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田径项目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实践分析

2023-10-25 09:47宁兴洪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初中生

文 / 宁兴洪

◆ 我国现阶段对初中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由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项目的开展非常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更多人比较关注体育教学中的田径项目。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学田径项目训练不断改革,科学规划初中体育教学田径项目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积极创新,进而提高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高效性,从而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本文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田径项目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安排展开研究和实践分析,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项目;训练强度;训练量

田径运动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免疫力,改善心情,让初中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敏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改善传统的训练方式。同学生自身情况相结合,建立科学训练方式,使学生能达到高效的训练结果。目前有些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高强度和高训练量的训练会超出学生能够承载的负荷,让学生的身体很快感到疲惫。这样的教学只能适得其反,严重影响了训练目的和训练进程,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安排合理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将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有利作用。

1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项目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在体育运动中,田径项目可以称之为是所有运动中的最根本运动。田径运动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不仅涉及到生物学,还涉及到了人的承受力以及对人潜能的开发。田径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运动员和人们的身体素质,让大家身心健康的同时,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所提升[1]李通,郑重.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研究[J].田径,2022(05):46-48.。田径运动需要有系统的计划作为基础,运动带来的改变都将发生在运动员的肌肉记忆以及身体内部之中,难以被肉眼察觉。因此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的田径项目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所应用的训练方法应该予以创新,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训练目的。田径训练的训练过程中训练量比较大,完成的效率和速度是训练强度的衡量标准,而训练时间是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量程度的衡量标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这也要求训练者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王国军.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考试周刊,2020(78):133-134.。一般情况下田径项目训练不会一上来就安排上高强度和大量的训练,因为这样会让学生的训练适得其反,不仅造成学生身体疲惫,而且容易让学生对体育教学田径项目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放松,久而久之,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对应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循序渐进,科学且有计划的训练,最后达到高效的训练成果。

2 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项目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因素

2.1 社会方面的影响

现在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生活物质的同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更为重视。从之前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到现在关注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劳是否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对体育教学尤为关注,甚至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推动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但就田径项目来说,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社会认识比较单一,很多人对田径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运动赛事上,对平时训练并不注重,这样的想法较为片面。对田径的兴趣及了解也有所欠缺,因而田径教学还不够完善。

2.2 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初中阶段,学习文化课的任务比较重,学生的面临着备战中考,升学的压力,所以更多的家长更为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较多家长认为田径项目的训练并无必要,既不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又在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这样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也出现了轻视的态度,甚至觉得体育锻炼的存在并没有好处。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样不利于体育强国的建设[3]欧雪琴.初中体育教学的田径训练强度及方法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20):73-74.。

2.3 受教学老师产生的影响

在田径项目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田径项目训练还有些陌生。初中生并不能独立完成体育锻炼,因此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引领和指导,让学生可以对田径及训练的方法、内容有所了解。根据调查发现,当前田径教学的教师存在两部分问题。第一部分是教师并不完全是从田径项目出身的教师,对田径项目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换句话说,对田径项目一知半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教授学生正确的训练方式。第二部分是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很难适应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学结果不尽人意,并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

3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3.1 注重初中田径训练的适度性

初中体育课程中,学生是一部分,而教师的存在也是一部分。初中的体育课与小学的体育课不同,初中生并不能独立的自我完成体育锻炼,因此这就需要体育老师进行引领和指导,让学生可以对田径有所了解,对训练的方法和内容有所了解。体育教师也应该保证初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的平衡,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在中考项目中存在一个考验耐力的项目,男子1000m和女子800m,严格的情况下应该是标准操场男子需要跑两圈半,女子跑两圈,看似好像很容易,但是实际上需要初中生较强的肺活量。体育教师针对耐力项目需要思考出如何提升初中生的心肺功能,进而提升初中生的肺活量。现阶段,有一个体育方法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莱格尔跑”。莱格尔跑指的是20m折返跑,具体的操作是在一块平坦的地上画两个端线,每个端线之间存在10m的间隔,在跑步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快节奏的音乐,随着训练的深入,音乐的节奏也可以加快,让学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折返跑,这样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训练兴趣,减少学生的疲惫感和抗拒心理。初中生刚刚接触莱格尔跑可以从入门级别入手,女生的距离可以从20m缩短到14m,两个端线间缩短到7m,跑动次数可以从45次往上增加,男生跑步的距离比女生长,因此距离可以设置15m,次数也可以从55往上加。所有人的心率都应该达到65%。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结合莱格尔跑制定相关的训练方案,进而提升初中生的心肺功能。因此体育教师在为初中生体育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训练计划,其次要制定训练所达到的目标,最后要观察并且记录训练结束后的结果。所应用的训练方法应该是传统方式的创新版本,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训练目的。

