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建构初中数学生态课堂

2023-11-03 07:31夏琦博
考试周刊 2023年44期
关键词:共同体生态评价

夏琦博

一、 基于共同体视角下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理论阐述

(一)共同体视角的理论阐述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发表《共同体与社会》首次提出“共同体”这一社会学概念。此时“共同体”不仅是指一种合作形式更是一个有共同精神目标相互合作进步,相互依存的团体。学习共同体是指在促进人进步成长为同一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者、助学者和初中数学课程中多种课程资源影响元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需要强调的是,在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中学习者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教师,而学生和教师又互为彼此的助学者。佐藤学将学校称为学习共同体,表示学校是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等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要怀揣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通过竭尽全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互相学习方式在影响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

(二)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理论阐述

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就是把初中数学课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这就说明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具有微观生态系统的多种特征,如整体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等。在数学生态课堂理念中课堂不仅关注生态主体因子(教师和学生)还关注生态客体因子(初中数学教学环境、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等)。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强调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的,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旨在促进数学生态课堂的有序、和谐、健康发展。在初中生态课堂中表现为促进学生通过教育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促进初中生的全方位发展。

(三)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具体内容

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考虑课堂内外的多种因素。课堂内,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讨论等,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课堂外,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支持数学生态课堂的发展。其中包括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社团、比赛,创设数学学习资源丰富的课外活动,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不仅关注教学过程,还需要关注整体的教育生态,通过促进师生合作、互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学生。这种生态课堂的理念将教育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全面的人才培养。

二、 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必要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初中数学生态课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数学生态课程的发展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而其中“学生人数”和“教学方式方法”等因子的不稳定影响数学生态课程的发展速度。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学生人数较多,造成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结构系统不稳定。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单一授课方式和保守的提问方式使得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越来越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思维固化。单一的授课方式和保守的教学方式无法保证师生的平等交流,促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初中数学生态课堂中缺少数学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和名人名言标语等,无法营造初中生态课堂的文化氛围,种种因素导致初中生态课堂中一系列的生态失衡现象。

(二)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优势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能够突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积极、有效、活泼、和谐的互动。师生互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良好的互动才能在提高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创新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教师也是学习者,一改传统课堂中高高在上的姿态,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向同事学习、向经验学习、向学生学习促进师生平等沟通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例如,在讲授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一章时教师使用促进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讨论法和探究法,根据学生综合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并通过鼓励组内成员轮流当组长实现建议和体验的沟通交流,弥补大班条件下沟通不到位的情况,提高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三)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并非一时之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支持。为了实现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生态课堂的需求。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提供资源和支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为构建生态课堂提供支持和保障。考虑到传统评价方式的限制,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综合能力、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家长应积极参与,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不仅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还能培养出更具有创造力和适应力的未来人才。

三、 基于共同体视角下构建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问题

(一)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模式缺乏和谐与平等

主要表现是学生在数学课堂管理中缺少话语权。在讲授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这一节时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采用封闭式的问答方法和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导致学生无法畅所欲言,缺乏真正的话语权。而这一节内容大多是定义类型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中心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这种概念型的知识点。教师侧重于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外角、三角形内外角的关系这种概念类型的知识点,虽然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互动,但是这种互动对生态课堂的构建毫无促进作用。再加上教师课堂中侧重于在这种封闭的问答方式学生只对“与三角形相关的线段”的认知只停留在是什么的问题上,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思考,更无法从沟通中了解学生对几何图形中“中线”“角平分线”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优化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环境不仅包括两个主体要素(教师和学生),还包括数学课堂的资源要素(条件和环境)。而数学课堂资源要素既包括影响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活动的内部条件(数学教学目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包括外在的课程影响要素(班级文化、家庭氛围、学生心理环境和师生的人际关系)。如今大多数初中学校对教学环境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室干净程度、明亮程度和教室多媒体配备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师生人际关系情况和学生心理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究其原因是学校未意识到初中生态课堂中数学课堂的资源要素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与传统数学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第一标准的评价方式不同,数学生态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不仅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更要针对教师进行评价。在讲授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时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小组讨论问题的热烈程度、得出结论的准确程度和动手操作环节的顺利程度都应作为对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育能力全面评价的依据。不仅如此,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应兼顾情感体验、教育态度和教育价值观多方面的评价。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出现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究其原因,学校和教师对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且没有权威的评价方式指导,导致对教学的评价相对单一。

