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同富裕研究的历史演进与展望(1979-2022)

2023-11-12 16:33纪声琼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纪声琼

摘要:在党和国家不断强调和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探寻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的历史演进、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文章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3182篇有关共同富裕研究的文献进行实证分析,从发文时间、研究方向、高被引论文和热点关键词及内容解读等多维视角勾勒1979-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的整体概貌。研究发现,一是共同富裕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二是重大历史事件、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转向是共同富裕研究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三是当前共同富裕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共享发展、收入分配、乡村振兴和解决相对贫困等几个重点领域。在总结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共同富裕;热点主题;社会主义;Citespace

202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重要目标,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多次提到要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奋斗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对共同富裕问题研究的学术史进行梳理和解读。2022年8月1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主题为“共同富裕”的文献超过28000篇,其中2021年5425篇,2022年3553篇。采取高级检索方式,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检索篇名为“共同富裕”的文献共有3082篇,其中2021年以来的文献有840篇。2021年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的文献迅速增长,共同富裕问题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进一步检索共同富裕的系统性综述文献,共有2篇涉及共同富裕研究的回顾、总结与分析,均发表于2022年,且下载率超过3000次。其中一是对过去30年(1992-2022)的研究进行述评,另一篇是对新世纪以来(2000-2022)的研究进行述评,两篇文章选择的时间不同,分析内容和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但是,由于这两篇论文设定的研究范围和选取的文献检索方式不同,研究的基础数据相差较大,研究结论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全景式呈现1979-2022年的研究脉络和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CNKI数据平台,采取如下检索条件:(核心期刊=Y 或者CSSCI期刊=Y)并且((题名=共同富裕)或者 (关键词=共同富裕)),且全部=精确匹配。根据以上检索条件,共找到3078条结果。由于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发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起始于1992年,CSSCI(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起始于1998年,1992年以前国内还不存在“核心期刊”目录,为了补全1979-1991年的文献数据,采取如下检索条件:年 between(1979,1991)并且[(题名=共同富裕) 或者(关键词=共同富裕)],且全部=精确匹配,找到231条结果。经过两次文献检索,共获取1979-2022年的文献3309篇,经人工去除学术会议、学术新闻、约稿信、编者按和非学术类书评等文献信息,最后获得3182篇有效文献。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借助国际上广泛使用的Citespace分析软件,对获取的3182篇文献进行数据处理。

二、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发文时间与发文量分布情况

通过CNKI数据库进行數据检索,本研究确定了1979-2022年期间的3182篇有关“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文献为分析基础。过去44年间,共同富裕研究呈现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结合重大历史节点和文献数量的变化,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共同富裕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1-1999年为第二阶段;2000-2020年为第三阶段;2021年以来为第四阶段。在第一阶段,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谈话是引起学术界讨论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阶段,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激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情,这一阶段出现了第一个发文高峰期;第三阶段发文量比较稳定;2021年开启的第四阶段研究呈现全面开花的状态,文献数量爆发式增长。

(二)发文期刊和研究方向

共同富裕问题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也有部分自然科学研究。从源发期刊来看,发文量排名前列的主要是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期刊,其中《人民论坛》发文89篇排名第一,《毛泽东思想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探索》和《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发文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发文量排名前20的期刊并无经济学期刊,发文量排在第13名的《当代经济研究》主要刊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论文,严格来说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在基金资助方面,约1/4的论文获得各类项目基金支持,其中排名前列的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55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6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9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各10篇。按照论文所属的学科分类来看,主要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共同富裕问题发研究方向比较多元,涉及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

(三)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情况

高被引论文通常是研究方法运用得当、研究过程科学合理、研究结论经得起检验,被学术界高度认可的论文。高被引论文不仅是评价作者及其所在科研机构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期刊影响因子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高被引来看,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是程恩富和刘伟2012年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一文,被引94次。该文对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共同富裕理论进行理论阐释,并从长期和短期的不同视角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进行探讨。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有7篇发表于2009-2013年间,1篇发表于2017年,2篇发表于2020-2021年,说明论文被引用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淀。在源发期刊上看,10篇高被引论文主要发在学术名刊,如《马克思主义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工业经济》等。

