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消费的危害及其治理阐释

2023-11-12 16:33王仁源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0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

王仁源

摘要:当今,由于消费主义的兴起,消费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异化消费作为异化现象在消费向度的延伸,成为异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学界围绕着消费过程中所存在着的异化现象展开分析研究和探讨。文章通过研究异化消费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异化消费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危害。然后根据异化消费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民众重建科学的绿色消费意识形态、在生产领域中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现美好幸福生活、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等治理措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异化消费;消费现象;消费主义

消费之于人,既是必需的生存行为,又是幸福生活之基。适当的、合理的消费能够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需要附属于资本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的消费成了资本的附庸,成为服务资本增殖的工具。在资本的操纵下,人对物或对象的占有是一种片面的和物化的占有,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危机、社会矛盾以及人的焦虑、孤立等精神危机,解决异化消费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要深入研究当前社会中的异化消费现象,以期早日消解异化消费现象。

一、异化消费的起源与发展

19世纪,“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广泛使用,它逐渐超出了原意,上升为一种哲学概念,黑格尔就是把异化作为哲学范畴去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学者之一,但是,由于黑格尔的异化是一种纯粹思辨的异化,导致他的异化概念和当时的现实世界毫无关系,抹杀了现实世界中人本身的异化,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异化概念。不过,马克思在接触黑格尔哲学体系后,受到黑格尔这一异化概念的启发,开始逐渐地将异化概念运用到自己的体系中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其作了四重规定性,从而逐渐地建构起了自己的一个系统、科学的异化理论体系。在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之上,逐渐发现异化这一概念不只限于异化劳动这一范畴,实际上,它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因此,对于异化消费的研究,必须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入手并逐渐深入,从而正确分析异化消费的本质及其发展途径。

而后,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当时的现实社会生活的研究指出,异化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更加严重,他们开始将对异化的研究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消费领域,为异化消费理论提供了雏形。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提出了“虚假的需要”这一概念,指出由于资产阶级要求要不断地追逐利润,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而是资产阶级通过制造虚假的需要来引导人们对商品不断地追求与消费。弗洛姆指出消費不再是人们满足自身实际需要的手段,消费成为目的本身,它反过来奴役人们,使人们无法控制自身的消费欲望,消费者在资本家的眼里不再具有自身的人格,而是成为任资本家操纵、摆布的棋子。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资本主义国家当初为了配合战争而建立的生产体系开始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进行生产,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异化问题看起来好像已经得到了解决,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当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深入到对社会生活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其中,产生了一个针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读的新型流派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他们所研究的“异化消费”就是这种动向的代表之一。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基础之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威廉·莱斯是最早提出“异化消费”概念的,他指出人们普遍将消费作为获得幸福与满足的基础,导致了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本·阿格尔是威廉·莱斯异化消费理论的继承者,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已经转入消费领域,指出生态危机才是资本主义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由此,我们也逐渐形成了对于异化消费较为一致的看法——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在消费中逐渐失去自我,一味地追求对物品的占有,而非对自身需求的满足,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对物品的占有会引起、加剧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紧张。

二、异化消费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

消费的本质目的应该是让人们通过消费去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商品,从而保证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自身盈利,通过广告、新闻媒体的大肆宣传,凭借“618”、“双十一”购物节等形式,不断倡导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促进人们消费的异化。显然,异化消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观,从其本质上来说是和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的这一本质也决定了它在现实生活中会给人们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一)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工人们依然每天在重复着没有自主能动性的、枯燥乏味的、被迫的劳动。人们由于在物质生产领域没办法实现自我价值,感受不到自由,因此他们开始在消费领域中去寻求自由。在消费领域中,金钱是万能的,一个人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他就可以随心所欲购买他想要的物品。同时,人们在广告媒体大肆宣传的影响下,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在购买物品时不再单纯考虑这一物品的使用价值和自身的真实需要,而是一种炫耀性的、盲目的、过度的消费,通过购买奢侈品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彰显自身的地位。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人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商品中自由进行选择与购买,但从本质上来看,资本家已经不再将人们当作拥有自身思想意识的独立的个人,而是单单作为经济学概念下的营销对象被研究。人们是在资本家所规定好的商品中去进行选择,实际上受到资本家的控制,他们被各种各样的商品所迷惑,逐渐丧失自身的思想意识,成为只知道占有更多的商品的人。这种消费的异化会导致人的消费目的从满足自身的实际需要变成满足自身的虚假需要,人们在消费中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他们购买商品的行为变成了一种被引导的、没有自主能动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最终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严重缺失。异化消费使人们在消费中盲目攀比,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人们不再具有自身的特性,一味追求对商品的占有,企图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实际生活。而在这种引导人们进行异化消费的市场环境下,人们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再被重视,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贪婪而缺乏灵魂的消费人。

