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研究

2023-10-30 16:28李双秀张苗清李憶川张鹏飞安东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底线受访者

李双秀,张苗清,李憶川,张鹏飞,安东

(龙岩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已经与各种新媒体融为了一体。以互联网媒体这一具有开放特征的数字化媒体为代表,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而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判断。因此,在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方法,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问卷以调查大学生对网上流行舆论的看法为目的,问卷调查对象为某本科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其中,大一受访者人数为66人,大二受访者人数为71人,大三受访者人数为62人,大四受访者人数为58人;男性受访者36人,女性受访者221人。受访者总人数为257人。

研究共设立10个问题。问题1和问题2询问受访者的所处年级与性别;问题3询问受访者是否了解时下流行的新闻舆论;问题4询问受访者是否在网上参与过讨论;问题5询问受访者针对“一名医生因长时间手术劳累,喝了医院的葡萄糖水补充能量”这一事件的看法;问题6询问受访者针对“某医生因连续工作七小时在急救车上吃香蕉喝矿泉水恢复体力而引起的舆论”的看法;问题7询问针对“在特殊管控时期,华人是否能够回国的相关舆论”,受访者的看法;问题8询问受访者是否能在网络上各种观点的狂轰滥炸下坚持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9询问受访者是否能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人群中坚守自己的底线,避免成为“键盘侠”的一员;问题10询问当某个时政热点上热搜时,受访者的做法。

二、数据分析

(一)对网络舆论的了解程度

在向受访者询问是否了解目前主流网络舆论时,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的有85人(33.1%),一般了解的有167人(65.0%),不太了解的5人(1.9%),没有了解的0人(0%)。

由此可知,极大部分人对舆论都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一般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占比超过90%,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舆论都有基本了解。大部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通常可以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渠道。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互联网参与率极大提升,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信息唾手可得,极大推动了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及时了解。相比于传统信息载体,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在时效性和多元性方面体现优越性,极大促进了大学生群体对当下主流舆论问题的了解。因此不难看出,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群体并没有与社会脱节,而是紧跟时事,熟悉时下流行的网络舆论。

(二)网络舆论讨论参与度

对于是否参与过网络舆论讨论的问题,最终结果显示,参与过网络舆论讨论的受访者人数为96人(37.4%),未参与过讨论的受访者人数为161人(62.6%)。

由统计结果可知,没有参与过网络舆论讨论的人占多数,超半数的大学生未参与话题讨论。随着公民主体意识和民权意识不断增强,这一特点在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相较于其他群体而言,主观上,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更有意愿去使用网络了解和参与到社会热点事件当中,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充满求知欲。客观上,网络渠道的便利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式各类的舆论信息[1]。即便如此,也不可片面推断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讨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参与积极性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网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舆论正误与否有待辨别。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时,部分大学生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会在经过谨慎思考、初步辨别舆论准确性后发表自身见解。

(三)对时下流行事件的看法

对于“一名医生因手术劳累而喝葡萄糖水补充能量”的舆论,认为“这是应该的”受访者人数达257人,占比100%。由此可知,大学生们对此类事件总体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对于“医生因连续工作七小时在救护车上吃香蕉恢复体力”的舆论,认为“医生没错,医生是好样的”受访者人数达257人,占比100%。由此可知,大学生们对此事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都持肯定态度。从本质上看,以上两个问题均涉及思想道德层面。公众在接收信息时偏向于快餐式汲取,即大多数人在关注热点话题或问题时盲目进行汲取,不加分析与筛选,缺乏自主意识,容易被煽动,进而造成信息错流,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2]。医生因手术劳累补充葡萄糖以及医生在救护车上吃食物恢复体力的做法,在部分网民看来是有违背医生职业道德的,并因此抨击医生的行为,片面看待医生的行为。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并未受到此部分网民不良言论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而是保持着自己的见解,他们从更加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医生的做法,洞悉医生做法背后的根本原因,思考问题时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水平较社会上大多数人高,看待问题较为全面综合。

