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绿色创新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3-11-12 18:28牛健达陈韵佳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0期
关键词:绿色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竞争

牛健达 陈韵佳

摘要:随着环保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关注度不断攀升,我国企业开发绿色专利的积极性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也在逐年升高。经济利润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影响因素,绿色创新是一条高风险的发展路径,企业能否从中获得超额收益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文章以检验企业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绿色专利数量为研究内容,以考察绿色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为研究目标。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可以提高其股票收益,即绿色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当市场竞争程度加大时,“盈利能力”也相应增加。对于处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低的环境中的企业来说,绿色创新和股票收益的关系更加显著,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也进一步增强,即“盈利能力”效应依然存在。实证结论为企业参与绿色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在新兴的环保市场中企业应认识到不同的竞争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绿色创新的不同收益,合理地把控绿色专利的研发进程,以便在绿色创新项目中获取最大效益。

关键词:绿色创新;盈利能力;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推动各类企业由追求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通过建立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建设。创新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在行业竞争中获取先机的重要手段。但是,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相较于常规的产品升级改造具有更高的风险,这意味着企业会面临更高的现金流压力,管理者难免会更谨慎地思索绿色创新战略是否可以助力企业发展。此外,在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估值模型中,考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的情况成为重要一环,企业践行绿色创新已经成为全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社会科普和经济援助等多层面对于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提供支持,让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创新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对于绿色创新发展路径的持续探索意愿。而企业方面,应减少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依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持续创新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只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得当,才能有效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在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环境下,企业可通过消费者口碑增加产品效益和认可度获利,但长期视角下会导致收益下滑。而绿色创新有助提高产品价格、促进企业认可度提升,并最终推动行业整体的技术转型升级,并将更好的产品推向市场。

综上,政府在制定政策对应全面考量各方利益,只有让企业通过绿色创新行为获得实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参与绿色创新的积极性,并以此推动社会的绿色创新与发展。企业应减少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依赖,通过持续创新获取市场先机,只有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才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研究主要贡献在于:一是补充企业绿色创新探讨;二是从股票收益影响深入探讨企业绿色创新意义;三是探讨维持企业绿色创新根本动力与在不同环境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

企业的科研费用占比及专利数量可能会影响股票收益,而创新往往能为企业带来正向的股票收益,基于这个原因,企业管理者会更倾向于在具有短期收益的专利创造上投入相应的资源。可是也有学者认为,由于企业高管团队对于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的认知差异性,二级市场投资者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價值有所低估,从而对企业股价产生额外的影响。

绿色创新属于企业创新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其价值也很有可能不被二级市场投资者认可。传统意义上的创新主要是功能创新、工艺创新或流程创新,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绿色创新有所不同,绿色创新主要是满足环境保护理念下的产品转型升级(如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或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污染),这种环保型创新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而并非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绿色创新的根本是为了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股票投资收益情况。但是,目前对于企业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影响关系在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尽管如此,企业参与绿色创新的行为已成为一种覆盖全行业的普遍趋势。近年来,政府通过强力的环保监管政策迫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环评结果也成为外部投资人关注的重要指标,严格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更容易被政府及市场接受。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加绿色投入,是因为企业可以从高风险的绿色创新中受益。绿色专利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项目,可以助力企业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并最终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供应商也会基于上述要素而选择与绿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所以,企业绿色创新成绩越大,则越容易吸引相应的供应商,或者吸引更优质的投资者。当绿色创新行为所带来的价值被投资者认可时就会成为周期内的投资热点,大量的投资会显著提高企业从事绿色创新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在“盈利能力”假说下,绿色创新会对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绿色创新对股票收益具有促进作用。

(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

学者们关于企业实施绿色创新的工作方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多种观点:首先,专利保护程度低会直接损害企业利益。单春霞等(2023)认为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知识产权保护较高环境下,企业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财务绩效提高。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环境下,企业难以模仿复制其他企业研发、估值。

但是,高强度知识产权保护也有负面作用,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抑制技术普及和迭代升级,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为明显。同时,当知识专利产品得到普及和再创新,其净值就会提升;此外,绿色创新还具有巨大社会效益创新性的节能产品会促进行业升级,例如,LED节能灯的出现和普及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灯管,灯具行业已经基本抛弃了旧的产品转而专注于将LED灯珠应用在全产品线上,最终新产品每年为我国减少了大量的电力消耗,这种行业性的绿色创新行为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企业创新与社会利益产生深远作用。过高可能抑制创新,过低则会减少创新成果的价值。绿色创新有助企业形成产品技术壁垒,提高产品价格,并最终收获社会的认可。政策制定者应考虑产业竞争格局的动态平衡,促进创新与发展。企业应减少对现有知识产权的依赖,通过持续创新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因此,本文提出竞争性假设2。

H2a:当企业经营所在地对知识版权的保护意识越强时,越有利于促进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的正向相关性作用,而且当地市场竞争越大,则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的正向影响越大。

H2b:当企业经营所在地对于知识版权的保护意识越弱时,则企业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影响,市场竞争越激烈,则企业绿色创新与股票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会越大。

三、样本与数据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参考王班班等(2019)关于绿色专利技术创新相关的统计方法,以企业申请的绿色发明专利数量衡量其绿色创新水平,由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未明确划分绿色专利的类别,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企业拥有的绿色专利数量,同时考虑到绿色创新产生盈利效应具有时滞性,因此解释变量选择滞后一期。

