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解剖特征与风险分类
——多中心前瞻性横断面研究

2023-11-01 10:33陈阳王墨扬牛冠男赵杰张洪亮刘庆荣赵振燕随永刚丰德京张斌李子昂胡祥铭张宇轩王璨曾正吕滨武涛宋光远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瓣叶主动脉瓣主动脉

陈阳 王墨扬 牛冠男 赵杰 张洪亮 刘庆荣 赵振燕 随永刚 丰德京 张斌 李子昂 胡祥铭 张宇轩 王璨 曾正 吕滨 武涛 宋光远 吴永健

目的:CT测量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风险评估不可或缺,然而当前国内外缺少TAVR术前CT解剖风险评估分类,本研究将初步就此进行总结。

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21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基线信息、CT测量及解剖风险和解剖风险分类。TAVR术前主动脉瓣病变的CT解剖综合风险分为 A类(简单病变)、B类(复杂病变)、C类(高危复杂病变)、D类(禁忌病变)四类。

结果:210例患者平均年龄(73.1±5.5)岁,男性89例(42.4%),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0±13.8)%。瓣叶分型包括70例(33.3%)三叶瓣,47例(22.4%)0型二叶瓣,82例(39.1%)1型二叶瓣和11例(5.2%)2型二叶瓣。其中常见解剖风险包括冠状动脉闭塞风险(38.6%),横位心(22.4%),下肢入路风险(21.4%),重度钙化(20.0%),瓣叶钙化不足(14.8%),小心室(12.9%),升主动脉扩张(12.4%)和瓣环破裂风险(10.5%)。综合风险分类结果为,31例A类(14.8%),131例B类(62.4%),36例C类(17.1%),12例D类(5.7%)。

结论:不同瓣叶分型的TAVR术前CT解剖特征及病变风险分类有所差异,术前CT识别TAVR的高危复杂病变和禁忌病变十分重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技术成熟[1-3],TAVR适应人群已经全面覆盖外科高中低危患者。新版美国瓣膜病管理指南不再按外科危险分层作为AS患者手术方式推荐,而是强调患者预期寿命、人工瓣膜耐久性以及患者本身病变解剖特点作为选择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主要考量因素[4]。术前CT评估对于患者瓣膜的选型和风险评估不可或缺[5],能够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6]。AS患者多平面测量方面精准评估瓣膜置入的锚定区和封堵区[7-9],主动脉瓣反流(AR)更需要术前CT精准双锚定多平面分析[10-12]。简单病变可采用极简式TAVR治疗[8,13-14],对于高危复杂病变需要术前识别风险,综合考虑手术风险和获益。高危复杂冠状动脉介入(CHIP-PCI)[15-16]需要识别冠状动脉病变介入风险,其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17-18],新近提出的高危复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CHIP-TAVR)需要针对TAVR术前CT测量评估将病变进行风险分类。本研究针对乐普医疗多中心筛查的CT数据[19]进行了分析,旨在全面总结TAVR术前CT测量解剖特征及病变风险分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收集2021年9月10日至2022年9月23日在15家医院就诊的症状性重度AS患者210例,排除既往行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与CT质量差无法分析的患者。目标人群为入组ScienCrown(原名SinoCrown)瓣膜[9,19-20]而进行CT评估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超声心动图和CT收集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项目编号:2020-1369)。

1.2 CT解剖评估

临床试验影像学核心实验室采用3mensio软件分析CT影像(版本10.1, 荷兰)对多中心收集到的拟行TAVR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全时相CT和全主动脉CT进行分析[21-22],分析流程见图1。CT测量参数包括主动脉瓣叶数目、瓣环、左心室流出道(LVOT)、窦管交界(STJ)、升主动脉(40 mm处)、钙化积分、瓣环角度、心室大小、钙化评估[22]和全主动脉测量入路内径[23]。多平面测量包括瓣下2 mm处和瓣上2、4、6、8、10 mm等周长计算的直径[7-9,11,24]。根据Sievers分型将主动脉瓣叶分为:三叶瓣、0型二叶瓣、1型二叶瓣和2型二叶瓣[25-26],同时参考Hasan分型进一步将二叶瓣区分为功能性二叶瓣和先天性二叶瓣[27]。

图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CT测量及风险评估流程(3mensio软件)

