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3-10-24 12:55巩振利
体育风尚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策略研究青少年

巩振利

摘要:对于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实效性的策略探究,要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标准,对学生完成体能锻炼、教学架构、小组配合等方面的更新。将学生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避免以往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定位模糊,干扰最终训练质量的问题。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建设的质量。必须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出发,考虑目前干扰青少年体育活动训练时效性的影响因素,给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提出合理建议,为后续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值,发挥独特优势。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训练;实效性活动;策略研究

作为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阶段要考虑心理健康水准以及其身体质量对教师日常体育训练教学的影响。以练习基本成果、座位体前屈提升性以及学生参与度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学运动策略。目前,许多学生的兴趣不高,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时,出现不适应、动作不协调等问题。甚至许多学生未进行赛前热身,冒然开展剧烈训练,导致肌肉拉伤。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机能进入至最佳状态,就要避免在训练当中使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受伤的意外情况。

1.体育大环境与青少年体育运动环境的构成主体

体育大环境与青少年体育运动环境构成主体值得我国相关研究领域深思,随着体育在教育影响力逐渐增强,我国推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育环境已成为教师改进的重点方向,但为了对学生开展更有效的体育教育,要了解目前体育环境的简要概念,实现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在1987年,我国提出建立体育环境教学策略的文献,在该文献中,指出青少年体育训练要想保障实效性,就要基于体育环境构成主体完成融合,避免以往重理论、轻体育的问题。了解体育概念,明确基本结构[1]。体育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以及体育社会环境两大部分,对于相关的策略,我国学者统一认为体育环境的概念具有代表性。泛指体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互制约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相互融合关系等,这些是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通过概念,从内而外的对体育环境进行认知。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性以及制约性,同时外部层面更明确规定体育环境由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两大方面构成[2]。但考虑到体育环境自身的特殊性,为了避免出现制约影响,要从概念以及内、外层次对体育环境实现改进。体育环境基于不同的視角,其最终的理念以及效果也不尽相同。按照基本性质、学生的空间划分,体育环境可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以及其他环境。青少年体育训练有明显的特点,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发育与成年人相比尚不成熟,很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差异较大的问题[3]。这些特点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娱乐出发。例如,主要包含三个特点:

保障训练理念的合理性以及人文性,以人为本。以实际情况为核心,对后期训练活动设定真正的锻炼主体。训练内容基础性。考虑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度所决定。训练方法的多样性。青少年一般活泼好动,不喜欢被严格且僵化的教学方式禁锢。因此,训练方式必须力求多样性、精准性。

2.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实效性的现状

2.1学校、教师教学现状

从学校以及教师层面出发,学校要保障学生能够得到学习成长,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形式化的问题。但依然有部分教师着重于文化课,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影响学生的训练程度以及训练的标准性。这是由于学校高层管理者对于青少年训练体系的不重视所引起的,虽然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4]。但考虑升学率以及家长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诉求,依然采取以文科至上的教育观点。此外,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意外事故,如肌肉拉伤等。学校考虑家长沟通、责任追究等方面,不愿意增加青少年的体育活动训练量以及时间,干扰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时,依然占主体位置。我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精准的安排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参与,才能够实现成长。但就目前青少年体育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师在队伍上也没有达到体育训练教学活动的要求。且体育教师自身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有明显的差异性,许多体育教师精力分散,无法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学指标。导致最终的训练结果流于形式,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训练的最终成果[5]。

2.2学生自身的参与现状

从学生层面出发,分析搜集到的学生体育活动训练认知水准以及活动实效性的相关融合案例。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均以娱乐为主,这本无可厚非。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娱乐教育与常规教育相比,更能对学生实现高标准标准渗透。但很多学生在体育课的技能学习中,没有足够的重视自身体能窜爱的问题。且体育技能掌握以及训练二者产生冲突,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自身对于体育活动的固化认识。从学生的成长要求以及学习方向出发,要学生真正融合技能、知识双重学习的标准。但很多学生无法体会体育训练活动的实效性优势,使学生产生误区。例如,我国青少年体育教学活动在日常课程完成后,许多学生为数不多的体育活动时间着重于篮球、足球等活动。但这些活动未经过教师的集中培训,很多青少年技法较乱。且绝大部分学生被网络电视节目以及手机浪费大量的闲暇时间,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意志力薄弱。对于耗费时间体力的体育活动,很多学生心存抗拒[6]。

3.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实效性的研究策略

3.1强化师资力量投入

强化教师的教学资源,完成风险管理。例如,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在参加体育活动中的安全管理模式,防范安全教育以及工作,落实岗位职责。通过交流活动,强化教师的风险认知能力。同时,资金的大量投入也可以促使学校完成体育基础设施的更新,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学校开展安全考核时,要将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准作为一项重要依据。严格落实校长责任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校长最终的利益关联,促督促管理层主动更新校园体育设备。要统筹本区域学校教师人才数量,完成招聘力度以及待遇条件的改善。分析目前教师教育质量不足以及教学精力分散出现的原因,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师能有更多精力深度更新教学架构。在教学中更加积极的投入,增加学生训练的时效性[7]。

