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鼻饲法对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预防效果

2023-10-24 13:27沈琪陈张洁姜超徐婉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腹泻免疫功能脑梗死

沈琪 陈张洁 姜超 徐婉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改良式鼻饲法在预防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在2020年10月- 202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注射器鼻饲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间歇性泵注鼻饲法。比较分析两种鼻饲方式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水平及腹泻发生率。结果  鼻饲第1天与第12天,两组患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饲第1天与第12天,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7.50%,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7,P=0.007)。结论  同常规注射器鼻饲法相比,改良式鼻饲法同样有利于改善病情,维持免疫功能,降低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发生,但由于样本量不足,尚需继续观察,以获得确切的临床证据。

【关键词】  改良式鼻饲法;脑梗死;腹泻;营养指标;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1--04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相对常见,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占比高达70%,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由于脑梗死患者应激阶段,营养代谢水平较高,需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来维持机体功能水平。鼻饲法属于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通过鼻腔置入胃管來提供患者所需能量,而在此期间患者容易发生胃肠道并发症,如胃潴留、便秘、腹泻等[3-4]。本研究将改良式鼻饲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观察对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预防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0月- 2022年10月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治疗的鼻饲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后进行肠内营养(鼻饲)治疗者;②鼻饲治疗周期≥1周;③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相关标准。排除标准:①对能全力营养液存在不适应症状者;②出现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胃肠功能衰竭者;③发生休克;④主动退出研究者。在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随机数大小进行编序)分为对照组40例(序号1~40)和观察组40例(序号41~80)。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对该研究目的、流程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鼻饲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间歇性注射器灌注法。结合脑梗死患者高代谢水平的生理特征和较弱的肠胃吸收功能,合理提供热卡。以《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为依据,遵循“允许性低热卡”原则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在7d内(早期阶段)营养供给量为20~25kcal/(kg·d);在2~3周(中期阶段)营养供给量为25~30kcal/(kg·d);超过3周(后期阶段)营养供给量为30~35kcal/(kg·d)。1周日营养能量需求量为1500±300kcal,营养液为复方制剂[(能全力)生产厂家: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011;规格:1.5kcal/ml],能全力营养搭配:蛋白质(16.0%)、碳水化合物(49.0%)、脂肪(35.0%)。用带帽硅胶胃管进行胃管留置,在重力滴注前通过注射器抽取胃液后再予以营养液灌注,在鼻饲前将能全力进行加温,使其维持在37~42℃。于上午9时予以能全力灌注,分为5个单元,每隔2h灌注次,灌注速度25ml/min,200ml/次,5次/d。为减少过度鼻饲或低喂养量对脑梗死患者造成伤害,考虑到患者不同阶段的营养状态有所不同,导致患者出院营养不良,于入院首日不予以鼻饲喂养,而先进行水鼻饲,在次日上午9时开始进行间歇性注射器鼻饲喂养。每日补充500~1200ml能全力,保证脑梗死鼻饲患者每日营养需求量。鼻饲持续喂养时间为12d。

1.2.2  观察组  采用改良式间歇性营养泵注鼻饲法。泵注营养供给量与对照组相同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于11时和19时鼻饲100ml蛋白粉,满足脑梗死高代谢需求,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将已配好且温度适宜的营养液通过设定的营养泵泵注速度将其均匀输入脑梗死患者体内。泵注时间:每日9时进行能全力泵注,将其分为3个单元,分别于早、中、晚泵注,每个能全力单元泵注时间为6h,泵注后间歇2h,然后再进行鼻饲治疗,泵注时间共18h,间歇时间为6h。间歇鼻饲泵入量及泵入速度:首日能全力营养液泵入量为500ml,泵注速度:30ml/h,次日泵入量增加至1000ml,泵注速度调为50ml/h,第3天增加至1500ml,泵注速度调为80~100ml/h,之后最大泵入速度≤120ml/h,持续泵入4h吸取患者胃部内容物,若内容物量>100ml需确保被全部吸干净后再进行泵入,泵入速度由50ml/h逐渐增加。每隔2h进行胃部清洗,清洗时用温水减少刺激,确保鼻饲喂养时泵入通畅。另外,鼻饲喂养期间,确保加热棒进行持续保温,使入胃时营养液温度维持在37~42℃,全过程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解决。鼻饲持续喂养时间为12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鼻饲第1天和鼻饲第12天的营养状态变化、免疫功能水平变化、腹泻发生率。其中,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免疫功能水平以淋巴细胞计数作为评估指标。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鼻饲第1天与第12天,两组患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鼻饲第1天与第12天,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25.00%(10/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7,P=0.007)。