1.3 CT测量解剖结构异常或风险的定义

CT测量解剖结构异常或风险定义见表1。

表1 TAVR术前CT测量解剖结构异常或风险定义

1.4 CT解剖风险分类

主动脉瓣病变的CT解剖综合风险分为四类:A类:简单病变;B类:复杂病变;C类:高危复杂病变;D类:禁忌病变(表2)。

表2 主动脉瓣病变的CT解剖综合风险分类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部患者及不同瓣叶类型患者的基线资料(表3)

210例患者平均年龄(73.1±5.5)岁,男性89例(42.4%)。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68例(32.4%),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54例(25.7%),合并中重度二尖瓣狭窄3例(1.4%),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31例(14.8%),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5.0±13.8) %。瓣叶分型包括三叶瓣70例(33.3%)、0型二叶瓣47例(22.4%)、1型二叶瓣82例(39.0%)和2型二叶瓣11例(5.2%)。

2.2 全部患者及不同瓣叶类型患者CT基本解剖结构测量特征

210例患者的瓣环、左心室流出道、STJ和升主动脉的直径分别为(25.0±2.7) mm、(26.1±3.7)mm、(30.6±4.1) mm和(37.4±4.4) mm,钙化积分为(582.4±520.4) mm3,瓣上多平面测量显示瓣叶高度为(14.0±2.6) mm。不同瓣叶类型拟TAVR患者的CT基本解剖结构测量特征的比较见表4。

表4 全部患者及不同瓣叶类型患者的CT基本解剖结构测量特征(±s)

表4 全部患者及不同瓣叶类型患者的CT基本解剖结构测量特征(±s)

注: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STJ:窦管交界。#:0型二叶瓣的窦部测量仅有长径和短径。与三叶瓣比较*P<0.05;与0型二叶瓣比较△P<0.05;与1型二叶瓣比较▲P<0.05。-:无此比较项目。

项目全部患者(n=210)三叶瓣(n=70)0型二叶瓣(n=47)1型二叶瓣(n=82)2型二叶瓣(n=11)P值基础测量瓣环周长(mm)78.7±8.676.8±8.677.4±9.280.9±7.9*△79.7±7.30.017瓣环直径(mm)25.0±2.724.4±2.724.7±2.925.7±2.5*△25.4±2.30.017左心室流出道直径(mm)26.1±3.725.2±3.626.2±4.526.6±3.4*26.9±3.10.108 STJ高度(mm)22.8±3.821.4±3.2 24.9±4.5*22.7±3.2*△23.4±3.90.000 STJ直径(mm)30.6±4.12 37.4±4.43 31.5±4.13 32.5±3.93 33.3±4.13 15.2±3.91 17.4±3.31 9.1±4.332.4±4.2*30.6±3.6*△32.1±3.3*0.000升主动脉直径(mm)6.0±4.139.1±4.2*37.4±4.6*△39.2±3.2*0.001右冠窦宽/长径#(mm)1.2±4.538.1±5.331.5±3.732.9±3.70.409左冠窦宽/短径#(mm)1.2±4.326.5±3.732.7±3.534.5±3.50.090无冠窦宽#(mm)2.5±4.5-33.8±3.734.6±3.50.091左冠状动脉高度(mm)3.9±3.5 16.9±4.6*15.3±3.6*△14.7±3.10.001右冠状动脉高度(mm)6.9±3.717.8±3.717.5±2.817.6±3.00.515瓣环角度(°)50.3±10.148.2±9.352.5±10.7*50.6±10.352.3±9.00.132钙化积分(mm3)582.4±520.4361.3±360.8634.7±416.2*726.4±616.6*692.4±588.4*0.000心室大小(mm)43.2±13.143.0±13.341.9±12.243.5±13.348.2±14.20.540瓣上多平面测量瓣上2 mm直径(mm)24.9±2.624.5±2.724.5±2.725.5±2.5*△25.1±2.00.087瓣上4 mm直径(mm)24.9±2.524.8±2.624.4±2.525.3±2.4△25.2±1.90.167瓣上6 mm直径(mm)24.8±2.624.9±2.824.2±2.725.1±2.324.9±2.10.350瓣上8 mm直径(mm)25.0±2.625.4±2.724.3±2.5*25.1±2.524.8±2.40.149瓣上10 mm直径(mm)25.5±2.626.0±2.724.8±2.9*25.6±2.325.6±2.60.058瓣叶高度(mm)14.0±2.613.3±2.714.5±2.3*13.7±2.317.5±2.2*△▲0.000下肢入路测量右髂总动脉直径(mm)9.6±1.89.7±1.99.5±1.89.4±1.510.5±1.9▲0.183左髂总动脉直径(mm)9.6±1.69.7±1.99.4±1.89.3±1.59.7±1.90.149右股总动脉直径(mm)8.2±1.58.1±1.68.0±1.68.2±1.48.9±1.40.365左股总动脉直径(mm)8.1±1.58.1±1.58.0±1.58.2±1.48.9±1.40.312

