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城乡收入差距

2023-11-02 16:02徐毅王志强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电子商务

徐毅 王志强

摘 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研究基于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电子商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电子商务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性;(2)异质性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比较显著,对东部地区不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提高城镇化率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研究结论与建议将对高质量完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宏伟目标,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空间外溢;城乡收入差距;Cobb-Douglas生产函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23)05-0024-11

收稿日期:2023-01-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效果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21CJY050);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数字经济促进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AHSKZ2021D27);安徽大学世界经济团队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徐毅(1974-),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收入分配。

E-commerce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Spatial Perspective

XU Yi ,WANG Zhi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s the basi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 of 31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nalysis framework and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urban-rural income gap by using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e-commerce is beneficial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has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2)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e-commerce h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effect on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but not in eastern China. (3)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rat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the ambitious goa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ith high quality and promot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people.

Key words:e-commerce; space spillover; urban-rural income gap;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2021年10月,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要求,勾勒了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蓝图,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导向和政策支撑。电子商务在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产业转型、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柱性作用,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等技术不断成熟,我国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6.09萬亿元,2020年为37.21万亿元【数据来源于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就业人数6 015.33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1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电商交易比较活跃,网络零售额占比85.95%,中、西部地区分别占8.37%和5.68%【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0》和《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激发消费潜力、增加就业、稳定外贸作出了重要贡献,打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象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关键问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产业,电商助农、电商扶贫等新模式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村人口的收入来源,为提高城镇化率、缩小城乡差距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在乡村振兴以及数字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效应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文献综述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探讨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Ricardo探索了中国城乡差距和基尼系数,发现功能性收入分配能够影响个人收入,进而影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1]。Joohun等考察了韩国6 721个代表性家庭,选取2009—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了老龄化和就业不足问题对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解决老龄化和就业不足问题可以显著缩小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2]。Sicular在其出版的著作中认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而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口流动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Aurora等根据1973—2016年葡萄牙的相关数据,认为收入差距会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而有所缩减[4]。Muhammad、Costanza认为,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发展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收入差距会随经济发展而日渐扩大,而当经济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时,这种差距会逐渐平稳并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即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满足倒U形的库兹涅茨曲线[5-6]。郭燕等研究了OECD不同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特点,分析了典型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为中国收入分配提供了参考经验[7]。另外,部分学者研究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够促进消费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外贸的发展[8-10]。

关于电子商务与城乡收入差距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稀缺,且多是从数字经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探究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且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樊轶侠等、米嘉伟等、王军等、陈文等认为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关系,数字经济水平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数字经济水平高于这个范围时,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U型曲线的右侧,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1-14]。李晓钟等、李豫新等认为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15-16]。

综上分析,现有文献普遍没有考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空间上的交互影响,因而可能会高估电子商务发展对收入差距的作用。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点如下:第一,视角创新。从空间外溢的视角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电子商务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溢性进行了探索,弥补了以往研究忽略空间影响的不足。第二,丰富了理论基础。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用数学模型推导了电子商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加具有信服力。第三,丰富了研究内容。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系统构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评价体系,探讨了电子商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及异质性。

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框架

(一)理论分析

第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進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的紧密衔接。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使农产品销售突破地域的限制,扩大销售范围,降低流通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谷贱伤农”现象,提高农村人口收入,实现农民增收。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17]。

第二,电子商务通过创新效应赋能农村人口增收。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以“创新”为重要途径,通过创新效应有效整合、开发、利用乡村资源,激发了农村人口对电子商务行业的投资热情。电子商务行业门槛低、投资少,能够吸引更多农村人口投资并从事该行业,增加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农村居民收入将会大幅度增加,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

第三,发展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打破城乡壁垒,加快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城乡之间资源的流通,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从而直接或间接缩小该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

