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广西壮族铜鼓上青蛙雕塑的象征性解读

2023-11-07 11:39朱泰宇广西艺术学院
天工 2023年17期
关键词:鼓面礼器铜鼓

朱泰宇 广西艺术学院

系统论强调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要素的内在规律性。它认为系统是各要素按照某种结构,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机结合。要素的缺失与重复、结构的适当与失衡等都会对系统的功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从系统论视角对铜鼓鼓面上的青蛙雕塑进行象征性解读,就要将铜鼓看作一个整体,从其功能出发,从结构和要素方面反推青蛙雕塑的意义。

一、铜鼓的功能

所谓功能,指某一事物对周围环境或其他事物,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性质和作用。由于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要素和结构,因此功能也不尽相同,这成为某一事物独特的性质。

(一)铜鼓的乐器功能

铜鼓的乐器功能是铜鼓最本质、最基础的功能。铜鼓作为乐器,常被用于歌曲伴奏。如明代汪广洋的《岭南杂咏》:“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敲唱海歌。”清代王阮亭的《汉嘉竹枝五首》(其四):“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这些古诗将铜鼓和民歌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人民敲铜鼓唱民歌的欢乐场面。此外,铜鼓也被用于舞蹈伴奏,如清代的《滇南志略》记载:“自正月至二月,击铜鼓跳舞为乐,谓之过小年。”

再如广西壮族蚂拐节中,蚂拐郎找到蚂拐后,会点燃鞭炮,敲铜鼓向大家报喜,周围人也会聚拢过来贺喜,在铜鼓乐的节奏中唱《蚂拐歌》。在游蚂拐时,人们敲响铜鼓,以铜鼓的音响效果营造喜庆氛围。一时间,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孩子们抬着蚂拐棺游过参加蚂拐节的家家户户,挨家挨户地唱《蛙婆祝贺歌》,为村民送上来自天神的祝福。

铜鼓作为乐器,因其“声骇村落”(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声闻数里”(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卷五),“振响遏云”(清·张燮:《东西洋考》卷三),从而衍生出传递信号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集众和指挥军队两方面。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写道:“会集击之,声闻百里以传信。”足见铜鼓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发挥了传递信号的重要作用。

(二)铜鼓的神器功能

铜鼓的神器功能首先体现在赛神方面。在唐代,不少诗人将铜鼓赛神的热闹景象写入诗章。如温庭筠的“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①蒋延瑜:《壮族铜鼓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25 页。,描绘了铜鼓赛神的热闹场面和幡旗招展的壮观景象,表现了壮族先民用铜鼓取悦神灵相互比赛竞争的热闹场面。先民认为只有神器才能愉悦神灵,铜鼓神器的身份在赛神活动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铜鼓的神器身份还体现在壮族神话中。在广西壮族神话《地上的星星》②农冠品:《壮族神话集成》,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第373 页。中,为了消灭四处捣乱、为祸人间的妖魔鬼怪,布洛陀铸造了铜鼓,敲击铜鼓,其声响遏行云,如雷滚滚,发出“抛曼抛奔”的声音,也就是壮语的“保村护寨”,那些妖魔鬼怪就逃跑了。布洛陀大声说:“这些铜鼓就是地上的星星,可以帮助人们杀死妖魔鬼怪,保护村寨。”由此可知,壮族先民认为铜鼓不是凡间物,乃是创世神布洛陀所创,其功用在于镇鬼驱邪。这不仅说明铜鼓具有保一方平安的神奇功能,也使铜鼓带有一丝神性,具有神器的性质。

综上所述,壮族先民认为铜鼓能够沟通神界,因而能够悦神,成为连接人类和神灵的桥梁,并具有祛恶辟邪的神奇功能,是创世神布洛陀为人间创造的神器。

(三)铜鼓的礼器功能

礼器指中国古代用于特定礼仪活动场合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主要在祭祀、丧葬、征伐、婚冠等宗教祭祀和政治礼仪活动中使用。它具有显示统治者身份、地位的作用,带有庄严神秘的色彩。其造型和使用功能来自日常用品,但在器型、使用场合等方面与之相异。铜鼓初为铜釜,后为乐器,均是日常用品,之后才演变为礼器。

