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与价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2023-10-30 16:28何娟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时代

何娟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 526100)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涵盖面更大,涉及面更广。人们不仅需要接受教育,还提出了对更高教育质量的新期待,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群体则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与重要使命。明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能够更好地分析其承载的使命,从而为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更多更高需求而不懈努力。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者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信守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最基本的特征。这就要求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其的新使命。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与专业理论知识,向学生宣传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最新知识与理论,并融入思政课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善于创新,使自身工作和人生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向同行,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科研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育人使命,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才培养的正确引导,做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仰者。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

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鲜亮的底色,是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强阵地的精神实质[2]。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储备,树立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宣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知识保障。教师要将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当代大学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来讲好中国故事,引领学生体会时代变化,让学生在变化中学会珍惜和奋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精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认知。

(三)时代新人的心灵使者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乎着高校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面对时代的不断变迁、知识的日新月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并将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时,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将理论知识讲深、讲透、讲活,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学生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不断关注学生特点、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探索适合当下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做好时代新人的心灵使者。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命担当的内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命担当是指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客观要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明确好个人的角色定位,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使命,担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育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度认同自身所肩负使命的同时,内心深处会迸发出浓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进而转化为自身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践行使命担当的教学实践行动。

(一)具备为承担其职责使命的强烈责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力量。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承担着为新时代大学生培根铸魂、塑造高尚的思想灵魂的责任使命。因此,清晰的角色定位、高度的使命认同、强烈的使命责任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使命担当的重要前提。

(二)具备为践行其职责使命的巨大荣誉感

教师是人类社会历久而弥新的职业,是阳光下最荣耀、最圣洁的职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与各学科专业教师承担着相同的知识传授、教书育人的职责之外,还主要承担着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职责,以高校立德树人目标为导向起关键性作用,对教育实践起关键性影响,始终承担着育人育才的伟大而光荣的职责使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职业赋予的自豪感与荣誉感的鼓舞下自觉担当起自己的使命。

(三)具备为肩负其职责使命的强烈紧迫感

在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当下,扑面而来的思想道德挑战也愈加严峻,人们对国家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既体现道德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又显示品格塑造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关键根基,更突出强调了道德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当中的极度重要性。以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总领,培养满足当下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时代新人为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肩负起高校德育工作,并且要紧紧抓住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充分认识到完成立德树人职责使命的紧迫感。

(四)具备为履行其职责使命的饱满职业精神和过硬素养

新时代,人们对教育领域同样有着更高的期待。人们期待更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期待高校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也要相应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地学习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认知、注重内外兼修、践行真学真用,是提高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必然选择。深厚的政治理论基本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过硬的职业精神与素养,对思政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在教学中深度学习与研究理论知识,确保坚守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将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充分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命担当的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担当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特殊的价值。现如今,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局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需要顺应形势发展,迎战新时代赋予的新课题。

(一)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关系到中国梦的如期顺利实现。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三观逐步成型的特殊阶段,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耐心且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三观,树立科学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价值在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和核心价值引领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作为教育主体,担负着向学生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爱国主义知识的任务,在价值取向与政治觉悟上,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使学生成为具备坚定的科学理想信念、满腔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坚韧的砥砺奋斗精神、自觉的使命担当意识的最终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勇于担当起自身的职责使命,做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心人。

(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吸引了全球目光。伴随着国与国之间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我国高校所面对的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不容忽视。这就必须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特别是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确保我国高校始终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这关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否坚定地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使自身的办学方向能否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关系着高校能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地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底;关系着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矢志不渝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竭力奋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专为党和国家服务的特色课程,是确保高校办学方向不走过场的重点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与实施者,其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工作,承担传播主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政治职责使命,对于高校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是至关重要的。

(三)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4]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育刻不容缓。我国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校落实与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途径,肩负着高等教育特殊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课程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核心力量,教师必须要担当起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与价值观培育的重大职责使命,要指导大学生形成并最终科学确立良好的价值观念,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崇高的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涵养法治素养。同时,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养成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完成好“立德”这一核心任务。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对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时代新人砥砺奋斗。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等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要具备高度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他们代表了国家的、人民的未来和希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茁壮成长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前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自身职责使命的自觉担当,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茁壮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事物不断地涌入人们视野,大学生遇到的困惑和诱惑也逐渐增多。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讲深、讲透、讲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其次,教师需要严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产生疑惑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为学生释惑,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最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准人生定位,使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知,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理想,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在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定的思想根基。面对新时代对大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大学生在成长中遇见的困惑和大学生肩负的时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然需要不负众望,履行好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