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高年级思辨性阅读 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2023-11-03 07:31
考试周刊 2023年44期
关键词:思辨性批判性观点

朱 莹

当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过分注重字词的理解,忽略了对整体文本的理解。他们仅仅停留在表面文字的解读,缺乏对篇章结构、意义表达和作者意图等深层次的理解。第二,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不善于提出问题、设立疑问、推理和比较,容易轻信文本中的观点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第三,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对背景知识的运用欠缺,这导致其难以理解和把握文章中涉及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相关信息,影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这些问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不利,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能力培养,以使思辨性思维的火花在阅读课堂喷薄而出。

一、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一)创设可视文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可视文本,如图片、图表、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带着兴趣与好奇,容易提出问题,探索其中的信息和意义。也就是说,在可视文本的导入下,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提出更多深入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文章主要讲述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宁死不屈的故事。学习时由于文字有限,学生对“绝路”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描述,将同名电影中有关“绝路”的镜头截取出来,让学生直观“绝路”,感受战争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看到重峦叠嶂间弯弯曲曲的小路,学生自然产生好奇。好奇是思辨性阅读的开始。当学生看到扣人心弦的画面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好奇心,并希望了解更多。这种好奇心驱使学生开始思考和提出问题,实质上是在进行思辨性阅读。好奇心的激发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思辨能力和学科素养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动机和乐趣。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其对思辨性阅读的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开展深入的探究与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创设激励机制,增强思辨意识

一般的阅读教学的模式常常对回答出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同时也对阅读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模式其实更看重的是学生阅读的结果而不是阅读的过程。教师可设置新的激励机制,关注阅读过程,关注学生的提问。当学生提问多了,他们自然就深入地思考,自然就进行多方面的思辨。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为例,这是文中的一段话:“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提出问题,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这能激发学生去质疑、去思辨,他们会将思辨当作任务去执行,并从中获得快乐。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班长和战士要伪装在茅草丛里?他们是在进行什么行动或任务?为什么邱少云的伪装比其他人更好?伪装是如何帮助他们隐蔽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邱少云是谁?他为什么要参与这个行动?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他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或敌人?班长和战士使用茅草伪装是否成功了?

通过激励机制的创设,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创设和谐课堂,师生平等地互动

为了在思辨性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应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通过尊重学生的观点,教师能够建立起平等的互动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辨性阅读的动力。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互相交流,创建团队协作的氛围。最后,教师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辨性阅读活动中。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为例,教师可以在讨论故事情节时询问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或者他们对相似情节的经历和感悟。教师应该尊重并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思考和想法。教师提出问题:假如让你选一种花送给某人,你会选择什么花?你要表达什么情?有的学生说,他想送一朵向日葵花给朋友,因为这花一直阳光,向着太阳,从不悲观。有的学生说,想送兰花给他的妈妈,因为妈妈的名字有“兰”,希望妈妈永远年轻漂亮。有的学生说,想送菊花给他的爷爷,因为爷爷身体不好,想通过菊花,让他看到生命的坚强。教师让学生共同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辨性阅读的动力。这样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他们在思辨性阅读中的学科素养。

二、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创设问题,开展小组合作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

其中提出关于故事情节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问题;提出以伦理、道德或社会问题为基础的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学生比较不同观点或解释不同事件的原因与结果。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倾听和推理,以共同达到深入的理解;可以互相激发,并成为彼此的学习伙伴。在学生讨论和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准备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鼓励学生尊重并接纳不同的观点和解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其中有一段是描写桑娜的内心焦虑和自责的,教师可以设置这些问题:桑娜为什么会忐忑不安,神情激动?她内心的担忧是什么?桑娜提到她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感觉?可以从故事中找出相关的线索。桑娜认为自己是自作自受,为什么她这么认为?她为什么觉得她应该被揍一顿?桑娜为什么说自己的孩子被抱过来了?这段对话中是否存在隐含的信息或暗示?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合作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桑娜的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中的细节。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故事,并有针对性地分析、推理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讨论,可以促进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和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共同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设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设置情境和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思考不同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学科素养。同时,这种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在思辨性阅读中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师可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情境,让他们容易投入并参与角色扮演中去。学生可选择不同的角色,可以是文本的任何一个人物,甚至是自己加进去的人物。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学生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这些观点。学生通过模拟对话和讨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观点,以获得更多思辨的体验。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为例,文中关于老班长的描述很多,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段,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扮演。例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学生需要根据文本描述来演绎角色,用行动和语言展示人物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可独立思考并自由表达人物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同时学生还可进行角色对话,一个演老班长,一个演旁边的小战士。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引导他们思考和扮演,例如:“你觉得他吃剩下的鱼骨头是为什么?他皱紧眉头和硬咽下去的行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通过对话,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思考,并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演讲。演讲时,学生需要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思考和心理变化,并展示对人物行为的思辨能力。例如,以老班长的角色进行演讲,可以谈论他的担忧、他对未来的憧憬。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角色演讲展示出对故事细节的思辨能力。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思辨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和思维,同时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在思辨性阅读中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开展比赛,组织辩论活动

