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微探

2023-10-27 09:01曹月陆恩超孔楠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曹月 陆恩超 孔楠

摘 要:教学与学习体系设计不完善、教学硬件环境建设与服务不足、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不强,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内涵式发展面临的三大痼疾。因此,有必要构建内部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为核心,外部以完善教学理念、政策、规划以及教学技术环境的双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路径,从而推进高质量教育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以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新冠疫情等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也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教育领域,突发的新冠疫情可以说是对“互联网+教育”的一次突击检验。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从彼此影响到相互作用再到深度融合,其演进逻辑衍生出的线上与线下教学实践探索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在线教学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其所带来教育认知上的影响确实折射出传统教学模式在危机应对方面能力不足的事实。

目前,“混合式教学设计”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趋势。如何消解因教学环境和模式改变带来的对“教”与“学”的冲击,以及如何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目前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我们需要深思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的“常态”和发生中的“非常态”,全面重构教育的“新常态”,努力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成提高高等教育改革质量和效果的常态化手段。

一、历史脉络:教学模式调整与逻辑理路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调整

技术加持的教育创新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以“大规模、高质量、广开放”为主要特征的MOOCs的兴起,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教育体制与教育理念的认知,也是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的转变。大数据以其大量、多维、全面的特点与社会科学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使得数据驱动在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实现了有效应用,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不断产生持续性影响的背景下诞生的。

混合式教学(E-Learning)是指数字化在线教学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最早由何克抗教授从美国引入,旨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1+1>2”的效果。在国内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中,由于采取的界定标准不同,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存在诸多差异,但也存在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主要思想是融合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两种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二是教学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三是教学内容是包括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媒介、学习方式等所有相关教学要素。目前,更多的关注点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或配合,其价值取向不再完全以教师讲授形式开展,而是更多向学科知识倾斜,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和能力培养。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普及和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融入的在线课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叠加,而是线上与线下充分融合、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变革的教学范式。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与传统教育教学从“相互独立”到“相互促进”再到“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对于探讨未来教学模式构建路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教学模式的调整逻辑

1.动因一:教育与技术深层交互融合的实践理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系统、各领域联系愈加紧密的背景下,教育行业领域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平台数据化和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要求“技术优势”与“课堂教学”之间的交互与融合要更加深入,这也意味着教育教学不仅要满足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还需要技术的支持使教学更加便利。此时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而言不再是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在契合双方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彼此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的利器,有助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动因二: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观念的变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范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固有角色样态,以技术赋能让师生成为表达与倾听的学习共同体。一方面使教师工作角色从课堂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与学生交流的对话者,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进而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常态。

3.动因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教学实践的自救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难以预见和紧急处置的特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需要快速应对。这类事件会在短期内改变线下教学方式的传统格局,迫使许多教师不得不放棄已经非常熟练且不需要额外费力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线教学也借此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边缘走向主流再逐渐成为教学体系中的基本方式。这种发展过程也催生了诸多“变式”,使得教学方式变得愈加丰富。换言之,线上教学作为短时间内的应急性革命,不仅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深远影响,而且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探讨是否迎来“双线教学”并存直至交融的新时代提供了契机。

二、问题表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操环节的缺漏

尽管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在制度层面对推进科学化、分类化的教学模式有明确要求,但在教学与学习体系设计、教学硬件环境建设与服务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未能细化,仍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教学与学习体系设计不完善

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是教育体制两大核心要素。如何教、如何学是任何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有效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否达到优质高效。混合式教学更多地体现为线上教学模式,单一的线上教学在学习效果、学习进度、师生共情等方面均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学环境和模式的改变,容易产生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要求的脱节、教学评价体系缺少系统性、教学资源较为单一等问题,而学生也易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适应性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尤其对于注重实践教学的财经类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来说,尽管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达成,但学生在实践及技能方面的能力提升仍然离不开传统的面授和演练。基于在线教学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何避免在线教学变成“站着教的电视教学”,需要着重将教师能力与学生需求作为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考虑要点。

