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重工从船舶启航,在大锻件自由锻领域乘风破浪

2023-11-06 09:05陈海燕FM
锻造与冲压 2023年19期
关键词:船用重工曲轴

文/陈海燕·FM 记者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型自由锻造压机的不断投产,我国万吨以上大型自由锻压机已达到二十余台,我国在大锻件自由锻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达到了世界第一。

但在高端产品锻造技术、高端装备水平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核电锻件方面,欧洲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开始研制12%Cr 汽轮机高、中、低压转子,总体上看,我国的核电等高端大锻件锻造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在锻造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方面也远不及西方先进水平,高端锻造设备的核心系统,如液压系统中的定量泵、锻造操作机等等,还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尽管近年来国内也实现了相关设备的国产化,但国产锻造装备的稳定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本期《锻造与冲压》记者就步入九省通衢的武汉,采访到了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重工”)的董事长刘志勇先生,和大家一起分享武汉重工如何秉承中国船舶集团“质量至上、兴船强装”的方针,坚持“铸锻精品、争创一流”的理念,努力一步步缩小这些差距,践行“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

刘志勇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老工业城区的剪影——船用铸锻件生产基地

八月桂花飘香,记者从水路行至武汉关,乘轮渡至汉阳门,穿过户部巷、黄鹤楼,踏上和平大道,再到青王路,来到了中国船舶船用铸锻件生产基地。

这里是武汉的老工业城区,红色的砖墙,木质的窗户,掩映在高大繁茂的行道绿荫中,一些外墙布满了绿色的爬山虎。武汉重工就坐落其中,工厂看上去像一片古典园林式建筑,听老工人说,只此一家,就占地百万平方米。

刘志勇介绍说:武汉重工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最初创建于1958 年8 月,系原苏联援建的156 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之一,建厂之初产品定位于船用铸锻件,主要为海军建设服务,是国家舰船重要配套基地,它起步于船舶。

八十年代前,武汉重工大体都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下稳中求进,后来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公司一度步入低谷,谋求经营转型,在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几经起伏。

千禧年后是一个契机,武汉重工抓住了债转股的机遇,完成了公司改制,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投建了8000t 压机、中高速柴油机曲轴生产线及青岛海西低速柴油机曲轴加工基地等,产品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船舶市场持续火爆的大背景下,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有些老工人回忆当初,会说:“那个时候在厂里上班、住红房子、喝盐汽水是不少武汉人羡慕又向往的生活。比现在的光谷还牛!”

刘志勇从1994 年武汉钢铁学院毕业便入职武汉重工,在特殊钢分厂从事技术工作,不久就因工作能力突出担任了特殊钢厂副厂长;努力工作之余取得了武汉理工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先后担任技术一处处长、特殊钢厂厂长、总经理助理等职务。他几乎见证了大半部武汉重工发展史,兴衰荣辱与共;于2020 年由中国船舶集团公司任命,担负起武汉重工的董事长领导职务。

在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船舶市场持续低迷,武汉重工受锻造行业产能过剩、公司产品结构单一、资产重、人工成本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发展进入低谷期,连续多年亏损。他临危受命,亲身参与、筹措了武汉重工从2018年到2023年进入改革发展期的全过程:明确了“1256”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重工企业”,坚持“技术强企、质量兴企、管理立企”的发展方向,以深化改革、瘦身减负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进富余产能、闲置资产处置及“三项制度”改革,大幅压缩在岗人力数量,优化资产组成和人力资源配置,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发展活力;强化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发挥材料科学应用的技术优势,努力开拓军品、高附加值非船市场,扩大承制范围,筑牢产业发展基础;聚焦锻件产品提档升级,深化精细管理,以船舶为主业,做专做强,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扭转公司不利发展态势。

经过一系列举措,武汉重工在岗职工由2017 年底的3100 余人逐步压减到目前的1268 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产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军品由常规领域向军核领域,配套由单一锻件零部件向部套、成套设备供货的突破,公司生产经营效率及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自2018 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六十余年风风雨雨,武汉重工已发展成为集炼钢、锻造、有色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成套设备制造于一体的国家重点保军企业,国内中低速柴油机运动部件生产基地,大型船用铸锻件生产中心和中南地区最大的铸锻中心,主要承担着舰船轴舵系、中高速柴油机曲轴、螺旋桨、军核锻件、低速柴油机曲轴、柴油机动力部件、特种成套产品等研制及生产任务,就像武汉老城区工业发展的一片剪影。

大锻件里没有“孤岛”

“自由锻、大锻件的产品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 ,在老工人的介绍下,记者走访了工厂的各个生产车间,武汉重工在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连杆、曲轴的生产当中,运用了全模锻、胎模锻、局部模锻等近净成形技术,实现了锻造余量的缩减以及材料利用率的大幅提升。公司还在舰船用中速机曲轴等锻件上,运用了洁净钢冶炼技术、锻件温控流控技术,控制了材料内部夹杂,促进了锻件内部组织的均匀一致,增强了装备的使用性能。

