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在高职游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03 20:59胡瑞缘
体育风尚 2023年8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

胡瑞缘

摘要:结合高职游泳教学的根本目的来看,主要为增强高职生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目标的改变可带来方法的改变,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融合目标教学法于高职游泳教学中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研究基于高职游泳教学,分析目标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从阶段性目标、挑战性目标和分层目标三个方面,总结目标教学法的实践规律,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设计,拟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结合挑战性目标的设计,逐步提升高职生游泳技能水平;依托层次性目标设计,确保目标更具针对性,望研究能够为推进高职生在游泳乃至体育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高职游泳教学;应用研究

目标教学法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入中国,自目标教学法出现,便被众多学者应用于具体的研究中,并且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目标教学法顾名思义,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目标为主线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與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目标教学法的指向性更强,可帮助学生了解近期和未来学习方向。结合高职生游泳学习情况来看,以目标教学法统领教与学活动的实施,更有助于提升高职生游泳技能水平,确保教学标准的达成。为此,将目标教学法贯彻于高职游泳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以阶段性目标,推进学习任务的实施

结合游泳运动特点分析,多在水中环境下进行,对于许多缺乏游泳经验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难免存在恐水心理。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在以往成长中,大多接触过游泳,但依然有部分学生未展开系统学习,此背景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畏难心理,甚至抗拒参与游泳课程。为此,在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确立阶段性目标,即短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出息看到自身进步,了解努力与成长之间的关系,并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实现下阶段学习目标而付出努力。假设此过程中,教师或是学生自己设立的学习目标过大,学生下意识会产生一种难以达成目标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信心。除此以外,差距过大的目标实施过程较长,此期间也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疲惫感,甚至形成消极的学习情绪。为此,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学习状态,确立阶段性目标,以短期目标带动长期目标发展[1]。以实际为例,可将“熟练掌握游泳技术”这一长期目标分割成三个阶段,按照由简到难得规律,设置不同目标下的学习活动,以此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增强其信心,消除练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紧张感。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向确立目标:

①第一阶段主要为帮助学生形成对有用动作的初步了解,即深化学生对游泳形式,包括仰泳、蛙泳等了解。

实际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不同的有用动作,并播放一些有用比赛的视频,以此增强学生对游泳的感性认识,避免学生在下水后出现张皇失措的情况。此阶段侧重于动作的示范和讲解,以“仰泳”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模仿视频中呈现的手臂动作进行对称式轮转,并配合腿部动作,以此初步掌握仰泳姿势。因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期阶段,对动作的掌握并不标准[2]。为此,教师无需纠结于所有动作讲解,主要为帮助学生打好心理建设,环节学生紧张情绪,解决其动作不协调的问题。在学生逐渐打破对有用的抵触情绪后,在耐心指导其动作规范,使学生能够以放松的心态面对游泳运动,为实现下阶段教学目标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

②第二阶段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巩固第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同时,为第三阶段目标的达成做好准备。

与第一阶段目标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阶段学生需要参与到入水训练中,并实践在第一阶段游泳动作的把握,形成对有用动作的吸收与了解。基于此,第二阶段目标可融合“熟悉水性”、“练习泳姿”相关内容。首先,结合部分初期接触游泳运动的学生而言,即使学生已经在第一阶段掌握一些有用姿势,但始终难以平卧在水中,为此,教师可在第二阶段加强学生水性练习,以此帮助其熟悉水性。实际过程中,可采用屏息直立漂浮的形式进行。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要求一名成员在水中保持直立漂浮的姿势,另一位成员给予保护。为保障练习的安全性,在具体实施前,教师应传递一些注意事项,如处于直立漂浮状态的学生应保持鼻子处于最高位置,便于自由呼吸;还可以蹬底漂浮的形式,吸气后沉入水底完成漂浮[3]。此方式主要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性,在学生适应水下环境后,再展开泳姿练习。在众多游泳动作中,仰泳属于最易掌握的游泳动作,其入门要求较低,更有助于第二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许多未接触过游泳运动的高职学生对游泳始终保持畏难心理,而将仰泳作为第二阶段教学目标,更能发挥目标教学法的应用优势。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仰泳联系,回忆第一阶段学习的动作内容,在水下完成手臂动作和对称轮转划水,以此掌握泳姿。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也将逐渐克服因初期学习游泳所产生的紧张感,更能以轻松的心态看待有用动作,为接下来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每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必然会有许多学生存在动作上的困惑。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以此促进学生对游泳动作的吸收和运用[4]。

③第三阶段主要为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体能水平。

一般情况下,进入第三阶段的学生大多已经掌握动作技巧,具备一定熟练度,但在体能方面存在欠缺。同时,对于一些难度过大的动作依然存在疑虑。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游泳动作亦是如此。为此,教师应在第三阶段确立体能、动作训练目标,因此阶段学生均对游泳运动做好心理建设,故可适当增强教学和训练强度,以此保障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不同形式的游泳练习。以实际为例,教师可增加学生的有氧呼吸训练频率,设置一些长距离的游泳任务,以此增强学生体能和耐力[5]。同时,还可以小组比拼的形式,考察哪位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结合最为标准的动作抵达泳池终点等。

此种以阶段性为节点设置教学目标的方式,更让每位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保持实现目标的希望,更能在学生达成目标的同时,使其自主产生一种挑战的欲望和成就感,实现学习信心的增强。为此,教师有必要将阶段性目标落实于实际,确保目标教学法的稳步实施,同时,及时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调整目标,以保障阶段性目标更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二、以挑战性目标,增强专业技能水平

