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健身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推进策略研究

2023-10-24 16:02李晨亚
体育风尚 2023年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李晨亚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纷纷从线下转为线上,利用互联网“在线健身”成为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选择。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探讨“在线健身”发展的契机、优势、问题以及推进策略,以助力创造更好的互联网健身时代,提高人们全面健康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线健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国民健身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体育锻炼的热潮中,民众健身需求也持续高涨[1]。当需求端遇上不断升级的技术供给端,在线健身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在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还在持续创新的新兴产业,在线健身不仅蕴藏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居家在线健身将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健身形式。

1.在线健身发展的契机

1.1大众健身意识觉醒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因热量盈余而产生的富贵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时刻威胁着现代人的生命健康。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觉醒,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生活品质,社会民众越来越意识到强健体魄和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健康已成为民众的普遍认知,社会正在传递“健身就是最好的疫苗”这种共识,人们强身健体的需求更加强烈。通过多项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且自身免疫力较强的人,在预防疾病上有一定的优势。科学合理的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们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功能、增强肺组织的免疫力、提升人体代谢的效率、防止因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产生疾病。因此,健身成为现代人们启动健康生活的不二之选,提高自身免疫力成为人们进行在线健身的内部驱动力。

1.2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快节奏的生活规律给人以压迫感,人们迫切想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取精神上的放松,健身意识的觉醒使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参与意识都在提高。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办过几张健身年卡,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加班、聚餐、约会、私教课程昂贵以及路途遥远等,迫于时间、经济和路途问题总能成为不去健身房的理由,人们的活动量大幅减少导致脂肪堆积,急需通过锻炼来保持自己的体型。快节奏的生活规律使人们没有充裕的休闲时间锻炼身体,线下健身场所和消费者同时失去了彼此,前者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维持生存,后者需要专业的指导以维持身材不走型,于是在推力和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在线健身迎来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重爆发,也催生了大量在线健身内容与博主。原本就有较强健身需求的人群,由于较强的自我驱动力,纷纷由线下转到线上,成为线上健身的核心用户。

2.在线健身发展的优势

与传统线下健身场所相比,在线健身以其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健身形式多样、健身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多元选择,是一种时尚现代化和高效科学化的健身方式,因此广受民众的喜爱和推崇。

2.1不受时间、空间制约

在线健身因参与门槛较低,且不受时间、空间、天气、场地等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更灵活的场地与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运动,参与体验不受人数影响,只需要一台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观看线上健身课程与直播完成训练,具有简单、经济、省时、高效的优势。同时,既可避免传统线下健身房的尴尬,又不用浪费更多的时间在交通上,也规避了一些户外的不可抗因素,逐渐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2.2健身形式多样

(1)体育健身类APP

体育健身类APP是指具有记录运动健身数据、指导运动项目学习及社会交往等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使用体育健身类APP的用户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APP获得科学的健身指导,并及时获得反馈,节约时间、节省金钱、且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健身计划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器械和阶段健身目标组合编排,适用于最广泛的健身场景。每场训练的时长也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将健身的门槛大大降低,即使是刚接触运动、对身材要求不高的新手小白,也可参与其中。如果你想为自己的运动制定计划,那么就需要购买会员和为收费课程买单。体育健身类APP除了基础的健身运动功能,打卡、社交属性也是一大特点。点个“加油”,回踩下动态,和志同道合的运动爱好者成为线上朋友相互督促打卡,这对于还未养成运动习惯的新手而言,似乎将健身运动变得更有意思。

(2)线上直播平台

“腰间的赘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都要!”“动起来,别放弃,坚持下去!”2022年4月,在上海生活的中国台湾艺人刘畊宏通过新媒体带动健身热潮,他和妻子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健身,每天一“开课”,不少网友全家老小跟跳“毽子操”。从“7天涨粉1000万”缩短到“1天涨粉1000万”,高峰时段直播间里有几百万人同时在线。

一方面,健身是人心所向,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封控隔离的家庭,出门锻炼受到诸多的限制,居家健身的需求更加旺盛。有健身达人每天定时免费“带练”,人们自然愿意捧场。另一方面,基于直播技术的成熟,观众在刘畊宏的直播间里可以收到实时的指导,并通过“发送弹幕”实现互动关系的构建,既满足了用户的健身需求,也满足了陪伴需求。同时,和一些机械重复的健身直播间不同,刘畊宏的直播间注重营造氛围,非常欢快和激昂。口号声声,热梗频频,妻子在其身后偶尔“跟不上”“偷個懒”的样子,更让观众们直呼“像极了被迫营业的自己”。这种沉浸感,让网友具有更强的情感投射,也增加了观众的情绪卷入和参与感。相对于线下门店动辄成千上万的健身成本,刘畊宏直播间“在线健身”低门槛、零消费的方式,在便捷实惠的基础上,保证了用户的参与体验。

2.3健身内容丰富

在当下,由于空间改变、组织形式的不同以及大众的健康需求,使得居家在线健身的内容愈加丰富。据居家健身项目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排名较前的是体操类和健身器械类、动力静力塑形类以及高强度有氧间歇类等。

(1)体操类

大众熟悉程度高、简单易行的体操类最受人们欢迎。中国传统保健功法五禽戏、太极拳和八段锦等,动作柔和连绵、动静相兼,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此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而帕梅拉、刘畊宏健身操等伴随着或激烈、或动感、或悠扬、或舒缓的音乐,节奏性强且动感十足,可有效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使肌肉的力量增强,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的柔韧性不断提高,使心肺系统的耐力水平得到提升。通过长期锻炼可以改变人们的不良体态,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因而受到青年人尤其是女性的喜爱。