(二)模型构建

在张圆和刘晓光等研究[18-19]的基础上,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假设经济社会存在两个部门,即农业生产部门和非农业生产部门,且经济社会没有技术进步,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即:(t)(K≥0)(L≥0)(λ≥0),Ft(λK,λL)=λFt(K,L)

非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Fa=KαaL1-αa,0<α<1,0<1-α<1(1)

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Fb=KβbL1-βb,0<β<1,0<1-β<1(2)

其中,a和b分别代表非农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分别为L和K,且劳动力总和是L,即L=La+Lb。

非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Fa对La求导即为非农业部门的劳动收入:

Wa=FaLa=(1-α)KαaL-αa(3)

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Fb对Lb求导即为农业部门的劳动收入:

Wb=FbLb=(1-β)KβbL-βb(4)

电子商务的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即La会增加,Lb会较少。

电子商务对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为:

E=F(La,Lb,e-δdij,ε),0

其中,dij为地区i和地区j之间的距离,e-δdij为两地之间的空间影响,δ为空间敏感系数,δ∈(0,1);两地之间的距离dij越大,空间效应越小,人口流动越少,电子商务对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E也就越小;ε为其他影响城乡人口流动的因素。

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流动为:

ΔL=Lb×E=Lb×F(La,Lb,e-δdij,ε)(6)

人口流动之后的非农业部门劳动力为:

L′a=La+ΔL=La+Lb×FLa,Lb,e-δdij,ε=La+L-La×F(La,Lb,e-δdij,ε)(7)

人口流动之后的农业部门劳动力为:

L′b=Lb-ΔL=Lb-Lb×E=(L-La)(1-E)=(L-La)[1-FLa,Lb,e-δdij,ε](8)

人口流动之后的非农业部门劳动收入为:

W′a=F′aL′a=1-αKαa[La+L-La×F(La,Lb,e-δdij,ε)]-α (9)

人口流动之后的农业部门劳动收入为:

W′b=F′bL′b=(1-β)Kβb(L-La)-β[1-F(La,Lb,e-δdij,ε)]-β(10)

城乡收入差距(INC)可以用非农业部门的收入与农业部门收入的比值计算得到:

INC=W′aW′b=

1-αKαa[La+L-La×F(La,Lb,e-δdij,ε)]-α

(1-β)Kβb(L-La)-β[1-FLa,Lb,e-δdij,ε]-β(11)

要研究电子商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通过式(11)对电子商务求导,看导数结果是否大于零。若大于零,则电子商务能够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若小于零,则电子商务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INCF(La,Lb,e-δdij,ε)=(1-α)Kαa(1-β)Kβb(L-La)-β×

-α[La+(L-La)×F]-α-1(L-La)F′(L-La)-β(1-F)-β-[La+(L-La)×F]-α(-β)(1-F)-β-1(-F′)(1-F)-2β

由于1-α>0,1-β>0,L-La>0,F′La,Lb,e-δdij,ε>0,1-F-2β>0,所以分子小于零,分母大于零,即:

INCFLa,Lb,e-δdij,ε<0(12)

从上述理论模型可以得出,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由E=F(La,Lb,e-δdij,ε)可知,这种影响还受两地之间地理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人口的跨地区流动加速了我国城镇化进程,进而会缩小收入差距。根据上述分析,画出图1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以下假说:

H1: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具有溢出效应。

H2:电子商务主要通过提高城镇化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普通面板模型:

lnINCit=β0+β1lnECOit+β2lnXit+μi+ζt+εit(13)

空間滞后模型:

lnINCit=ρWINCitβ0+β1lnECOit+β2lnXit+μi+ζt+εit(14)

空间误差模型:

lnINCit=β0+β1lnECOit+β2lnXit+μi+ζt+εit(15)

空间杜宾模型:

lnINCit=β0+θlnECOit+θ1∑WijECOit+δlnxit+δ1lnXit+μi+ζt+εit(16)

其中,INC是城乡收入差距,ECO是电子商务发展水平,X是控制变量,εit是扰动项,μi是省份效应,ζt是时间效应,Wij是空间矩阵。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INC)。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衡量。

