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法律素养的提升路径

2023-10-30 16:28邱晨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守法法律意识法律法规

邱晨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的新征程,进入了质量提升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对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来说,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实施体现在教师职业上,即执行高等教育政策和法律,这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青年学者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专业水平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1]。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高青年学者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他们依法执教的水平。

一、法律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就法律素养的概念本身来说,广义上是指特定社会主体对法律知识的获取和使用水平。首先,一个有法律知识的社会公民必须对法律的一般规则有大致的了解,并且能够对自己的法律行为边界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其次,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社会公民必须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遇到法律纠纷或者事实纠纷时,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法律手段或补救措施维护自身利益。最后,一个受过社会教育的人应对法律和法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2],相信人类社会可以在遵法守法的情况下良性发展。

狭义上的法律素养则是指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信仰和应用法律的能力[3]。首先是法律知识,即知道法律相关的规定:一是现有法律文本中的法律规则的知识;二是法律科学中的法理学知识。只有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并且掌握相关的基础适用的法律原则,我们才有可能弄清关于某个主题的法律和法律规则,为培养良好的法律素养奠定基础。其次是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即是需要我们尊重法律,有维护法律的意识,凡事以法律为重,并有能力执行法律的决定。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态度和对法律所产生的情感的融合,是在法律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感受。再次是法律信仰,即个人对法律理解达到了最高境界的阶段,个人坚信法律作为整个社会的最高行为准则而受到尊重,产生出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无条件相信法律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法治精神的塑造,从而建立健全法治社会。最后是用法能力,即一个人获得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后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出的是要去完成某一目的的综合素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高水平的法治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4]。高校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流砥柱。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缺乏法律信念,这些都导致了大学里社会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因此,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要明确使命和担当,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身正为范,提升自身法律各个方面的素养。法律素养越高,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就越高,也意味着他们拥有良好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如此才能影响学生,将较高的法律素养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植根到各科课程中去,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促使高校教师、学生提升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法律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自制力和对不良诱惑的抵抗力,帮助他们摆脱社会不良风气和媒体负面信息的影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校青年教师法律素养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中青年教师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高校青年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相对老教师来说不是那么强,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认识浮于表面,学法的兴致也不高。导致法律观念淡薄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受一些儒家传统教育旧思想的影响,教师无法去粗取精,认为“师者为大,不可忤逆”;也有部分青年教师过于追求名利,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偏误,无心向学,会很简单地将教师的工作认为是上课,对学习高等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必要性毫无意识。

(二)青年教师对基础性法律常识的掌握存在欠缺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对民法的基本内容和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内容有一定的本能理解,对其具体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水平还不够。高校青年教师对法律常识了解不够,这将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合法化程度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的提升。

(三)青年教师自觉守法的意识低下

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知晓和体会,但法律意识不强,具体体现在忽视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学生的处罚较为随意等现象。还有一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不顾自身的教师形象,肆意对党的教育方针妄加评论,散布虚假言论,误导学生,这严重违反了师德要求和教师法规,从而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有一些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应对学校评职称的压力,在科研过程中伪造、剽窃、篡改、盗用他人的学术成果,丧失了学术底线,也违反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四)教师及高校普法程度不够

虽然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和学习了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并在教学实践中遵照执行,但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在高校教师中的普及程度普遍不够,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意识没有深入人心,仍以经验指导为主。学校法制部门对教师的宣传力度不够,曝光机会不多,甚至在普及高等教育政策和法律等方面,也没能作出应有的思考和工作,从而导致学校教师整体的法律素养水平不高。

(五)教师未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最新的法律热点

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给年轻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在课堂上及时介绍最新的热点问题。对于大学课堂来说,课程思政在整个课堂中的实际案例应侧重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目前,思政教育的案例没有引起非法律专业的学生的共鸣,其结果是,将最新的法律热点话题引入思政课堂和价值观教育成为空谈。这既影响了专业课的多样性发展,也未能满足对学生思想进行塑造的要求。

三、高校青年教师的法律素养提升路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让年轻的大学学者融入到大的法治环境中,提高他们对法律研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加大对政策和法律的宣传。教育部门、高校和高校教师应多方联动,落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使高等教育教学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这对落实依法治国,推进校园法律文化建设,统一教育教学活动管理以及提高人才培养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立法,加速全民普法

