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本源学视域下研究生导师学术指导的“学院模式”理论和实践

2023-10-30 16:28于天飞杨雷江新杰尹海畅徐兴军邵淑丽沙伟张德庆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本源科研工作导师

于天飞,杨雷,江新杰,尹海畅,徐兴军,邵淑丽,沙伟,张德庆

(齐齐哈尔大学:1.重点建设与发展规划处;2.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3.研究生部,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对于研究生来讲,为完成毕业论文而进行的科研工作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拼搏的阶段,也常常伴随着对未完成研究、论文的担忧而产生的长期压力。成为一名研究人员意味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学术道路。这期间,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指导尤为重要。许多研究生抱怨他们在攻读学位期间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他们产生较多负面影响的学术指导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科研工作的组织方式,尤其是导师的学术指导过程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显著相关[1]。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大学校健康工作力度。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健康促进行动中的重要组织,促进大学健康建设必不可少[2]。面对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挑战,导师面临的直接问题包括:如何为研究生创造最佳科研条件以保持其心理健康并支持他们的学习?如何建立一种以专业精神为特征的值得信赖的关系,让研究生可以依赖他们的导师?如何才能使工作条件和指导过程对科研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义、易于理解和易于管理?本文阐明和介绍了如何从心理健康促进的角度在健康本源论视域下开展导师学术指导的“学院模式”理论及实践。

一、健康本源学视域下的学术指导

理论驱动的研究生导师学术指导模式的准则很少。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学术指导过程更像是一种关起门来进行的活动。根据角度不同,对学术指导会有来自导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导师们认为自己的角色正在从教练或顾问向父母转变。由于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参考框架,导师们似乎很难完全理解这些角色之间的差异。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理想的导师包括定期开组会、及时提供反馈、拥有渊博科学知识、对学生的专业经验持开放态度,并能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灵活调整学术指导过程等。

健康本源学(Salutogenesis)是以色列心理学家Antonovsky创造的一个词语,由词根健康和源头合成[3]。健康本源模式认为:健康不是二分变量,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谱,疾病在一端,健康在另一端,人的状态在其间移动。健康本源学强调潜在和现有的资源使用,通过转变范式把主动适应作为治疗的理念,强调健康的资源和健康促进的过程,而不仅仅注重减少风险因素。健康本源学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某一专业角度,而是多学科方法的整合。它不光适用于个人、小组和群体,还可以在职场管理等整个社会的层面上运用[2]。该理论关键概念是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SOC)。SOC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可理解性。一个人在生活、工作过程中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压力是有结构的、可预测的和可解释的;二是可管理性。有可获取的资源去应对压力;三是有意义性。应对压力具有挑战性但值得投入[4]。促成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解决问题的导向、可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和使用现有资源的能力。拥有强大的SOC可以促进良好心理健康,更好地处理工作生活中创伤性事件所带来的压力[5],如缓解研究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因此,学术指导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造良好条件使研究生和导师能够抵抗他们不断面临的科研压力。

二、学术指导的“学院模式”

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面对逆境,从失败中汲取成功经验。因此,了解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学院模式”中[6],研究生和导师被看作是具有特定知识的同事或合作者。研究生和导师组成一个合作团队,他们拥有不同层次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科研活动具有相同的贡献。其他关于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研究理论认为,学术团队中各参与方权力关系是不平衡的。本模型的基础是所有各方都把对方看作是合作学习的平等伙伴,他们的共同目标是通过学术指导过程完成学术论文。作为专业人员,导师具有通过促进与研究生合作的方式来使他们的权力具有合法性的责任。这种关系必须以各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为特征,缺少信任会破坏整个过程。良好关系的基础是对他人积极的态度和富有建设性的积极沟通。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指导过程,研究生和导师必须都被看作是有能力和资源的个体,可以从彼此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这样,学术指导过程就演变成建立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平等关系的过程,其特点是信任和信心。

研究生对导师较深的依赖和双方权力的不平衡现象较为常见。一个不太常见的情况是在科研活动中导师对有能力的研究生的依赖——通过这些研究生持续的成果产出,导师进一步强化了自身资格。这表明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学术指导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单向的教学。研究生需要向导师学习,反之亦然。当论文完成后,研究生比导师对该细分研究领域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当研究生在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有能力“重新驱动”导师时,导师必须能够处理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另一个问题是当研究生想离开导师而“尝试单干”时,典型的情况是,师生合作通常结束于论文答辩之时。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在这之后也可能会继续下去,研究生往往会被认为是在“依附”于导师。研究生留在和导师同一个研究环境往往不被认为是一个好现象,这不利于学生成为独立研究者。

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学术指导过程中促进各方的心理健康是有必要的。最好的解决途径是建立以相互理解为基础的开放性学术氛围。对促进健康因素的研究表明,情境感觉对在紧张情况下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当学术指导过程有一个清晰的架构,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可理解性)时,相关人员就能感觉到SOC。研究生和导师对该过程理解得越深入,就越好实施管理(可管理性)。一般来说,整个研究过程,特别是学术指导过程的驱动力是获得科研工作的持续支持和值得投入精力的承诺(有意义性)。当我们能够实现所有这些维度时,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基于信任和信心的SOC[7]。

三、理论实践

在学术指导中实践健康本源学理论的途径之一是明确学术指导过程和结果。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一种清晰的学术指导过程,这可以给研究生和导师提供一个有效工具来跟踪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生和导师都应对已经完成的工作和近期要完成的工作有总体了解。进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特别是当科研工作遇到困难时,工作计划可以显示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指导工作,导师可要求学生写科研日志,定期对科研工作进行总结,这对研究生和导师都有重要意义。我们还需要制定学术指导的一般准则。Linden[8]认为,道德意味着有目的、有反思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而这一点在学术指导方面至今还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根据促进心理健康的指导原则和健康本源学关键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原则来进行学术指导:(1)伦理学规范,采用以资源为导向的方法,让研究生和导师接受、尊重和确定适用于学术指导过程的能力和权限;(2)赋权,为研究生和导师创造可持续的工作条件,平衡师生权力关系,明确角色和责任;(3)可理解性,为学术指导过程创建一个清晰的架构,使其更容易理解;(4)可管理性,清晰的架构和流程更容易管理,灵活性可增进可管理性;(5)有意义性,学术指导会议必须准备充分,相关议程必须经研究生和导师一致同意;(6)反馈,以导师建设性的批评开始,以研究生积极的反馈结束;(7)学习,知识是通过相互学习的过程创造的,其中知识和个人经验具有同等价值;(8)理论框架,学术指导工作必须以理论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

为了大学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的利益,为了作为专业人员的导师和作为即将从事研究工作的研究生的利益,我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待学术指导工作,即把它看作是学术生涯中持续工作的一部分。学术指导似乎与所有科研活动参与者的高度压力有关。如何管理长期压力对保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应该是以现有的一般学术指导准则为基础的理论驱动。这里提出的另一个主要观点是,学术指导应该被看作是相互学习过程。相互依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导师的科研成果中占了大部分比例。

四、结束语

健康本源学视域下的学术指导是一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二者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是有差异的,但它们对科研活动的成功具有相同的贡献。学术指导是一个过程,它使研究生能够加强对相互学习过程的控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架构和可被授权的学术环境。在这个学术环境中,研究生能够确定其可利用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而在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前提下使用这些资源。该理论也可以置于科研人员整个学术生涯这样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应用和实践。

猜你喜欢
本源科研工作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V eraW an g
导师榜
纤维新材料:本源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