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新布局需求与发展走势探讨

2023-10-24 03:32季喜军
时代汽车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市场竞争低碳经济

季喜军

摘 要:在我国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的当下,低碳经济、绿色循环经济的概念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此背景下,能源企业产业与市场发展的态势值得人们的进一步关注。本文以此为切入口,重点以低碳经济为论述背景,分析了我國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新的布局需求点和未来发展走势,同时阐述了个人对此议题的思考与看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能源汽车 产业布局 市场竞争 汽车行业

近年来,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步引发社会关注,并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取向。低碳经济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备深度契合,能够为推进关联性产业、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助力,同时也可以提振市场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各类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品牌快速“绽放”,为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此为议题,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需求点和发展走势进行研讨,无疑具备突出的现实必要性。

1 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全新布局需求

1.1 产业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亮点,也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背景下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能力、技术研发水平与产销能力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也带给关联性产业以强劲的复苏发展动能。据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与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25.6%,整体影响力显著增强。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国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品牌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以比亚迪来说,2022年全年总销量达到186.3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惊人的208.64%。其中,比亚迪纯电车型的累计销量为91.11万辆,同比增长也高达184%。可以说,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其高速增长的产销量与市占率显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巨大能量。

1.2 全新布局需求分析

伴随着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愈发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放开,群众的消费热情尤其是购车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满足。在此背景下,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新布局态势和需求点也在发生明显变化。

(1)呼唤行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平衡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企业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全新时代,各类“造车新势力”的参与和崛起持续给市场加温,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资本红海。实际上,随着三年来新冠疫情的持续肆虐和消费者购车欲望、能力的显著下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发展趋向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新布局呼唤行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整合,也期待产业竞争更为良性、市场博弈更为公平正义,这样才能真正使所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者受益[1]。

如,近年来蔚来、小鹏、比亚迪、理想等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展了正面的市场竞争,充分运用了互联网营销、价格竞争、口碑与危机公关等多种举措,实际上带来了产业的内耗和企业无休止的外向支出,这对于新能源企业与整个行业来说并非福音。因此,对行业结构优化和竞争平衡合理的呼唤,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共同需求。

(2)期待政策有效扶持与支撑体系的健全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在此基础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新布局的态势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2022年之后,随着政策的变动,新能源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变化对政策的需求进一步被放大,尤其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层面的有效政策支持对于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格外重要。

实际上,随着消费需求的变窄以及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增多,政策层面如何对新能源企业产业进行引导,将在未来3—5年决定整个新能源企业与行业的发展走向。所以,广大“造车新势力”对政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而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对新能源企业市场主体进行引导和帮扶,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议题。当然,近年来政府层面的补贴、支撑力度正在逐步下放,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热度却在加温,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层面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需求仍然很大。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层面更科学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惠企举措的落地,将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共同期盼。

(3)亟待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品牌渗透力

如前文所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企业整体发展规模的提升十分显著,尤其是众多关联性企业与“造车新势力”的涌入,使得新能源企业行业的争夺变得更为激烈。比如,小米公司宣布了造车计划,华为公司也通过问界品牌加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加上早前的房地产、传统投资企业等,不同行业的融入使得新能源企业产业的布局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企业的全新布局需要各市场主体提升“技术含量”与“品牌竞争力”,其本质是对优质、精华汽车力量的呼喊。

换言之,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转型,亟待优质的资本和企业用心经营,而不是单纯为了“赚快钱”。显然,市场的有效调整和优化,将涤荡掉一批竞争力不足的造车新势力,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基本特性。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要竭力提升技术、品牌、经营与管理能力,以此打造核心竞争力,这将决定国内新能源企业产业布局的基本态势和走向。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主体与从业者对于良性竞争的需求十分突出,而进一步打造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也是全体行业从业者的共同需求。

(4)亟需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支撑

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演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再走“跑马圈地”“大水漫灌”的粗放式路子,必须转到技术创新、科技研发与品牌竞争的良性轨道上。尤其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近年来快速的资源和资金集成,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风口,吸引了大量热钱的涌入[2]。在此背景下,资质不全、能力不足、投机性较强的企业和财团陆续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战场”,在某种意义增加了产业风险,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

基于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亟需创新思维、技术研发能力和“踏实作风”的回归,即有志于长期从事汽车产业的企业和资本应当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老老实实做企业”的方式搞好新能源汽车经营、管理和产销,打造优质产品与品牌,而不是单纯的“圈钱跑路”。只有脚踏实地搞好技术研發和产品设计制造,才能在新能源汽车激烈无比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广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基本需求和行动立足点。因此,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品牌,应当把握转型升级与技术研发的基本要求,在企业提质升级中做出新业绩,为行业发展注入正能量。

