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美学看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对 “Z世代”青年的传播价值研究

2023-10-27 08:57俞卜丹
今古文创 2023年38期
关键词:Z世代传播价值主旋律

俞卜丹

【摘要】2022年12月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县委大院》,一经播出就在微博电视剧话题榜实时榜登顶热度第一,并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收获众多年轻受众的关注,片中讲述了基层干部的日常生活,从办公室走向人民群众,从政策走向千家万户,从开会到“倾听”,“由小见大”地刻画出社会大主题的县域治理,并通过“接地气”的演员表演展现了贴近人民生活的故事和基层生态图景,也是现实主义表演美学的典型示范,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文化内涵影响着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形态。本文将从创作美学角度对《县委大院》这一现实题材剧进行深入分析,从思想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其社会内涵和对“Z世代”新青年的价值引领。

【关键词】Z世代;传播价值;主旋律;幸福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07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24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往往通过主流价值观的渲染引导受众,《县委大院》作为东阳正午阳光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午阳光”)2022年出品的又一现实题材剧作,更是延续了近年来正午阳光对剧作的真实、温暖的叙事创作风格,在选题上虽然是宏大叙事,但内容上通过各个小人物的塑造,融入了“接地气”和“生活化”的职场场景,用更贴近人民生活的方式诠释了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新叙事面貌,彰显出进入新时代下的人民生活状态和新的时代特征。

《县委大院》播出和收官后,均在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引起年轻受众的热议,尤其得到了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Z世代”青年群体的广泛共鸣。“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Z世代”人群超2.6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95后”占比近四成、“00后”和“05后”共占近六成 。

《县委大院》剧中讲述了在县委书记梅晓歌的带领下共同建设光明县的故事,但该剧也将视线和未来发展寄托在了年轻人身上,通过另一位办公室年轻干部林志为作为剧中的副线表达一种全新的青年时代观、社会观,而青年群体通过此剧在自媒体上面的发酵,更衍生出大学生就业群体和新职场青年等职场话题的共鸣,这也是该剧对“Z世代”青年价值引领的重要推动,值得分析和探究

一、思想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美学实践

(一)传播理念中渗透主流话语体系

《县委大院》剧中梅晓歌作为光明县县委书记从开篇到结尾都十分注重农民和农业建设,从开篇的梅晓歌入职到结尾的离开光明县,该剧通过梅晓歌在环保污染、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基层治理中反映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决心和力度;从时代背景上来看,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工作上,而这一点也在《县委大院》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并通过更加艺术化的加工和处理,在思想价值的传播上,多角度构建展现乡村发展和治理新思想,也更贴近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因此,通过文艺作品的价值输出,也是激发青年群体对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县委大院》剧中的县委书记梅晓歌在年轻时本可以选择更大的城市作为自身发展的平台,但他大学毕业就选择了乡镇,并也在乡镇工作上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本部剧的年轻干部林志为的成长,也是“Z世代”新青年初入社会的缩影。剧中的林志为虽入职了“县委大院”,最初也有过辞职的想法,但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他在面对同学一起创业时,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找到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对社会的意义,真正成长为一个为村民做实事的青年干部,而林志为的“成长加速器”正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这也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就业新思路,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的时代背景思想融入文艺作品中,帮助新青年群体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共鸣,助力乡村振兴和人才振兴的“双赢”。

(二)立足主流文化底蘊与社会视野的传播基调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不仅需要创作者有丰富的现实经验和生活感悟,作品本身还需要有社会文化价值内涵导向。现实题材电视剧多是以人物、事件、现象等符号来展现和叙事,都具备着时代意义,也是社会缩影的体现。

《县委大院》的叙事视角是双向视角,展现县域治理角度和县城人民生活的角度,而这不仅是叙事维度的创新,也是主旋律电视剧的创新性表达,这其中就包含了文化与社会的双重表达。从各个基层干部群像上来看,反映的是坚定的政治立场,而全剧重点提到的农业建设和乡村建设,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流思想表达,剧中每一个奋斗的基层干部不仅是对信仰的坚持、对人民的热爱,更是把宏大叙事的家国理念与情怀融进入每一个个体角色,将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进影视语言中,从而产生共同命运感,也是传播基调的深层文化内涵,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在《县委大院》剧中,体现的社会问题均能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找到相关社会现象,不管是面对拆迁工作还是环保治理、乡村建设,在兼顾社会话题和热点现象的同时,又通过细腻而坚定的态度和微观视角,本着为人民谋发展的初心不动摇,用每一位“小人物”塑造出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县域治理新生态,从社会角度上来看,该剧的传播不仅反映了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生活常态,更是对新时代下基层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展开基层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的启示。