三、以关键词为中心的研究热点与内容分析

(一)共同富裕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论文的关键词代表了论文研究的重点和核心,通过分析关键词可以在众多文献当中发现研究的热点、重点、演进及其他相关关系。运行CiteSpace软件,输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共同富裕研究的重要节点主要有“共同富裕”“生产力”“社会主义”“邓小平”“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等,其中“共同富裕”频次最高。从量化的视角看,“共同富裕”的频次为2539,远超排名第二的“社会主义”(403),频次超过100的关键词共有7个,分别是生产力(372)、按劳分配(162)、邓小平(158)、消灭剥削(154)和公有制(101)。20个高频关键词中有15个首次出现在研究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有些关键词频次并不算高,但是与众多关键词相连,说明与众多问题存在联系,如“贫富差距”与“社会主义”“公平”“收入分配”“全面小康”“共享发展”“小康社会”和“两极分化”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

(二)共同富裕研究的热点解读

1. 共同富裕的理論、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

研究共同富裕,首先要弄清楚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内涵等基础性问题,继而探讨其价值和实现方式。一是关于共同富裕理论问题的探讨。卫兴华以党的十八大关于共同富裕的论断为切入,探讨共同富裕的本质和现阶段理解共同富裕的六个层次问题。二是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探讨。刘培林等人认为,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政治内涵、经济内涵、社会内涵和美好愿景四部分内容。三是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讨。韩文龙等人认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应当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入手,特别是在发展生产力、解决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上发力。席恒等人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处理好初次分配、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

2. 邓小平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研究共同富裕就离不开对邓小平有关共同富裕问题一系列论断的阐释,也离不开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关系的探讨。张桂岳认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包含了深厚的内涵,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突破了陈规,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赋予共同富裕科学性和对市场经济的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等六个方面。许新三认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经历了早期的萌芽和演变,改革开放时期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晚年的深刻内涵和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张嘉友认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 共同富裕与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关系

对共同富裕的研究,离不开对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关系的探讨。一是共同富裕与经济制度的关系。高国希认为,中国的经济制度选择坚持了效率、公平和人本三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二是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李实探讨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认为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应当理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关系,注重分配环节的公平性,加大税收调节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鼓励和促进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三是共同富裕与生产力发展和所有制的关系。陈德华认为,在中国落后的文化和生产力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差距客观存在,必须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从而不断推进共同富裕。

4. 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

研究共同富裕必须考虑贫富差距和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高度契合,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关于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关系,蒋永穆等人认为,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保证,共享发展理念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路径。关于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夏文斌认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公平思想。张理海等人分析我国贫富差距问题,认为我国贫富差距悬殊,根源在于社会的运行机制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税收、执法、社会保障和农民权利保障方面着手。

5. 共同富裕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之初,全社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如姓“资”和姓“社”之争,说明社会上存在认识误区,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问题在八九十年代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引领社会风潮,清除认识盲区的作用。孙林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和推进共同富裕。苏伟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价值观提炼为“为人,为公,创富,共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余金成认为,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理想社会追求的目标,市场经济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条件,市场的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使理想变为现实。

6. 共同富裕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不同时期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推动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如孙业礼探讨了自毛泽东到胡锦涛以来的探索和追寻,认为毛泽东是共同富裕的首创者,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江泽民强调要同时兼顾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和注重社会公平。蔡克文以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为基础,探讨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对共同富裕问题的认识和贡献。杨静等人专门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指出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存在发展不平衡和精神贫困两大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应当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着手。

7. 共同富裕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关系

共同富裕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首先,是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特殊性。不少学者将实现共同富裕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模式,并进行国别对比。其次,是中国推进全民实现同富裕的全面性。燕连福认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享有的现代化,避免了片面性。最后,是探讨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关系。何显明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其根本原因在于超大规模后发国家的国情、权威政治体系和国家治理创新的要求。

8. 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离不开农村和农民的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一是探讨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问题。孙久文等人认为,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振兴,建议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解决好农村发展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来克服误区。二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应该构建更加开放的城乡关系。三是公共政策支持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侯银萍认为,农地“三权分置”的创新型制度安排,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民法典》对这一制度的确认,为乡村建设和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法律遵循。

四、突变与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的热点演化动态

共同富裕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79-1990),1979-1983年的研究文献数量少,年度最高发文量为5篇。从1984年起,研究文献首次突破10篇,1985年更是跃升到40篇,1986-1990年年均发文20多篇。第一阶段的发文情况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第二,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重申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84-1986年文献数量突然迅速增长,学术界主要围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进行分析。这一阶段的最强突现性关键词主要有平均主义、先富起来、生产资料、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其中按劳分配的突现性最高。

在第二阶段(1991-1999),任意年度的发文量均高于第一阶段任何年份,其中1991-1993年的发文量较1990年前五年有明显增加,而1994年和1995年的发文量更是达到了170篇和178篇,是第一波发文高峰期。1996-1999年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文量,年均发文量超过90篇。第二阶段的发文情况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受东欧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影响,学术界关注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二是受邓小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影响,学术界主要探讨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收入分配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三是受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的影响,学术界围绕文选展开了多维探讨,其中很多内容与共同富裕问题紧密相关,这一阶段的最强突现性关键词主要有生产力、消灭剥削、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突现性最高。