(二)教学硬件环境建設与服务不足

教学硬件资源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运行的环境保障。教学“云端”使用平台呈现多种样态,但电脑终端与智能终端等后台高负荷、网络不稳定、线上学习拥堵等问题不断显现,这造成师生难以持续性互动、体验感较差,在线教学效果不佳。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不强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模式实操环节可持续性的首要前提。可持续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善用学习资源,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活动中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学习,最终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效益和效果。如何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其首要之处在于“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之间的衔接,而现实中往往存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衔接不畅、教学设计环节对“教”与“学”角色定位设计不精准、师生互动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三、对策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案

高校信息化建设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得到快速助推,有必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制度改革的应用价值为立足点,将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学生角色观念进行转变,通过不断优化教师发展及学生自主环节设计,逐渐完善教学理念、政策、战略规划和技术支持,以此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转变教师与学生角色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已然不适用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面对面教学方式,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其中教学范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也会逐渐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倾斜,这种理念对教师和学生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教师的工作重点从讲授型的知识传递转变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高效的学习能力、构建底层思维模式、树立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而习惯于被动获取知识的学生则需要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主动性的知识汲取和整合中。

(二)优化教师发展及学生自主环节设计

1.教师培训信息化

一方面,学校需要开设混合式教学的系统课程,制定课程培养体系,帮助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系统学习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规律和教学方法,加强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方式上鼓励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示范教学,帮助在职教师在混合式学习的体验中学习和应用,从而使教师接受较为系统的在线教学培训。

2.教师评价合理化

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规范教学流程,监督教学行为,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考虑到线上和线下教学侧重点不尽相同,应当结合课程特色合理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同时更为全面地把握教师考评考核,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以便及时调整。例如,线下评价标准可以参考传统评价量表,包括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课堂、学生学习考评和效果等,线上评价则可以更多从课程的线上数据着手,包括线上内容在教学过程的占比、线上资料的丰富度,以及师生对学习平台运用情况和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评价等。

3.教师能力多元化

教师角色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对其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已不适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因此,应鼓励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注重教师发展,帮助教师把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有助于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实施能力。同时,还应当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4.学习活动合理化

学习激励是学习成效达成的重要手段。线上学习的激励策略,一般是提供课程提醒数据,展示学生的学习数据、案例分析、主题讨论、游戏闯关测验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元认识,即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到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此外,为保证学习活动的深度和互动性,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后台数据,通过掌握完备的学生学习情况获得即时反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授课效果,进而培养学生自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完善教学理念、政策及战略规划

如果教学过程过度追求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忽略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学校虽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但缺少宏观层面的教学战略规划,也未曾有法定或权威的制度体系。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没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抑制了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国家需要阶段性地制定稳定的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从制度体系上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地位。各地区各学校则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制定教学模式的实施细则,以此提升模式开展的稳定性。

(四)完善混合式教学的技术支持

在混合式教学中,线上教学网络技术的支持是关键。国家网络信息技术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要根据师生的需求在软硬件条件上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就教学设备而言,系统化设计、注重环保、空间设计以及人文设计应该是未来教育装备标准制定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混合式教学对网络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高校需要建造完备、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教学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互联网+”时代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9(7).

[2]潘秋静,胡永红,阙明坤.“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创新;访世界知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乌尔里希·泰希勒教授[J].复旦教育论坛,2020(6).

[3]冯建军.后疫情时期重构教育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0(9).

[4]袁松鹤,马若龙.MOOCs:开放、争论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5]祝新宇.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叠加[N].光明日报,2020-04-09.

[6]邱燕楠,李政涛.从“在线教学胜任力”到“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J].中国远程教育,2020(7).

[7]韩筠.“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

[8]单妍,李志厚.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5).

[9]崔允漷.要避免在线教学变成“站着教的电视教学”[N].江苏教育报,2020-04-03.

[10]卢晓云.面向未来的教与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

[11]冯晓英,吴怡君,庞晓阳,等.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准备好了吗——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发展框架及准备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

[12]焦楠,孟令玺.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建议[J].知识经济,2020(19).

[13]冯晓英,孙雨薇.“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

[14]曹海艳,孙跃东,罗尧成,等.“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设计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

责编:应 图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联合审计学院2020年教改专项课题“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编号:2020JG178);南京审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编号:2020JG034);南京审计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专项课题“当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建设政策”(编号:2020YLZY030)

作者简介:曹月(1994— ),女,南京审计大学纪委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陆恩超(1985— ),男,南京审计大学党委组织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孔楠(1981— ),女,南京审计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