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赵银棠先生逝世30 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3-11-09 13:12木基元
壹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先贤纳西族座谈会

◆木基元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今日,恰逢“赵银棠先生逝世30 周年座谈会”,我先借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里赞美严子陵高风亮节的文句,褒扬赵银棠先生不为功名利禄而改变自己志向理想的高尚品德和清雅作风。

赵银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0 周年了!今天能与大家鸿儒汇聚一堂,共同回忆与先生的过往,并为振兴云南民族文化献计出力,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一、我眼中的赵银棠先生

赵银棠是纳西族历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是我国边地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女诗人。她长期深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沛土壤,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山川人物、文化风情;20 世纪40 年代赴重庆拜会郭沫若、邓颖超等前辈,踏出追求进步足履;其代表作《玉龙旧话》和《玉龙旧话新编》,堪称“20 世纪中国边地文学史上一树璀璨的奇葩”,对云南边疆民族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经历了诸多磨难,75 岁获得平反昭雪之后,赵银棠发表《感怀》:“路常曲折步步迟,北斗七星夜不迷。晓色催人行进进,长征大道又新时。”80 岁高龄之际,她充满激情地写道:“心灵永远不死,真理永远不灭,新中国真理之火越燃越旺了;我愿借真理的火光,燃烧自己心灵的世界,并用自己心灵的火花,纪念这空前未有的光辉岁月。”言为心声,这是赵银棠先生来自心扉深处的感言。

1983 年7 月,我从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分配到丽江地区文物管理所工作,我们和地区文化馆、地区图书馆、地区文联几家单位,在黑龙潭门口的地区文化馆大院内办公。进到黑龙潭公园里,县图书馆、东巴文化研究室、县文化馆、县博物馆等依次坐落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各单位都有一些熟悉纳西文化的老专家,同校毕业的师兄师弟也有好几位分进了这几个单位。在科学的春天里,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风,往来相当频繁,谈论学术,互相激励。县图书馆的小院里,就居住着受县里邀请,从昆明赶回家乡协助整理地方文献的赵银棠老师。赵老师每天不知疲倦地查阅诗文,从近500 年的历史岁月撷取大量历代先贤佳作,辑成了《纳西族诗选》,交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从最早的明代丽江第8 代土知府木泰的《两关使节》,到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李寒谷的《早行》为止,囊括了纳西族历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精华。每当我们去拜访赵老师时,她总是放下手中的活计,温言细语地与我们谈论地方历史、文学和民俗,言谈中饱含着生逢其时的感恩与喜悦。诚如她在《纳西族诗选》前言中所说的,“这是实际生活给予我的幸福启示;这项工作,更亲切地提炼和升华了我的思想感情。”20 多年后,我从赵老师所辑录的周冠南《放鹊行》等诗篇中,汲取到了纳西族的生态文明之光和一代先贤的勤政为民观。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84 年8 月,赵银棠老师的《玉龙旧话新编》出版。她开列赠书名单中没有忘记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亲笔署题“木基元同志指正”,端正地盖上自己的铭章,并鼓励我们珍惜时光,潜心读书,做出无愧于自己的成绩。回首四十载所走过的学术历程,赵老师温润如玉的话语,奖掖后学的感人情景,恍如昨日,一直激励着我砥砺前行。

二、参加座谈会的一些感悟

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听了前面领导专家的发言,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自己也有如下四点感悟。

1.这是薪火相传的善举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后人以此比喻学问和技艺要代代相传。将智者贤人的教诲恩泽、成果事迹、生活小事以及言谈举止中反映出的风度、风范、风骨,用一代代人的笔墨记录下来,传承后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的座谈会,我们纪念赵银棠先生,了解和认识了这位值得尊敬的纳西文化前辈。诚如周善甫为赵银棠《雪影心声》之序所言:“棠姐以一介弱质,自幼教学边疆,而屡逢世变,所经之巨浪狂涛,所作之挣扎奋进。实践中固不乏激情壮志之堪歌吟,而所为仍淡泊如此,盖伊深明和平乐易,实为中华不替之诗教,秉性既贞,学养尤笃,故能遗物累,见性情。”

2.赓续文脉我们应有的担当

做任何事情都要勇往直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会成功。除了个体的不懈努力外,同时还要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获得成绩。

云南纳西学研究会近10 年来坚持做的一件事,值得在此向各位报告。从2014 年起,我们不定期地为年满70 岁以上,在昆明常住、具有正高以上职称(个别优秀者除外),在人文社科领域(今后将延伸至其他学科)具有突出贡献和较大影响的纳西族学者举办座谈会等方式,为其从事科教活动举行周年纪念庆祝活动。此举旨在弘扬纳西族崇文重教的习尚,激励后辈读书好学、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我会已先后为木芹、郭大烈、和钟华、和即仁、木德高、杨世光等先生组织纪念座谈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各族各界人士的赞誉。我会还将择机为余嘉华等先生举办学术座谈会。云南省民族学会下辖25 个民族专业委员会,各少数民族不乏精英。这种重视文化、礼敬先贤的善举,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我以为,今天省文联(省作协)与丽江市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赵银棠先生座谈会,通过达到纪念先贤、崇敬先生、激励来者之目的,今后可通过与各州市联合举办礼敬先贤(先生)活动,扩大其影响力,借此更好地宣传“大美云南”“舍不得的云南”。

3.礼敬先贤从塑造品牌做起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标志,一种价值理念,是品牌优异的核心体现。

为先生树碑,为先生立传,应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行动。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自身优势及特色,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云南省社科联经过20 年精心磨砺,已锻造出云南社科三大品牌:社科专家基层行、云岭大讲堂、社科学术年会。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自有丰厚的优势,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耆老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云南文史》《先生之风》及书画研究院等已是响当当的名片。

云南省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门类齐全,人才济济的优势,创刊于1956 年的《边疆文学》,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刊物的重要品牌。在以往培育各民族作家、创造成绩的基础上,可以再创新的业绩。

4.我们纪念赵银棠能再做点什么?

在赵银棠先生在世和去世后,已先后有多部著作印行,对后辈认识这位伟大的知识女性及其成果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实事求是地说,所做之事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宣传教育效果。我们需要从老一辈的作品中再闻天雨流芳的朗朗之声,从他们九死而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中汲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目前所能浏览的赵银棠《玉龙旧话新编》《纳西族诗选》《雪影心声》等几本遗著,由于出版时间较早,无论是书籍的开本,还是内文的编排、版式的设计、印刷的纸张等,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错漏甚多。1992 年内部印刷的《雪影心声》一书,在先生去世后五年,由其次子和毓伟转至我的手中,该书102 页,内附一张勘误表,多达37 处,其实还不止于此。先生的长篇回忆录《九十年历程》,早年被《云南文史丛刊》内部连载,至今也未公开出版。这给赵银棠先生留下一丝遗憾,也给许多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此我提议,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加强赵银棠及其作品的研究,组织工作专班,把审校出版《赵银棠文集》列上议事日程;尽快征集相关手稿遗物,周密规划,吸纳方国瑜纪念馆、周霖艺术陈列馆、王丕震文学纪念馆等业已建成的先进经验,做好赵银棠故居陈列建设,让丽江古城再添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添丽江智慧。

以上想法和建议,仅为管窥之见,诚望在座的领导及专家们给予批评指正!

中秋国庆将至,恭祝各位双节快乐,诸事顺遂!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先贤纳西族座谈会
与先贤共度午后
伟大的中华治水先贤——史禄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慷慨宗祠祭先贤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