通过开展比赛和组织辩论活动,学生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同时,辩论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成为更有自信的学习者。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教师先是展示几幅图片,然后进行这样的复述: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认为:鲁滨逊是一个值得赞扬的冒险家;反方认为:鲁滨逊的行为是不负责任和冒险的。每个辩题的两个阵营都需要在辩论前准备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包括事实、例子和理论支持。辩论开始时,每个辩手都需要进行开场陈述,简要介绍自己的立场和主要论点。双方的辩手轮流提出问题、反驳对方观点,并给出自己的论证和证据。正方认为:鲁滨逊的冒险精神让他不断追求梦想和自我成长。他勇敢地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展示了追求个人成就和发现的精神。反方认为:鲁滨逊的冒险行为缺乏考虑后果和安全性的意识,他的行为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风险和伤害。

这样的辩论赛将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论证技巧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也有机会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并从中学习辩论和思辨的技巧,促进他们对阅读的全面思考和理解。

三、 引导学生主动反思

(一)自我评价,增加思辨意识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深入地思考自己在思辨性阅读方面的优势和改进空间。这种反思和评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为例,教师可以使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在分析阅读文本时有哪些能力?你是否能够从故事中找到关键的句式并进行逻辑推理?你是否能够根据作者的描述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论证?这是文中精彩的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这样引发自我评价:我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我能否理解其中的比喻和隐含的意义?我是否能够对这句话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意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点联系起来?这句话给了我哪些启示和思考?我如何将这句话中的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将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强思辨意识。他们将学会分析和推理,并开始思考问题的多维性和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这样的实践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思考技巧,使其在阅读和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组内互评,增强思辨信心

小组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在思辨性阅读中的表现。每个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解释和思考过程。组员之间相互提问,帮助彼此拓展思路,提升辩论和思辨能力。组内互评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组员的理解和支持,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的勇气。这种互相激励和反馈的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信心,并促使其在思维和表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为例,教师让学生以张思德的口吻介绍自己,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我做着普通无奇的事,这里的每一个战士都有我这样的品质,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会真心地为人民服务。有学生认为,这样的表达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的英雄,也有学生认为在介绍张思德的时候,自己就要沉浸在角色中,要装扮成张思德当时的模样,要展现他的品质。

通过这样的互评,学生既能得到别人的赞许,也能获得同伴的指点,这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地进行思辨,进而提升思辨的信心,不再惧怕表达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学生会对互评充满期待,更加愿意呈现自己不一样的观点。

(三)组织写作,应用思辨思维

通过组织写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运用思辨思维,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其能够从组内互动中学到更多。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写一篇文章《九十多年前的回忆》,将自己阅读的体会,对作者的情感,对李大钊的敬仰都表达出来。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要尽可能地体现自己真实的情感。教师将这样的任务呈现出来,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一个学生这样写到:“在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时代,回顾1927年先生的遭遇与先生刚正不阿的气概,不禁让我潸然,更加激发我前行。”通过这样的写作,学生能收集思辨的火苗,呈现自己思辨的成果,从而提升思辨能力。

四、 结论

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讨论性质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同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合作学习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他们在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猜你喜欢
思辨性批判性观点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观点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