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养护》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4 06:33胡蓉陈若曦
时代汽车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胡蓉 陈若曦

摘 要:在三全育人模式当中,课程思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手段。高速铁路隧道技术为交通土建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思政育人新任务和要求的基礎上,立足行业和学科特色,通过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建立了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养护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本文从教师思政认识和思政能力、体制机制健全以及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研究了思政元素融入进这个专业课程当中的方法和路径,进而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共同发展。此次研究对工程类有关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养护 课程思政

1 引言

在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课程思政是一个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课程教学是思政育人主要的工作渠道和主阵地。利用课程教学把思政元素当中包含的政治信仰、思政内涵、社会责任以及价值理念传递到广大的教育者身上,全方位提高受教育者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更好的完成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因为不一样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岗位背景有所不同,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的方案也不尽一样。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和养护课程是道桥等交通土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课程内容和岗位需求有着密切联系,是培养面向施工一线和面向企业的技术型人才的核心课程。所以,深入研究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和养护课程的思政设计、实施以及建设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师思政认识和思政能力、体制机制健全以及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研究了思政元素融入进这个专业课程当中的方法和路径,进而促进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共同发展。此次研究对工程类有关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2 “三全育人”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规范性和思想性相统一。三全育人教学体系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思想教学需要新工作方法,始终坚持战略目标,进而给教学改革带来强有力的依据。我们要关注强化基础,建立规范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对教学任务进行落实。建立一体化培养方案,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标准,充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给培养人才带来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整体性和全面性相统一。高校育人要求是通过树立作为核心,以立德作为根本,把立德树人看成根本任务,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优势进行发挥。三全育人教学体系体现出整合人力和物力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展进思想正式教育体系。

第三,立德树人和时代性相统一。三全育人教学理念为教育发展方向新的成果。高校立德树人是系统性的概念,作为三全育人教学体系最终目标,立德树人和高校实际相结合才有着更大意义。

3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和养护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3.1 课程定位

伴随着我国交通行业持续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数量、历程都出现了迅速发展的趋势。隧道已经变成了现代交通网络当中重要的构成。对交通土建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关从业人员来说,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和养护技术这个课程是一门主干课程,其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和养护课程当中,详细介绍了隧道施工过程当中新的工艺、方法以及技术,是一类实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它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技术技能进行充分掌握的过程中,对工作岗位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进行明确。

3.2 课程的目的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和养护课程主要目标是在培养面向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一线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隧道工程材料特点、灾害处置、组织管理以及施工方法等,可以更好的应用学到的转恶业知识来进行隧道施工开挖、支护、养护维修以及组织管理等工作。不仅如此,学校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爱党情怀,增加民族归属感。大力弘扬敬业、创新以及专注的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给成才成长所带来的意义进行明确。学习劳模精神,培养学生牢固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的基本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始终坚持规矩意识。培养更好的学生团结协作、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水平,大力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水平。

3.3 教学的设计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和养护课程充分对思想元素进行挖掘,精心进行设计。利用工程案例、时政热点、优秀劳模事迹、大国工匠等多累形式,把思政基本要点融入进课程的知识点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

3.3.1 认识隧道

思政的基本元素:爱国主义,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

实施思政的方案为:详细对隧道起源和发展历史进行介绍。教师利用向学生介绍春秋时隧而相见和战国时代火烧水激修凿得到了石门索道,更好的提高学生民族归属感、荣誉感,强化学生民族自信心。利用对松山湖铁路隧道、高原铁路隧道等的讲解,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报国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不断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利用我国所获取的巨大成就和隧道施工技术方面领先的地位,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对爱国主义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入理解。

3.3.2 高速铁路隧道的勘察设计

思政要素:专注和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环保,绿色。

思政实施的方案:利用勘察设计的特点和工作性质,让学生养成专注和敬业的工匠精神。利用分析国内工程勘察设计大事事迹案例,积极引导着学生创造淡泊名利和乐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对高速铁路隧道选线设计和进出口位置选取的讲解过程当中,融入环保和绿色基本理念,更好的启发学生在选线设计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对自然生态和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选取合理进洞位置和开挖方法,尽可能的降低对原有地貌和地形方面的破坏。

3.3.3 高速铁路的隧道施工方法

思政要素:创新和精益的工匠精神;争创一流,艰苦创业、爱岗敬业以及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思政实施的方案:利用对高速铁路隧道开挖方法和支护技术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详细了解今后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艰苦创业劳模精神,更好的激发出工程成就感。讲解钻孔量测、钻眼爆破、防水层铺设以及盾构施工等精细化操作过程当中,大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利用相关案例来分项感受工匠精神,积极引导着学生把工匠精神融入进日常。在时间方面要坚持,精神方面需要在质量方面完美,技术方面要要坚持细节,爱都严谨。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强化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养成方面的培养,加强价值引领,进一步提高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更好的明白职业道德给成才和成长所带来的重要性。在对隧道施工前沿技术进行讲解过程当中,进行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小组作为单位来进行自主研究。这不但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团队精神,强化写作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还能够增加学生视野,给其带来自由思维空间,更好的对自身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和培养。