《明史·刘显传》中记载:“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就是说谁拥有两三面铜鼓,谁就能称王。由此可见,铜鼓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具有礼器的功能。这可能是铜鼓被用作军鼓的缘故。通常情况下,拥有集众、发号施令等权力的人大多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在长期使用铜鼓的过程中,铜鼓就逐渐由普通的乐器上升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由于铜鼓象征着身份、权力和地位,大量官私贾人不惜花重金购入铜鼓,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铜鼓只有富人才买得起,拥有的铜鼓越多,表明家境越殷实,所以铜鼓又成为财富的象征。《明史·刘显传》中记载:“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这就是说,声音洪亮的铜鼓可以换上千头牛,即使受了腐蚀,其价值也不减,足见铜鼓价值之高。铜鼓作为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常作为陪葬品被统治者带到阴间去,以延续他们在世时的特权。如广西西林普陀汉代句町墓用四面铜鼓互相套合作为葬具盛放人骨和陪葬品。①蒋延瑜:《壮族铜鼓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36 页。

铜鼓作为礼器,也被用于祭祀。如广西壮族蚂拐节就是祭祀蚂拐,祈求风调雨顺的节日。铜鼓在祭祀蚂拐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从当地的一句话中看出:“没有铜鼓就办不了蚂拐节。”

综上所述,铜鼓作为礼器,是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由于权钱交易,又成为财富的象征,正因如此,它也作为陪葬品以延续逝者在阳间的特权。同时,它也用于祭祀。

二、铜鼓的功能与青蛙雕塑

铜鼓的功能与其结构息息相关,要探讨青蛙雕塑的象征性,就要将其置于铜鼓的功能和结构中来看。

(一)乐器功能与青蛙雕塑

铜鼓鼓面平整,鼓胸突出,鼓腰内束,鼓足如裙摆微微向外倾,鼓内中空。②蒋延瑜:《壮族铜鼓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16 页。铜鼓两侧各有一耳,用于悬挂,以便敲击。青蛙雕塑立于铜鼓鼓面上,它们或单个出现,或累蹲出现,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并突出臀部,以凸显肥大厚实。从铜鼓作为乐器的角度来看,铜鼓内部中空利于空气振动,鼓面平整利于敲击。但也正因如此,鼓面的青蛙雕塑减少了鼓面可敲击的面积,也妨碍了敲击铜鼓的行为动作。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铜鼓鼓面上依然存在青蛙雕塑。因此,我们可以推测,青蛙雕塑并不是铜鼓作为乐器必备的,而是另有他用。

(二)神器功能与青蛙雕塑

铜鼓作为神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万物有灵观”的影响下,壮族先民认为铜鼓本身就是铜鼓神;二是铜鼓的某个要素赋予其神的力量。如果持第一种观点,神器的功能就不局限于铜鼓,还可以是万事万物,因为所谓神本就是无规律可循的,因此,这里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铜鼓的神器功能是由青蛙雕塑赋予的。

铜鼓由上到下分为鼓面、鼓胸、鼓腰和鼓足。铜鼓的这种结构暗含了壮族先民朴素的唯物主义观“三盖(三界)说”。壮族先民认为宇宙分为天上、大地、水下三界,天上是上界,住着神灵,由雷公管理;大地是中界,住着人类,由布洛陀管理;水下为下界,住着小矮人,由水神管理。铜鼓的鼓面就表示上界,饰有太阳纹、云雷纹;鼓胸和鼓腰代表中界,刻有羽人纹、鹿纹;鼓足代表下界,刻有一两道水波纹与鼓身相分③蒋延瑜:《壮族铜鼓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16 页。。所以铜鼓本身是一个包含上界、中界和下界三个空间的器物。青蛙雕塑立于鼓面,意味着青蛙处于上界,所以在壮族先民看来,青蛙只能是神灵的象征。

青蛙是神灵的象征可以在壮族神话中得到证明。在广西上林《铸铜鼓》的传说中,特依兄弟为了对抗雷王,抓住了雷王的儿子——青蛙,得知雷王的铜鼓因六边铸有青蛙所以声音洪亮,于是特依兄弟也铸了相同的铜鼓,敲打起来震荡山谷,响彻云霄,使雷王再也不敢和人比鼓。①农冠品:《壮族神话集成》,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第371 页。从这里可知,一方面,雷王作为壮族神话中上界的大神,他的儿子青蛙也必然是神,再次印证了青蛙是神灵的象征这一观点;另一方面,铜鼓因铸有青蛙所以声音洪亮,这是人们基于青蛙是神灵这一观念之上的合理推测与想象。由此发散开去,就能够理解铜鼓作为乐器时,青蛙雕塑对铜鼓的象征性作用,铜鼓的声音就是青蛙的声音。