2.解释变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ECO)。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测算方法有很多,用熵权法从电子商务投入与电子商务产出的视角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共选取9个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一是电子商务投入。各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离不开对电子商务的投入。电商投入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能够反映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参考穆燕鸿、汤英汉、龚映梅等的研究,分别从人员投入、互联网投入、计算机投入以及光缆投入来衡量电子商务的投入水平,一般情况下,人员、经费、设施等投入越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也越高[20-22]。

二是电子商务产出。电子商务相关的产出能够直接反映该地区电商发展水平,参考段禄峰、幸怡、黄漫宇等的研究,分别从电商规模、电商进出口、网上零售规模以及快递规模来衡量电子商务的产出水平,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的相关产出水平越高,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也越高[23-25]。

采用熵权法测量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步骤如下:

a.数据正规化。由于所选取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标都为正向指标,故正向指标标准化的方法为:

Yij=Xij-min (Xij)maxXij-min (Xij),其中,maxXij为第i年份第j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最大值,min(Xij)为第i年份第j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最小值,Yij为正规化之后的指标值。

b.计算第i年的第j项指标值所占的比重ij,ij=Yij∑ni=1Yij

c.计算指标的信息熵ej,

ej=-1lnn∑ni=1(ij×lnij,0≤ej≤1

d.计算信息熵冗余度为:dj=1-ej

e.计算电子商务发展权重wj,wj=dj∑nj=1dj

f.计算电子商务发展综合指数,第j项指标在i年的分值:Sij=wjYij。

3.中介变量:城镇化率(URB),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镇化率。

4.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GDP),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城乡收入差距高度相关,用GDP增长率来表示;人力资本(HR),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地方人才越聚集,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用每万人在校生人数来表示;开放水平(FDI),一般而言,开放水平越高,越能够吸引不同地区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影响该地区的收入差距,用各地区引用外资额作为对外开放的代理变量;市场化程度(MKT),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化率和农业生产率息息相关,必然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用地区市场化指数来表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FIN),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收入差距、收入分配都会产生影响[26],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来表示;科技创新(TEC),科技水平能够影响收入结构,用每百万人专利授予量來表示。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年鉴及商务部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等。表2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空间权重矩阵

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是空间计量模型的重要内容。常用的空间权重矩阵主要有空间邻近距离、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3种权重矩阵,参考杜军的做法采用空间地理距离权重矩阵(Wij)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布特征[27]。

Wij=0,i=j1d2ij,i≠j(17)

(二)空间相关性分析

1.莫兰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

Morans  I=∑ni=1∑nj=1Wij(INCi-INCi)(INCj-INCj

)S2∑ni=1∑nj=1Wij(18)

其中,Wij是空间矩阵,INCi和INCj为地区i和地区j城乡收入差距的观测值,INC为收入差距的平均值,S2为方差。2011—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莫兰指数计算结果见表3。莫兰指数为正,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收入差距和电子商务发展都具有空间正相关性。

2.莫兰散点图。莫兰散点图能够分析局部空间相关性。图2展示了2011年、2015年和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莫兰散点图,数字1-31分别对应各省区市【数字1-31分别对应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从2011—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莫兰散点图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多分布于第一、三象限,即呈现“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地区,其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较大;城乡收入差距小的地区,其周边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也较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大部分分布于第三象限,呈现出“低-低”聚集状态,即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其周边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也较低。只有部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呈现出“高-高”聚集,如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即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周边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也较高。总体上,城乡收入差距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都呈现出空间聚集现象。

