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性研究

2023-10-30 16:28唐丽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唐丽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028)

对于高职阶段的教育来说,学生数量已经占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为我国各行业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主要的人才支撑。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一门公共基础的必修课程,除了特殊专业以外都是要进行学习的课程。英语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课时多”“授课时间长”“所覆盖的知识面广”等特点。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教师通常把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受西方文学和西方思维意识的影响,从而弱化了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性,导致思政教育一直处于一个“空位”状态。高职阶段的学生,文化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再加上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成熟等,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影响下,难免出现盲目、从众的文化心理倾向,导致学生和我们本土文化渐行渐远。英语学科的“文化性”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困境

(一)“西式”教学,不利于人才培养

我们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为蓝本。教材不仅仅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还是知识传递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育人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高职阶段英语学科的主要教育目标就是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构建英语学科的整体建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域不同所选择的教材也不同,但是诸多教材中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是地理、政治、经济、军事、风俗、人文都是西方文化的体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深刻地了解知识的背景,或者是在情境教学中,为了塑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教师都会拓宽教学的背景,进行深度的思想分析。学生在长期的西方文化的感染下,出现一些思想的倾向。如很多学生会对西方文化产生向往之情,认为西方的“开放式”文化优于中式的“含蓄性”文化。此外,一些盲目、从众的心理导致学生推崇“洋节”,一些“洋性”文化逐渐把英语课程变成了宣传“洋文化”的工具。

(二)本土文化自信“尴尬期”

教师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各项素养和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各高校的职业英语教师多集中在40岁左右,这个年龄的教师,在培训专业期间,所接受的培训更多的是“英式思想”和“英式文化”,这就导致这部分教师对“本土文化”的自觉、自信意识不强,形成了“西方文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这并不都是这些教师的所想,只是当时的时代不同,受教育的思想也不同,长此以往才形成的思维定式。长久的“西式”思想教学中,很难不保证教师的思想会直接或间接传递地传递给学生。英语学科是讲究“实践性”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强调要“地道”的英式发音,把英语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全盘“西方化”。把英语自身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仅仅当作是跨文化交流的媒介。我们所提倡的文化是“兼容并包”的,而不是引进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本土文化。这就导致我们本土的文化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三)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学习内驱动力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认知动机,把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对英语学科都失去了兴趣,对单词、题型和语法都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一些学生语言天赋是比较弱的,在经历这么多年“应试教育”的苦读中,一时间是不能转变思想的。这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英语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很多句型、语法等都在初中高中就已经掌握了。所以,新知识有限,也没办法吸引学生。学生就是背单词,不得不承认单词是英语学科的基础,但是日复一日地背单词,学生也会觉得厌倦,甚至是抵触心理。教育资源也陷入了一个“怪圈”中,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实践出现了不同的偏差。有一部分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是比较好的,自己是愿意再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的。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弱,恨不得早点把英语学科从考试中剔除。其实,有一部分学生是很愿意学习英语学科的,但是初心也不是为了兴趣,而是因为考试或者是为未来增加自己能力的砝码。这种较强的“功利心理”和我们所提到的“认知动机”关系不大。

二、文化自信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原则

(一)全要素参与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课程要顺利且有效地实施,只依赖于一个教师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要素的积极参与下,才能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中,除了老师、学生、教育环境这三要素外,还要把教学的材料、教学方法、手段等多教育要素综合在一起,多角度,综合考虑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和文化因素,并把其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积极构建高职英语全教育要素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全过程实施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所包含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这几个环节。在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之初,教师就要结合听、说、读、写、译这几个环节分别融入思政育人的理念,不能割裂英语学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原则的教育目的就是考虑到思政课程的“连续性”。虽然这一学科的思政内容是“碎片化”的,但是从整体的思政教育上看,却又是连续性的。这就是全过程实施的原则体现[1]。

(三)全方位覆盖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把课堂变为思政课堂,而是要结合“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和英语学科授课的形式来展开的“全方位”的育人。教师把思政课程实现在上下一体式的教学中,课内的教学就是实践教学,课下的教学也就是线上教学,可以促使学习内容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线下教育可以巩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政育人的理解。

(四)实用原则

思政课程就是依托于思政元素,教师要把实际的思政案例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为了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就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办学特点,采用生活化和实际的材料,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在思政素材的选择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思政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激情,把英语思政教育“落地”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和学以致用[2]。

三、文化自信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性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

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的专业素质,思想、人文素养等都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当中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首先就要做到“明道”和“信道”。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自学或者是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只有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成为“多角色”的扮演者,积极引高职阶段的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传播和创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一部分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师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存在教育理念的弊端。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光要看重学生的成绩,要重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所谓一手抓思想道德教育,一手抓文化素养教育,这才是思政育人向“双轨道”育人的转化,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

(二)深度挖掘思政素材,注重思政育人的有效性

思政素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之一。思政素材的选择,也会影响最终的思政育人效果。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高职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思政素材以及思政素材的范畴。不应该局限于思想政治的材料才是思政素材,其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哲学,以及先进的文化内容、礼仪、人文精神等等,都属于思政元素的范围[4]。其次,要把握思政素材的契合度。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在选择思政素材中既要保证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契合,也要关注现阶段所存在的时政热点,还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本专业的发展诉求,综合考虑之下进行思政素材的选择[5]。最后,要注重思政素材的有效融合。高职阶段,英语学科听、说、读、写、译等不同环节的特点,看似是各为分支,但是实则是一个整体,那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成果不同,所渗透的思政元素也不同,只有在润物细无声中融合思政元素,才能起到思政育人的效果[6]。

(三)组建专业队伍,增强育人实效

在开展思政育人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是引导者,有很多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有限,不能准确地理解思政素材的核心和内容。高职阶段的学校要成立思政改革的小组和领导班子,这包括思政、人文、地理、历史等专业教师的思政建设,打造具有专业性的英语思政团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不同老师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要兼顾思政课程的协作,提炼课程思政的诸多元素,制定可行的思政方案,构建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以保证思政育人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四)完善评价机制,多样化检测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教学评价是我们教学当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教学闭环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就是围绕着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成绩性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核,这很难发现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在高职阶段英语学科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当中,首先,所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就是不光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更要考虑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等等。一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可以是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学生互评、生成性评价和个体形成性评价,这样在综合评价的过程当中才能凸显出思政育人的结果。其次,评价过程的全程化。我们不仅仅只针对课程思政的结果进行评价,学习的进程、态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不同学习、不同时间、不同环节都可以作为思政课程的评价标准,以评价学生的思政育人结果。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英语学科的特色开展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认知的附属动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和文化性就引导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深度挖掘思政素材,注重思政育人的有效性、组建专业队伍,增强育人实效、完善评价机制,多样化检测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