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个性,赋学生成长之能

2023-11-08 02:56耿继文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个性化

[摘  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标志着“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现阶段中小学生的负担,一经推行就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支持,各学校层面积极倡导中央的建议,努力做好政策的解读及落实. 对于学校来说,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无疑是学校践行“双减”政策的工作重点,也是直接改善学生“书包过重”现状的主要途径. 毋庸置疑,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并非单纯地减少作业的量,而是在减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及容量,提升作业的价值.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笔者是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常年奋战在教学一线,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作业量并不成正比,学生的能力水平与题目的难度也没有必然联系. 这不禁让人思考:练习的意义在哪里?作业的价值是什么?“题海战术”究竟是否有益于学生发展?答案在于教学实践及反思中,练习的意义是学会运用知识,作业的价值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题海战术”在短期内或许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绝非有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鉴于此,笔者尝试在所任教的班级推行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没有层次、不分类别的一体化作业,是一种从学生的个体出发,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量身定制”的作业. 个性化作业有助于学生得到最具针对性的练习,避免不必要的负担,较大程度上改善学生做作业“高耗低效”的状态,以此来提高作业效率,彰显“双减”政策的价值. 下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实施个性化作业谈谈自己的做法及思考.

分段作业:难度进阶、精准定位

分段作业就是将作业按照难度层级分段,精准定位每一道题目的难度,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目标地选择适于自身或高于自身能力水平的作业去完成,较大限度地改善传统作业“一概而论”的状况,避免盲目練习.

例如九年级上册“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下文同)的分段作业如下:

【A组  基础夯实】

1. 方程(x-2)(x+1)=0的解是(      )

A. x1=1,x2=-2

B. x1=-1,x2=2

C. x1=1,x2=2

D. x1=-1,x2=-2

2. 已知代数式3(1-x)和x(x-1)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的值为(      )

A. 1或3        B. -1或-3

C. 1或-1      D. 3或-3

3. 若(a2+b2)2-2(a2+b2)-3=0,则代数式a2+b2的值为(     )

A. -1           B. 3

C. -1或3      D. 1或-3

4.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x-1)(x+5)=0时,可将原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和______.

5. 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8,它的长是方程x2-9x+20=0的一个根,则该菱形的面积为______.

6.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4x2=11x;

(2)(x-2)2=2x-4;

(3)x2-6x+9=0;

(4)x2-7x+6=0.

【B组  能力训练】

7.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分别是方程x2-10x+21=0的两个根,则△ABC的周长为(      )

A. 17       B. 13

C. 11       D. 13或17

8. 设a,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且(a2+b2)(a2+b2+1)=12,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

9. 已知(x+y)(x+y+2)-8=0,求x+y的值.

【C组  拓展提升】

10.已知9m2-4n2=0,求代数式--的值.

(完成方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部分或所有题目)

实践反思  以上是笔者在“双减”政策下设计的常态作业,先删减总题量,避免同类型题目反复出现,同时给每一道题目的难度定位,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题目. 实施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解决完所有题目,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能解决完A组和B组. 作业的价值在于巩固与提高,而非无意义的重复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作业的难度应该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有“段位”的作业能让学生觉得更具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努力探究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

<D:\数学教学通讯中旬\2023数学教学通讯中旬(08期)\2023数学教学通讯中旬(08期) c\aa-1.jpg> 分时作业:限时限量、提高时效

分时作业就是建议学生在完成每日必做题后,如果学有余力可以进行限时限量的练习.笔者主要采用的是每日10分钟“小题狂做”,每周30分钟“变式训练”,每月60分钟“自我突破”,在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得到大容量、高质量的训练,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提高练习的成效,提高作业的价值.

每日10分钟的“小题狂做”有别于上述分段作业,分段作业是必做的,而“小题狂做”则是选做的,题目的选取对象是易错题,题量为4~5题,不宜多,重点在于限时完成,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每周坚持一次为时30分钟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的多变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产生;督促学生每月给自己完整的一个小时,静下心来突破一个难点,让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让能力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 例如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内角”每周30分钟的“变式训练”内容如下:

如图1所示,已知在△ABC中,∠BAC=40°,∠B=7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变式1  如图2所示,在△ABC中,已知∠B=75°,∠C=65°, AD是∠BAC的平分线,DE∥AC,求∠ADE的度数.

变式2  如图3所示,BD,CD分别平分∠ABC,∠ACB.

(1)若∠ACB=60°,∠ABC=50°,请你求出∠D的度数.

(2)当∠A=70°时,请你求出∠D的度数.

(3)当∠A=α时,请你探索∠A和∠D的数量关系.