2 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势分析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企业产业的发展整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据此,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走向、态势进行理性判断,将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参与者提供策略指引与参考。

2.1 产业结构将日益规范且完整

随着汽车市场发展结构的快速变化,未来我国新能源企业的产业将更为规范、健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科技投入、营销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这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态势。比如,近年来以比亚迪、蔚来、问界、哪吒等为代表国产新势力,在构建新型“生态系统”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这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新能源车企的快速崛起不仅改变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版图和力量配比,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行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难得机遇。在未来,随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深化,新能源企业产业的结构、布局将更为规范、完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多维度优势将得到充分展现。

尤其是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各大“造车新势力”都在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和应用,诸如华为的操作系统与问界汽车的整合,形成了“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汽车系统”的有效联结,极大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3]。此外,随着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的日益完善,新能源企业行业将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将注重“人机结合”的有效打磨,这将都是新能源企业行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2 市场良性竞争态势将日益凸显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的燃油车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但竞争态势的激烈程度却别无二致。但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化,大量资本涌入到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使得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极为惨烈。一方面,国产品牌以造车新势力为主导,企业与品牌参差不齐、数量众多;另一方面,传统的欧美日韩汽车品牌加大了新能源化的转型力度,诸如本田、丰田、奔驰、大众、现代等,都在抢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这使得当前与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行业内的有效、充分与良性竞争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基本需求。良性竞争的本质是“拼技术”“拼服务”“拼研发”,这对于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大有好处,同时也将为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催生机制。所以,未来的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下的新能源企业产业,将展现出良性竞争不断深化的态势,这也将给各大车企打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变革窗口。

良好的市场竞争可以催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动能,能够激发各大车企的科技创新投入热情,对于更好地繁荣新能源市场大有好处。尤其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竞争也日趋深化。具体来看,随着市场发展的快速演进,新能源企业产业的市场化竞争将逐步显现出良性态势,即围绕汽车品质、用户体验、技术能力、智能化操控等创新点展开,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价格、差异化竞争等层面。所以,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更为规范且可持续,行业的竞争将保持温和的上升趋势。

2.3 “行业洗牌”效应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效能日益释放,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将逐步呈现出“市场洗牌”效应,即优质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进一步扩充市场份额,而缺乏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市场主体将逐步被淘汰,“造车新势力”的圈层将被进一步压缩。可以想见,未来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江湖中,比亚迪、特斯拉、小鹏、理想、埃安、极氪等品牌的市占率将有效提升,而彼此间的竞争也会加剧。“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地将对部分企业、部分区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但市场配置资源背景下的这类现象具有必然性,也将推动我国新能源企业产业的跃进式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一批“造车新势力”将因为资金、技术能力、运营与产销、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得到淘汰,新能源企业行业的“大浪淘沙”将难以避免。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2022年曾经风光一时的威马汽车已经进入“半破产状态”。据统计,2019至2021年,威马的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50.84亿、82.06亿元,3年间亏损总额174.35亿元[4]。当然,威马汽车仅仅是“造车新势力”大洗牌的缩影,可以想见未来市场洗牌的惨烈程度。

2.4 新型产业协同生态将日益完善

展望未来,可以发现我国新能源企业行业的发展将持续向好的态势。尤其是新型产业协调生态的构建将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规模和水平也将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加快了合作速度,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增强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数字化”与“人性化”水平,使得用户体验得到多层次优化。产业协同的本质是集聚更多优质的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的一体化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有别于传统企业行业的“新兴产业”,发展的包袱更少,创新驱动的动能更足,因此具备更独特的协同生态效应,也将为我国汽车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此外,伴随着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的融合,我国新能源企业产业的上下游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凸显,这也会极大提升头部企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近年来,工信部等部委主动作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对新能源车企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十三五”以来,工信部有效统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引导各地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差异化协同发展,竭力打造新能源的产业协同生态系统。另外,工信部大力开展“省部合作”,推动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建设,支持创建了6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很好地引导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好地融入绿色低碳产业格局创造了良性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亮点。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研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现况和需求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客观分析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仍然较大,尤其是市场需求与用户体验导向下新能源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仍具备很大潜力,这也给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和企业带来了良好契机。在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市场的培育将日益规范化、专业化,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其整体发展前景值得更多人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苏屹,曹铮.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22(06).

[2]申伟,陆敏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汽车实用技术.2020,(22).

[3]王震坡,黎小慧,孙逢春.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1).

[4]田峰,魏帮顶,苏玉来.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景[J].时代汽车.2022,(12).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市场竞争低碳经济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隆力奇 加速“一带一路”产业布局
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
关于板材连锁企业竞争态势及战略选择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谈企业产品多元化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