二、社会价值:以人为本的多视角叙事趋向

(一)“以人为本”的传播策略

传播方式对传播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往往不具备强烈的戏剧效果,而直接将具有现实影响的因素传播给大众,在受众接收层面更加刻板,《县委大院》这一现实主义题材剧在叙事上更加注重以人为主的理念,在传播形式上抓住“人物”这一传播要素,让受众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现实意义,确保传播内容最佳的传播效果,且正午阳光出品的《山海情》《大江大河》系列均是从小人物为出发点,讲述大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故事,而在《县委大院》中,叙事视角则呈现新面貌,从县长、副县长、乡长、村长、村民以及办公室文员等基层干部与民众的多位人物出发形成了多视角叙事。而采用多视角主观叙事可以打造出一个多维空间,以每个叙述者自身的主观视角,对同一件事发表不同的声音,具有复调多义性。

(二)符号价值引发受众共鸣

从审美观上来看,该剧没有单一化的人物,反而打造出更多的人物角色,审美观从单一化、脸谱化的逻辑塑造改变为多人物、多视角的叙事方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在多视角叙事中,可以看到剧中各个小人物的真实心理变化,突出人物符号化,淡化人物主体化,将每一个小人物层层叙事,再将人物与事件层层串联,达到每一个剧中的人物角色都是重点,这也是在创作上与观众“同频共振”,没有干部与群众的直接矛盾冲突,而是将各个场域内的各方人物角色述说后,呈现出自然的剧情发展,而这也更呈现出一种真实性,从现实的社会意义上来说,也让观众可以多维度思考人民群众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看到真实的“基层生态圈”。

更多的当代青年更能从剧中的职场新人林志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职场和生活共鸣,从职场来看,在抖音自媒体的热度搜索来看,年轻群体更多的关注是跟林志为学习职场的社交礼仪和注意事项,从生活方面来看,《县委大院》剧中的梅晓歌和乔麦以及林志为和何亚萍两对情侣更是主旋律之风吹向Z世代年轻人的重要叙事切入点,梅晓歌与乔麦作为中年情侣对应年轻的林志为和何亚萍,在叙事上更有承前启后的纵深感,互相映衬的多重视角也进一步增强观看的审美体验,使年轻受众在剧中多角度的人物塑造上找到共鸣,如在“相亲”这一社会话题上,林志为没有为了攀附感情利益而选择江霞,而是与女友何亚萍在双方各自的努力下,守护了两人单纯的爱情,而这样的人物和剧情设计也是“Z世代”的青年群体恋爱与工作的正面榜样,助力“Z世代”青年群体与新时代同行,与社会共进步。

虽然说塑造每一个小人物符号是《县委大院》的创新视角,但人物这一传播符号有利有弊,在演员的选择上,还应考虑到演员本身的价值内涵易影响到剧中人物的价值内涵,因此,传播符号运用不恰当也会影响传播效果,这也对传播符号本身提出更高要求,在电视剧创作中,不只关注演员对人物的塑造,也要考虑演员本身的“符号”标签和特征。

三、审美价值:更趋生活化的视听表达

(一)传播内容更具生活美学审美情趣

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在面向观众传播时,有枯燥、千篇一律的剧情,也有引领社会进步的主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在剧情设计和内容主题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也更加需要电视剧在播出后考慮其自身的传播价值,因此,重新打造观众的审美意识形态,呈现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观也是电视剧必备的元素。

生活美学是一种对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进行革新的本体论美学,费瑟斯通指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还指的是将生活转化成艺术作品的谋划。”《县委大院》的审美更具生活化和写实化,虽然讨论的是“基层工作”这一社会大话题,但切入口却是每一个平凡的人物,以小见大。而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中往往更考验演员对角色的真实性把控,真正融入角色中,在画面的戏剧性表达上,用娓娓道来的白描手法讲述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各项链接,没有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拉动剧情,在电视剧开头,梅晓歌作为新上任光明县的县长以及林志为作为新入职县政府的办公室新人进行平行蒙太奇的影像化表达,这也使叙事更加平易近人,而在片尾梅晓歌离开光明县之际,在县城的路边散步,梅晓歌一边往前走一边与路上的行人打招呼,这里的打招呼是行人主动打招呼,这个镜头也暗喻出梅晓歌作为县长已经做到了被大多人民群众看到和支持,这里的对白只有路人的“书记好”,没有多余的其他对话,也是用平缓的节奏讲述书记与人民群众的平等,不夸大其词的罗列作为书记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事,而是用这种朴实的节奏将情绪烘托到高潮,以温暖、细腻的手法把梅晓歌在光明线的事迹画上句号。

与此同时,更具符号化的是不同的人物性格塑造,每一位小人物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形象,其中三宝主任作为村长更是此剧小人物的典型,不仅在服装、人物表情和动作上都更好地诠释出最基层的干部形象,作为村长既想维护村里人的利益,又要向上级反馈基层的心声,比如“围炉夜话”的开展,三宝主任借群众的嘴说出了“围炉夜话”的真相,也由此传给了梅晓歌,这种与基层百姓和干部周旋的人情世故让三宝主任诠释的神形兼备,这也是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构成此剧审美的生活化,帮助“Z世代”青年群体在生活中找到自我认同,肯定每一个小人物的价值。

(二)借势打造传播热点,打通年轻群体传播路径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当今的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可以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深度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大多数90后和00后等年轻群体与互联网的发展共同步入社会生活中,也逐渐成为新兴媒体的主要用户,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少。而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媒介融合也是资源和传播渠道的一种互利共享,更是传播内容和手段的互通互融,因此,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中吸引年轻受众的眼光也是现实主题题材电视剧要考虑的问题。

