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化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2023-11-03 07:31陈朝秀
考试周刊 2023年4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语文

陈朝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样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在21世纪,信息技术以绝对的优势在当下的课堂中发挥着作用,如图文结合的功能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资源众多的特征丰富了语文课堂,互动性强的优点激活了课堂氛围等,所以我们要加强先进教学手段与教学的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语文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所以,加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已经开始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教学。具体使用情况如下:第一,多媒体课件。在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下,多媒体已经成了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音视频、网页等多种信息的融合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看图识字、听音注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字的音形意,从而掌握知识点。第二,网络技术。时至今日,我国网络的覆盖面已经非常广泛,几乎每家每户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与知识。所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也是可行的,通过构建交互式课堂,强化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智能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系列智能产品,这种智能产品的个性化、应用性特点,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制订合理的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原则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不断凸显,教师要想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确保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最终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

(一)辅助性原则

信息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的特征,教师遇到问题登录网络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源,所以容易在课堂出现错位的情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无论什么内容都要用到,如识字分析用多媒体,阅读篇章用多媒体,拓宽课堂容量用网络资源,很明显多媒体成了新宠,教师反而成了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教学工具的使用,都要为教学服务,所以在多媒体的使用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发挥它的辅助作用,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深度融合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适用性原则

纵然多媒体的优势众多,可以优化整个课堂,可以降低师生的压力,但其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堂。要想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必须遵循适用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在《示儿》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找到的配乐是轻松的,很明显不符合本首古诗的基调,最终弱化了古诗的情感,影响学生对本首古诗情感的理解。这样的课堂,信息技术反而成了教学的负担。

(三)价值性原则

技术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意志与需求的充分体现。每一种技术的发展、应用都是为了服务人类的某个目的。所以技术一般有两大特征:第一,工具性特征;第二价值型特征。工具性特征指的是人类出于什么目的发明和应用它,价值型特征指的是对技术善恶价值的一种判断。从语文学科视角来看,信息技术并非必须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活跃在课堂上。所以,信息技术并非必要条件,我们之所以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是否对教学有利,体现教育本身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防止技术至上,又要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泥坑。

(四)人文性原则

语文是工具与人文兼具的一门学科,隶属精神领域范畴,前提是丰富的语料、人们对语料反应的多元化。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通过优秀篇章的文字浸染升华学生的人格,所以那些音视频远不能替代文字的功能。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的学习中,用视频资料的方式深化学生对这篇文章传递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感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在《蝙蝠与雷达》学习中,那些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术语,用图像来介绍也是合理的;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学习中,用图片展示北京春节的画面,对学生直观了解北京春节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视频资料无法让学生体会作者写《北京的春节》的那种情感,所以加强对文字的进一步分析与解读非常有必要。

三、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为此,在新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把握信息技术的价值,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其落实到教学之中,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一)重要性

1.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往的语文课堂,以教师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教师将整理好、总结好的知识一股脑地展示出来,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而且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被禁锢,严重地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趣味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样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路径。这种全新的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

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创新了教学方法。在网络海量资源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资料,学生也可以借助移动端开展自我学习,打破了以往课堂局限的弊端,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得以缓解,同时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还强化了课堂互动与交流,为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3. 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

在素质理念的持续推进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今,成绩不再是衡量一名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信息技术指引下的语文课堂中,广阔的资源进入了课堂内,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同样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育。

(二)必要性

1. 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现实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推动着人们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往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一去不复返。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之中,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借助音视频为学生构建与文本相应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快速地掌握知识。音视频的加持,也为学生理解文章做好了示范,即便是学生在课下阅读文章,也可以照着看到的内容模仿,逐渐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2. 陈旧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

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学生的主动性降低,积极性不足,最终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止步不前。为此,教师必须打破当下的教学模式,采取合理的模式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学生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3. 由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决定

学生对感性事物感兴趣,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基于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找到与学生认知相符的教学路径,教学实践表明,现代技术在语文课堂应用有着极大的好处和优势。

