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10-28 14:56李东宏
云南教育·视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二十大德育学校

李东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所在的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为使全体教师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所学所悟融入立德树人、实干兴校的行动,结合本校实际,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一、坚守教育初心,突出立德为本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是做人根本,智为创新源泉,体是成长基石,美是修养之道,劳是生存必备。学校班子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提出了“教学为中心、德育放首位”的办学理念。

1.充分利用课程载体,让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德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自我、完善他人的过程,自然有效地把德育渗透进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学校和老师责无旁贷。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从四大发明到硬核科技,从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曲,从徐福东渡到郑和下西洋,从积贫积弱到大国崛起……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了解祖国的前世今生,回顾先辈的创业历程,让自豪感和荣誉感根植于学生心中,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结合国情和世界风云,讲情怀,讲担当,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之外,还得到人格的温润与升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知国、爱国、感恩祖国、报效祖国。紧扣鲜活生动的时政案例,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学校每学期都安排有德育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爱我中华”演讲比赛、“说英雄 赞英雄”诗歌朗诵会、爱国主义诗篇书法比赛、“唱红歌 爱祖国”演唱会等,学生参与面广,活动积极性高。除了德育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搞得有声有色,师生同台竞技,各展才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带着在舞台上培养起来的自信心投入紧张的学习。

2.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扩大德育容量,丰富德育内涵

24字的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评选出“尊老爱幼之星”“诚信之星”“友善之星”“环保小卫士”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学校定期开展专题教育。诚信教育紧扣现实,教育学生诚信考试,让学生明白“学业考试可以不及格,人生的考试一定要及格”的道理。感恩教育润物无声,使学生懂得责任、担当、自强是感恩党,爱国敬业、公正守法是感恩祖国,文明、和谐、奉献是感恩社会,环保、节约是感恩大自然。

二、强抓师德师风,树立行为世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了党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重托。曲靖经开区一中由此开展“抓师德、促校风;抓师风,促教风”活动,评选出多位“师德标兵”“爱心大使”“‘四有好老師”。

1.坚定教育信念,筑牢思想之根

师德师风是评价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第一标准。曲靖经开区一中历来重视教师的思想建设和信念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党史知识大竞赛”“国情专题讲座 ”“爱党、爱国、爱校演讲比赛”等活动。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学校分三个阶段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全方位、多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出强大的教育热情,职业道德得以坚守,爱国情怀与日俱增,弃私利,顾大局,多奉献,少索取,教好书,育好人。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争当“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曲靖经开区一中开展了“教学基本功大赛”“名师示范课”“创新微课赛”“新人新秀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号召,教师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更要做终身学习的排头兵,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创新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品质。学校号召教师要提升教育之能,深入钻研,守正创新,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以静待花开的自信与淡定,用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基本功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

3.引领学生向上向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要做学生的人格示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优秀的品质、可贵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学生。一个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老师,必定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精于“授业”“解惑”,也善于“传道”,能引领学生成为行为习惯良好、道德价值观念正确的人。

教师要做学生未来的规划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答疑解惑。为此,学校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走向进行规划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

教师要做学生的安全守护神。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学生的安全守护者。在防火、防电、防溺水、防网络诈骗、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学校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班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大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

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我校学生来源复杂,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有不少是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等,一些性格孤僻、心理敏感的学生亟须老师的呵护和关怀,为此,学校采取多元立体化的精细管理,设立了“快乐驿站”“拾光书吧”等场所,为师生提供温馨的交流空间,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卸下心理包袱,让优秀的更优秀、平常的不平庸。

三、维护教育公平,创建和谐校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曲靖经开区一中立即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举措维护教育公平。

1.有教无类,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要求教师视学生如亲子,并使之成为内心的自觉。有温度的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学校为此在制度上做出了保障,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初始年级开始不分重点班、普通班,不给学生成绩排序,不按学生成绩安排座位等。

2.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教育是最持久有效的扶贫,学校充分掌握家庭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节假日对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对特困生、建档立卡户学生,按照学校规定减免学费、书费、校服费和住宿费;设立爱心基金,对生活费不足的学生进行资助;多方努力,联系爱心企业和社会公益人士,对困难学生实施“爱心资助”……多措并举,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焕发出旺盛的学习热情,进而以全新的姿态,心怀感恩,投入到提升自我的学习中。

3.扶贫先扶智,不放弃后进生

对知识与精神双贫乏的学生,学校进行“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利用班会、团会与他们交心谈心,利用课余时间在拾光书吧、心理辅导室开展知识提升和精神浸润,帮助他们解答思想上的困惑,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铆足刻苦学习的精气神。

学校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带领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终身学习,坚守教育初心,对党忠诚,热爱祖国,关爱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好教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二十大德育学校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