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探析

2023-11-04 08:08
物流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碳物流教学内容

陈 瑞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0 引言

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其中物流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量在过去十年间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增至9%以上。推动物流行业的高效、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为促进绿色物流业发展,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有思想有文化有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本文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为例,充分挖掘“双碳”战略目标下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明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应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潜移默化的塑造优良的价值观,由浅到深、由内到外的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知识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加深学生建立“低碳物流强国”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引导学生实现职业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下本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主要从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双碳”目标下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思路

结合“双碳”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思政教育与“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构建了“目标层—实施层—支撑层—评价层”四个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总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思路图

(1)目标层对接定位需求。在目标层,物流成本管理专业对接新背景下的新需求,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绿色”企业发展需求和“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岗位需求出发,制定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物流成本构成、核算、预测与决策、预算、分析和绩效评价等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核算方法;能力目标为培育学生具有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成本控制以及实操的能力;素质目标表现在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树立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资源节约、成本效率等意识,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优良职业道德,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具备严谨认真、细心节约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认同感和行业自豪感,成为建设物流强国中的一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者相融,构成本文课程思政的目标层。

(2)实施层课程与思政双融合。实施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优化细分为课程内容模块和思政内容模块两个部分。课程内容模块主要包括物流成本管理知识模块、1+X证书技能点模块和“双创”比赛三个模块,从不同的角度教授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成本核算、预算、决策的方法,重点关注传授物流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等理论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围绕物流业务的主线认知理论,剖析知识系统的本质,引导学生对成本的结构、横向、纵向、趋势进行分析,了解各流程中物流成本的逻辑关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思政内容模块将物流成本管理知识与“双碳”目标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降本增效意识、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发展使命融为一体,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双碳”背景下热点问题的剖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法治意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和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教学过程中,这两个模块深度融合,构成了本课程课程思政的实施层。

(3)支撑层“三教”多维助力。在支撑层,教师、教材和教学平台“三教”构成了本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教师是指建设一支经验丰富、思德高尚、知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坚持立德树人、不断与时俱进,提高专业素质与思德素质;教材表现为在原本的教学内容基础上新增“双碳”背景下课程思政元素,针对“物流成本管理”教材,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育人三者有机统一,修订完善课程标准,重构教学目标;教学平台建设是指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平台,运用“翻转课堂、智慧职教、超星学习通,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运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强化思政课程的延伸,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

(4)评价层多元全面考核方式。评价层是指在本课程实践中建立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评价与“理论+实践”“课程内容+1+x技能”“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总结性评价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参照。教学团队坚持学习通平台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导师多维度评价相结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的管理决策机制,直观体现课程思政教育下学生的成长。

在“双碳”目标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本课程按照“目标层—实施层—支撑层—评价层”总体思路,循序渐进、不断优化,助力本课程的思政建设。

2 “双碳”目标下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过程

本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以目标为导向,任务为驱动,通过小组合作,创新思政融入方式,构建“课前导学-知识点讲解-布置任务-实训练习-归纳总结”的“思学演练悟”的自我提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在课前环节,教师充分考虑“双碳”目标下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以思政引导问题,引发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思考和对新知识的探索。“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常选用真实的企业作为案例分析,教师在案例选取时遵循与时俱进原则,把握时代热点问题,通过穿插国家“双碳”政策、地方绿色减排举措和企业创新等真实成本案例,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得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前通过学情调查,强化“怎么做”等技能问题,弱化“是什么”等知识性问题,强调课堂的参与和领悟。因此,在课中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PPT课件、微课、动画和视频等类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堂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案例实操、小组合作等线下教学方式与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讨论、投票等多种手段,结合思维导图、游戏创设、小组评分等方法实现交互融合,保障本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效果。以“中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及与美国日本的比较”及“中国物流行业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绿色发展量”为例,让学生感悟建设“低碳物流强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菜鸟物流公司绿色包装决策项目的操作为例,引导学生养成低碳环保、降本增效的职业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课后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同行评价及课后问卷评价结果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寻找新的思政切入点,优化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借助教学反思进行思政教学实践的不断思考。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问题分析和思考总结的能力,打造学生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生能力,体现了“教学为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 “双碳”目标下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内容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对“双碳”目标物流背景下的新业态和物流成本管理岗位技能的更新,对接“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和“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成本考核标准,重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后,分项目概述其思政教学内容。“物流成本管理”教材共分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与“双碳”背景下课程思政元素紧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低碳环保、降本增效的意识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与“双碳”目标元素相结合的设计思路见表1。表1对“双碳”目标下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的方法和目标进行了阐述。本课程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三维目标基础上,通过对物流业相关热点问题的剖析,将“双碳”目标元素与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通过案例、视频、讨论等形式,针对性融入不同的章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项目一:物流成本构成”为例,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物流成本的分类标准,教师结合“双碳”战略,通过讲解绿色低碳革命-京东物流的物流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编制物流成本构成分类表,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和建设“物流强国”的紧迫感与社会责任感。课程项目一中“双碳”目标下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如图3所示。

表1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分项目教学目标及设计

图3 物流成本管理项目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4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将实现“双碳”目标引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也是培养创新型物流技能型人才不断理论创新的措施。本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挖掘了“双碳”目标下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价值元素,并探讨了本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从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展现,推进了新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有机融合,做到“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将“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与价值观的塑造融入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将智慧物流与绿色无接触配送等专业前沿性研究成果融入本课程教学方法中,培养了学生绿色环保、降本增效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建设“低碳物流强国”的责任感,在实践之中打造学生可持续性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达到对学生的思政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双碳物流教学内容
“双碳”下的ESG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