言中的“不伤害”原则,强调医生在对病人尤其老年病人和绝症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应谨记“不伤害”原则,避免过度医疗[4];谷晓阳则溯源“不伤害”原则,进一步说明“不伤害”原则古今有之,强调其在医生职业道德中的重要性[5];也有研究者质疑誓言的现实性,如誓言赋予医生在治疗和致死上的特殊权利以及根本上承认医患关系的不平等[6]。所有这些研究加深了医生对其职业道德的思量,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誓言某一方面的解读,读后难以让医者对这一医学道德宝典有一个总体认识,更谈不上系统地了解誓言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践行举措[7]。本文拟从功能视角出发,立足文本,围绕what、how和why进行语篇分析,系统地解读誓言,厘清誓言中的医生职业道德总纲和具体践行举措。

一、功能语篇分析简介

功能语言学聚焦言语的社会功能,主张任何言语活动都有其特定的社交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言语者会有意识地对言语进行选择、加工和排序,并以最佳方式表征出来,实现社交目的。语义的基本单位是语篇,由一个单词或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组成[8]。功能语篇分析主张立足语篇,围绕“意义”展开,从“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what)、“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how)和“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why)这三个方面考察语篇[9],从而对语篇从内容、形式到逻辑性都有一个整体而深入的理解,进而对其进行“评估”(evaluation)[10]。

功能语篇分析离不开三大“元功能”:反映客观世界的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突出交际双方人际关系的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以及反映文章衔接连贯的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8]。语篇与语境结合为语域,具体体现为语场、基调以及语式。语场通过概念功能来表达,基调通过人际功能来表达,语式通过语篇功能来表达。

言语活动是信息传递。言语信息有新旧之分。言语交流中,旧信息常先于新信息,为新信息做铺垫;新信息是交际重心,是言语者想传递的信息。由此,Halliday提出了信息焦点理论[8],即一个语句里旧信息是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信息,其作用只是引入言语者想要强调的新信息。新信息是交际重点,而最重要的新信息是信息焦点。通常情况下,旧信息先于新信息出现,常位于最前面(如句首、段首或篇章开头),新信息位于旧信息之后,而信息焦点位于末尾(如句末、段末或篇章末尾)。旧信息常与话题(Topic)重合(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焦点理论

根据信息焦点理论,“The rescue is timely.”这句话中的“The rescue”是旧信息和Topic,“timely”是新信息和信息焦点(Focus)。这种双重身份信息传递模式属于无标记性。

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功能语篇分析

(一)宏观分析

1.整体建构

思维方式影响语篇建构。东西方思维不同使其语篇结构也各异。东方倾向“圆环内封”,西方注重“直线切割”[11]。这种“直线式”思维使英语语篇结构主要采用三段式:开头、主体和结尾[12]。

《希波克拉底誓言》虽只有两个自然段,却是典型的三段式。第一自然段由一个并列句构成,其主要结构为“I swear and I take …the following oath”。根据信息焦点理论可知,Topic是“I”,信息焦点(Focus)是句末“the following oath”。此信息焦点体现西方“直线式”思维,直入主题——“誓言”。第二自然段段末的并列句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别于此段的其他句子。形式上是if引导的复杂句,而其他句子都是简单句;内容上突出发誓目的,而此段其他句子内容聚焦医生职业道德。这种形式和内容的转变反映话题转换,此段前部分医生职业道德为第二部分,此并列句应是誓言的第三部分—结尾。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整体建构是开头(引出誓言)、主体(展现誓言)和结尾(强调誓言目的)三部分。

2.宏观语义

Van Dijk等人认为宏观语义话题(semantic macrostructure)是整个篇章内容的概括及作者写作目的体现[13]。虽然文章标题体现这一宏观语义,但也要各段落话题的共同作用才能促其达成。系统功能语法中主位-述位分析能清晰展现篇章宏观语义话题构建[7]。主位-述位结构通常为无标记性,通过语言手段如倒装或句法结构等凸显焦点信息的主位-述位结构为有标记性[8]。无标记性主位常位于句首,属已知信息,是信息的起点;述位常位于其后,属新信息,焦点信息常位于末尾。主位-述位结构与信息焦点相融合,不但能说明(interpretation)“语篇所表达的意义”[10]或语篇宏观语义结构[13],其变换和推进还能较好“解释”(explanation)并“评估”(evaluation)宏观语义话题组构模式。

信息理论认为段落主题句常位于段首。但如主题句缺失,多个副主题常能融合而成该段主题。《希波克拉底誓言》第二自然段主题句缺失,其话题由多个副主题汇集而成。句首不定式主位“To consider dear to me”开门见山谈及“尊师”主题,同一主位结构“to impart…”谈及“重教”主题。接着,主位结构转换为“I will”的句子结构,论述医生职业道德;述位结构中“will”突出发誓者本人“I”决心遵循医生职业道德的意愿。最后,主位是“if”从句,强调发誓目的。由此可见,第二自然段谈及两个主题:誓言及发誓目的。其中,誓言的具体内容包含两个副主题:尊师重教和医生职业道德。

