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11-07 13:55杜文巧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危险生命生活

■ 杜文巧(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原有的教学知识拓展中,还需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将课文中的情况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相比对,从而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针对生活当中的健康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提升。并且以交流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思考出更加多元化的办法,防止学生的思维出现误区,在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很多学生的思维不够广阔,在面对安全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帮助下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拓展课文内容加强渗透

语文不仅关系到各个学科,而且关系到教师们的生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上课不仅是为了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语文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们教科书的内容一定是优秀的作品。因此,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扩大教学范围,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课本以外的许多其他内容,使学生了解生活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传统教育教学后,在教材中更多地创新和开发新的知识内容,使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知道花生所代表的优良品质,也要让学生们明白花生在大自然中顽强生长,才能成为如此美味的食物。这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安排一项有趣的任务:让学生们回家后种一盆花,每天观察它们,为自己的花写一篇成长日记,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成长日记。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们会相互影响,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并不容易,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将植物推向人们的生活,扩大其意义。

二、课内外教育相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与现实理论相联系的传统方式,也是给学生提供生活教育的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其他的人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并且可以避免以往教学当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在交流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教学分析,制定适合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地融入自身的实践当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课外活动,学生们喜欢玩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快乐成长,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生活的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举行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课堂会议,在班会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谈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在这种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下课后可以写下自己的经历,记录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小组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学生的交流内容和问题进行收集,在整个小组交流结束以后,向教师提供小组的总结报告,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面对课本当中的知识时,面对与之相联系的安全问题时,会有怎样的想法。学生在珍爱生命的主题当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学生产生共鸣,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自己需要去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能够放弃,要争取生存的权力。

三、积极开展阅读活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对于阅读来说,教师必须给大家分配一定的任务,以免学生们在阅读中遇到困难,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还可能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作品参考目录。在这种课外阅读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渗透生命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关于生命的书籍。无论是人、动物、花、树,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从文字中感受和欣赏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的话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是非常珍贵的,自己需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在语文阅读活动当中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对自我进行反思,对自己以往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反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例如,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们可以安排《天蓝色的彼岸》的任务。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创造了一个非常纯粹的世界,描写了男孩哈里不幸死于车祸,但他很想念他的家人。后来,在鬼的帮助下,小男孩得以回到地球,向家人告别。这个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热爱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手来聊聊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举手表达了自己在之前的生活当中常常可能会闯红灯或者是去河边玩,等等。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很可能会导引起父母的担忧,进而在之后的生活当中不再去做危险的事情

四、拉近学生与“危险”之间的距离

很多学生的安全意识没有养成,是因为学生认为危险距离自己非常遥远,自己遇不到危险或者是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教师或者是父母在自己身边,可以帮助自己化解这些危险。这样的想法会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牢固,也会让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进行应对。因此,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拉近学生与“危险”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警惕意识,让学生能够实时考虑哪些情况下自己可能会发生危险,避免做这样的行为。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好习惯,教师经常让学生们在语文教学中讨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这也给了教师很多安全教育的机会。通过情境教学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危险来临时可能会发生哪些情况进行认知,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找到解决危险的方法。

例如,在中国,中小学生的比例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每年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灾、食物中毒和校园暴力而意外死亡的中小学生平均人数。一天40人左右。换句话说,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了。当学生们听到这个数字时,他们大吃一惊。教师组织学生们集体调查生活中隐藏的危险。幸运的是,他们不仅发现了这些安全风险,而且还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现在班上很多学生想闯红灯时会被父母拦下。有一次,在楼梯上,教师看见一个小女孩捡起了一个香蕉皮,教师认为她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询问后得知,她更担心有人踩到香蕉皮滑倒。

五、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中丰富安全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理论性的教学很难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样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没有养成,同时还会对教师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活动,吸引学生第一时间能够参与到教学当中,对其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在探究活动当中的主动性,也让学生能够重新审视自身的安全问题。这样的语文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中国教材中的安全教育资源来教育学生,还要通过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在综合活动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学生可以将安全知识印在校内报纸上,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也可以鼓励他们创作安全知识歌曲、漫画、快板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安全教育的文化内容。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传播安全教育知识的个体,将自己的经历和安全教育相结合,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以身作则去带动更多的人。简而言之,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有安全教育的环节,在安全教育的帮助下才能消除安全隐患,让学生安全快乐地学习。

六、引导小学生走出求救的误区,选择恰当的救护方式

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出现思维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会延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获得救援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现阶段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会出现哪些误区,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救护方式。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思考一些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问题,这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快速思考、快速判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找到如何快速保护自己的方法。

例如,在“遇到危险怎样求救”的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时,如何向他人求助?学生们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讨论。经过讨论,他们提出可以拨打120、119、110求助电话,向他们说明事故的基本情况和位置。教师马上问道:“如果是在山上遇到危险,位置很偏僻。120、119、110等单位一般位于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些救援队到达事发地点需要很长的时间。此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学生们听了教师的话,觉得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上述办法求助是不科学的。经过又一次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远离救援中心的地方遇到危险时,首先要选择附近的医院、诊所、警察局和治安部队,或寻找附近有救援能力的私人电话,争取尽快获得有效的援助,尽量减少危险。

七、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避免隐性安全隐患

近年来,校园里发生了许多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案件,比如著名“马加爵”事件和“校园投毒”事件。这些事件的产生往往与学生的心理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些学生心理上不够健全,在一些外来事情的刺激下,就很容易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在不仅体现出学生安全意识的缺乏,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于生命不够尊重。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尊重自己的生命。语文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非常多的人过着困难的生活,但是他们依旧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勇敢地拥抱生活,学生需要学习这样的人生态度。教师可以以这些人物作为素材,为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帮助其他学生走出困境,提高安全意识,让学生能够健康生活,保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有用的人”一词,开始讨论:“有用的人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习《再塑生命》时,教师让学生们用布蒙住眼睛,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看能否回到座位上。结果,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成任务。当他们再次阅读课文时,他们对海伦·凯勒充满了敬佩之情,她双目失明,但凭借自己的毅力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他们从海伦凯勒身上学到了正确的生活态度,如果你热爱生活,你必须有勇气与困难进行斗争,满怀信心地追求理想,最终变得坚强起来。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周杰伦的歌曲《稻香》,稻香当中有一句歌词:“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去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一些身体上有残疾,家里情况非常贫困的人。“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教师向学生讲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是周杰伦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写给那些受伤的灾民的,他们的家园遭到了破坏,亲人离开了自己,身体落下残疾,这些都没有打倒他们,他们依旧积极面对生活。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汶川地震重建以后的新面貌,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敬意。

小学语文安全教育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课文阅读的过程当中分析文中所出现的安全案例,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解决。通过课文内容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自己在面对相似问题时的反应进行一定的了解,分析自己在安全意识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教师需要结合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生活当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解决思维,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

猜你喜欢
危险生命生活
喝水也会有危险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