3.3.4 灾害处置

思政要素:安全和质量意识

思政实施的方案:对高速铁路速调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自然病害进行列举,让学生对隧道施工的复雜性和难度进行明确。利用灾害案件来对施工质量重要性进行说明,积极的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之上,质量之上基本工作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应急文化素养,更好的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利用灾害预判、预处理以及事后处理全流程的学习,积极教导着学生学会平衡效率、经济以及安全三者的关系,引导着学生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工作理念。

3.3.5 组织管理

思政要素:法律意识和工程思维。

思政实施的方案:详细讲述组织管理在隧道施工质量、成本以及进度方面带来的影响。利用讲解违规操作、疏于管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来警示学生依规操作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积极引导着学生了解专业和行业领域规范标准、各级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深入对其有关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的认同,进一步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利用施工组织管理优化过程和优化之后所产生的时间效益、成本节省,更好的启发出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大力培养工程理念和工程思维,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性潜力。

4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路径

4.1 提升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能力和认识

课程思政的重点就是教师在课堂当中,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和治学精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思想行为直接关乎着学生认知、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贯穿到学生受教育整个过程。它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思政能力以及学术水平。第一,教师需要深入认识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重要意义,专业课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同时也是主要实施课程思政的人员。专业课教师需要放弃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不相关的传统观念,更好的认识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问题,充分担当起思政育人的重要责任,建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第二,需要通过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作为首要的任务,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其政治素养要非常过硬。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提升自身师德师风水平、道德修养。教师道德水平决定自身思想境界高低。广大的专业教师需要强化担使命、守初心思想觉悟,在无形当中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4.2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效果好坏。借用、错用、挪用课程思政元素只能让课程思政流于表面形式,逐渐变的走走过场和完成任务。精细的组织设计、巧妙融入手段、合适的思政元素能够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点,另外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思政要素的认同和理解。在对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的时候,首先,需要始终坚持准确政治方向,通过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确保党在课程思政实行过程当中的主导权,把党教育方针政策充分贯彻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第二,深入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充分贯彻“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坚持通过学生作为中心,仅仅围绕着学生,对学生密切关照,服务于学生。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的达到思政育人的最终目标。第三,专业课程教师能够按照行业特征和岗位背景,根据课程实际状况和地域特点深入挖掘,立足于学科自身,深入对学科特点、理论、思政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发掘,充分做好深入融合。第四,分专业、分层以及分类的实行深度挖掘,按照不一样的学科特点和育人目标,提炼出专业课程当中特殊历史文化、精神内涵以及思想价值,不断扩展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和广度。

4.3 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制

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是课程思政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来源,只有完善的体制机制才可以进一步推动思政健康发展,更好的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课程思政机制的建设,一些研究学家提出建立课程和思政相适应的体系,在思政元素、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教材和资源、教学方法、师资培训以及教学评价等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激励和考核机制、协同联动。我们需要把下面三个方面内容看成是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着力点:第一,对党委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和明确。第二,构建完善的组织保障。第三,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思政建设需要通过党委作为主体,多部门共同配合,不断深入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制定追责、评估、追责、明确以及考核等管理体制,建立通过学校党委、党支部以及教师为主体的多级协同育人的制度。

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机制。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做到高校党委全方位领导课程思政整体的建设,不断对党委主体任务进行落实。第二,强化协同联动,学校和学院各个职能部门、教学部门需要共同进行参与,科学分解课程思政的需求、步骤以及内容,对各个参与单位任务和职责进行明确,建立健全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三,制定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考核课程思政工作,把思政效果融入教师绩效考核、学生学习评价内。不仅如此,健全激励机制,在各个教学成果表彰奖励当中,更好的对课程思政要求进行突出。

5 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新时代教育环境下,高等教育内涵已经不仅仅掌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变成高校人才培养重要指标。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课程教学育人功能。本文通过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行业特色和学科背景作为前提,通过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指引,建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养护课程思政建设系统。不仅如此,从专业教师思政认识、思政元素、思政能力挖掘、体制建设等方面来探索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路径,进一步促进着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共同发展,给工程类有关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带来强有力的参考。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从持续性和系统化的工程,其需要学校、学院、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同时课程思政建设和健全也不是马上实现的,其需要在不断的改进过程当中进行强化,进而更好的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期成长需求和期待。

课题名称: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养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XTZY22J04)2022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参考文献:

[1]解鹏,王玉华.基于“隧道施工与维护”融合立德树人与工匠精神课程思政研究[J].安徽建筑,2022,29(09):85-86.

[2]王蕾,王恩波,昝文博.三全育人视域下《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绿色科技,2022,24(05):262-265.

[3]王树英,王薇,杨鹰等.《隧道工程》选课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思政元素无痕植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01):233-236.

[4]马敏.基于建筑行业环境下《隧道工程》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J].财富时代,2021,No.197(10):97-98.

[5]王龙.以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仿真课程为例论学生的思政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21,No.261(35):26-27.

[6]胡朵,周莉莉,李骅庚.《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6):91-92.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