(二)微观分析

除了把握篇章宏观语义,信息理论还能聚焦各小句焦点信息,解读作者意图,厘清篇章推进模式。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句非杂乱无章、任意为之,其选择和排序体现了言语者的交际目的。如誓言第一自然段并列句“I swear”小句末尾所提及的四位古希腊神,其排序是其血缘关系使然,而两女神“Hygieia and Panceia”(在希腊神话中分别掌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置于句末,根据信息焦点理论,此二女神是四神中最重要的神,突出作者的医学主张:虽处于神学统医时代,仍坚信疾病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后一小句“and I take”将其他诸神置于句末,属于本小句新信息,体现神学统医的时代背景。除了顺应其时代背景外,神灵的凸显更体现作者严肃认真的发誓态度,同“苍天在上”或“列祖列宗在上”之类的中国誓言引语如出一辙。严肃态度的凸显旨在让见证誓言者严肃待之。总之,誓言开篇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引出誓言;同时通过对四大药神和其他诸神的排列,凸显誓言的严肃基调。

言语活动的交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法的灵魂,是所有言语解读的总体纲要[7]。《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发誓者的发誓目的是整个篇章始发点和终点,通过排列置于文末,是整个篇章的信息焦点,突出发誓者的交际意图。两个“if”引导的并列句体现发誓目的。第一句新信息是主句“may I”体现,而其信息焦点是句末的非谓语动词短语“respected by”(即“万人敬仰、名垂青史”)。此信息焦点凸显医者践行誓言,德艺双馨,都源于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名垂青史这一宏伟生活蓝图。医者只有志存高远,方能抵御种种诱惑,竭诚为病人服务。违背誓言的结局被置于文末,由“may”引入(may the reverse be my lot),凸显“我的命运”(my lot)。违反誓言,我的命运用“reverse”勾勒而出,尤其强调“disrespected”。与向往的美好生活截然不同,活着“我将悲怜一生”,死后还会“千夫所指、遗臭万年”。这种人人避之莫及的悲惨生活置于文末,突出作者警醒医者的意图:行医切勿违背誓言、违背医生职业道德。

医生职业道德位于两个誓言主题之末,旨在突出、强调其重要性。医生职业道德的主题句体现于首句(I will prescribe regimen for the good of my patients according to my ability and my judgment),总体介绍医生应秉承的态度和行为准则。此句焦点信息分别由“for”和“according to”两个介词短语展现。根据其句中位置而知,“according to”是焦点之焦点,突出行医定要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切勿妄为;“for”引导的焦点信息强调“病人至上”的行医总则。由此可见,行医的总则是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应以“一切为了病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严谨科学地对其进行救治。基于这一行医总则,作者提出三大原则:永不伤害原则(never do harm to anyone),清白为人、清白行医原则(I will preserve the purity of my life and my art)以及保密原则(I will keep secret and will never reveal)。三原则的先后顺序意义非凡,永不伤害原则被置于三原则之首,表明不伤害原则是最基本的医生职业道德。关于如何实现不伤害原则,三个标记性主位既强调发誓者决心,也详细阐明不伤害原则的核心就是敬畏生命。医生在救治过程中应有敬畏之心,仁心、仁爱地救治病人,做有温度的医生。文中两句论述清白行医原则,第一句将专科医生(practitioners, specialists in this art)置于句末,强调医者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如遇自己不精之症,则应交予专科医生,切勿妄为、乱为。第二句以从句结尾“be they free or slaves(无论他们自由与否)”,其目的是聚焦“平等”,强调医生对待病人应不分贵贱、一视同仁。除了一视同仁,本句主句以两个“keeping…far from(远离)”结尾,强调医生应抵御种种诱惑,杜绝不当行为,尤其是“远离”医患中的桃色事件。总之,这两个“远离”强调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恪守职责,决不能利用其职业之便,做有损“清白”、抹黑医生之事。第三个原则的论述只用了一句话。标记性主位(倒装)强调保密内容由从句展现(all that …in the exercise of my profession or in daily commerce with men),此从句焦点信息仍在末尾“in”连接的介词短语,表明两类秘密:一是“我”病人情况,二是其他患者情况,二者都属于病人隐私,都应保密。此句子以“永不泄露”(never reveal)结句,强调保守病人秘密非一时之举,而应终其一生。

总之,本文在微观上聚焦词句排序,深挖交际目的,厘清发誓态度、发誓目的与发誓内容间的逻辑性,勾勒出医生职业道德框架——“一总则、三细则”。一总则规范了行医目的和态度,“一切为了病人”“以病人为中心”,这是行医的目的和归宿;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医生应秉承的科学精神;三细则是不伤害原则,清白为人、清白行医原则以及保密原则。作为三细则之首,不伤害原则突出“仁心”,强调医者在治病救人过程中应敬畏生命,敬重病人,这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三细则之末是保密原则,突出表明其重要性和难度。一时保密不难,但一生保守所有病人的秘密实属不易。将其置于最后,意在强调其重要性及挑战性,激发医者努力向其靠近。

三、结束语

本文立足文本,聚焦交际功能,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运用主位-述位结构和信息焦点理论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在宏观上把握誓言的篇章结构和宏观语义,展现开头—誓言主体—结尾典型的三段式语篇架构;在微观上对誓言中发誓者严肃的态度、崇高的职业追求、尊师重教的普世职业道德以及医生职业道德基本构架及其逻辑性进行剖析。

总之,功能语篇分析不仅对what层面进行“说明”,更在how和why层面进行剖析和评价,系统展现誓言中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令人信服。古语曰:“知是行之始。”只有深刻理解誓言,了解其对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医务工作者才能秉承誓言精神,结合时代召唤,做新时代有温度的合格医者。

猜你喜欢
行医誓言焦点
焦点
誓言
誓言
有一句誓言叫忠诚
誓言
“两会”焦点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本期焦点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