3.2 优化田径训练模式

田径训练只有保持合适的训练强度,才可以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并不能仅仅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而是根据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及感受,在了解每一位学生存在的强弱项目后,及时对学生的特点标记,根据学生对田径项目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承受能力计划[4]冯在兵.完善训练体系 提高学习动力——初中体育教学中控制田径训练强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0):126-128.。围绕开始训练、接受训练、深入训练三个阶段的活动,教师可设计不同的田径训练方案,锻炼学生的肢体力量与肌肉力量,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发挥田径训练活动的最大功能。在训练初期,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在这一环节,学生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较差,田径训练应该以“开发技能”为主要目的,由此,田径训练活动的强度可适当降低。教师可借助快速立卧撑锻炼学生的肌肉力量,以10次为一组,每次5组,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为避免学生对田径训练产生抵触情绪,初始阶段的训练必须保持低强度的特点。在学生接受了训练指导之后,可适当提高训练强度与训练要求,在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的同时加大训练难度。教师可手持器械快速起立的躯干力量训练,10个为一组,要求学生训练10组,对于体能素质较强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器械以杠铃、沙袋等容易持握的材料为第一选择,但要控制重量,避免产生肌肉拉伤。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对当前的训练强度评定,并增加训练量。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发挥,围绕当前的训练量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怠惰意识并没有被完全消除,教师不能随意增减训练量,避免先前的训练功亏一篑。教师可为学生设定训练强度标准,要求学生逐步增加训练量,向着标准的方向靠拢,不断调整训练强度,才能使田径训练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3.3 协调训练量与训练量的平衡度

体育老师除了要总结和优化田径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还要保持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性。初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以更为完美的风貌面对中考,体育教师应该把控好每天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能只注重两者中的一个,这样既不符合教学要求,又不符合学生的需求,缺乏科学性和高效性。在初中生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强势和弱势,在保持强势的基础上提升弱势[5]李坤.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训练强度的控制措施[J].学园,2022,15(25):78-80.。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首先是速度,跑步讲究速度,跑步也是中考体育考核的内容之一,将速度提升起来就是成功的一部分;其次是爆发力,每个人的爆发力是未知的,在特殊的情况和条件下,可以发掘出学生的潜能;最后是毅力,田径训练并不轻松,需要学生不轻言放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成绩,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意志力[6]查学娟.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J].田径,2020(05):4-5.。训练计划的制定不一定非要极速达成,可以循序渐进,初中体育教学覆盖了初中的三年时光。在六个学期中可以将训练划分为六个板块,在每个板块中挑出几节课专项训练,这样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不会集中于同一时期,学生不容易出现抗拒心理。教师在为学生打好基础之后,再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开始对教学计划调整。

3.4 提高训练的科学合理性

由于家庭的关系或者是其他外部因素,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所不同。单一的训练计划没有办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训练需求。体育教师应该多方面的观察,根据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表现的感受,并且了解每一位学生存在的强弱项目,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标记,对落后的项目制定方案,这样也可以发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力,从而制定对应的训练量。在课后,体育教师应该将记录的结果总结归纳,对自己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调整,尽量让全部的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且找到其中的乐趣。在100m的加速跑中,其中的80m可以运用快速跑,而20m可以缓步跑。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一些训练强度,从全程快速跑的3~4个回合增加到7~10个回合。初中生面临着中考升学的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中考,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把控好每天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大、中、小)三种。将中考的体育要求标准同平日的训练相结合,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平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可以培养毅力、爆发力等,让学生有一个强健的身体[7]顾宗菊.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新课程,2020(14):72-73.。严格要求按照考核标准,提升田径项目的水平的同时,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4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教师积极引领和帮助,在积极构建完善田径训练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让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训练,增强自身体能素质。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