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2023-10-30 16:28孙景福邢之燕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媒介辅导员理论

孙景福,邢之燕

(1.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2.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新疆伊犁 835000)

进入新时代,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5G云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我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媒体的形态也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基本形成,全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媒体的多样性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便利。辅导员可以借助智能化的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因此,辅导员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制约自身媒介素养提升的因素,究其根本,对症下药,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全媒体、全媒体时代与媒介素养概念的厘清

全媒体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其具体起源与概念在学术界尚无定论。有学者指出,“全媒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风格的概念,是在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媒体业界和学界在探索“汇流”“融合”之路的过程中提出的概念[2]。一些学者从实践角度给出其概念:全媒体是对全媒体传播的系统性认知,是对全媒体传播的感受力、观察力、判断力及构想力的综合性呈现[3]。不难发现,上述概念主要对媒介形态、分发平台或表现手段等进行概述,具有一定局限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4]“四全媒体”分别从时空维度、技术维度、社会维度和功效维度全面深刻阐释了全媒体的概念。

全媒体时代是指在5G云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媒体不断融合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背景下,形成的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多元的传播渠道,将集成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的信息相互传播交流的时代。

媒介素养也称为媒体素养。20世纪90年代,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5]。随着新媒体形态的不断演变,其概念与内涵不断外延。本世纪初,亨利·詹金斯根据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应具备的11种社会技能给出新媒体素养的概念。可见,新媒体素养是媒介素养的进一步细化。在全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媒介素养指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全息媒介空间内获取、使用、解读、评价、传播各类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提升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提升媒介素养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与新期待

进入新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6]。面对新变革,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期待。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故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过硬的媒介素养也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自身成长的需要。2017年,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写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同时,各种媒介工具是开展网络思政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新时代辅导员而言,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辅导员必备素养之一。辅导员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类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辅导员提升媒介素养是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当前,辅导员们面临的学生是个性鲜明的“00后”群体。他们出生在互联网发展相对成熟以及移动互联网兴起并快速发展的时代[7]。网络空间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域之一。他们见证了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对各类新兴媒体也早已司空见惯。“0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即对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不具备正确的选择能力和思辨能力。部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人云亦云。众所周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信息,一些西方错误思潮和文化糟粕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能够构建积极向善、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能力和辨别真伪、敏锐的媒介解读研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守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需求。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媒介素养面临的挑战

(一)辅导员自身对媒介素养认知存在一定偏差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形态不断更迭,媒体融合不断加速和高校对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力度的加强,高校辅导员整体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并且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仍有一些问题不容轻视。首先,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开展价值引领的意识淡薄。例如,部分辅导员仅仅将新媒体作为开展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的载体或者工具,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抑或使用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作时,价值引领与传播规律结合不够好,内容上很难与学生产生共情。其次,传播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例如,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是立体的互动式传播模式,除了具有更强的融合性、创新性特征外,传统理论如“沉默的螺旋”“后真相时代”等理论依然适用。如果不了解这些传播学理论知识,辅导员就很难正确教育引导学生,更不能很好地通过全媒体连接师生的情感。最后,辅导员不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在热点新闻上有时后知后觉。例如,学生热衷于讨论各类热点新闻、玩各种网络梗,而辅导员往往是从学生那里了解后才被动去了解热点新闻、网络梗等,导致错过利用热点新闻开展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二)高校对辅导员媒介素养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进入新时代,各地各高校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辅导员的待遇、成就感、晋升渠道等也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尤其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方面得到很大改善[7]。高校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重视度仍然不够。首先,高校针对辅导员媒介素养方面的培训较少。例如,当前,高校主要针对思政理论、党建能力、校园舆情危机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对辅导员素质能力进行培训,偶尔也有针对新媒体教学平台使用技巧的培训。不难发现,因顶层设计缺乏明确目标,培训在媒体素养提升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辅导员工作内容比较宽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分工、分年级的情况,导致辅导员对新媒体的需求不尽相同。例如,一些辅导员负责党建、资助,一些负责团委、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性质不同,他们在使用新媒体方面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最后,有些高校未将媒介素养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或者即使纳入考核体系,也缺少科学系统的量化标准,故而,导致辅导员对媒体的运用缺少外在推动力,自然也缺少媒介素养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四、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一)学会“理论赋能”,不断夯实媒介素养的理论根基

辅导员要学会“理论赋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夯实媒介素养的理论根基。首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辅导员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学习其内容、要义等。第一,通过读原著,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闻的一些论述,弄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谛。第二,从百年党史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虽然源自国外,但自进入中国以后,不断结合中国的实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于今天辅导员利用媒体开展舆论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第三,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是植根中国、顺应时代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次,加强媒体传播学理论知识学习,如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后真相时代”理论、“把关人”理论、“意见领袖”理论、“三秒”理论等传统传播学理论,并理解这些理论在全媒体环境下是如何嬗变的。辅导员可通过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即参加线上或线下传播学理论及实战培训,全面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抑或利用免费自媒体学习平台获取相关知识,从而不断完善自我的传播学理论知识储备。

(二)学会“思维赋能”,不断提升媒介技术能力

辅导员要学会“思维赋能”,不断提升媒介技术能力。思维的转变是学习技术行动的先导。辅导员只有树立正确的媒介思维,才能自觉且深刻地学习媒介技术。因此,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媒介技术、能力,先要转变自身媒介思维,学会“思维赋能”。媒体思维按照不同维度具体可分为价值引领思维、用户群体思维、热点新闻思维、跨界融合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等。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主动使用新媒体作为教育工具外,还要积极思考如何用好新媒体,即上述媒介思维。首先,在媒体内容制作上,要突出价值引领主题,即内容要具有严密逻辑和文艺感染力,用大学生喜闻乐见且与之能产生共情的话语表达方式,如用视频、图解(漫画)、音频等新媒体产品制作手法替换传统的文字说教模式。其次,在媒体传播方式上,要以学生为用户中心(即学生在信息的传播中既是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在内容设计上考虑互动性,让学生作为传播主体,从而达到信息裂变的效果,信息发布要遵循学生学习、作息规律,即在不同时间段利用合适的媒介工具推送符合该时间段的媒体内容。再次,在媒体传播的效果上,要有复盘思维,即大数据思维。辅导员要善于从已经掌握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充分挖掘数据具有的外在价值,并为己所用。最后,还要具备社会化思维,即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如组建媒体社团,积极吸纳懂得新媒体技术的学生、教师为我所用;同时加强与市场力量、专业力量的合作,不断整合资源,形成联动集群效应。

(三)加强“组织赋能”,不断增强外部驱动力

首先,高校要加强媒体理论、技术培训,健全相关培训机制,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网络,如在培训内容上,包含理论培训、政策培训、技术能力培训等;在培训类型上,包含专题培训、研修培训等。高校可创新校媒合作模式,形成“走出去与请进来”新机制,即高校要积极与社会媒体搭建合作新平台,鼓励辅导员走出校园,深入媒体单位进行实践,邀请媒体运营大咖、自媒体达人进校园进行实战讲座,并聘为辅导员的媒体运营导师。其次,高校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全校“一盘棋”,积极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为辅导员开展媒体活动搭建平台,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最后,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辅导员媒介素养与技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加强媒介素养方面的考察,从而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即通过评估考核不断增强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和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五、总结

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介工具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可与欢迎。因此,高校要强化校园媒体平台建设,构建多维培训制度,不断为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升提供组织赋能。辅导员要加强媒介理论和技能学习,学会自我赋能,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媒介辅导员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