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3-10-24 06:34刘姝依
时代汽车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刘姝依

摘 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在全方面育人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而是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担负起育人的责任,全面体现三全育人。本文以汽车理论课程作为研究课程,围绕教学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从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切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政课程 教学改革 汽车理论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新时代下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作为专业课教师,应结合自身专业特點和现代网络背景,将专业课程引入思政元素,使教书和育人有机地融合,做到教书不忘育人、授业不忘传道。以课程思政为目的教学改革,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汽车理论》是汽车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对汽车性能的理解的基础,因此在汽车理论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车辆工程的《汽车理论》—燃油经济性为例,将节能减排、碳中和等时政元素带入课堂,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改革的探索。

2 课程思政教学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但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网络信息的快速化,为引领学生思想,凝聚学生价值的共识提高的难度。高校作为,身负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重担,课程思政应与时俱进,多方面、全方位育人。当前,应充分利用课堂的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完成“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的蜕变,潜移默化地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1]。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关键在于与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沟通。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需要深入挖掘所授学科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思政语言的逻辑去分析和思考,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于汽车专业的大学生培养,在讲授的内容中引用汽车发展史、我国汽车产业科技进步、行业未来前景等不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理念,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通过实际的案例,通俗的话语,接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需要较多的知识储备,就可以学会、听懂。

3 课程思政内容

汽车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科技与机械、电子、能源、信息及美学的完美结合[2],同时由于当今是热点话题如碳中和、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密切相关。因此汽车理论中汽车的各项性能不仅影响着汽车技术的改革升级,还与国情时事、方针政策、责任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课程中包含一系列的思政因素。

1.科技进步

汽车的发展见证了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汽车从创建阶段到自主发展阶段再到对外开发阶段,都是中国人民一步一步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使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形成了完成的产业体系。汽车产业自发展以来,各个阶段的技术突破均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智能交通的搭建都是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了解中国汽车的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学生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复兴。

2.节能与环保

环境与能源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达成的共识。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的国家政策,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战略,汽车的开发和使用与其密切相关。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是汽车设计的性能指标,动力参数的设计直接影响汽车的能耗,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是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将节能和环保作为思政元素,不仅可以让学生紧跟党的方针政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3.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其方法论中的认识论、辩证法、唯物论在汽车理论的教学中均可体现[3]。例如在“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一节中,通过对车轮的受力分析可知,驱动汽车前进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地面给车轮的反向作用力,而实际上驱动汽车行驶的动力是来源是发动力的输出转矩,但汽车前进的动力并不是受发动机可以一味地增大,它还会收到地面附着系数的影响,避免出现打滑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内因是关键,起到决定作用,同时也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在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下,利用规律改善汽车性能。

4.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有一定的交通安全问题。汽车标准是指定汽车法规的立法基础,大致分为国家级、行业及和企业及三个级别,在汽车理论中引用汽车标准,可以使学生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明确汽车产品的质量,同时提高汽车安全行驶的意识。

4 汽车理论课程思政设计及探索—以燃油经济性为例

1.教学观念改革

传统思政的教学,通过思想政治课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但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一门课,一张试卷就能做到的[4]。每一门专业课都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思想政治贯穿于课堂之中,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学生,体现每门专业课的价值属性。老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将思政渗透到每一节课程中,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专业课的思政要像春风润雨一样,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和价值判断的认知,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判断。教学过程中转变“教与学”理念,可以通过实际实践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课堂建设

在课堂建设中应设计好教学环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主题和环节,将思政元素切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的同时,价值观也可以受到引领。有趣、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产生共鸣,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应存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如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后作用于考核。首先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思政元素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敬业的素质[5],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消费观和价值观。然后结合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思政案例,拟定教学方案。最后,进行教学成果的评估,进行反思与改进。下面通过汽车理论课程案例进行说明(见表1)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热点,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从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回顾,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整个课程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满意程度,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反馈意见进行有效、及時地调整。

3.加强设备建设

目前是智能时代,课程的建设也应该紧随科技发展,采用“智能”思维方式,突出智能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在汽车理论课程中,可以采购VR、AR虚拟仿真训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切身体会,真实地感受汽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能性能,以实际问题的设计、运行、实现,引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各个环节有科学的态度、严谨的逻辑和探索的精神[6],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进智能驾驶设备,将智能化引入课堂,借助科技的力量,使课程进一步优化改革,与时代接轨。除此之外,建立仿真实验,借助仿真软件,搭建汽车整车模型,可以用于课堂授课时的教学演示,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整车模型,选择不同参数,得到不同的仿真结果,并给出合理解释[8]。仿真实验的增加可以加强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在探究的过程中,扩大其知识架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

5 结论

汽车理论作为汽车性能的基本课程,对于学生后期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的改革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步进行,对三全育人进行充分地落实。加强课程思政的改革,以人才培养为牵引,从小处入手,结合专业特色,与思政紧密结合,发挥课堂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本文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为专业课思政提供一定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1]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章锐.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04):76-84.

[2]张缓缓、郭辉、许莎.汽车理论课程思政的设计及实施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9):76-77.

[3]许淑琴、邱辉、孟惊雷.高校本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机制[J].高教学刊,2021(11):193-196.

[4]吴娜、刘超.“汽车理论”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109-112.

[5]阚媛、马文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讨与实践—以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为例[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1,23(03):81-84.

[6]王威,宋玉玲,师帅兵.从实际出发探索关于《汽车理论》教学改革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124-126.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独立学院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