(三)基准回归结果

表4呈现了普通面板模型(OLS)和空间计量模型(SAR、SEM、SDM)的基准回归结果。可以看出,4类计量模型中,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系数均为负值,并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1)列普通面板模型中,电子商务发展的系数为-0.024,说明电子商务水平提高1%,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0.024%。从空间模型的结果来看,3种计量模型的空间系数均显著,说明电子商务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存在空间效应,假设1得到验证。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创新的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它们能够扩大收入差距。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能会使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间的差距增加。对外开放在不同地区间的程度各不相同,沿海地区开放水平会高于内陆,也会带来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增加。技术进步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城市人口素质、人口技能都会比农村人口高,所以城市人口工资增加的幅度会比农村人口工资增加的幅度大。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它们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能够带来知识、人才的积累,金融市场以及市场化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信息搜寻成本。另外,市场化的改革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农村居民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表5是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结果。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都在1%水平上显著。电子商务缩小城乡差距的直接效应为-0.024,说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高1%,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024%。溢出效应为-0.007,占总效应的23.2%,说明周边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高1%,对本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为0.007%。

(四)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处理。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借鉴柏培文的做法,用1984年邮局数量与互联网端口数的乘积作为工具变量[28]。邮局数量跟该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关。一般邮局数量越多,该地区的固定电话数量越多,宽带覆盖率也越高,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也相对越高,而邮局数量跟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不大。因此,满足工具变量的选取条件。回归结果为第(1)列,结果稳健。

2.更换城乡收入差距计算方法。用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回归。计算公式如式(19),Y为收入总额,P为人口数量,j=1为农村,j=2为城镇。回归结果为表6第(2)列。电子商务的系数仍然显著,结论保持不变。

Theilit=∑2j=1(YijtYit)ln[(YijtYit)/(PijtPit)](19)

3.更换电子商务质量计算方法。用互联网普及率来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并进行分析,回归结果为表6第(3)列。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系数为-0.026,在1%水平上显著,结论仍然可靠。

4.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用空间0-1邻接矩阵代替空间距离矩阵,再次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邻接矩阵的表示方法为,如果两地区有共同边界则为1,否则为0。回归结果为表6第(4)列,显著性没有发生改变,意味着电子商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比较稳健。

5.增加控制变量。为了减少遗漏变量的影响,增加产业结构这一控制变量,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来衡量。回归结果为表6第(5)列,结果仍然可靠,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说。

(五)异质性分析

各省区市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可能会导致电子商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因此,按照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各省区市分类进行以下两种异质性分析:(1)鉴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根据地理位置分布,把31个省区市分为东、中、西3个部分。(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也各不相同,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将31个省区市分为经济发展水平高和低两类。表7为异质性分析结果,(1)—(3)列为地理位置分布的异质性分析,(4)—(5)列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不管是按地理位置分类回归还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回归,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系数都为负数,说明电子商务对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乡收入差距均有缩减作用。在东、中、西不同区域中,电子商务对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作用不显著。可能原因是東部地区收入差距相对中、西部地区较小,提高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有限,而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大,电子商务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比较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中,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电子商务的系数更显著,说明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作用更明显。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作用不明显,可能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电商发展水平也相对越高,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会达到一个瓶颈期,边际报酬减小,因而在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中表现不明显。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其电商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边际报酬增加,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比较明显。

(六)作用机制检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电子商务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途径,构建如下中介模型:

第一步,验证电子商务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lnINCit=α0+α1lnECOit+α2lnXit+μi+ζt+εit(20)

第二步,验证电子商务发展对城镇化率的影响:

lnURBit=γ0+γ1lnECOit+γ2lnXit+μi+ζt+εit(21)

第三步,验证城镇化率的中介作用:

lnINCit=τ0+τ1lnECOit+τ2lnURBit+τ3lnXit+μi+ζt+εit(22)