(四)外籍华人特殊时期回国问题

对于“外籍华人在特殊管控时期是否应该回国”的相关舆论,认为应该管控归国的受访者人数有47人(18.3%),认为可以让他们自由出入境的受访者人数有43人(16.7%),认为他们可以归国但是应该提高标准的受访者人数有167人(65.0%),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的受访者人数有3人(1.2%)。

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外籍华人在特殊管控时期能回国,但应当对其提高标准,体现了大学生对于海外同胞的人身安全的关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在体现,这种意识特指中国各民族成员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进而能够在心理上自觉认同、主动归属于这一共同体[3]。同时,对于回国的外籍华人有严格要求,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安全负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在行动体现并不是盲目地实现,而是对于民族情感的清醒认识,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

(五)舆论下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是否能在网络上各种观点的狂轰滥炸下坚持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有59位受访者(23.0%)表示“每次都能坚持独立思考”,有198人(77.0%)表示“大部分时间都能坚持独立思考”。

由此可知,所有大学生都能在大部分舆论面前坚持自己独立思考。互联网环境下的衍生产物是引发网络舆论纷争的重要原因。在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中,不乏有不良分子隐匿在普通网民中,他们善于伪装自己,在网络舆论战中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混淆视听,严重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在复杂纷扰的网络时代下,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大多能坚持自己独立思考,这是一件幸事。问题在于独立思考的频次,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大部分时间都能够在舆论面前坚持独立思考,但是每次都能做到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只占了少部分。在身处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场中,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网络讨论言语如枪林弹雨般落下时,大学生群体往往抵挡不住如此纷乱干扰,在各种矛盾的交织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就会产生不理性的情绪,做出不理性的行为[4]。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对于舆论辨别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要增强辩证思考能力,看待问题要全面系统。对于网络上所呈现出来的片面舆论,暂且不妄下定论,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情况,客观看待问题。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既展现了远超以往的个体意识、权利意识、理性与独立思考能力,又保持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囿于有限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在网络中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复杂性问题时,他们又产生了认知不协调或无所适从的状态[5]。

(六)大学生能否在网络中坚守道德底线

对于是否能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人群中坚守自己的底线、避免成为键盘侠的一员的问题,234人(91.1%)选择了“能够在网络中坚守道德底线”,5人(1.9%)选择了“有时难以在网络中坚守道德底线”,认为“不确定,得依据现实情况而定”的受访者人数有18人(7.0%)。

由此可知,极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坚持自己的底线,少数人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极少数人认为不能坚持自己的底线。在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复杂纷扰,不乏有一些错误的观点混杂其中。大学生既要参与积极良好的网络生活,又要学会坚守自己的底线,明辨网络上出现的错误观点,特别针对诱导性的论述,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和整体的意识,客观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正确理解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统一,客观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思潮,避免思想僵化和偏激,进而明确人生方向,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乐观工作和生活,提升人生幸福感[6]。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历史的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当代大学生要将学习到的先进科学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在思想上进步,在行动上务实,坚持自己的思考,坚守底线。

(七)以何种形式对待时政热点

对于“当某时政热点上热搜被讨论时,通常以什么形式对待”的问题,175人(68.1%)选择“做一个旁观者”,72人(28.0%)选择“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有10人(3.9%)会“对热点人物进行批判”。

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更愿意作为一名旁观者,少部分大学生会参与讨论并有自己的看法,极小部分的大学生会对热点的人物进行批判,没有人会盲目跟从。大学生是否在网上发言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一方面与个性特点有关,部分大学生不善于发表言论,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见解。除了与个性特点有关联之外,现阶段网民数量庞杂,网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网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大学生先前在网上对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却经常遇到一些文化素质低下、看待事情较片面的网民的言语攻击,甚至出现网络暴力的现象,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在网上更加谨言慎行。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参与度显著提升,在网络上表现为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见解。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上具有生气和活力的青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针对网络上涌现出的鱼龙混杂的舆情持有自己的看法,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不够系统全面、中立客观,容易妄下定论。在该环境下,我们要及时解决舆情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推动网络舆情治理,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7]。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底线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真相与底线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