设计合理的体育训练活动,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贴合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以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注重学生的年龄段差异以及想法差别,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完成实践训练。在田径跳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跳”或“兔子跳”,使学生愿意做跳远练习。在高年级训练活动中,也可以“比一比”的方式,建立不同的分组,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正确竞争,培养好奇心以及竞争意识。体育训练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得到体能、身体、素质的成长,保障基础教育的落实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实效性要以学生为核心,加强实践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以往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必然会出现差异性。在活动组织、评价指导中,都要以事实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训练感受。使训练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完成训练,获得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开展,要以实际训练为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真正感到素质教育的效果,解决以往教学目标偏差、缺乏时效管理的情况。学生在体能掌握、技能掌握等方面,要结合目前的健康准则,优化体育训练的形式。以学生成长的角度为标准,对整个训练过程精准指导。

3.2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

保障科学教育,坚持适度原则。例如,学生体内都具备潜能,体育训练实效性目的便是要激发学生体内的潜能,使学生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强化。青少年体育活动的负荷量需要稍高于目前已有的体育训练水平,以彻底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体育身体素质。但考虑学生的承受力,在青少年阶段,盲目、超负荷的体能训练会干扰青少年身体正常发育,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如关节问题。坚持适度原则,保障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既能够恢复青少年的体能,同时还能够舒缓学习压力,释放疲惫感。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搭配新的教育方法,牢记“以兴趣为主导”的方针。结合青少年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兴趣点,融合文化交流。例如,学生的兴趣集中于足球以及篮球,教师就可以组建训练小组。对学生进行技法的提升,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额外技能,还能够完成体育时效性锻炼。

例如,加强体育训练指导,完成实时性研究。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为经验以及运动方式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的训练内容要针对,进行精准指导。纠正青少年在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保障学生能够得到成长,改进以往在训练中出现的学生“玩、乐”为主的心态。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精准投篮,找到学生在运球传球中的不足,强化篮球技巧。纠正训练问题,关注学生在训练中的特征。通过篮球语言,使学生能够在训练中得到技能的改进。通过开展技能指导教学,将学生学到的经验转变为技巧,以此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教学评价机制,将以教师的教育成果、学生心理情感進行舒缓。学生在运动时的各项问题,保障个性化体育运动能够得到发展,鼓励主动训练的行为,积极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完成互相帮助的优势,塑造训练标准。既能够增加体育运动,同时也能够保障学生对体育运动良好的感受。

3.3完成体育教学“生活化”理念

精准完成体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信任,才能够使体育训练活动符合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在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人格魅力以及榜样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敢于参与体育训练,不断增强自身的意识品质。在体育训练中,还要开展针对性、生活化的训练方针。例如,部分学生喜欢足球、篮球,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高运动量的活动。教师可以“坐位体前屈”、“筋膜链”等为标准,对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改善学生以往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实际锻炼技能,树立生活化理念。不仅要紧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要紧盯学生的体育成绩,使学生能够全得到全方面发展。

3.4以坐位体前屈、筋膜链为例开展实效性训练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以“筋膜链”为主要提升点进行体能提升。学生的后脚链、脚尖、足底、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腰背筋膜等部位通过后续的动作练习,保证筋膜链上的肌肉通过筋膜连在一起,显著提高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

“筋膜链”强化练习的原理在于刺激学生的头部、背部和臀部肌肉的筋膜,通过刺激,会让学生的整体肌肉出现“抑制”作用,抑制的肌肉不收缩,肌肉放松后整体的拉升难度将大大降低,从而有效提高成绩。例如,经过训练后,实验组坐位体前屈17.9~23.4;对照组为15.7~12.9。在坐位体前屈提升性对比中,实验组≈23.3,对照组≈18.3,最终学生参与结果评分,实验组为“优”,对照组为“良”。

在后续的研究过程当中,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学生采用不同的强化方法进行坐位体前屈的强化练习,可以有效得知二者的显著区别。从练习成果进行对比,实验组学生在坐位体前屈项目当中达到17.9~23.4的分值。而对照组学生则为15.7~12.9,整体分值较低。对上述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肌肉拉伸度以及韧带强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具有明显差异。

而在坐位体前屈提升性对比当中,实验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分值为23.3,而对照数学生的提升性分值则为18.3。二者的坐位体前屈完成度以及坐位体前屈的延伸点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学生坐位体前屈完成度以及动作规范性无法达到教师教学要求。

而在学生参与结果评分当中,实验组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照组学生的练习热情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对于坐位体前屈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给出分值均为“优”分值。而对照组学生对坐位体前屈的满意度较低,未经过专业培训强化,因此,给出分值为“良”,整体具有明显的提升空间。

4.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时,融合时效性要求,不仅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还要使学生融入学习、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发展契机。强化风险管理,学校优化师资配比,坚持适度原则,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从统一理念、方针入手,培养更多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全面性人才。在未来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步行、慢跑、骑行等活动,实现体育训练活动以及学习思想观念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常秀玲.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影响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5(15):127-129.

[2]韩超,刘肇瑞,黄悦勤,等.《智力残疾青少年居家体育康复指导手册》应用性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8):701-706.

[3]孙术旗,柳鸣毅,敬艳,等.英美青少年家庭体育治理策略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2(6):62-69.

[4]李风云.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竞技活动中情绪管控问题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2(2):114-116.

[5]韩尚洁,韩雪,段卉,等.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少年睡眠与体力活动的影响[J].武术研究,2022,7(3):140-143.

[6]徐丽娜.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5):64-65,61.

[7]吴新怡,蒋宏宇,张江福,等.青少年体能训练研究热点及演进脉络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22,41(2):86-90,127.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策略研究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