《縣委大院》也正是利用融媒体环境,打造现实主义题材的年轻化传播表达,构建与年轻受众相近的社会热点话题,拉进与年轻群体的距离,通过融媒体渠道吸引年轻群体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关注现实主义题材剧。根据《县委大院》官方微博的“收官战报”显示,在微博电视剧话题实时榜、微博剧集影响力榜热播榜、快手剧集榜、百度热搜电视剧榜均排名第一;另外,在电视剧播出期间,电视剧引申出的各大新媒体平台的话题引发全民共鸣,以微博和抖音、快手新媒体平台为例,微博平台热搜话题113个;抖音热榜11个、抖音实时上升热点17个、娱乐榜62个,快手热榜6个、文娱榜83个;这些话题也更以年轻化的表达为主,如“县委大院林志为演我上班”“县委大院是懂比喻的”等,发年轻群体的关注和讨论。

《县委大院》全集24集,在这样较短的剧集播出内,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活跃也达到了融媒体环境下的“借势传播”。而热点话题的制造之所以能吸引年轻群体的眼光,也是因为年轻群体对“网络热点”的”“跟风”和追求。根据微博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截至四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86亿,同比净增13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2.52亿,同比净增300万,四季度微博的月活跃用户中来自移动端的比例达95%;另外,根据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微博2020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年轻用户占比近八成。

网络技术让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更加便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注册账号形成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因此,宣传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中发酵更快、覆盖面更广,尤其是“网络热词”作为传播符号的出现,也更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社会热点,网络热词是依托相关社会事件、新闻话题或社会现象,具备一定民众关注度和社会热度的网络浓缩语言,而“网络热词”不仅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更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在语言层面的反映。因此,通过融媒体中轻松、诙谐又年轻化的网络话题构建,打破年轻群体对于现实主题题材电视剧以往呈现出的传统、刻板的传播形象得以改善和关注,产生更精准的传播效果。例如,《县委大院》在开播前通过抖音自媒体平台上拍摄“全员翻牌变装”短视频,以及在收官时全员拍摄“出发去光明县”的短视频,甚至还有“华图教育”这一主要面对各类职业考试的企业通过在微博中用该剧总结出年轻群体对于公务员考试的广泛关注,引起更多年轻群体的广泛讨论,在形式上用年轻化的传播手段主动加入年轻化群体的关注范围,后续又通过实时追剧、实时“吐槽”的方式,主动扩展该剧热点话题,引领年轻群体加入趣味互动,从而传递该剧的社会价值,渗透式的将传播价值在年轻群体中迅速发酵。

四、总结

《县委大院》是“新时代文艺观” ①的重要体现,从人物出发,反映现实人物之间的真情实感,用多维度的叙事策略、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展现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立足人民的同时,也是人民反观自我的方式,其平民化、多视角、全景观的叙事角度和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也代表了主旋律影视作品与“Z世代”青年的“双向奔赴”。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不仅要反映现实,更要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实现艺术价值,且承担着社会的审美价值,因此,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不仅要结合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和现实因素,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作为融媒体时代下主流用户的同时,更要在讲述现实的同时,思考更加符合当下受众的风格,在迎合受众的同时还应当引领受众的思想价值,用艺术化的表达将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思想观念更加生活化地传播,创新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渠道,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融媒体的环境中利用新媒体平台迅速、及时的特点进行借势传播,使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达到更大的传播价值。同时,在未来对年轻化群体的传播价值的探索上,追求年轻化符号的同时,还应不断思考和创新在传播过程中对年轻群体的价值引领意义。

注释:

①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云缦.电影·电视剧·现实主义美学原则[J].文谭,1983,(01):37-39+31.

[2]赵晓玲.青春成长题材电视剧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探究——以《少年派》《小欢喜》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99-100.

[3]徐书婕.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情感叙事及其认同建构研究[J].中国电视,2019,(4):54-58.

[4]胡志静.互联网时代下品牌年轻化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10.

[5](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67.

[6]胡志静.互联网时代下品牌年轻化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10.

[7]王润泽,常峥.网络热词的政治性调用:一种政治传播的媒介化实践及其反思[J].未来传播,2022,29(04).

[8]京东发布2022 Z世代消费指数:“中国红”商品消费增3倍,国潮经济红火[N].中国商报,2022-04-29(2).

[9]王丽涛.让更多的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J].乡音,2023,(02).

[10]陈湘妍.论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中的多视角叙事[J].电影文学,2021,(20).

[11]刘悦笛.艺术终结之后[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370-372.

[12](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67.

[13]胡志静.互联网时代下品牌年轻化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10.

[14]王润泽,常峥.网络热词的政治性调用:一种政治传播的媒介化实践及其反思[J].未来传播,2022,29(04).

猜你喜欢
Z世代传播价值主旋律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APP内容设计与传播价值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中盐集团获评“最具传播价值中国民族品牌”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