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众满意度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彭水县X 乡为例

2023-10-24 13:25罗清平曹佩周建英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村支工作队总数

罗清平,曹佩,周建英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 401210;3.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2460)

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群众满意度的关系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2013年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通过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重庆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市14个国家级、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动态识别的19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 697元增加到2020年的12 303元;农村出行、饮水、上学、看病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时期,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依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科学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可以制度化、数字化反映当前人民的所思所盼,便于政府全面真实掌握施政水平和主攻方向。将群众满意度调查贯穿到决策、执行的全过程,对于提高政府施政水平和民主决策水平、强化过程监督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在脱贫攻坚时期,群众满意度调查就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抓手,曾被广泛应用于贫困户退出验收和国家扶贫开发成效考核。

本研究以重庆市彭水县X乡部分已脱贫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5个方面全面调查,客观、真实反映群众所思所盼,以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基于满意度调查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分析

农民群众是帮扶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政策认同感和满意度是衡量帮扶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依据。本部分以程度变量作为衡量标尺,从5个维度来诠释农民群众对帮扶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分别为帮扶干部满意度、驻村工作队满意度、村支“两委”满意度、“两不愁三保障”满意度、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满意度。笔者会同工作人员向彭水县X乡部分行政村群众开展了电话问卷调查。这些群众既有脱贫户,又有边缘户;既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又有缺文化的。样本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群众,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一)群众对帮扶干部的满意度情况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详见下表1),共获得390份有效问卷,其中,386名群众表示其家庭有帮扶干部,2名群众表示没有帮扶干部,2名群众不清楚什么是帮扶干部,有帮扶干部约占总数的98.98%;371名群众表示与帮扶干部经常联系,15名群众表示没有与帮扶干部经常联系,4名群众表示不清楚,与帮扶干部经常联系的约占总数的95.13%;分别有311名、55名群众表示对帮扶干部的工作满意、比较满意,各占总数的79.74%和14.10%;分别有6名、9名、9名群众表示一般、不满意、或说不清楚。总体来看,当地群众对帮扶干部的认可度比较高,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予以改进。

表1 群众对帮扶干部满意度统计表

(二)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满意度情况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详见下表2),390份有效问卷中,386名群众表示其所在村社有驻村工作队,1名群众表示没有驻村工作队,3名群众说不清楚,有驻村工作队的占总数的98.97%;348名群众表示驻村工作队有开展入户调研、宣传政策、发展产业、修路、改善饮水等工作,42名群众表示驻村工作队没有开展此类工作,开展工作的占总数的89.23%左右;对于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是否满意评价中,分别有308名、41名群众表示满意、比较满意,各占总数的78.98%和10.51%,分别有9名、8名、24名群众表示一般、不满意、或说不清楚。总体来看,驻村工作队赢得群众的肯定性评价,但驻村工作队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派驻干部缺乏经验、谋划工作不够等问题。

表2 驻村工作队满意度统计表

(三)村支“两委”的满意度情况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详见下表3),390份有效问卷中,329名群众表示其所在村村支“两委”做事公道,15名群众不认同,46名群众说不清楚,认可村支“两委”工作的占总数的84.36%左右;344名群众表示近一年来村支“两委”工作态度有所改善,15名群众认为没有改善,31名群众表示说不清楚,认可度达到88.20%。总体而言,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和村支“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做法,对促进村支“两委”的工作协调、改善村干部待遇、减轻村级负担、提高办事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具体实践上看,村支“两委”还需持续改善工作态度,公正、公开办事,不断赢得当地群众认可。

表3 村支“两委”满意度统计表

(四)“两不愁三保障”的满意度情况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详见下表4),390份有效问卷中,有300名、48名群众表示目前所居住房屋安全、比较安全,分别占总数的76.92%、12.31%,有34名群众表示住房不安全,8名群众说不清楚;有300名、34名群众表示目前饮水安全,分别占总数的76.92%、8.72%,有12名群众表示当前饮水安全一般,24名群众认为不安全,20名群众表示说不清楚;有276名、47名群众表示对目前就医环境满意、比较满意,分别占总数的70.77%、12.05%,有15名群众表示当前就医环境一般,22名群众表示不满意,30名群众表示说不清楚;有204名、32名群众表示对目前教育环境满意、比较满意,分别占总数的52.31%、8.21%,有9名群众表示当前教育质量一般,20名群众认为不满意,125名群众表示说不清楚。总体来看,当地农户基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覆盖,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乡村教育、医疗保障还存在不少问题。