本研究使用知识产权局和国泰安两个数据库2018-2022年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其中,绿色专利数据和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来源于知识产权局数据库;其他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为确保研究质量,剔除了ST类公司、金融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及相关变量数据缺失严重的公司。最终获得6331个样本观测值。

(二)模型选择

参考前沿文献中的方法,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考察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invent_apply)的作用。

1.企业年龄(age):用“企业被调查年份-企业开工时间年+1”表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会根据企业所处的不需要生命周期的阶段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因此企业年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预期影响效果不确定;

2.企业规模(size):用“企业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成本就越高;

3.工资水平(lnwage):用“企业工资的自然对数”表示,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从而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

4.公司业绩(roa):用“企业净利润/资产总额”表示,主要用来衡量总资产的回报率,是直接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公司的roa越高,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5.企业资本结构(lev):用“企业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表示,表示公司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比例,公司的lev越高,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6.企业成长性(growth):用“(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表示,是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发展状况的指标。一家公司即使收益很好,若成长性不好,也难以很好地吸引投资者。

(三)描述性统计

由表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所示:其中企业盈利能力(perfj)的均值为1.258,标准差为0.143,最小值为1.024,最大值为1.807,不同样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企业拥有不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导致不同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工业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被引用量的均值为0.006,表明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在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企业间绿色知识产权发展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研究绿色技术创新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以此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现实意义。表1还列出了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在此不再赘述。

四、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绿色创新具有与传统创新相似的高收益,但是环保效用不能有效转换为经济收入会降低企业参与绿色创新的积极性。本文使用 OLS 回归模型对于假设进行回归分析。陈书伟等(2022)的研究指出,个别企业会为了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带来的短期效益而追求创新数量而非质量。根据描述性分析结论,近年来我国企业拥有绿色发明专利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这说明我国企业参与绿色创新的积极性较高。而企业参与绿色创新会提高公司股票價格,有利于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发展,当企业在二级市场收益增加时,会进一步刺激企业增加绿色创新方面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假设H1的基准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主要解释变量绿色创新与企业股票收益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177,且显著性在5%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这证明绿色创新对企业股票收益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即企业绿色创新投入越高,则企业股票收益也会越高。这说明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不仅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可以获得效益,而且短期上也有提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表现的作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时,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环保水平,结合政府环保导向的支持举措,更有利于促进整体社会环保的发展,尤其是在投资者对企业参与绿色创新行为的关注和认可后,资本会更倾向于投资绿色创新占比较高的企业。该结论说明了绿色专利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回报,具有“盈利能力”特性,验证了假设 H1 的正确性。

(二)变量替换: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还对核心解释变量进行替换以避免测量误差的影响,将核心解释变量替换为绿色发明专利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之和,测量企业绿色专利数量。表3报告了替换后核心解释变量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回归结果。

其中,列(1)报告绿色发明专利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之和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能力正向影响显著。列(2)在列(1)基础上控制行业固定效应,列(3)进一步控制年份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绿色专利申请量之和estimators符号方向及显著性无实质变化,再次证明绿色技术创新能显著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結论

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环境绿色发展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关的环保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绿色创新发展的路径;企业则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行环保生产与发展的创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本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2018-2022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定量分析了绿色创新与盈利能力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绿色创新显著正向影响其股票收益,即企业进行绿色创新越多,市场投资者会越认可企业,从而提高对企业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股票收益。但从企业绩效利润的角度来看,企业投入较大成本进行绿色创新时,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求在某个时期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当绿色创新显著提高了股票收益时,也会促进企业投入更多进行绿色创新。企业提高绿色创新水平,必然伴随相应的知识资本的投入,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体社会知识资本的投入与产出效益,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绿色创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到社会形成良好的绿色创新氛围。

(二)政策建议

本研究从政府与企业两个角度,对绿色创新与盈利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如下两条建议:一是探究企业参与绿色创新的内在动力,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创新路径构建一个更高效、更优质、可持续的企业盈利模型。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出台相关的绿色创新支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社会对绿色创新成果的接纳过程,为企业打造宽松的绿色创新环境,通过从理念宣传到政策引导等形式,多层次、立体化地支持企业参与绿色创新;二是建立动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绿色创新的成果是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呈现的,企业需要在前期付出资金成本和承担市场风险。因此,需要加大对绿色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通过更严格的立法保护绿色创新知识产权,为企业践行绿色创新发展路径提供法律保障,让企业放心、安心进行绿色创新和发展;同时,引导头部企业建立行业绿色创新标准,多种形式地共享部分专利技术,推动行业整体性的绿色转型升级,最终进一步提高整体社会绿色创新绩效与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尉艳娟.创新项目聚焦长期、可持续的价值 哈罗德·科兹纳谈创新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评论,2020(02):12-15.

[2]单春霞,李倩,丁琳.知识产权保护、创新驱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23(02):51-59.

[3]王慧.警惕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以激励理论为视角[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0(05):1-6.

[4]王班班,赵程.中国的绿色技术创新——专利统计和影响因素[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07):53-66.

[5]陈书伟,韩丽.政府创新补贴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吗?——基于信号传递的视角[J].资源与产业,2022,24(05):98-107.

(作者单位:牛健达,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陈韵佳,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竞争
基于网络与PFI理论的企业绿色创新前因后果研究
企业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
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
关于板材连锁企业竞争态势及战略选择的思考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司法政策论
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谈企业产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