(二)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资本家由于受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内在驱动力的影响,想方设法通过广告、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去尽力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使人们产生虚假的需要,逐步促使人们进行无休止的过度消费,而这种过度消费必然会引起消费的异化现象产生、蔓延。比如,各大购物软件所大肆宣传的“双十一”购物节,许多App在“双十一”购物节前期对此进行大肆宣传,各个社交软件上无处不在的博主种草、直播预告、满减优惠活动等,甚至以战队比赛形式促使人们浏览购物软件,最终保证人们进行盲目的消费,使其缓解压力,感到自己在购买中获得暂时的温暖与快乐。

这种异化了的消费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本身是资本家为了自身盈利创造的需求,是一种人们并不真正需要的、虚假的消费需求,并不是来源于人们的生存需求与物质需要,因此,它终究不可能带给国家经济长久、稳定的繁荣。而伴随着这种异化了的、虚假的消费需求的膨胀,经济上产生的泡沫也会越来越多,当这种经济泡沫增长到一定程度,它必然会摧毁经济本身。

(三)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今,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发展到了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它以符号消费为引导,使人们受符号与价值的引导,激发人们不断地产生欲望。而欲望,它与需要不同,其并不直接指向具体的某一个物品,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的空洞存在,而如今异化消费就是满足这种激发出来的欲望消费,在消费社会中,甚至连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可以被消费衡量,被商品衡量。现在,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自身价值的衡量其实是在把自己当作一种商品去衡量,人们通过薪资的多少、能力的高低、所在的职位等这些外在因素去衡量自身的价值,而一个人的消费能力也是彰显他自身的身份地位的一种途径。在消费领域中,虽然宣称只需要支付足够的金钱就可以随心所欲购买想要的商品,但是足够的金钱本身就是对人们的一种约束与限制。每一阶层的人们由于自身职位、薪资的限制,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水平是不可能一样的,人们只能在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去消费。

从社会整体层面对人们进行研究会发现,人们虽然会受到广告媒体的大肆宣传的影响,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去进行过度的、虚假的、盲目的消费,但是由于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这必将导致社会中的一部分人,通常是收入相对较低的人所能购买到的物品相应地减少,而占有更多私有财产的人更有能力去购买更多的商品。久而久之,这种情况会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这个国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冲突,从而造成国家社会的不稳定。

(四)引发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为发展自身经济向大众传播消费主义价值观,使人们沉迷于不断增长的虚假需要之中,不断向自然界进行索取与掠夺,这将导致整个社会最终遭遇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社会有着自身固有的基本矛盾,它会导致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的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规避经济危机,在社会中通过广告、自媒体等各种途径进行大肆宣传,从而使人们在享乐主义的影响下进行虚假消费。这种虚假需求的不断增长虽然会促使经济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是,它同时也会造成人们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无限掠夺。很早之前,恩格斯就已经看到了这一问题,他指出人类不应该沉醉于对自然所谓征服的快感之中,获得征服自然的这种胜利最终都会由我们自己承受痛苦。资本家为了提高生产力去使其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虚假需求,仅把自然界当作可以给自己提供物质需要、满足自身需求与欲望的工具,不去考虑自然界是否能承受这样的无止境的资源提供,他们总是尽可能降低获取自然资源的成本,这会使自然界遭受更大程度的破坏,更难恢复生态平衡。

