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单·四化”教学范式运用分析

2023-10-25 09:47闫密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助学范式目标

文 / 闫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

◆ “一单”:一节完整的课堂包含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助学,本课题研究的“一单”即学习单,是衔接完整课堂必不可少的部分。“学习单”是指教师围绕学生学习而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课堂专业指导方案,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如何关联已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思维和知识建构的“学习历程”,也是教师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提供适切学习方法和路径的“导学地图”。“四化”:把学习目标→内容化,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把学习问题→活动化,把学习活动→序列化。“四化”体现的是设计先于教学的理念,教师依据设计的学习单实施课堂教学。本文从结合微课视频,做好课前导学;总结相关问题,引导课堂研学;融合小组合作,做好课后助学;基于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内容化;做好引导工作,教学内容问题化;结合体育游戏,学习问题活动化;融合辅助练习,学习活动序列化。七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单·四化”教学范式运用展开探究。旨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一步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全方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 小学体育;“一单·四化”;运用策略

1 结合微课视频,做好课前导学

如今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教师需要做到的一点。在这一理念下,课前的导学与预习活动就显得相当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将学习清单与微课视频结合起来,有效完成课前的导学任务。

例如,在“武术:①插步双摆掌;②弓步勾手击掌”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以学案结合微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微课视频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相关视频。相比单纯的文字或者图片解析,这样的预习素材趣味性更加浓厚,在实际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也更高。这样,结合微课视频,教师更好地发挥了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前导学环节的学习效果,为课中高效的学习与探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 总结相关问题,引导课堂研学

在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单纯地接收知识,缺乏自身的思考一直是影响课堂总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在如今,要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教师需要积极变革课堂教学的模式。课中研学是“一单四化”教学范式的重要环节,其要求教师改变原本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而在探究的过程中,问题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问题,教师能有效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项运动的技巧,对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这一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体育学习的内容总结出多个问题,有效引导课堂研学。

例如,在“健康饮食益处多”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要学习的知识总结为数个问题,置于学习任务单中,引导学生探究。其中,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在第一个导入问题的设置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日常生活,如“民以食为天,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而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食物进行区分,即在学习任务单上写下“这些食物分为哪些类别?”“各种食物都有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提高了对正确观念的认同感,对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3 融合小组合作,做好课后助学

学习清单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清单,其能有效帮助学生明晰学习重点,对于教师构建课内外充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如今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如何做好课后作业的减负提质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后助学是学习任务单的重要功能,通过课后的助学清单,教师能有效帮助学生明晰需要练习的内容。但在过去,很多学生都无法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坚持下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单四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小组合作是如今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小组合作,教师不仅能提高课后练习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通过相互监督提高作业的完成效果。所以,要构建高效的课后助学环节,教师需要积极将小组合作与课后的助学任务结合起来。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测验和社团将学生划分为拥有不同特长的部分。即在田径社团和田径类运动中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视为“拥有田径特长”,在篮球社团和篮球运动中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视为“拥有篮球特长”,其他运动以此类推。而在小组划分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体育中的“特长”,以“同组异质”的原则构建学生小组。如在“50m往返跑”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布置多样的游戏作业让学生完成,并且发放相应的评价量表。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小组就可以以“拥有田径特长”的学生为小组长,通过相互的监督,保障作业能顺利完成。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更好地发挥了学习任务单的课后助学作用。

4 基于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内容化

在以学习者为主人翁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目标的构建相当关键。学习目标内容化是“一单四化”教学范式中四化的第一条,其要求教师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从空泛到具体,这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理念,验证教学效果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在学习目标的构建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核心素养,将学习的目标内容化、具体化,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高效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小篮球运球和投篮的组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项核心素养将学习目标内容化。其中,在运动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培养球性,以运球打板接力掌握小篮球运球和投篮的组合运动技巧”,在健康行为方面,教师则可以将目标设定为“通过游戏和趣味的比赛活动提高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能将篮球运动从课上拓展到生活中,培养健康习惯”,而在“体育品德”这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将目标设定为“通过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故事和视频充分体会其身上的宝贵品质,培养自身良好品德”。这样,通过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的学习目标,教师有效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内容化,这对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5 做好引导工作,教学内容问题化

在以学习者为“主人翁”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环节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单四化”教学范式要求教学内容问题化,这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需要学习的知识。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数个部分。但小学生能力有限,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发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挥教师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将问题融入到自己的引导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将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学会体育知识。

例如,在“急行跳远”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急行跳远”中“让学生掌握急行跳远技巧”这一运动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具体到几个问题中。其包括“在助跑的过程中,我们的步伐要大,还是要小?”“在起跳的时候,我们是要单脚起跳,还是双脚起跳?”“在落地的时候,我们要单脚落地,还是双脚落地?”这些问题,让学生探究“急行跳远”的正确动作。而在问题询问之后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自己或者让学生代表示范。这样,通过引导和提问,教师有效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在体育课程中切实凸显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满足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更高的要求。

6 结合体育游戏,学习问题活动化

认知负荷理论强调了学生兴趣对学生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即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效果越好。在问题的解决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以此提升问题解决的效果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一单四化”教学范式要求学习问题活动化,需要教师构建趣味的教学活动。游戏教学法是如今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既契合年龄较小学生的认知特色,也与体育学科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通过体育游戏,教师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运动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小篮球行进间运球”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询问:“在与人对抗的时候,我们运球是要尽量将重心变高,还是放低?为什么?”这一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答案。在答案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游戏活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面对面进行“运球与抢球”的对抗活动。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学生为了获得胜利,都会主动放低重心。而后,教师就可以再次询问:“经过这次游戏,你对运球有什么认识呢?我们要如何放低重心呢?”由于之前的实践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有了正确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经验就“我们要如何放低重心呢?”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探究。这样,通过游戏活动,教师有效将问题的解决过程活动化,以趣味的学习过程切实提高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度。

7 融合辅助练习,学习活动序列化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将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层次,而在过去,体育运动难度过高,很多时候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一单四化”教学范式要求学习活动序列化,即需要教师将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按一定的原则分为不同的部分,让学生在有递进难度的活动中有效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在这一方面,辅助练习是相当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的辅助练习,教师能在需要学习的体育技能与学生能力之间加入新的衔接部分,这对于落实学习活动序列化这一理念,让学生以阶梯式的学习过程更好地提升自身体育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8 结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教学中,如何充分突出学习者主人翁地位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一单·四化”教学范式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需要以任务清单结合混合教学、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法更好地构建课前导学、课堂研学、课后助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和游戏、辅助练习等多方化的理念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完成“四化”的要求。在如今的教学理念下,也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教师才能更好地构建“一单·四化”教学范式,切实满足义务体育课程标准对学生体育能力和素养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助学范式目标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