在第三阶段(2000-2020),发文量整体比较平稳,较少出现大幅度波动,但是在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阶段囊括了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这一阶段,2000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加入WTO,2004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大事件和政策影响着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转向。2011-2012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满20年,学术界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纪念性、回顾性和总结性研究较多,文献数量较前期有较快增长,这一阶段的最强突现性关键词主要有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邓小平、公平、以人为本、效率、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和精准扶贫,邓小平的突现性最高。

在第四阶段(2021至今),202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重要目标,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多次提到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党和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共同富裕,激发了学术界研究共同富裕的热情,2021年以来有关共同富裕问题研究的文献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为333篇,2022年前六个月已经达到462篇,是第二个发文高峰。当前最强突现性关键词主要有共享发展、习近平、收入分配、新时代、乡村振兴、相对贫困和脱贫攻坚。共同富裕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公共管理、金融学、社会学、工商管理、教育学和财政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3812篇共同富裕研究的文献进行实证分析,全面呈现改革开放以来共同富裕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共同富裕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即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党对共同富裕问题的認识也在不断深化,全社会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学术界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深受党和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情势变化的影响,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和深化,不仅澄清了特定时期对共同富裕的误解,解决了理论上的认识盲区,为党和国家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共同富裕研究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研究机构以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大学为主,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作为中国的最高级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共同富裕研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二是研究主题和热点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主要围绕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按劳分配、邓小平、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中国共产党、收入差距、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分配和乡村振兴等展开。三是研究侧重点和研究方法在不同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解释,澄清和解决各种误区,在研究方法上以规范研究为主。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研究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第四阶段重点关注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和路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居多。四是2021年以来的研究文献在短期内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任何一个阶段,研究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术界过去四十多年来的共同富裕问题研究,不管是在研究主题、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第“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重要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术界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必将不断走向深入,未来我国的劳动教育研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共同富裕的政策供给研究。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党和国家中长期的重要的方针,必须要有相应的公共政策确保其落地实施,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学适当的公共政策和配套措施,如转移支付、收入分配、城乡融合、农业产业化政策等。二是加强对共同富裕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共同富裕的各项国家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优缺点,是否应该进行调整,应该如何调整,这些问题需要学术界加强研究,为政策纠偏提供学理支持。三是加强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各个领域的研究,为其他地方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具体指引。国家在第“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和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如何谋划,如何推进,重点难点,方法路径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覃诚,方向明.三十年来中国共同富裕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兰州学刊,2022(05):24-35.

[2]王正攀.新世纪以来的共同富裕研究回顾[J].西南民族大學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03):223-229.

[3]程恩富,刘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6):41-47+159.

[4]卫兴华.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J].经济纵横,2013(01):1-7.

[5]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08):117-129.

[6]韩文龙,祝顺莲.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发展与实现路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05):31-37.

[7]席恒,余澍.共同富裕的实现逻辑与推进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02):65-73.

[8]张桂岳.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8(06):57-63.

[9]许新三.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观的发展历程及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07):31-36+86.

[10]张嘉友,徐云峰.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26-28.

[11]高国希.中国经济制度选择的道德基础[J].道德与文明,1999(06):11-13.

[12]李实.以收入分配制度创新推进共同富裕[J].经济评论,2022(01):3-12.

[13]陈德华.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与公有制[J].经济学动态,1998(01):13-17.

[14]蒋永穆,张晓磊.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3):74-78.

[15]夏文斌.建立社会主义公平观——学习邓小平社会公平的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17-23.

[16]张理海,杨邦荣,王军旗.我国贫富悬殊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建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02):20-24.

[17]孙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5(04):22-24+36.

[18]苏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J].理论探讨,2016(03):59-63.

[19]余金成.市场决定性作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J].学习论坛,2014,30(02):5-9.

[20]孙业礼.共同富裕:六十年来几代领导人的探索和追寻[J].党的文献,2010(01):80-87.

[21]蔡克文.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J].改革与战略,2017,33(02):31-34.

[22]杨静,陆树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要求——学习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4):24-29+107.

[23]燕连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五个特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02):12-15.

[24]何显明.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规定[J].浙江刊,2022(02):4-14.

[25]孙久文,李承璋.共同富裕目标下推进乡村振兴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03):12-19.

[26]侯银萍.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05):25-33.

(作者单位:中共南雄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