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研究

2023-10-30 16:28许文昊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生观纲要

许文昊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 202162)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历史对国家、民族和个人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全国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纳入本科高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我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这段历史的了解,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历史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借此强化以史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像革命先辈那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奋斗。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可能性

首先,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可能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核心课程,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唯一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虽然分别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但是毕竟同属思想政治教育类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谋而合,都强调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达成的,实际上是殊途同归,所以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具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可能性。例如,在讲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讲述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种种具体表现。教师可以列举一生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为革命真理献身并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诗句的夏明翰,以及发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呐喊的陈乔年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共产党人为国家前途命运奋斗时所展现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热情,以此引导学生以共产党人为人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和榜样。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大学生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展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其次,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能够挖掘出独特的教育价值。历史本身是一本优秀教科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人对历史上发生的兴亡更替、人世百态往往能够从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个角度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对国家、民族特别是个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过程,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而这些内容恰恰为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经典的历史素材。例如,教师在讲授“太平天国的起落”这一章节时,帮助学生了解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初期,以洪秀全为首的起义军首领尚能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以身作则、官兵亲近,他们还提出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有着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誓要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解放被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农民大众。所以太平天国进军初期势如破竹,从广西一路打到江苏,席卷6省,声势浩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拥护。但是自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等人逐渐丧失了他们曾经追求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逐渐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他们在生活上大肆追求享乐、穷奢极欲,在政治上丧失政治理想、一味争权夺利最终酿成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在军事上诸王部将与广大的士兵关系疏离、等级森严。特别是天王洪秀全沉迷声色、不思进取,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立奢华的天王府,清军兵临城下却又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自身的努力,最终身死城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不久失败。洪秀全等人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结局之所以会出现大起大落,这不得不说与他们树立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人生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洪秀全等领导集团人生境遇的大起大落其实也是太平天国盛衰兴亡的一种缩影写照。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选择树立何种人生观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这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结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必要性在个人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肩负着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等光荣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青年大学生在追梦的道路上,更应该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在追梦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的对象往往是本科高校的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因而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另一方面,大学阶段又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刻,是人生观树立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盼,为其指引人生航向:“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在人生成长的重要时刻,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思政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对人生观的内涵理解得更加透彻,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大学生自身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成为祖国的栋梁。

(三)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树立正确人生观重要性的理解和体会

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提供给教师一个很好的发挥平台。一方面,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教材提供真实可靠、丰富有趣的史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且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史实播放与之相关的影音视频来共同加深大学生对于树立正确人生观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近现代历史为媒介,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素材,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真诚善良和健全的人格,明白人生为什么而活、人生应当如何活以及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从而加深大学生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的理解和体会。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方法

(一)提高大学生对人生观的内涵和树立正确人生观重要性的认识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对人生观的内涵和树立正确人生观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在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重要作用之后,才能激发出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懂得人生观决定人生道路的未来方向、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的道理,明白未来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要想走得长远还要走得对方向,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存在着可能性和充分的必要性。那么,如何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相当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师要能够意识到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相关课程其实是隐含着共同点。也就是说,虽然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相关课程是有着诸多共同点的。思政课程都会具有培养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激发其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目标。但是,要想发掘这种共同点,教师就要对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做到了然于胸、心中有数。

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课程目标巧妙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关于人生观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生观的内涵和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人生观的注意力。其次,教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不同社会阶级和重要的历史人物,讲述他们在个人成长以及经历重大事件时所做出的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的人生结局。最后,教师引导大学生在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他们的是非功过的同时,深入探讨人生观树立的正确与否究竟是如何影响甚至改变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的,从而加深大学生对树立正确人生观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联系现实,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精彩的人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以革命前辈和时代楷模为榜样,激发学生学习上述人物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品质,学习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崇高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选择,学习他们身上遇到困难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奋力拼搏,不负民族与国家的重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要立志做大事、做好事,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出彩的人生。

(三)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讲授法、影视教学法、问答法和讨论法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学效果。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为例,为了提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通过播放《中日甲午海战》的相关片段对海战的历史场景进行再现还原,学生也会因此对大东沟海战爆发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产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特别是当“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吉野”号猛撞时,视频画面的解说更是会对学生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巨大的感染力,更加容易引发学生对爱国官兵英勇斗争、顽强抵抗外敌的强烈共鸣,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这时,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认识到“中国不会亡”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进行的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报效国家,在有限的人生中尽可能地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仅具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可能性,而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还能够挖掘出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关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具体方法方面,教师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对人生观的内涵和树立正确人生观重要性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学效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选择树立人生观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未来方向,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革命先烈和时代楷模为人生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生观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