与此同时,异化消费不仅使人们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进行一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而且使人们排放了更多的生产废品和生活垃圾,由此各个国家产生一大难题——大量的垃圾废品怎么妥善处理,发达国家一般将这种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被迫以自然环境为代价去进行经济发展。这种做法使得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享受到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但是却和发达国家一起承担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也最终会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发生。

三、消解异化消费现象的实践应对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各自的历史逐渐走向统一的世界历史,现在世界俨然已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地频繁发生的生态危机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异化消费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它会带来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对于异化消费现象的消解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从自身做起,尽可能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地球上的生态资源。

(一)引导民众重建科学的绿色消费意识形态

在马克思主义的消费思想中,消费并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它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关系到个体的美好生活、社会的和谐稳定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因此,人们要消解异化消费现象,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消费观念,区分出自身真实的需求与虚假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理性、适度、绿色、可持续的消费价值观,从而去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消费主义价值观进行斗争,使自身的消费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绿、天藍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人们还应尽可能克服经济理性,不能一味追求“越多越好”的生活观念,要在生产、生活中积极培育自身的生态理性观念,在消费时坚持从生态的角度看问题,尽可能做到与现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匹配,使人们彻底地摆脱异化消费的影响,提高人们生活境界的高度。

政府作为国家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要在社会上通过公益广告、媒体及各种软件等进行大力宣传,通过舆论引导人们践行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传统美德,鼓励人们在消费时可以优先选择对生态环境友好的生态产品,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与此同时,政府本身作为消费者也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尽可能简化接待活动,大力提倡网络办公、无纸化办公等,尽可能节省办公费用,同时督促事业单位、企业内部也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从而通过多种途径促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培养绿色消费理念,帮助人们摆脱异化消费对于其行为的影响。

(二)引导人们在生产领域中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现美好幸福生活

异化消费现象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缺乏所导致的,因此,人们需要投身于生产活动之中,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中对于消费的功能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消费本身主要是为了提供物品去促进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幸福和满足是在消费领域中获得的。本·阿格尔等人通过对需要理论的重建指出满足是生产领域的功能,而不是消费领域的功能。从个人角度来看,人们的满足不应该是通过在消费领域进行消费所得到的,而应该是在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性的生产活动之中所得到的,人们不应把自身的满足和幸福寄托于在消费领域的购买中,寄托于对物品无止境的占有中,这种物质消费主义幸福观并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更加不可能使人们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正所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民群众只有通过自身脚踏实地的、勤劳的、创造性的生产劳动才能获得满足和幸福。因此,人们应该树立劳动幸福观,充分展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去尽可能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彰显自身的价值。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真正享受到自己所创造的成果,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在生产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只有树立劳动幸福感,人们才可以彻底摒弃异化消费,在创造性的生产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真正实现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也需要注重精神产品的生产扩大,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使人们不再单纯依托于消费,不再单纯追求消费带给自己的象征性意义,而是在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寻求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异化消费现象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也将会被彻底消除。

(三)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国家中,政府象征着国家的公共行政权力,它所发布的行政命令、决策等对人们的行为、思想观念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政府要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这一基本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产生偏差,不再考虑经济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始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这与我国整体发展方向是不符合的。身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比如,政府应尽快在各地落实垃圾分类,通过严格的垃圾分類制度去更好的增强人们的绿色消费理念。当前,我国虽然在各地基本上都放置了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是,由于宣传、奖惩力度没有到位,人们对于垃圾分类意识仍然不够强烈。政府应加大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近年来剧增的垃圾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促使人们更自觉承担起垃圾分类的责任,履行消费行为背后的环境义务。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决不能继续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自身绝不能忽略人们的生活方式。要时刻谨记经济的发展是为了让人们可以拥有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府应该努力寻求、构建以可持续消费为特征的有中国特色的稳态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倡绿色经济发展,消灭异化消费现象,尽可能使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从而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制度优势。

参考文献:

[1]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王雨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
1993—2023年国内消费主义思潮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YOU’VE GOT QUESTIONS?SHE’S GOT ANSWERS(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Dutch university digs grav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life & death
人造凶猛
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在当代历史记录者大会上的演讲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现代社会艺术与设计关系的变化——消费主义对艺术与设计关系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