(2)健身器械类

其次是健身器械类练习,一些适合在室内进行的居家健身器械,像哑铃、跑步机、泡沫轴、健腹轮、功率自行车等[2],通过使用相关器械,便于人体各部位进行锻炼,受到诸多健身要求较高人群、针对某一部位专门减脂减肥人群、尤其是中青年的喜爱。

(3)动力、静力塑形类

动力塑形类练习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是人体常见的运动形式[3]。这类练习主要是针对肩背、腰腹、臀部、腿部以及核心部位的肌群进行的动力性力量练习,主要包括固定阻力练习、等动练习、超等长练习和循环训练,例如仰卧举腿、俯卧击掌、卷腹、屈膝收腹、仰卧抬腿等,是中青年参与度较高的项目,

静力塑形类练习与普通的动力性力量练习不同,是一种等长静力抗阻运动,它是保持某种固定姿势,进行肌肉收缩,肌肉对抗阻力时表现的方式,例如平板支撑、拱桥支撑、靠墙静蹲、不同瑜伽的静止动作以及普拉提等,深受中青年女性的喜爱。

(4)高强度间歇类

高强度间歇类练习是通过严格控制组数以及组数之间的间隔时间来控制运动强度,从而达到快速分解脂肪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燃烧脂肪,使减脂效率更高。例如开合跳、波比跳、俯卧开合以及跳绳等。

3.在线健身发展的问题

3.1课程内容单一

虽然居家在线健身的理念迅速得到了民众的认同与推广,但在其实践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在线健身的课程内容与课程质量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平台的健身博主为了吸引观众流量,往往会参照其他同类型博主的直播方式和内容进行教学,其健身内容相对雷同单一、没有明确的主题、且直播较为随意、同质化严重。因此训练效果并不理想,造成在线健身得不到创新发展。

3.2体验感不强

由于在线健身是虚拟环境,学员体验感不强、初学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健身运动的要领和注意事项[4]。用户在课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延迟性肌肉酸痛、拉伸问题等,没有专业人士可以及时解答和指导,也无法与教练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健身反馈有局限性。并且在线健身是面对着手机中的人物及视频进行自主健身,使用户在健身过程中可能因缺乏专业指导而导致受伤及运动能力下降,使学员的训练热情大大降低。同时,在线健身的培训参与不直观,直播内容不均衡,导致学员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3.3缺乏行业标准

在线健身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隐患,最显著的就是健身博主的专业性问题。综合型内容平台的创作者多数为普通健身爱好者,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能力,他们产出的内容也更多为“分享性”和“观赏性”。健身类内容不同于娱乐类,用户不仅会“看”,还会“模仿”,会跟着一起练。一旦内容本身存在错误指导,再加上大部分人本身对健身缺乏专业性的知识,难以辨别内容博主的动作正确与否,则很可能对用户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3.4监管力度薄弱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并逐步兴起。在这个直播大环境中,除了互联网资本大鳄之间的你争我抢、划分地盘之外,一些健身直播平台在直播过程中,为了吸引公众流量,从博主衣着暴露到行为夸张,充斥着许多色情与暴力内容,甚至向民众售卖三无假冒伪劣产品,这严重破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在线健身市场。作为新兴产业,网络直播尚缺乏完整的法律制度和行业的自律规范,其中夹杂的各种错误思想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刻不容缓。

4.在线健身发展的推进策略

4.1丰富健身课程内容

入局者多就意味着竞争更多,当在线健身市场进一步趋于饱和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避免内容同质化问题,平台要以内容为中心,不断为用户创造运动体验价值,努力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发展下去[5]。同时,既然人们为此投入了资金和时间,就希望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足够专业,鼓励健身主播在内容上提高品质,在表现方式上不断创新。

4.2保障居家健身安全

相关部门应做好公共服务,大力推广健身科学知识、普及运动风险,通过官方媒体或主要健身平台发布健身的相关知识等,如“如何在锻炼中保护自己”“受伤后应急处理”等;同时,参与者也要提高风险意识,在合理评估自身体能、运动强度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安全为前提去感受运动的魅力。

4.3完善课程科学设计

一方面线上健身教练的课程设计应当注意安排的合理性,要考虑大部分锻炼者的身体状况,不能以追求流量为设计锻炼项目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直播健身过程中要加强提醒和呼吁,使健身者理性锻炼,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不要盲目跟风。

4.4加强直播监管力度

首先,对于在线健身这类具有教学性质的直播,相关部门做好内容的把关监管,网络平台与内容生产者应加强对健身课程内容的科学把关,建立常态化的健身视频内容审查机制,针对出现问题的健身课程要及时进行线上下架和整改,并做好整改信息透明的工作,提升监管力度。

5.结论

随着互联网健身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健身的需求呈爆发性增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政策利好、大健康等背景下在线健身发展迅速,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如课程内容单一、体验感不强、缺乏行业标准、监管力度薄弱等。为了促进在线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丰富健身课程内容、保障居家健身安全、完善课程科学设计以及加强直播监管力度。新场景蕴藏行业发展新机遇,对于传统健身行业而言,在线健身的兴起是一个新挑战,也是转型升级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谢伊璇. 线上健身:拥抱数字化健康生活[J]. 现代商业银行,2022,(13):32-36.

[2]齐春燕,刘晖,王来东.疫情下居家健身发展契机、特征及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12):71-75+83.

[3]龚利,严隽陶,刘玉超,方磊,张宏,徐俊,程杰锋.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J].上海中醫药大学学报,2011,25(03):55-58.

[4]钟丽萍,刘建武,范成文,周进.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线健身的实践逻辑、发展态势与推进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9):34-41.

[5]常理. 线上健身应避免同质化竞争[N]. 经济日报,2022-05-22(009).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