表4 “两不愁三保障”满意度统计表

(五)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满意度情况及存在问题

据统计(详见下表5),390份有效问卷中,有303名、56名群众认为本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明显改善、有一些改善,分别占总数的77.69%、14.36%,有21名群众认为没有改善,10名群众表示说不清楚;有338名、23名群众对人居环境表示满意、比较满意,分别占总数的86.67%、5.90%,有15名群众认为一般,11名群众表示不满意,5名群众说不清楚。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教科文卫等设施建设落后,与城市存在明显差异。当地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人畜排污管理不当,垃圾集中处理率低等问题。

表5 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满意度统计表

从满意度调查整体来看,当地群众总体上对5个方面的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比较认可,均值为85.87%。这也反映出,普通群众对于党委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帮扶政策的热烈支持。从评价结果分层来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高度满意型,包括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4项举措,群众的满意度平均值为91.99%;较为满意型,主要是村支“两委”、住房、饮水、医疗等4项举措,平均满意度为84.84%;有待改进型,主要包括教育等1项举措,平均满意度仅为60.52%。在电话访谈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农民更多关注帮扶政策给自身利益带来的实质性影响,感性评判居多,虽然政策素养有所提高,但总体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对政府的“给予”怀有朴素的感恩的阶段。这就提醒我们,今后制定政策时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低学历群体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又要尽可能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切实管用的内容。

三、基于群众满意度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对策建议

第一,持续优化提升乡村振兴帮扶政策综合效益。好政策要便于基层干群群众理解和执行,在政策设计时,政府要注重简化政策环节,优化政策流程,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执行成本。乡村振兴政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朝令夕改,必然加剧群众的心理顾虑,产生对政策的怀疑,无形中也增加了基层干部对政策进行解释的工作量和推进政策的难度。同时,政府要注重帮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统筹配套,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分散投入,防止政策效力相互抵消或重复施力,应进一步强化帮扶政策的顶层设计。

第二,注重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宣传方式方法。在电话调研过程中,群众对于一些基础性问题,比如“什么是帮扶干部”“什么是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为什么是驻村工作队队长”“如何认定住房安全”“如何认定饮水安全”等存在概念不清、理解有误等现象。考虑到农村农民群众年龄普遍偏高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政府在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宣传方式上应加以改进。笔者建议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基本政策、基础名词的宣传解释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电视、广播、短视频等媒介,用接地气的视频、音频、图文进行宣传,让群众真正地掌握政府的各项决策,让各项决策更好地惠及全体群众,不断调动群众参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营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良好氛围。

第三,常态化抓好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点工作。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群众对于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性问题满意度偏低,分别占比60.52%、82.82%。这表明,当前该乡在学校环境条件、设施设备配备特别是师资配置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卫生所、卫生室硬件设施、医疗设备特别是医生资源配置上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当下教育、医疗环境既是当前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又是当地政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仍需持之以恒地抓好这些能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点工作。另外,饮水、住房安全也需持续关注。

第四,持之以恒提升干部工作素养。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其中有15名群众认为村支“两委”办事不公道,46名群众说不清楚村支“两委”办事是否公道;有15名认为村支“两委”工作态度没有改善,31名表示说不清楚。此外,还有9名认为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一般表示一般,8名明确表示不满意,24名说不清楚。有6名群众表示帮扶干部工作一般,9名表示不满意,9名表示说不清楚。由此可见,我们的基层干部还应加强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但要说出来,还要做出来、做出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认可,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事业中来。

第五,精准建立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工作机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仍然是我们党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不断提高对群众满意度的关注,真正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回应群众。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民意沟通机制,全面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以便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并根据群众关切的问题,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以实地走访调研、压实整改责任、定期督促检查等形式,认真开展查纠整改活动,切实回应群众的关切。

猜你喜欢
村支工作队总数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村支两委与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价值、困境与出路
“一半”与“总数”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碧江区委离退局班子到寨桂村察看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