3  讨论

针对鼻饲脑梗死患者,监测、筛查、评估营养指标是尤为关键的一环,通过营养筛查可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的情况,能为鼻饲护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从而及时调整鼻饲营养量、鼻饲方法、注入速度等[6-7]。本研究评估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其中血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指标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营养是否处于不良状态的有力判定依据,也能反映患者炎症状况,而转铁蛋白可以作为短期鼻饲对营养状况影响效果的评估指标。本研究结果中,改良式间歇性营养泵注鼻饲法与间歇性注射器灌注法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营养液与营养需求量相同情况下,改良式鼻饲法在维持患者营养状态方面的应用效果与间歇注射器鼻饲法相同,而在同组对比中,鼻饲12d后的营养指标水平较低于鼻饲第1天,分析其原因在于脑梗死患者当经过手术创伤或发生感染后会出现应激反应,代谢状态处于高水平,导致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发生自我吞噬的情况[8-9]。因此,加强早期鼻饲支持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尤为重要。

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手术创伤或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后,身体机能会发生改变,为了纠正体内环境平衡会产生应激反应,但会降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10]。因此,在鼻饲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改良式间歇性营养泵注鼻饲法与间歇性注射器灌注法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淋巴细胞计数作为免疫功能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当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且营养严重不良时,机体功能会显著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随之减少,大大增加了患者感染风险[11]。而本研究中两种不同的鼻饲方法对免疫功能水平的维持能力大致相同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说明两种方法在研究期间的每日营养需求量和营养液配比相同的情况下,改变鼻饲方法对维持患者免疫功能水平的影响差距较小,都能有效预防胃肠感染发生风险。

腹泻是鼻饲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并发症的发生率在48.0%以上。影响脑梗死鼻饲患者发生腹泻的常见影响因素包括鼻饲营养液输入速度、温度、浓度[12]。在本研究结果中,改良式间歇性营养泵注鼻饲法患者的腹泻率低于间歇性注射器灌注法患者,但由于观察的样本量较小,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均采用营养液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前提下,对照组患者通过间隙性注射器输注的方式对于速度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在输注期间会对肠内的营养液造成一定不利影响,而改良式间歇性营养泵注可在已经设定好的泵注速度下均匀进行鼻饲输注,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13]。另外,改良式鼻饲法中分别于11时和19时鼻饲100ml蛋白粉,可进一步满足脑梗死患者的高代谢需求,不仅可以达到保护胃肠道功能的目的,也能有效预防腹泻的发生。

综上所述,改良式鼻饲法可降低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发生,但由于样本量不足,尚需继续观察,以获得确切的临床证据。

4  参考文献

[1] Birkhoff SD,Smeltzer SC.Perceptions of smartphone user-centered mobile health tracking apps across various chronic illness populations:An integrative review[J].J Nurs Scholarsh,2017,49(4):371-378.

[2] 徐毅君,孙红霞,胡新林,等.改良鼻饲法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鼻饲并发症及血糖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3):1215-1216.

[3] Alain C,Samson N,Nadeau C,et al.Nasal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tachypnea and oral feeding in full-term newborn lambs[J].J Appl Physiol,2021,130(5):1436-1447.

[4] 胡亦洁.改良鼻饲法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泻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3):19,24.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6] Jauch EC,Saver JL,Adams HP,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南(续前)[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8):564-605.

[7] 肖玉芳,张志兰,张玉萍.改良鼻饲法用于脑外伤病人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7):539-541.

[8] Bowman CA,Hutchins E,Burgermaster M,et al.Nasal feeding tubes are associated with fewer adverse events than feeding via ostom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receiving enteral nutrition[J].Am J Med,2022,135(1):97-102.e1.

[9] 梁冬梅,李云玲,李亥桂.改良鼻饲法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6,30(15):1897-1899.

[10] 杨鸿雁,袁菲,解红文.“互联网+”持续性营养管理模式在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6):9-12.

[11] 王洁霞,王园园,孟琳琳,等.早期不同肠内营养剂支持在重症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333-336.

[12] 王龙珍,赵燕,钱叶红,等.改良鼻饲法对ICU患者肠内营养效果观察[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1):86-88.

[13] 許春花,赵玉华.改良鼻饲管置入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9):1208-1211.

[2023-02-01收稿]

作者单位: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腹泻免疫功能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