四、 基于共同体视角下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举措

(一)统一目标,构建多层次目标融合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需要先有一个共同愿望的学习集体,并借助组内异质结构让组员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要在发挥优等生作用,给学生创造训练机会的同时,使学生在共同体中缓解内心压力,让学生既不会产生过大压力,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换句话说,学习共同体是互帮互助的群体,但部分教师通常只注重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单向互动,即优等生对差等生的帮助,造成优等生难以有很大提升,差等生压力较大且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对学生的共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构建共同体的时候,需重视成员的特征,制订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团体架构与学习目标。首先,应建立起互助关系,形成基本的互助体系。学习共同体通常有4~6人,通过创建帮助小组来形成知识网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尽可能地不在合作体系中固化身份,将学生能力与成绩作为基础,保障学生能力上的均衡和互补,为学生间的相互促进创造条件。其次,应创造可以展现各自能力的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一般的小组学习当中,经常会有差等生无法及时找出解决方式的情况。而学习共同体则要改变这一情况,通过不同问题让每个共同体成员都能够发挥出自身能力,并完成制订的目标,达到成员获得成就感的要求,使学生认可自身价值,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能够结合生活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标准解法与模糊推算法的方式进行计算。其中模糊推算能够脱离标准算法,让差等生也能够提出解法,从而主动参与其中。

(二)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和谐与平等的互动模式

共同体视角下数学生态课堂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轻松而愉快的。师生之间的相处方式是和谐的、开放的、目标一致的。为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和谐平等互动模式,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作出努力。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并帮助学生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师应该首先表明自己和学生有共同的目标,并以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与自己建立心理统一战线,在此前提下,师生的互动才能更有效率。而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能因为学生不会知识而责备学生、质问学生,而是要做一个会倾听的教师。教师应该在互动时用温和、平易近人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互动,用耐心和真诚去面对学生,否则容易出现学生不敢问问题的现象。初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授课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以及启发法,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同时通过和谐的互动方式挖掘学生的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友爱的课堂。其次,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生态课堂强调课程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生态课堂中重要的因子,因此教师要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例如,在讲授“函数”这一内容时,因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容易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根据学生的性格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以培养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教师之间和谐与平等的互动模式。

(三)营造良好的初中生态课堂环境

学校应将生态教育理念渗透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构建学生教师共同管理课堂的多元课堂,重视营造和谐平等、自由开放、绿色向上的生态学习环境。例如,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这一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问题提出之后,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此时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表面只能看到有的学生发言积极,有的学生沉默寡言,但是深入分析则能发现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深入了解学生人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动手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组员之间的深入了解,使学生之间产生深厚的友谊,并通过小组竞争激发组员的荣誉感,以营造生态的课堂环境。正确的竞争和合作意识是学生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一笔财富。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洞悉学生的心理的基础上,摒弃“教师本位”旧思想,用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并在实际行动中帮助每位学生。最终教师组织通过小组比拼与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和谐平等、自由开放、绿色向上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行动将其内化为班级风气。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正确看待合作与竞争,对同学要做到平等尊重,对教师要做到尊重与配合,对待学习更应该严谨认真并积极进取。

(四)建立和谐多元的生态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一种手段。数学生态课堂的目标是学生全方位地健康快乐发展,数学生态课堂重视两个主体的同时也重视学习环境,不仅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所以生态课堂中的评价要注意数学生态课堂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课堂主体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又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既要包含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又要包含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课堂评价内容既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积极程度,又要涉及教师备课、授课态度、授课方式方法。这样的评价才是涉及数学生态课堂多种方面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反映学生和教师以及环境的方方面面状态,并促进数学生态课程的发展。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生态课堂是将学习与育人环节以及教学的环境等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用教育生态学的相关思想去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以促进初中数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所有的教育参与者不断地尝试与努力。而学习共同体为我们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角度。在教学中不仅考虑教师和学生同为学习者,还要注意教学环境的优化。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角度构建生态课堂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平等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优化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实现数学生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体生态评价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