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反思

2023-11-17 13:33区国荣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主张变式教学数学课堂

区国荣

摘 要:文章介绍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一些实例,透过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变式,指导学生在不断“变化”的表象中归纳出“不变”的实质;在“不变”的本质中进一步探究“变化”的原理,从而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解数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笔者将课本一道习题进行变式教学,实现教学的“四基”目标,夯实基础,最后通过几个教学实例,反思变式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主张;变式教学;数学课堂

一、变式教学的现实背景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的教学时长、教学内容以及课后作业等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尝试将变式教学方式运用在日常的初中数学课上,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同时,“中国学习者悖论”的教学方式,即“机械化训练”和“被动式灌输”的中国传统教学方式,却产生优于外国的教学成绩。以顾泠沅博士为主的中国教育专家,提出“变式教学”是中国学生较外国的学生具备“正确的知识和熟悉的专业技能”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近20年的教师,笔者的课堂常常体现这一教学模式,利用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异同点,从而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通过对变化和不变因素的分析探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也能从题目的变式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积累数学经验。

二、变式教学的实施

(一)变式教学的定义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运用不同形式的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变式教学的实例

以下选用人教版七下24页第7题(2)为例进行变式训练:

原题“若AB∥CD,则∠A、∠APC和∠C的数量关系?”

本题考查的是三线八角图,问题的难点在于已知的平行线少了一条截线,因此思路主要有两个:①添加已知平行线的截线,连接AC,得出已知平行线间的截线;②将AP、CP看作截线,需添加平行线,过P点作EP与AB平行,则可证EP与CD平行。本质都是构造三线八角图,由线平行可得角关系,答案是:∠A+∠C+∠APC=360°。教学过程中可将图形作如下变式,原题目不变,原图形分别变为图1,图2,图3。

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依次为:∠A+∠C=∠APC;∠APC+∠A=∠C;∠APC+∠C=∠A。

通过这样的变式教学,学生不仅能认清题目的本质,还能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全方位地摸索,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达到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感受数学的结构美,激发兴趣。数学课堂上,要重视课本经典习题的变式训练,这对夯实基础知识、训练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深度、应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变式教学的反思

(一)题目的变式要有梯度

变式练习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使问题先达到学生认识能力的最近拓展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学生只要经过思考,就能达到目标,这样既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人教版八上第11页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课本的思路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平移到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上,生成一个平角,因而得出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把点的位置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转移到三角形三边的任一个点上,再到三角形内部的任一个点或到三角形外部的任一个点,通过不断变式,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变式过程也逐步加深,使学生领悟到定理的本质。

(二)题目的变式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变式设计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争取丰富知识的内涵,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如讲解人教版八下22页,原题:求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三個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时(图4),学生较易得出结论:S正方形ABHI=S正方形BCFG+S正方形ACED,但将条件改为分别以三边长为直径作半圆(图5),学生沉思了片刻,在教师的点拔下,通过类比思想,学生才得出结论:S半圆⊙O=S半圆⊙Q+S半圆⊙P,最后变式:将斜边为直径的半圆画在AB上方(图6),也就是八下29页的13题,有了变式1的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结论S阴影=S△ACD,而这次变式训练出现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有整体思想、类比方法、转化思想等,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变式训练中领悟到数学的妙用。

(三)题目的变式要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在题目变式时,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教师一直在“变”,学生只是在“练”,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变”,积极地去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讲授人教版八下68页第9题时,先投影出原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当被连接的四边形是普通四边形时,所得到的图形是怎样的四边形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变式,提示把被连接的四边形进行变换,想想得到的中点四边形又是怎样的。有了例题的铺垫,课堂立马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课堂立即变得具有变化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很快得到结论:连普通四边形得平行四边形,连“菱”得“矩”,连“矩”得“菱”,连“正”得“正”等结论,最后归纳这类题的本质是:看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所具有的特殊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变式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参与进课堂,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会了用变式思维去研究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解题能力。

四、结论概述及启示

课本例题、习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知识载体,是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知识源泉,更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从多个方向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从而实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顾非石,顾泠沅.诠释“中国学习者悖论”的变式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03).

[2]顾泠沅,黄荣金,费兰伦斯·马顿.变式教学: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中国方式[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03).

猜你喜欢
教学主张变式教学数学课堂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透过现象看本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CLIL
精实:高中数学减负增效之道