实践反思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每日10分钟的作业可以在校完成,学生的参与度基本上能够达到百分之百,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得到及时批改与纠错,这便是笔者对该部分作业“限时”的意图所在;每周的“变式训练”题目由笔者提供,学生在家的完成情况也较为乐观;每月一次的“自我突破”虽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但是参与学生的完成情况却远远超出了笔者的预判,不仅完成了笔者提供的“思维题”,还从其他渠道获取了更多类型的题目,并对其进行了探究. 分时作业中的“时”是重点,旨在让学生有时间观念,思考问题不盲目、不滞后;“分”是技巧,将练习分散到每日、每周、每月,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减量而不减效.

开放作業:自由伸展、挖掘潜能

新课改实施后,开放作业在中小学作业设计中早已屡见不鲜,它能够较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助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放作业是学生民主的直接体现,“双减”政策实施后,开放作业更应该成为常态作业.

以九年级一轮复习课为例,在复习“反比例函数”前,笔者设置了如下作业:

1. 回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画出思维导图.

2. 如图4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4,2),B(n,-4)两点.

(1)请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2)请试着增加一个条件,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实践反思  上述作业是在复习课前提出的,作业1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回忆、主动复习反比例函数,学会将所学知识串联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从而将基础知识完整地纳入自身已有的认识体系;作业2分为两个层级,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思考. 初中数学因其学科特点,若题目完全开放,在实践中则难以顺利解决,学生往往会觉得解题没有目标而迷失方向,教师也会感到解题教学难以把控,因此半开放的题目是较好的选择,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伸展求解,做到张弛有度.

反思作业:纠错改错、培养习惯

反思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心理品质,从反思中可以发现问题而为改正问题提供有效依据,无论对于学习还是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每日反思更是不可或缺. 个性化的反思作业不仅是学生自主纠错与改错的过程,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的反思作业常常以错题集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整理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中的错题,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到错误根源,纠正思路的错误方向. 以下是一个学生的错题集片段.

原题  (“自注测评”第29页)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它的另外两条边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2x+a=0的两个根,则a的值为(     )

A. 36             B. 27

C. 27或36   D.18

原解:C. ①3为腰,得a=27;②3为底,则Δ=144-4a=0,a=36,所以a=27或36.

正解:A.

错因分析:当3为腰时,将a=27代入原方程得x2-12x+27=0,解得x1=3,x2=9.但3,3,9不能够成三角形,所以不符合题意,舍去.

反思: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不能忽视隐藏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要牢记.

实践反思  有效的错题整理应该包含“原题”“原解”“正解”“错因分析”“反思”这5个方面,其中“原解”是对错误思路的重现,可以给予学生警示,避免其再犯同类错误;“错因分析”是错题整理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会纠错及改错的重要过程;“反思”是对该题的正确认识,也是错题整理的价值体现. 在实践中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错题整理中对错题剖析精准、分析精细、反思深刻,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对错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错题集呈现出了明显的任务式. 笔者与学生交流后得知,错题集完成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础薄弱,不会独立分析错题;二是错题数量较多,任务繁重,学生应接不暇. 对此,笔者做出了相应调整,即错题数量较多时可以自主对相似题、难题进行筛选,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进行整理与反思. 这不仅是在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是对作业个性化的直接体现. 反思作业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良好的反思习惯甚至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实践作业:学以致用、凸显价值

学习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生活. 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当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很多技能学生无法从课堂和书本中获得,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并发展. “双减”政策不仅是形势所需,更是适应时代的产物,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会生活、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是“双减”政策的宗旨之一. 设置实践作业便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生活技能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内容后,设置如下实践作业.

用你学过的知识给自己所住的社区绘制一张手工地图,让第一次去你家的朋友能够顺利找到你家.

实践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描绘生活问题. 地图便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生活中的典型运用,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很直观地获取某个目标的地理位置,加上比例尺及方位角便可以快速精准地对目标进行定位. 因此,完成绘制手工地图的作业不仅可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再次巩固比例尺、方位角等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后发现,学生完成情况颇为满意,并且每一個学生的作业都散发着个性的光彩.

学习是学生快乐的成长过程,作业承载着学生的发展与历练,所以作业的形式应该是多姿的;作业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非学习的全部,因而作业应该是适量的;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学多少、如何学应由学生自己决定,因此作业应该是充满个性的. 诚然,尊重个性非常重要,但尊重个性不等同于放任不顾,而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笔者坚持尝试个性化作业的落实,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业拖沓、作业不交等现象明显减少,学生面对作业不再“谈之色变”,而是欣然接受,甚至有所期待. 当然,其中也存在些许问题,如开放作业中有少部分学生“浅尝辄止”,缺乏钻研;反思作业中“偷工减料”时有发生;实践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量化评判,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追随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寻求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给学生的成长赋能.

作者简介:耿继文(1976—),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个性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