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

2023-10-24 06:33王甜
时代汽车 2023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王甜

摘 要:随着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地铁运维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需要适应新技术的需求,应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智能运维”发展方向为背景,梳理了新型运维模式下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针对工匠精神培育面临技术更新快、实践经验和校企合作不足等问题,提出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措施,为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智能运维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

1 发展背景

1.1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背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我国城轨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初具规模,改变了传统的建设模式、服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全自动运行+智能运维”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在“全自动运行+智能运维”时代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技能和精检细修、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仅要关注传统的轨道交通技术,还要积极学习和应用新兴技术,提升职业素养,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这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有助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地运行。

1.2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背景

全自动运行系统已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全自动运行新模式带来了多个岗位的复合,复合后的新岗位意味着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发生较大变化。高职院校作为培育人才、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如何让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提高检修效率并确保维护质量,同时在作业实践中不断推动维保技术创新,这都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培育工匠精神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一步。

2 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职教育不仅要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践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工匠精神是一种强调“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在轨道交通领域,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个人、企业和整个行业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2.1 促进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在车辆和设备部分模块上提供了大量的自动投入运行、自动监测、故障自动处置以及自动上报功能,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与常规地铁线路的运营工作相比,在运营组织模式、人员配置、人员需求等方面均有不同。随着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的发展和智能运维技术的推广,为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检修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实现扁平化管理,提供实现路径;是目前行业发展的普遍趋势。因此无人驾驶与智能运维检修新技术的的深度融合,使得传统的体力劳动技能和简单重复性技能型人才难以适应轨道交通行业转型的需要,培养充裕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新一轮行业发展中取胜的关键,具体在于以下几点:

(1)激发创新意识。

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承继,也是对创新的推崇。无人驾驶新技术及智能运维的发展下,轨道交通行业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轨道交通人才,能够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2)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轨道交通系统牵涉到大量的乘客和财产的安全,需要秉持安全至上的理念,具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保障系统的运行安全,尽力避免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3)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智能运维背景下,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轨道交通专业人才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2.2 提升个人竞争力

工匠精神注重技术细节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在轨道交通行业智能运维背景下,需要对新技术、新的检修方法和新的检修手段不断的学习,同时需要对新智能设备使用的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促进轨道交通专业人才能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变得更加娴熟和专业,提升个人技能水平。

因此,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是促进交通行业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要素。

3 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人才工匠精神培养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人才的素质和行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

(1)课程更新滞后:随着智能运维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需要轨道交通类人才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可能滞后于技术进步,无法及时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和培训。

(2)实践经验不足: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然而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存在设备昂贵,工位占地大,导致实训设备缺乏,存在实践环节可能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在真实场景中的锻炼和经验积累。

(3)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和轨道交通相关企业之间的对接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业需求存在脱节,这可能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适应困难,影响工匠精神的培养。

(4)工匠精神认识欠缺: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虽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但仍存在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对工匠精神的概念不清楚;第二方面对工匠精神理解却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第三方面对工匠精神缺乏社会普遍认可和尊重。

(5)师资队伍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不突出: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經历及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难以适应应用型专业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发挥教师在企业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引领作用。

(6)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学生从课堂、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了解工匠精神的较少,未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缺少包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轨道交通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而高职院校作为培育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职院校层面,应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及需求,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技能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培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长久的“双导师”制度,为轨道交通人才提供指导和培养机会,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政府应加大对轨道交通类人才的支持力度,推动教育、行业和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工匠精神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培养和发展。

4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主要措施

4.1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顶层设计,优化工匠精神的育人体系

轨道交通领域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高职院校轨道交通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促进工匠精神培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机制的建立,建立长效有效制度保障,同时应紧扣高职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不断细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课程设置,加强工匠精神培育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工匠精神的育人体系。一方面,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要突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技能成才,强调工匠精神的教育,并且根据轨道交通各专业的特点和岗位从业要求,明确轨道交通专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升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完善课程设置,首先在专业课设置方面,深度对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融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新技术、新工艺等,同时挖掘轨道交通行业的工匠精神故事案例;其次在课程建设修订中,有侧重性的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融入。最后注意将工匠精神适当加入高职院校公共课、思政课等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结合实际开设好“工匠精神”相关的选修课程。

4.2 增加课程资源建设,丰富教学方式,全方位浸润工匠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法较为单一,大部分停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应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方式和手段;例如增加课程资源的建设,在资源建设中注重融入工匠精神,注重将轨道交通专业具体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同时补充智能运维新技术的应用;其次,轨道交通专业技能实训是工匠精神教育的很好载体,受实训场地和设备的数量的限制,可以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练习,在真实还原的多场景下进行技能的虚拟仿真练习,在技能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除此之外,校企深度合作,部分课程在企业的真实场地开展实操练习,利用企业的智能运维新技术、新设备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作为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就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深入了解智能运维技术,并熟练掌握操作和应用相关的智能设备和系统,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目前智能运维存在的问题,辅助学生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新技术,不断探索智能运维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于此同时,借助学生走进企业,转变学生自身职业观念,学会尊重技术人员职业,并向技术人员学习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引导学生与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组队,共同尝试技术微改进,在微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明白科技成果、大国重器都离不开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4.3 引入工匠导师,寻找身边的榜样,营造工匠文化氛围

工匠文化不仅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元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请企业工匠与校内教师“双导师”共上一堂课,加强轨道交通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技术技能的训练和工匠精神教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其次引导学生寻找先进身边人、优秀身边事为重,传递典型做法、成功经验,树立广大学生奋勇图强、勇毅前行的信心和动力。全过程中,学生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自己的行为中,并影响身边的同学,树立榜样。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合,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培养学生精湛的技能,更要培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5 结语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核心精神品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有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才能适应智能运维时代的挑战,推动轨道交通系统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地运行。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养,是建设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要素,也是促进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路径。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课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研究——以车辆运检工为例,编号:2023ZC21。

项目名称:工匠精神视域下《车辆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立项编号:2023ZC23。

参考文献:

[1]杨佳思.高职院校“中华工匠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03):35-40.

[2]徐保玮.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0):39-41.

[3]彭辉辉,汤桂容,范美蓉.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体系探索与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23(14):66-69.

[4]尹庆玲.铁道机车专业思政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的探索[J].时代汽车,2023(09):47-49.

[5]徐亮. FAO系统下地铁现场运营人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21.

[6]《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