锻造行业对配套设备的要求较高,而目前大锻件、自由锻行业内的相关企业,设备自动化、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手动作业成分占比偏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所需投入较大,在当前自由锻、大锻件普遍还是单件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模式下,设备投资回报周期长。

大锻件里没有孤岛,需要行业企业间以及各企业内的协同用力,以攻克超大型锻件的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的难关。

武汉重工积极应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力求减轻现场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提升管理效率。武汉重工是国内最早联合相关单位开展锻件热态测量技术研究的企业之一,通过对锻件动态热态测量技术的运用,实现了部分锻件的热态尺寸在线动态测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操作者直接近距离接触热态锻件,减轻了劳动强度。

武汉重工还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公司ERP 系统、PLM 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的持续建设,实现了锻件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的数字化追溯。同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自主研发工作,通过自研信息系统,解决了部分生产一线数据孤岛问题。

“招兵买马”——大国工匠掌舵技术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武汉重工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转型升级,将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积极创造“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致力于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环境。武汉重工大力培养选拔优秀青年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建立了技术、技能、管理、营销四条专业晋升通道,各类人才都能找到在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公司以奋斗者为荣,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大力倡导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人才能够得到与能力和业绩相匹配的薪酬和荣誉。

刘志勇说,武汉重工作为国家海军武器装备配套的重点骨干企业,“招兵买马”汲取的人才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

武汉重工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2 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 人,省部级专家3 人,集团公司高级专家1 人。拥有技能人才856 人,其中,全国技术能手1 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3 人,湖北省技能大师1 人,湖北省首席技师8 人,湖北省技术能手5 人,武汉市工匠2 人,武汉市首席技师4 人,武汉市技能大师11 人等,建有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在这个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里,从职工素质到生产手段已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化机械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⑴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在舰船轴系锻件、中高速柴油机曲轴、低速柴油机曲轴、核电锻件、核电钢管、火电钢管、热模锻压力机及大型艺术铸造等方面掌握关键核心制造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⑵实现了船用低速机曲轴国产化批生产,解决了困扰我国造船业“船等机、机等轴”的瓶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三代核电主蒸汽管道及主蒸汽超级管道,填补了国内空白;

⑶集中科研院所、行业内重要企业和著名专业学者等多方面力量,联合开发、积极打造以热模锻压力机为代表的武汉重工非标成套设备品牌,陆续研发了1600T、2000T、2500T、3150T、5000T、6000T等多个型号热模锻压力机,并成功量产投入市场,设备性能良好,使用效果获得用户好评;目前已授权压力机各类专利20 余项,拥有全套设备的自主知识产权。

⑷军核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高端不锈钢材质的某型核潜艇的核心部件及成套部件先后研发成功,有力地支撑了国防事业的发展。

一代一代的武汉重工人,脚踏实地,从老师傅到青年人才无不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并秉持着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有赖于如此匠心,武汉重工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有省级技术中心,现拥有生产设备1400 多台(套),具备自由锻、TR 镦锻、铸造、大口径厚壁钢管等多条生产线,具备整机、整船锻件的全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说武汉重工是国之重器并不为过,而要成就国之重器,需要主心骨,顶梁柱。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为这件事奔波最多的领航人刘志勇、秉持匠心的技术骨干、一线的工人,有些甚至是退休了的老人,对他们来说,也许这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战”,这不仅是为了衣食无忧,更多的或许是武汉重工人的一种使命感。他们习惯了一次一次的市场调研、用余热贡献一方经济,以及以“当家人”的视角去规划武汉重工的全产业链。

市场调研

大锻件是风电、核电、水电、船舶、石化等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部件和产品,其技术含量高,制造周期长,大锻件的制造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成套装备的总体水平和运行可靠性,大锻件是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基础,不可或缺,重要性毋庸置疑,市场需求持续,发展前景较好。

大锻件产业是重资产、重资金、重技术的行业,但随着国内近年来各类中小型锻造企业的快速增长,大锻件行业产能过剩,一定程度上存在行业内卷低价竞争的情况,影响行业和领域的长远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依然是大锻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需加强大锻件的材料基础性研究,建设材料共享平台,突破国外专业模拟分析软件的垄断,强化数字化技术在冶炼工艺、材料成分配比、热变形过程、缺陷和组织性能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贡献一方经济

武汉重工建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各类理化检验试验人员、设备及配套设施齐全,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武汉重工坚持按照中国船舶集团公司“质量至上、兴船强装”的质量方针,始终秉承“一次做对、一次做好”的质量理念,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强质量能力建设,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推进质量变革。提升全员质量意识、精细化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