四、 巧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推动着教学目标的完成。实践教学表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语文课堂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情境,开展课堂互动与交流,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的特征优化语文课堂,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评价反思,让学生与自己对话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教学反思与评估,可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评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更要注重他们内在素养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成果,并引导他们开展交流,可以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清晰地记录下来。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思维方式、交流合作、问题解决、批判思维等)做出合理的评估,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如在《乡下人家》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了“乡下人家风情展览”的主题,让学生找出最具乡下人家特色的一个物品,之后根据作品内容设计主题,并给出推荐的理由。随后各小组给物品所在的展厅起一个名字,并通过浏览大家提交上来的作品,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发表评价。在网络平台上,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为学生留出时间改进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成果质量、表达语言是否规范、互动频次等视角入手,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而教师也可以以此为依据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灵活运用微课,激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陈旧的模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转变自身理念,掌握先进技术的教学功能,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在信息技术与教学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技术不断涌现,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借助微课优势开展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以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写作大纲、学生的写作基础,制订一套完备的微课方案,确保其在各个环节优势的发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如在写作时,首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过观看微课了解该话题写作的要点。其次,播放与该话题有关的写作微视频,让学生组伴自主阅读文章,并写下阅读感悟。再次,在写作技巧的讲解中,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各类资源和图片,并将其穿插于写作中去,让学生直观了解写作方法,最终完成习作素材的积累。最后,教师利用微课构建虚拟习作场景,让学生逐步参与其中,进而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电子白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的内容晦涩难懂,即便是教师反复地讲解,学生依然不能理解。借助信息技术生动、直观的功能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的感官得到多重刺激,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学实践研究显示:如若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授课,就可以轻松突破难点,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汉字教学中,因汉字的音近字、形体字相近,学生一时间难以把握,但只要把握他们的共同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量。如在“晴、情、清”的学习中,首先用电子白板展示这几个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其共同点“青”,而后将眼睛的图像拉到“青”的左侧就可以成为“晴”字,将“小溪”的图像移动到“青”的左边,就是“清”,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把握了他们的特点和意思,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再如,在《陶罐与铁罐》一课的学习中,首先用音频展示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观察画面,最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续编能力重新讲故事,还可以根据剧情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多种方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同时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优化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如在《望洞庭》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用现代文话古文”的学习任务,并在计算机教室组织了本次活动,学生听到任务后吃惊、激动,因为新颖的课堂形式,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的反复听音频,感悟诗词构建的意境美,有的观看名师视频,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刻,还有的学生自我查阅资料,了解文本的来龙去脉,虽然学生各有侧重,但全都认真地完成了作业。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丰富,推动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五)巧用微视频,实现课内外教学的结合

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导致学生难以在一节课上全面把握课堂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的优势,首先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便捷性,制作微视频教学课件,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反复地学习,以此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观潮》一课的学习中,关于大潮来临前、中、后的景色的描写是重点,而对钱塘江描写语句的理解是难点,于是教师制作了相应的微视频课件,供学生课下学习。在学生的反复观看中不仅领会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魅力,而且获得了全新的体验与感知。信息化的应用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实现了课内外教学的充分结合。又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学习中,文章讲述了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自然的美好与奇妙,但学生因自身认知弱因素的影响,无法真正理解植物的具体情况,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留课下作业“利用网络搜索相关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自主观看种子传播的过程”,然后邀请学生在课堂上讲一讲。这样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认知,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六)利用交流工具,打造交互式平台

在《爱的教育》中,夏丏尊先生说:如若教育没有情感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缺少爱的教育就没有教育。身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对学生作好引导。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师生始终保持着距离感,他们不愿意亲近老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呢?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挥微信、QQ等交流工具的优势,组建“故事小组”“朗读小组”等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相应的平台内分享自己看过的趣味故事,朗读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文章片段,结合教师发布的任务完成在线打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享的情况与他们实时互动,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给予合理的指导,这样不仅增进了彼此的关系,而且深化了信任,为后续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

(七)合理运用测评系统,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自主读书,不等待教师,自能作文,不等待教师改。”由此可见,学生个体学习习惯、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夯实学生的生字词、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基本训练。一直以来,我国以考试选拔人才,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合理利用测评系统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开展检验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可以将课后训练纳入测评系统,让学生测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出示学生的错误,从而让学生对自身问题进行了解。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网络测评数据推测学生阶段内的学习状态、存在的问题,而后制订合理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不断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

(八)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助力教学的有序开展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此教师要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以在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信息化理念,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夯实基础。其次,有关部门要定期对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如微视频制作、电子白板应用等,为了确保先进技术与教学工作的结合,教师可以组织比赛保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热情。作为一名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探寻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确保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五、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要扎根现实,走向未来。所以我们要积极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注重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建设丰富多彩且有活力的课堂。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一种工具,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地加剧,所以文章浅谈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信息技术是辅助语文教学的一种工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推动着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工具,在应用中,需要教师综合学情、学科规律合理地应用,这样才能将其优势发挥到位。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看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积极探寻其与语文的结合点,通过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作好铺垫,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