2.3 全部患者及不同瓣叶类型患者单个CT解剖风险评估

210例患者中功能性二叶瓣59例(28.1%),脊钙化63例(30.0%),小瓣环51例(24.3%)而大瓣环47例(22.4%),瓣环钙化22例(10.5%),大LVOT 33例(15.7%),小窦45例(21.4%),STJ相对偏小30例(14.3%),低STJ 47例(22.4%),升主动脉扩张26例(12.4%),低左冠状动脉开口43例(20.5%),左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瓣叶51例(24.3%),右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瓣叶30例(14.3%),横位心 47例(22.4%),瓣叶重度钙化42例(20.0%),瓣叶钙化不足31例(14.8%),瓣叶风湿性增厚21例(10.0%),小心室27例(12.9%),大心室27例(12.9%),单个解剖风险发生率偏高。不同瓣叶类型患者术前单个CT解剖风险见表5。

表5 全部患者及不同瓣叶类型患者单个CT解剖风险分析[例(%)]

2.4 全部患者及不同瓣叶类型患者的CT解剖综合风险评估与病变分类(表6)

210例患者常见综合解剖风险包括冠状动脉闭塞风险(38.6%)、横位心(22.4%)、下肢入路风险(21.4%)、瓣叶重度钙化(20.0%)、小心室(12.9%)、瓣叶钙化不足(14.8%)、升主动脉扩张(12.4%)和瓣环破裂风险(10.5%)。

病变综合风险分类:31例A类(14.8%),131例B类(62.4%),36例C类(17.1%),12例D类(5.7%)。三叶瓣、0型和1型二叶瓣患者以B类风险分类为主,分别占70.0%,59.6%和62.2%。与其他3种瓣叶患者相比,2型二叶瓣患者D型病变比例高达27.3%。

3 讨论

本研究首次系统总结TAVR术前CT解剖特征及风险评估分类,以识别CHIP-TAVR,并且不同瓣叶分型患者的高危复杂风险不同。

TAVR术前CT评估识别风险必不可少。TAVR合并症较多,高危、复杂情况多见。病变复杂包括解剖过大或过小、冠状动脉闭塞风险、严重钙化、横位心、下肢入路风险。患者高危因素包括高龄、严重心力衰竭、极度虚弱、合并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本研究着重针对术前CT解剖特点进行总结,识别病变的高危复杂因素,根据风险评估进行病变风险分类,有利于明确TAVR手术难度,进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TAVR术前CT精准测量和风险预测能够帮助TAVR顺利完成,根据术前病变综合风险分级进行TAVR治疗推荐,帮助更多的中心开展TAVR,同时提高危急重症TAVR团队救治能力提升。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缺少患者临床合并疾病的分析,CT风险评估未与手术结局相对应,无随访结局终点指标比较。外科生物瓣损毁和心功能不全和极度虚弱、心原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29]、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循环崩溃等未纳入TAVR术前整体分析,期待后续研究。本研究定义的一些指标,仅凭临床经验,未经验证。升主动脉太短和左心室前倾等罕见风险因素,本研究均未测量。

充分评估术前CT解剖结构,包括瓣叶分型、主动脉根部解剖和全主动脉入路(图2),识别TAVR高危复杂风险,对病变进行CT风险分级判断,有利于明确TAVR手术难度,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这些高危复杂风险评估还需要经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进行进一步证实。

图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CT测量风险综合评估

参研专家及医院(按病例入组时间顺序):方唯一(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吴永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孔祥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胜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罗建方(广东省人民医院),傅国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郭应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钟志雄(梅州市人民医院),张刚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宋光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姜正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林(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楠(天津市胸科医院),梅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朱丹(上海市胸科医院)

致谢:感谢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申办的《评价ScienCrown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膜系统及配套附件治疗有症状的、钙化的、重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研究临床试验》项目中所有参与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瓣叶主动脉瓣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Circulation:TAVI术后晚期瓣叶血栓常见,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二尖瓣瓣叶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中的角色
基于亚区结构的人体二尖瓣的建模与仿真
瓣叶折叠法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