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

2023-10-28 14:56夏红梅
云南教育·视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园所园本三位一体

夏红梅

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指出:“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

园本课程建构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驱动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载体。建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对园本课程认识模糊、师资专业素养不足、资源利用结构单一、课程开发比较零散等诸多问题,其显著问题在于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领导力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以支撑课程理念落实于课程实践。

近两年,沾益区第一幼儿园根据园所实际,探索出“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任督二脉”的有效路径。即:以创生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优化的课程制度为基础、以有效的指引教研为途径,三者融为一体来有效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脉”——幼儿园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督脉”——教师建设园本课程的专业能力。

一、创生课程理念,支撑园本课程建设

(一)明确课程理念,彰显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能力

一是分析实情,确定理念。沾益区一幼管理团队基于园所现实分析,明确“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多种路径,熟悉理念。通过两年的主题课程探索以及多次班本课程分享,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理念。三是创设适宜环境,课程理念有形化。在环境规划与调整中,倾听幼儿的想法,珍视幼儿的愿望,与幼儿同参与、共行动。

(二)落实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

在探索课程时,老师们改变“离开教材后无所适从”的状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指导,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点,以“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等理念为指引,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支撑,以教材作为参考,结合沾益区一幼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园所、家庭、社区资源,助力课程的生成。

二、优化课程制度,完善园本课程建设

(一)优化课程制度,彰显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能力

一是把脉问诊,剖析课程。在课程建设初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课程内容很宽泛,课程内容没有聚焦重点,且很少与幼儿的生活建立联系,缺乏深度和发展性。二是梳理问题,对症下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理念上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只要和课程相关的都可以做,缺少对课程的价值判断;把握不住如何生成课程;对幼儿经验关注不够,不能及时把握幼儿兴趣等。总之,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比如:观察能力(观察孩子的兴趣点、难点)、判断能力(该活动对孩子有什么发展作用、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分析能力(孩子获得了什么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导致、如何解决),针对此类问题,开出两味“药方”——三级课程审议法(班级、年级、园级)和问题线索法。

(二)落实课程制度,促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

一是审议课程价值,优化课程设计力。园所聚焦课程目标,重点审议课程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是否能实现本阶段的学习和发展目标,生成可行性过程路径,寻求适宜的课程载体,发挥幼儿的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二是关注课程评价,夯实课程执行力。园本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权衡教育目标设置与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沾益区一幼课程评价的实施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注重行政督导、教师自评、家长参与、幼儿自评,同时积极落实评价后的改进优化。

三、提升专业素养,保障园本课程建设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主体,其专业能力直接决定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课程认识模糊、缺乏课程开发意识,课程架构不全面、缺乏课程均衡意识,将课程评价等同于考核、缺乏课程评价意识等问题。对此,沾益区一幼以“一体两翼三机制”的模式,多元培养促发展,聚焦教研共成长,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保障园本课程建设走深走实。

(一)一体:以培训为主体

一是借鉴与实际相结合。外出培训,看清发展方向,组织教师学习户外自主游戏、区域游戏、生活教育,并与课程游戏化理念寻找共通之处,依据“指南”和“纲要”,寻求合适的园本课程模式。二是个人与团队相结合。园所加大课程审议力度,形成班级、年级、园级三级审议制度,通过“老带新”“强带弱”,让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团队集体智慧都能得以发挥。三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本着聚焦真问题、探寻真策略的宗旨,园所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上创新多元教研模式,如问题导向式、聚焦观察研讨式、户外游戏体验式、专家现场指导式等,整体推进教研质量的提升。

(二)两翼:名师培养和青年教师培养

优化教师管理既是增强园所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沾益区一幼充分运用鲶鱼效应,发挥个体优势,辐射带动整体,构建园所教师队伍的优化路径,使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名师培养。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梯队教师纳入名师培养计划,明确5年内的发展目标,进行发展成果的描述。二是青年教师培养。基于年轻教师带来的激活、推动作用,对年轻教师大力培养、大胆重用,给予信任和放手,以青年教师的朝气和创新激发整个团队的活力。

(三)三机制:专家引领共生共长、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

1.专家引领共生共长机制。沾益区一幼与省内外高校、教科院、幼儿园的专家和教师共建合作关系,实施班主任、教研组长、全体教师分层引领、对点指导。定期聘请高校教授、专家深入课堂,进行诊断式听课,然后列出问题,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2.教研共同体机制。形成“问题清单”,聚焦问题,现场研讨。教研组会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聚焦关键问题,习得关键经验。改进教研模式,聚焦诊断式教研,推进沉浸式教研。设计课程审议记录表、课程实录表等多张量表,帮助教师观察、归纳、整理,实现一线教师、幼儿、教研团队多方多维度的发展和共赢。

3.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一是以综合发展为先导。师德为先,能力为重,构建队伍新高地;全面学习,增强综合素养;夯实理论,提升专业内涵。二是以专业发展为抓手。青藍教师共成长,关注实践能力;教研共同体,实现专业引领;声乐、钢琴、舞蹈技能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加强技术辅助,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三是以个性发展为特色。支持教师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专业化教师。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幼儿教师作为园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参与者、实施者,需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管理团队也需要具备较强的课程领导力,将课程理念作为课程实施的导向,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制度,落实有效的园本教研,使园本课程建设达到新高度。

猜你喜欢
园所园本三位一体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