新时期,要想高校教师的法律素养迅速提升,国家层面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首先就需要完善与健全教育立法。只有教育立法健全完善,才能让高校青年教师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一定约束与激励作用。我国先后制定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多个教育行政法规,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有条理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高校教师有法可依,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法治化的新阶段。由于高等教育行政相关的法律法规办法的详细条例、细则颁布延迟,高校教师的法律素养提升被动,产生了甘居中游、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因此,一些涉及方面广、内容范围大的法律条规,应具体化、细节化,不抽象、不笼统,国家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尽快进行审查修订。其次,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与执法公正性,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速全民普法教育,避免不正之风,动员每一个社会公民,共同构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体制运行机制,营造一个现代法律意识有力的社会大环境,切实让高校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进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坚持学法,树立法治观念

针对年轻的大学讲师缺乏对高等教育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认识问题,相关部门应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其对法律研究的认识。首先,教育部门需要不断地去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法律法规,相应地出台和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向法治化发展。其次,高校要引导教师去学习高等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让教师有法律意识,同时制定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提升高校教师学法的积极性。对即将上岗的青年教师,为提升准教师的法律意识及法规知识,要进行教师岗前培训;对已在岗的青年教师,要通过寒暑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法律素养岗位培训,以此帮助青年教师将各方面的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最后,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学习高等教育政策和法规。通过讲法学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治的内涵、依法执教的意义,在育人与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构建法律思维,这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之一。

(三)自觉守法,提高法律觉悟

年轻高校教师要遵守高等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心存敬畏,自觉履行义务,依法行使权利。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法执教,言论要遵法合法,真正做到将言论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堂上,时刻警醒自己要严格遵守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展示良好师德师风,言传身教,依章办事,正人先正己,用高素质人格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将自觉遵法守法的意识植入学生意识;在科研方面,年轻高校教师要自觉坚守高等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守高校教师师德“红七条”,提高自身法律自觉,做遵法守法的楷模,为树立法律信仰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他律守法转变为自觉守法。高校青年教师法律素养的提升、法律信仰的树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是需要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奋斗的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四)多措并举,开展实践教学

高校对青年教师法律素养的提升,应多措并举,开展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高校可以在当地邀请律师、法官等相关法律工作者来校举办知识讲座,普及法律知识,解读时事热点问题,聚焦相关的法律动态与今后的发展趋势;也可以让青年教师到法院或监狱、看守所现场入庭旁听一些民事、刑事等案件的庭审过程,真真切切地去体验,从而提高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对当下法律法规的关注度;还可以利用各渠道让青年教师与学生参与到详细的法律事务中,如将一些影视作品里的法律教育功能结合起来,通过共同分析判断案例开展教学,提高师生的法律判断能力。

(五)多管齐下,加大普法力度

为了提高年轻大学教师对高等教育政策和法律的认识,我们还应该注意普及法律。高校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宣传,引起高校青年教师的关注。比如,张贴法律法规宣传标语和海报;通过成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小组,让每个院系定期轮流讲解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上创建的公众号进行定期普法文章的推广,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普法视频,也可以采取不定期的有奖竞答活动,让青年教师和学生非常直接地参与到互动中去,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植入相关法律法规。这种新兴的互联网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更加贴合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学习方式,方便且快捷的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欲与积极性,从而十分自然地提升了高校青年与广大群众的法律素养。高校青年教师应通过学法、守法,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宣传中去,逐渐形成学法、守法、普法的常态化。这也是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在我国高校的具体体现。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这要求我们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政策,提高新时期大学青年教师的法律素养,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必须从各方面各阶段去努力。在提高大学青年教师的法律法规素养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教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呼唤且需要具有良好师德师风与一定法律法规素养的高校教师。青年教师多方面拓宽法律素养的提升路径,融入社会,推进校园法律文化建设,要把握住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契机,积极投身法治建设的工程中,严格守法、自觉护法,敢于与违法行为作斗争,为维护法律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高校中的贯彻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守法法律意识法律法规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