(三)礼器功能与青蛙雕塑

从铜鼓作为礼器的角度看,它象征着身份、等级和权力,后又成为财富的象征。这使人们追求铜鼓花纹的繁缛瑰丽、鼓面装饰的生动美观和整体造型的高大魁梧。②蒋延瑜:《壮族铜鼓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176 页。而这些并不能直接与铜鼓鼓面上的青蛙雕塑对应起来,也就是说为了这些目的,鼓面上可以有青蛙雕塑,但不是必须是它。铜鼓的这些象征意义皆由客观事实发展而来,与青蛙雕塑的出现与否并无密切联系,因此无法推测其含义。但当铜鼓作为礼器用于祭祀时,情况就有所改变。

用于祭祀时,铜鼓的功用更多是观念性上的认同与认可,而不是现实的作用。青蛙雕塑在现实功能上只能体现装饰功能,充分却不必要,在观念性上却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壮族图腾考》一书中,邱振声先生通过对蚂拐节的舞蹈歌谣及其仪式流程进行分析论证,表明蚂拐节是对青蛙图腾的祭祀活动。图腾是神的载体,被古代先民认为与其自身具有血缘关系,或是种族的保护神,并通过对图腾的祭祀间接达到对自然的控制。因此能够推测,青蛙雕塑是作为壮族先民的图腾,作为神灵铸于铜鼓之上。其理由在于:蚂拐节是对青蛙图腾的祭祀活动,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铜鼓必须具备与青蛙作为神灵时,相等或者更高的神的地位,才能在身份等级上与青蛙相匹配,才能起到祭祀效果。根据上文提到的神话《铸铜鼓》,壮族先民认为上界由雷神掌管,而青蛙作为雷神的儿子,其在上界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因如此,立于铜鼓鼓面的青蛙就赋予铜鼓与青蛙同样的威能。这样铜鼓不仅可以用于对青蛙的祭祀,也可以用于江神、河渎神竞渡赛神的游戏。

基于青蛙是神灵的象征这个观念,反观铜鼓作为礼器的其他功能,我们也能合理地推测:铜鼓鼓面铸青蛙,是那些声名显赫的人自比青蛙,以突出强调其在人世间的身份与地位。

三、青蛙作为神灵的衍生功能

由于青蛙被看作神灵,而神又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壮族先民通过对青蛙的观察,使青蛙具有其他的作用与功能。

(一)风调雨顺的功能

壮族是稻作民族,靠种植水稻为生,所以水对于壮族先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壮族先民发现每当天要下雨,青蛙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蛙类肺壁薄,面积小,无法充分吸收氧气,需要依靠皮肤上的粘液帮助呼吸。当大雨来临时,空气中水蒸气浓度增大,气压降低,造成黏液吸氧困难,它的叫声便沙哑,叫第一声大,第二生小,几声就得停一下。③农冠品:《壮族神话集成》,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第801 页。所以,壮族先民就根据青蛙的叫声来判断天气。在壮族先民万物有灵的观念下,青蛙成为壮族先民的图腾,与雨水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将青蛙铸在铜鼓上,以铜鼓的声音象征青蛙的声音来呼风唤雨,是原始先民试图控制自然的欲望的最初表现。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使壮族先民在生活中增添了控制自然的勇气和信念。

(二)多子多福的功能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是从事一切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劳动力,古代不像现代这般能够运用科技提高生产率,能够以一当十,所以人口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因而人口数量对于一个种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壮族先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青蛙在繁殖交配时总是一只趴在另一只身上,之后产子,并且数量极多。因此,青蛙被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得到人们祭拜的礼待。

四、结束语

事物的功能以事物的结构为基础,事物的结构决定了事物的功能。铜鼓具有乐器、神器和礼器的功能,使得铜鼓具有现实与浪漫、实在与象征的特点,也使三种功能并不完全都通过青蛙雕塑得到实现。青蛙雕塑在铜鼓上并不能起到实际作用,而是一种神灵的象征。这种神性转移到整个铜鼓上,才使其成为礼器和神器。正是在“青蛙是神灵象征”这一观点之上,我们才能说“铜鼓的声音是青蛙的声音”和“人们自比青蛙在神界的身份来凸显自己”。此外,青蛙作为神灵,拥有了无所不能的超能力,壮族先民通过对青蛙的长期观察,赋予了青蛙风调雨顺和多子多福的美好祈愿。但同时,也衍生出很多没有现实依据的、完全靠想象的功能,如青蛙能够驱邪除恶、引人向善等,这些都是青蛙作为神灵的作用的延伸。总而言之,在壮族先民看来,青蛙雕塑本质上是神灵的象征,这使铜鼓集现实与浪漫、实在与想象于一身,大大拓展了铜鼓的用途,铜鼓因此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猜你喜欢
鼓面礼器铜鼓
爸爸敲鼓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彩泥变变变
——鼓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胡椒会“跳舞”声音有秘密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