中介作用结果如表8所示,第一步回归结果为第(1)列,验证了电子商务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2)列为电子商务发展对城镇化率的回归结果,城镇化率的系数为正数,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提高城镇化率。第(3)列为第三步的回归结果,电子商务和城镇化率的系数均为负数,且较为显著。如表9所示,在Sobel检验中,其Z值为8.396,P值拒绝原假设,说明电子商务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发挥中介作用。电子商务通过促进城镇化率的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直接作用为-0.024,中介作用为-0.004。假设2得到验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村人口从事电子商务行业,在为农村人口增加就业、促进人口流动、提高城镇化率、增加农村人口收入的同时,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空间溢出的视角,选取31个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对电子商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电子商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第一,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聚集性,均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集多为东部区域,“低-低”聚集多为中西部区域。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较小。

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具有空间外溢性,其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3.2%,说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对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电子商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作用更大。

第四,电子商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中介效应,提高城镇化率是其产生影响的主要路径。

(二)政策建议

第一,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宽带覆盖率。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电子商务创新,健全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其次,要以电商的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村产业规模效益,带动其周边区域产业发展,使之形成完善的农村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农村人口创业就业。再次,要为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一大批电商复合型人才,带动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根据电子商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其影响在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作用更大;电子商务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各区域间电子商务协调发展,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的电商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电商发展以政策性支持。

第三,电子商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途径是促进人口的流动、提高城镇化率。因此,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加快人口市民化,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从长期来看,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中国经济释放发展新动能,有助于共同富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RICARDO M.Inequality in China revisited.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on urban top incomes,the urban-rural gap and the Gini index,1978—2015[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7,42(2):101-117.

[2] JOOHUN H,CHUNG CHANJIN.Impact of Aging and Underemployment on Income Disparity between Agricultural and Non-Agricultural Households[J].Sustainability,2021,13(21):11 737.

[3] SICULAR T,XIMING Y,GUSTAFSSON B.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8 :30-71.

[4] AURORA A C.TEIXEIRA,ANA SOFIA LOUREIRO.FDI,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a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Portugal,1973—2016[J].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19,18(3):203-249.

[5] MUHAMMAD A,SYED A R.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ASEAN-5 countries: does financial Kuznets curve exists?[J].Glob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view,2018,20(1):88-114.

[6] COSTANZA 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equality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New Data[J].Swis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7,1867(3):183-225.

[7] 郭燕,李家家,杜志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22(6):5-17.

[8] 王泽昊,姚健,孙豪.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升级[J].统计与决策,2022,38(15):51-54.

[9] 曾龙,付振奇.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双重视角[J].江汉论坛,2021(11):15-24.

[10] 周玲,胡俊华.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干预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14):160-162.

[11] 樊轶侠,徐昊,马丽君.数字经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与机制[J].中国软科学,2022(6):181-192.

[12] 米嘉伟,屈小娥.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J].现代经济探讨,2022(6):80-91.

[13] 王军,肖华堂.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J].经济体制改革,2021(6):56-61.

[14] 陈文,吴赢.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鸿沟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南方经济,2021(11):1-17.

[15] 李晓钟,李俊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2(2):77-93.

[16] 李豫新,李枝轩.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J].金融与经济,2022(6):60-67.

[17] 鲁钊阳,郑中伟.经济新常态下新消费增长点培育的逻辑起点、约束条件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6(1):1-6.

[18] 张圆.城市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J].经济体制改革,2022(4):43-50.

[19] 刘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5,38(3):145-170.

[20] 穆燕鸿,王杜春.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以15个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608-611.

[21] 汤英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5,35(5):9-14.

[22] 龚映梅,刘晨,刘俊伯.云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3):127-130.

[23] 段禄峰,唐文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价格月刊,2016(9):69-74.

[24] 幸怡,邱志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研究[J].企业经济,2022,41(9):137-144.

[25] 黄漫宇,李纪桦.电子商务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9(2):92-102.

[26] 刘贯春.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双重视角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7,38(6):98-114.

[27] 杜军,苏小玲,鄢波.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22,38(10):139-147.

[28] 柏培文,喻理.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价格加成:理论机制与经验事实[J].中国工业经济,2021(11):59-77.

[责任编辑:范 君]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