对于一个空泛甚至是不够具体的目标而言,无论是教师亦或是学生均无法探查其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而明确且带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能够在直观化展现教与学的方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产生[6]。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确立带有挑战性的教与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以实际为例,游泳运动包含腿部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划分不同的标准,如及格、良好以及优秀,其中及格为10米、良好15米以及优秀25米,此三个标准可作为三个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阶段学生而言均具有一定挑战性。而一旦学生的学习目标产生明确指向,学习行为便会随着目标而出现调整,可在强化其有用水平的同时,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值得注意的是,挑战性目标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立挑战性目标。为目标目标的精准设计,可在训练前后展开总结评价。如在每次下课前,组织学生展开自评或是互评活动,即学生需要汇总本次課程的教学重点,并演示相关动作,其余同学根据该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为避免打击到学生自信心,评价内容可以激励式引导为主,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更积极的投身到游泳训练中。生生互评主要为达成取长补短的效果,即学生需要在评价与交流中互相分享自己的有用经验,发现自身的进步,了解自己的不足,为下阶段学习目标的制定打好基础。在自评和互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开展总结性评价,即与学生一同制定下阶段教学目标,以此保障每个环节所设置的目标均能迎合学生个体成长,为学生有用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7]。

三、以层次性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

通过对学生情况观察,即基于成绩统计与分析、沟通交流等方式获取学生现状后,能够发现,层次性目标的设计与反馈机制的建设为教学提供较大帮助,为高职学生带来更为有效的学习过程,使其能够于学习中实现技能、技术的有效提升[8]。就具体内容展开分析,游泳教学中可以学生平均水平作为标准,基于标准上/下情况,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展开引导。此类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明确方向,并通过师生沟通、学生反馈实现学习内容的调整。就游泳教学内容而言,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学生游泳过程中的表现有着明显提升水平,但实际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升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部分学生,尤其是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常因长期学习但不得其法、无法提升而产生厌倦感,放弃学习。结合层次性目标展开教学,可将“技术水平提升”这一整体目标细化为阶段目标,便于学生感知自身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可强化学生的信心,使其在练习过程中感知自身水平。进而获得发展。结合具体教学分析,可从泳姿的掌握展开教学设计,将长期目标通过层次性目标的设计实现分解引导,结合反馈实现学生的提升。具体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层次性目标,因材施教地实现教学引导。在不同泳姿的掌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即体质与技能掌握水平角度分为三组,引导三组学生通过学习达成目标。第一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于熟练运用一种泳姿,并对其他泳姿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运用一种;第二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泳姿,对其他泳姿有所了解,能够初步尝试;第三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于基本学习一种泳姿,并且对其他泳姿有所了解。除此以外,三组学生均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泳姿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在游泳过程中保证自身运动安全,能够实现自救、互救。

教学实现方法:以层次性目标为基础,在面对三组不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不同内容的引入。第一组学生的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以难度稍高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并通过沟通使其了解泳姿的形态、动作,并且提高速度与爆发力。第二组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应就实际情况实现引导,必要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实现引导,即针对一种泳姿,引导学生首先熟练掌握一种,将另一种作为拓展知识;对于第三组学生,则应根据其水平,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从初学者教学角度展开,引导学生适应相关内容,在游泳过程中使其能够肢体协调,在训练过程中调整呼吸,保持标准动作。另外,无论何组学生,教学过程中均可与教师交流,从自身情况角度出发,获得教师引导,而教师亦应观察学生情况,必要时主动指点、引导学生,使其思考如何实现提升。

从上述内容可以发现,面向高职学生的游泳教学中,层次性目标相对于整体目标而言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且面对学生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教师还需充分结合实际,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从实际角度而言,并非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均可从层次角度实现分层,而此时教师则应就学生的整体水平展开分析,从创新分层、分组教学引导等角度出发,积极面向学生,从教学、师生互动沟通中积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带动。

总而言之,目标教学法可在明确教师教学方向、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迎合学生个体差异,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游泳领域的长远发展。但目标教学法并非一蹴而就,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迎合教学标准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实施效果。为此,教师应把握目标教学法特点,从三个方向设置不同目标,以阶段性目标,迎合学生认知差异,使学生在更具规范性的教学活动、更具指向性的教学目标中掌握游泳技巧。此外,为实现高职生阶段性成长,可设置一些带有挑战性的目标,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了解学生现阶段游泳水平,以评价作为设计挑战性目标的依据,确保目标教学法的稳步实施。同时,为迎合高职生个体差异,还需将层次性目标设计贯彻于实际,保障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在目标教学法下的游泳课程中实现运动技能水平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振赵.海南高职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游泳救生能力的教学策略[J].健与美,2023(01):114-116.

[2]刘林科.高职学生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视野,2022(16):110-112.

[3]王艳.对我国高职院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风尚,2022(08):104-106.

[4]江雪艳.科学合理制定高职院校游泳课余短期训练计划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7):134-135.

[5]罗振赵.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游泳救生能力培养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2):90-92.

[6]陈琳,任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游泳救生课教学模式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83-85.

[7]赵源.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现状与措施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4):76-77.

[8]庞涛.高职院校游泳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0):65-66.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研究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的应用与研究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