武汉重工产品多次荣登湖北名牌榜单:生产的CSSC/WHHI 牌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船用大型螺旋桨、船用大型桨、轴成套设备和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四类产品荣获湖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湖北省质量协会联合颁发的“2011 年度湖北名牌产品”;铸造的苏州寒山寺108 吨大佛钟,曾是当时整体浇铸一次成型的世界最大佛钟;武汉重工螺旋桨厂承制的广西柳州西来寺109 吨万佛名钟,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大的佛钟》证书,打破此前纪录,正式加冕“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此外,武汉重工以人为本,注重绿化建设,厂区呈现出“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夏有荫、冬有景”的生态园林景观,提升了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武汉重工以其典雅的环境,一改当初人们对青山重工业“机器轰鸣”“空气不好”“落寞破败”的成见,获省级“园林式”单位称号。

全产业链规划

武汉重工船舶产品已通过国内外九家船级社认可,相继取得了民用核安全设备、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超高压容器、军工产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海军核等产品制造许可证。船用大马力低速柴油机曲轴生产基地在青岛海西湾建成并投产。

公司现有铸锻件产品主要包括:船用动力发生装置,传动装置及推进器铸锻件产品,产品覆盖船用低速机运动部件,X72、G70 以下中小机型低速机曲轴,舰船用中高速机曲轴、全系列螺旋桨及13000 箱船、40 万吨矿砂船以下规格轴舵系锻件。其中船用低速机运动部件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90%,是国内唯一长期稳定批量生产低速机曲轴毛坯的企业。

近年来,韩国企业在船用铸锻件,尤其是船用低速机曲轴毛坯上,凭借其国内政策优势,在国内市场上低价恶性竞争,企图占领国内市场,掌握市场定价权并伺机大幅涨价。

武汉重工作为国内唯一长期稳定批量生产低速机曲轴毛坯的企业。在中国船舶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工艺优化、流程再造、工艺创新等降本措施,不断地提升产能,与韩国企业抗衡,保证了我国船用铸锻件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安全。

锻造行业是重工业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国家制造业的基础和国民经济的命脉,结合所处行业的发展,武汉重工人指出锻造行业在未来会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⑴材料创新和工艺优化:材料和工艺的创新将持续推动大锻件自由锻造行业的发展。研发新型材料,优化锻造工艺,提高产品的内部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⑵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锻件自由锻造行业将逐渐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采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如锻件余热的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⑶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未来,大锻件自由锻造行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优化和预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⑷核心锻件产学研用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深化:联合专业及行业最强大的力量,以材料基础科学为依托,关注、研究舰船高端成套部件、新材料的推进器、核电、水电核心锻件、大飞机制造为代表的航空锻件等等重要部件生产工艺及工程化应用,集中力量解决行业发展迫切需求。

武汉重工从船舶业启航,如今正在大锻件自由锻造领域大展身手,向全产业链更进一步,它已成为我国造船工业铸锻件专业配套基地和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为中外造船、航天航空、水利电力、石油化工、矿山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用户提供了各类大中型船用轴系、舵系、螺旋桨、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中速柴油机曲轴及低速柴油机零部件、电站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等优质铸锻件产品及成套设备产品,为我国国防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日渐形成船海产业、防务产业和科技应用“三大产业”,军品、民船、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有色铸件、非船锻件和成套集成“六大板块”的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致力于拉动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奋力打造产值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业“航母”!

结束语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过去,武汉重工填补了很多国内空白:制造了我国第一支万吨级船用整体螺旋桨、第一支TR 镦锻全纤维中速柴油机曲轴、第一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大型低速柴油机曲轴、第一支自主研制生产的中速柴油机6PC2-6曲轴、第一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华西村145 吨天下第一钟……

未来几年,武汉重工将通过加强中速机曲轴等舰船动力装置铸锻件的产品研发,履行保军强军首责,助推海军装备转型升级;稳步提升低速柴油机连杆等运动部件,及低速柴油机曲轴毛坯的产能,发挥传统铸锻件生产优势,做强、做精、做专船舶主业;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发展核电、成套、氢能源等非船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采访尾声时,刘志勇表示,武汉重工将致力于大锻件自由锻工艺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打造国内船舶铸锻件第一品牌,构建产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领先、军工核心突出、军民深度融合、核心竞争力强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重工企业,以“引领行业发展,支撑国防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出发点,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真真正正地实现 “兴船报国”!

猜你喜欢
船用重工曲轴
船用PVC夹芯板在近场水下爆炸作用下的吸能特性
山钢拿下船用9Ni钢订单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浅析曲轴磨床的可靠性改进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曲轴竖置热处理装置设计
船用柴油机应用前景展望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曲轴动平衡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